中心小学师德演讲比赛开幕辞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教师是社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青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教师道德高尚与否,关系到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进步和国家未来,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教育是伴随生产和生活过程进行的。教育者就是言传身教,向他们传授种植、捕鱼、狩猎等方面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
奴隶制时期,主要以官学为主,其局限性可见,具有“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性质。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代,生产关系急剧变化,各种学派应运而生,各派学者纷纷聚徒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思想、学术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孔丘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秦汉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造就“焚书坑儒”的粗暴政策。西汉时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教育的历史转折。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教育的鼎盛时期,尊师重道,师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唐代大思想家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强调应把“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要求教师通过教书育人来启发人的“良知”。清末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是19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他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德性学问,而且有慈母般的情怀。
近代时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辟了教育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从此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里我想提两个人,一个是鲁迅“甘为孺子牛”,一个是陶行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当代时期,总书记在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以三问形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给师德修养提出明确要求。
老师们,以史为镜,筑教育之本;以史为鉴,固信仰之基;以史为师,树师生之情;以史为旗,强进取之力;以史明志,练育人之能。我们马上要喜迎建党100周年,我们该如何献礼?该如何坚守教育初心使命?这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职业命题,更是我们职业道德努力的方向。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学史崇德守初心,培根铸魂育新人”主题演讲比赛,我没有过多的称赞和描述师德,我想把机会留个老师们。下面,让我们共同期待选手们的精彩表现,预祝你们取得优异成绩,预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