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委(党组)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党员干部要养成好习惯
提纲:
一、乐观自信的习惯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二要练就过硬实力
三要看清发展趋势
四要有开阔的胸襟
二、珍惜时间的习惯
一要学会科学管理时间
二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
三要学会立即做不拖延
四要学会减少社交活动
三、合作共进的习惯
一要执行好民主集中制
二要能容人容言容事
三要善于沟通协调
四要学会补台补位
四、审慎笃实的习惯
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要高标准严要求
三要下决心远离浮躁
四要真抓实干
五、学以致用的习惯
六、思考创新的习惯
同志们:
结合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今天我和大家围绕作风建设这个主题,重点就养成良好习惯,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作为领导干部,良好的习惯,不仅会直接影响同事和下属,而且也会影响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工作的需要。事实告诉我们,一名领导干部要称职,要优秀,甚至卓越,至少应当努力培养和养成以下六个良好习惯。
一、乐观自信的习惯
乐观,就是面对困难挫折,不畏惧不放弃,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乐观与自信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成功者具有的重要品质。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乐观自信就像旗帜和风向标,具有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感染力。领导干部要想干成一番事业、实现自身价值,就要养成乐观自信的习惯。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自然也就谈不上乐观自信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始终做到乐观自信,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所吓倒,不会在纷繁世界中迷茫迷失,不会因贪恋权钱色等身外之物而身陷囹圄。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着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我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从根本上提振精气神。
二要练就过硬实力。乐观自信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的,有实力才有资本乐观自信。赫伯特说过:“本领加信心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只有拥有了过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能力素质足够强大了,才能做到乐观自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专业化能力、管理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让自己有本事、有实力,这是乐观自信的重要支柱。
三要看清发展趋势。看得清历史方向,把得准时代脉搏,提高辨别力、判断力,才会有一切尽在掌握的乐观自信。领导干部能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会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就会知道要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自然就乐观自信了。
四要有开阔的胸襟。凡事做最坏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留下最小的遗憾,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这是养成乐观自信习惯的重要方法。就算事情出现了最坏的结果,我们至少也会因为努力过而不后悔,至少也为日后的成功积累了经验教训。养成乐观自信的习惯,关键在于拆除心灵的障碍,卸掉心灵的包袱。乐观不是盲目乐观,要认清形势,正确评估自我;自信也不是自大、自满、自傲、自负,领导干部要纠正妄自菲薄的心态,也要防止妄自尊大的倾向,积极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珍惜时间的习惯
珍惜时间,就是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而珍视时间、节省时间、高效利用时间。人与人的差异关键在于对时间的态度。领导干部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更应重视时间,如果不把宝贵的时间高效地用在工作上,就会错过发展的机遇、贻误党的事业、损害人民福祉。事实上,一名领导干部真正用来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时间并不多,善于珍惜时间、抓住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创造效益的领导干部,才是出色的领导干部。
一要学会科学管理时间。科学管理时间首要的是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领导干部要会忙,忙到关键点,而不能瞎忙、乱忙。忙要有目标,要忙学习、忙服务、忙调研、忙落实。学会统筹兼顾,学会马上行动。时间管控有方,单位时间的效益必然大大增加。比如凡事有个计划,注重超前谋划,就可以做到有条不紊,避免在时间安排上杂乱无章、一团乱麻;再比如学会急事缓办、缓事急办的技巧,就可以避免把急事办砸、缓事拖炸。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珍惜在岗在位的时间,充分履职尽责,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二要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有的同志经常抱怨,太忙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客观地讲,现在的领导干部的确不容易,有的同志确实很忙,每天工作的时间平均可能达到十三四个小时,但是要说绝对没有时间,也是不客观的。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发扬钻挤精神,合理利用会议间隙、坐车、睡前等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思考。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长期坚持下去,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就可以收到涓涓细流汇江成海的功效。
三要学会立即做不拖延。工作中有很多稍纵即逝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能否抓住这些机会,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善于吸纳别人的建议,更重要的在于是否能够立刻去做。“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领导干部要弘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高效作风,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强化立即行动、现在就做、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做到日清月结,不拖延,保持快节奏,追求高效率,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要学会减少社交活动。人是群居型动物,社会交往在所难免,要重视人际关系,但绝不可刻意去追求所谓的人际关系。与其花太多时间去社交,不如静下心来读书,既利于身心健康,又能增长才干。领导干部是容易被围猎的对象,对于一些想方设法套近乎、拉关系的人,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学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不要沉迷于酒桌饭局,不要陶醉于阿谀奉承,切莫被一些不必要的应酬缠身,浪费了时间,耽误了工作,败坏了风气,损害了形象。
三、合作共进的习惯
合作共进是指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取得共同的进步。合作共进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它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良好习惯,体现了人们的集体智慧。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不和谐、不团结甚至不稳定的局面,原因很多,但带有共性的一条就是领导班子不团结、不合作、搞分裂。有的同船不同向、划桨不给力,各唱各的调;有的难题互相推诿,名利互相争夺;有的当面你好我好、背后说三道四,表面和和气气、私下互不服气,打肚皮官司。事实反复证明,讲团结是大政治,会团结是真本事,团结好是高水平。领导干部要懂得合作共进的道理,掌握合作共进的领导艺术,才能最终达到合作共进的目的。
一要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中央巡视组在巡视中发现,很多地方领导班子不团结主要是因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不力。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宽广胸襟,贯彻好民主集中制,注意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处理好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的关系,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善于集思广益,既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谁说了都算。“一把手”要率先垂范,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模范;班子成员要做到以大局为重,克服名利之争,严格执行制度,严格依法按规办事。
二要能容人容言容事。领导干部要互相帮助克服缺点和错误,有容人容言容事的雅量,在合作共事中加深理解,在团结奋斗中促进和谐。领导干部无论与下属相处,还是与班子成员共事,都要珍惜缘分,能容人之短,不求全责备,切忌自高自大、盛气凌人,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能容人之长,不心生嫉妒。要能容言,领导干部作为决策者和带头者,要听得进忠言、容得了异言、分得清谗言,才能从善如流,搞好团结。要能容事,容事才能成事,领导干部要坚持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大局的事,不管困难有多大,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共同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要善于沟通协调。很多工作出纰漏、班子成员闹矛盾就在于沟通不够、信息不对称,造成许多误解。领导干部要通过强化沟通协调来疏通关系、调整利益,形成共识,寻求合作,以达到和谐相处、合作共进的目的。要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讲究语言艺术,向上沟通要及时,该请示的请示,该报告的报告,既要提出问题,还要给出意见建议,上级决定了的事项要全力落实;同级沟通要真诚,互相尊重,换位思考,积极配合,不设障碍;对下沟通要体谅,不能蛮横霸道,颐指气使,要了解下属的优点和长处,有针对性地安排部署工作,关心关爱下属,增强亲和力、凝聚力。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达成协调一致的意见、形成步调统一的行动,确保上情准确下达、下情及时上传,着力构建完备的运转体系,使各方面工作都能无缝对接。
四要学会补台补位。工作中有人补台,就可能避免错误,或是将损失降到最低,若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站在城楼看风景,结果“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作为正职,对副职要做到放权、放手、放心,要善于整合力量、凝聚人心;作为副职,要善于配合、主动配合,积极维护正职的工作,做到揽事不争权,尽职不争功,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服从不盲从,补台不拆台;副职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既要提高个人单兵作战能力,也要提高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不断超越个体认知和个体力量的局限,发挥
“1+1>2”的效果。
四、审慎笃实的习惯
审慎,就是周密而慎重,是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强调言语的恰当、行为的正确,遇事考虑周全,不轻率、不盲动。笃实,就是做人忠诚老实,不空谈、不虚夸;做事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久久为功。审慎是做好工作的基础,笃实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之所以被人们所诟病,根源在于领导干部没有做到审慎笃实,不讲科学统筹和协调,贪图虚名,心浮气躁,凭直觉和个人喜好盲目拍板,甚至采取大干快上的蛮干做法,不尊重客观规律,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一个将军一道令,后任不买前任账。这样的干部虽然只是少数,但长此以往,也会极大损害党的形象,损害政府的公信力,给群众造成巨大损失。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领导干部应该始终保持审慎思考、笃实干事的习惯,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伟大实践中展现作为,彰显价值。
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和盲目攀比;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虚报浮夸,不做表面文章;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正确看待
“显绩”与“潜绩”,对任期内能完成的工作,就应踏踏实实、保质保量干好,保证不留遗憾;对任期内不能完成的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为下一任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握紧和传好“接力棒”。这样才能使党和人民的事业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要高标准严要求。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有“差不多”的心态,要高标准严要求,紧紧盯住“最完美”。“差不多”的心态看似没有什么大碍,但是若干个小的“差不多”,集中起来就会导致“差很多”,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上错一点、下错一片,长期下去对工作对事业不利、对自身成长不利、对单位形象也不利。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传统,时刻保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不论工作大小,都应做到严格严肃严谨、落细落小落实,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坚决避免差错发生,自觉杜绝“差不多”,追求“最完美”。
三要下决心远离浮躁。当前,有的干部把官位看得重,谋事干事漫不经心,谋官谋人一门心思;有的热衷于造势作秀,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有的两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三年不提拔,就得要说法,这些都是浮躁的表现。领导干部要远离浮躁,凡事既要尽最大的努力,又要平静地接受结果;要理智地正视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善于在比较中增加赶超的动力;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能听了几句表扬话就飘飘然、自以为是;要淡化
“官”念,多些埋头苦干,少些追名逐利,立足本职,尽己所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在能力上要有危机感,在名利上要有满足感,不要被权力欲望冲昏头脑;乐观面对困难,主动迎接挑战,不怕误解和委屈,做到心态平和,培养闪光的思想品格和坚韧的心理素质。
四要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带头真抓实干,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勇于迎难而上,敢于动真格,才能避免走过场、摆样子,才能避免唱高调、瞎折腾。要勤政务实,自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要敢于担当,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狠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多到基层一线和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
五、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以致用是指学习要着眼于实际应用,要主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而实践反过来又可以验证学习的成效。从事领导工作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只有多学一点,眼光才能放远一点,问题才能想得更深入、全面一些。人们常说“读书不难,其用难”。领导干部“学以致用”就是要联系“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书本知识和实际能力的转换。
一要提高专业化能力。专业化是指要精通本职工作,具有专业方法、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如果分管城建的不懂规划、分管国企的不懂企业、当参谋长的不懂打仗,就无法让人服气,自己也没有底气。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业人士学习、向实践学习,使学习成为愉悦身心的爱好和习惯,使知识结构从粗放型向精专型转变,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要完善知识结构。领导干部要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就必须更加认真、全面、深刻地学习,形成“T”字形知识结构,即横向知识面拓展要宽,纵向业务知识钻研要深,在“高、广、速”上下功夫。所谓“高”,就是提高学习层次,使知识结构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在强调
“务实”的同时不忘“务虚”,避免陷入事务主义,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认识规律、找准方向。所谓“广”,就是拓宽学习领域,使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克服学习的功利化倾向,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所谓“速”,就是要与时俱进,加快知识更新,使知识结构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三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领导工作事务繁杂,很难有专门的时间来学习,就要特别注意掌握学习的方法。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正在从事的工作为中心,着眼于解决问题、推动实践来学习,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感悟学习,互相启发促进,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也就是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增强本领、超越自我,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搞成“两张皮”。
四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而不知,也是盲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领导干部要以“知”促“行”,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用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解决新问题,使领导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前瞻性。要以“行”促“知”,从当时、当地、当事的实际出发干事创业,干出实绩,取得实效,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归宿,在办实事的过程中丰富实干知识,从实干中总结经验、累积做法,为工作中的研究、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工作成果让党和群众的满意。要知行合一,即知即行,即知即改,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促,在认识存在问题、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练好
“唱功”,更要练实“做功”,做知行合一的表率。
六、思考创新的习惯
思考是指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的思维活动。创新则是指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思考与创新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没有思考,创新的行动是盲目的,创新的事业是平淡的。不想思考、不善思考,是创造不出一流业绩的。时下有些干部不是结合实际抓工作,而是习惯于只当“二传手”、做“传令兵”,按部就班、照搬照套,提不出新思路,闯不出新路子;有的碰到问题和困难,不是开动脑筋想办法,而是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总想“吃免费的午餐”;有的管理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决策凭胆量,创新靠运气,结果做出来的决策被群众笑、被后人骂。学会思考,就能不断地匡正自我、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让自己变得更有方向、更有追求、更有价值;学会创新,就能不断地克服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让人生大放光彩、熠熠生辉。
一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考的动力,是创新的起点。领导干部有问题意识,就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认问题,长于解决问题。要能够直面工作中的困难、现实中的矛盾和群众的不满,在完成任务时看到差距,取得成绩时想到不足,受到赞扬时保持清醒,敢于正视事情的真相,能够虚怀若谷地听取各种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以便更好地作出正确判断,冷静科学地分析原因,深思熟虑地提出办法,从而推动问题解决,推进事业发展。
二要有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运用的思维方法。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哲学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思考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撑,才能更好地思考创新。要改变常态的思维模式,用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和新的方式研究和处理问题,从而进行创造性活动。要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挥想象力,拓宽思维广度,提高思维活跃度,通过思考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善于知形识势,及早谋划,提前布局,不打无准备之战,努力开创良好局面。
三要会总结反思。领导干部只有善于、勤于总结反思,通过总结反思认识不足,查找缺点,开展自我批评,眼界才能更加宽广,谋略才能更加深远,方法才能更加丰富。将错误转化为财富的最好办法就是总结反思。领导干部经常对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就能尽快适应工作、提升水平、创新工作方法、缩短成长周期。总结反思还要有批判精神和探索勇气,敢于质疑否定,不迷信权威、不困守经验,敢于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突破前人、突破他人、突破自我,探索新规律、拿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四要付诸实践。思考创新之树根植于实践的沃土,方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领导干部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该将思考创新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实践中,善于用思考的结晶来指导自己的工作,用创新的成果来推动自己的工作,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减少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