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五篇)

时间:2020-11-09 14: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用一整天的时间,跑遍了四个县市区和X高新区,并不是因为“春风得意马蹄疾”,而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白天大家集中观摩了产业转型升级的11个项目,晚上我们又接着召开推进会,目的是深入分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增添信心,更要找准差距增强紧迫感,进一步统一思想、一体聚焦、同向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打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刚才,各县市区、X高新区作了表态发言;七大板块牵头市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下来后要认真抓好落实。对于下一步工作如何抓?刚才,大家讲了很好的意见,这里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十大工业产业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既是解决发展“近忧”也是解决发展“远虑”的战略行动。各县市区、各园区、各板块牵头部门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上手、亲自推动,分管领导抓具体抓深入,下大力解决抓工作“浮在面上”“一般化”“简单化”等问题。从这次会议开始,原则上市政府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由李恒超同志牵头,抓紧谋划、早作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时召开下一次现场观摩会;市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各板块牵头市领导每月召开一次调度分析会,各板块牵头部门实行一周一调度,并按月形成情况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市政府将作为执行不力落实不力行为进行全市通报。调度分析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研究问题破解难题上下功夫,每次会议都要实实在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通过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扎扎实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尤其不能掩盖问题,报喜不报忧,甚至弄虚作假,玩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要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市县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其精力主要放在研究落实产业转型升级上,同时还要为他们撑腰鼓劲,支持他们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真正发挥好统筹调度作用。各板块牵头部门也要优化配置人员力量,切实把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工作中来。今天会后,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抓紧建立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板块牵头部门、与各县市区和各园区的联络机制,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调整变动,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对接畅通高效。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项目是核心、企业是主体、园区是平台,必须紧紧扭住这三个发力点。项目推进方面,要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盯中央和省的政策走向、项目取向、资金投向,针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方向,抓紧谋划一批明年实施的项目和梳理“十四五”期间的项目计划。对今年计划建成的31个项目,牵头部门和所在县市区要加大调度频次,市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纳入调度台账、统筹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预警,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要按照“四+”“五区”和央企招商的部署要求,找准目标企业,强化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和“五区”联动招商,确保每个产业板块每年实实在在落地3个以上项目。各开发区、园区主要负责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积极主动跑、千方百计招,下大力引进更多优强企业入驻。企业发展方面,要坚持稳存量,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忧,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兑现好各项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真金白银助企纾困,让现有企业不仅在大疫之年能够生存下去,而且力争发展得更好。要坚持扩增量,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清理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让更多企业招引进来、成长起来。要坚持促合作,切实把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的经验总结好、把成果运用好,认真研究下一届工业产品产销对接会的举办形式,创新企业现场观摩、一对一接洽等方式,解决好企业间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推动市内企业技术互鉴、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实现抱团发展。园区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要素保障,让企业进得来、稳得住。各园区要加大标准厂房清理力度,对不履行招商协议,吃优惠、圈地占房的企业,该清退的坚决清退;对发展前景不好,难以生存的“僵尸企业”,要积极做工作劝其退出。要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解决好新建项目土地供应不足和大量土地闲置的矛盾,千方百计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X高新区在清理盘活存量土地和标准厂房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其他经开区和园区要认真学习借鉴,有效解决好土地保障问题。今年9月21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9个省级特色工业园区名单,明确其享受省级工业园区相关政策。水月、大河、盘南和发耳四个园区位列其中,要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支持,推动主导产业加快聚集,着力打造成为竞争力突出的特色工业园区。

第三,抓具体抓深入,进一步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从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角度研究确定的,各级各部门要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抓好落实,但绝不是简单比照、不能墨守成规。对各县市区、各园区来讲,并不是要求大家产业转型升级样样都有、全面发展,而是要按照全市产业布局,结合自身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找准产业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和主导产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把产业转型升级所有环节都聚集在X是不可能的,核心是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形成X的独特竞争优势。比如,水城经开区要聚焦铝及铝加工、玄武岩纤维新材料、锰锂新能源电池三大产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钟山区、X高新区要把纺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做好引领和示范;红果经开区要紧盯农产品加工、煤机制造和物联网等产业,抓住关键环节攻坚突破,等等。现在市内煤机装备需求大,虽然没有纳入产业转型升级,但有关县市区、园区完全可以把煤机制造产业发展起来,通过借力发展、系统集成,形成自己的产业优势。对市直牵头部门来讲,要在研究产业、谋划产业、推动产业上做到精而专,对牵头板块的整体布局、发展思路和突破口、着力点要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既不能懵懵懂懂不作为,也不能简单凑数、应付交差。比如纺织板块,下一步要研究如何按照“一个核心、两个重点、多区联动、组群发展”的思路,把产业做起来,把短板补起来。又如农产品加工板块,要在加工和市场销售方面取得突破,把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上去,而不是把农产品加工抓成大农业。再如现代物流板块,其他六大产业板块发展壮大,需要强大的物流服务和保障,要研究如何对应其他产业的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专业化的物流枢纽和园区,实现耦合发展。

第四,完善考核体系,进一步解决好“指挥棒”的问题。去年市政府印发了7个产业板块的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分别明确了各板块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但从目前调度情况看,指标的设置、目标的确定还不够科学、合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1+7”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真正形成一体聚焦、同向发力、久久为功的工作格局。一要建立健全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会同其他板块牵头部门和市统计局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调研,精心编制好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二要建立健全7个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的分块指标体系。各板块牵头市领导要强化统筹调度,牵头部门要加强沟通联动,围绕综合指标体系,结合各自产业板块发展实际、产业特点、工作重点,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指标。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突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和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全链条、高质量发展。1个综合指标体系、7个分块指标体系要于今年10月底前研究提出并报市政府,11月上旬制定完成。市政府审定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据此制定考核办法,从明年起对各县市区、各园区、各板块牵头部门进行考核。今天参会的还有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大家通过观摩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继续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等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共同培育和共享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

第二篇: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第三,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持续跨越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增量型、吸纳式开放拉动,沿江开发强“极”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和城乡一体化、统筹推动之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09年全市GDP达到356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25.11%;实现财政总收入51.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1.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十一五”以来年均递增53.19%。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提高10.3个百分点。三是城乡一体进程加快。“十一五”以来城市化率提高10.7个百分点;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十一五”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递增16.58%和14.9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由长期以来“苏中的苏北”迅速跻身苏中第一方阵。

一、坚持科学发展,在更高定位上坚定产业转型升级自觉性。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两大中心”建设等多重叠加机遇,加快发展港口现代物流、软件开发等产业,加快建设熔盛、神马等目标千百亿能级企业,不断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持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在快转型、快见效上狠下功夫,勇当新时期“渡江突击队”。

二、凸显产业特色,在更高平台上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积极打造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九鼎风电、赛福特物联网等百亿级企业。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进如皋港船货港一体化;打造集科研、培训、信息服务、餐饮物流的全国最大花木城;依托五大旅游开发公司,提升发展长江生态、长寿文化、古城人文等特色旅游业;依托演艺传媒、教育培训两大集团,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的规模优势,以“高效农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打造花卉盆景、外向果蔬等六大十亿元高效农业板块。改造提升液压机械、长寿食品等传统产业,积极打造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三、注重集聚集约,在更高水平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加快。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引擎,放大一类口岸优势富集效应,大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始终把“三化”互动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以“万顷良田”工程、农保区拆迁整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三化”互动并进之路;加快中心城区和如港新城CBD、RBD建设,强势推进小城镇能级提升。始终把特色园区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抓手,打造以熔盛千亿级企业为龙头的高端船舶及海工专业配套园,加快建设石油、日用、医用绿色化工材料产业园和新型电力装备材料产业园等2个千亿级特色园区、8个100-500亿级特色园区,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始终把创新型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动力,推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和3000万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建立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市)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须警惕五大误区

改革开放以来,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代表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靠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梯度转移,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工业经济起步阶段,这种承接无疑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但是,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加工制造业,除了利润率不高外(更多的是以量取胜),还对各种实体资源存在较大的依赖,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论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及时做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此,在10年前的“十五”计划中,已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法。2003年11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但10年过去了,转型升级未有实质性突破。因此,10年之后,“十二五”仍要补“十五”落下的课。但在补课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厘清一些认识和行动误区。

一窝蜂的跟风唱高调

转型升级已成为各地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但基于保增长的压力,我们要防止个别地方口号上的转型升级调门较高,实际行动却比较迟缓或找不着北。

一厢情愿的靠外资促转型

一说到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人想到的就是引进外资,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行业。实际情况是,我们引进了大量的国外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业似乎更“科技”了,但我们自己还是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跨国公司出于自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会在华布局一些研发机构,进行一些产品升级,但产品的升级换代不能全部替代产业升级,无论生产服装玩具还是笔记本电脑,如果只停留在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掀起高科技的“盖头”,其效益增长方式都是用人口红利换取低廉的加工费。外商看中的就是我们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和简单加工装配能力,我们不能将宏观的区域整体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寄希望于跨国公司微观的企业升级。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和稀土行业“以资源换技术”的前车之鉴都表明——技术是换不来的。

一哄而上的追逐新兴产业

有些人认为,转型升级就是要淘汰传统产业等夕阳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从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初稿看,作为调结构的抓手,发展新兴产业中的动漫产业园、风能发电、物联网等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产业布局重复现象严重,内向性竞争态势明显。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或夕阳思维。同样是制作服装,欧洲一些企业能够抓住行业本质,减少前导时间达到快速反应,盈利能力甚至强于火爆的“苹果”。相反,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已经给现实敲了一记警钟,产业技术看似升级了,但日益膨胀的产能转瞬间就成为不良资产。所以说传统产业改变技术和管理制度,仍可以变成现代产业。而如果没有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很好的科研成果商业化链条和服务,新兴产业拿到的可能还是利润的“边角料”。

一刀切的三产超二产

三产超二产不是转型升级的唯一标准。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也都是世界第一。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像先前的西班牙和英国那样衰落的原因。美国制造业在最疲软的时候也贡献了13%的GDP,超过零售业、金融业等,而中国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也为13%。国家如此,城市同样如此。比如在长三角,第三产业的中心,从战略安排和选择上,就是上海。上海第三产业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分担了长三角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功能。如果认为长三角的每个城市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就不合理,那反而不合理了。长三角城市如果一味地只考虑以服务业占比衡量自己的转型升级程度,就是对上海的漠视。

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

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主导产业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占了发展期间的60%以上。美国自1814-1980年约为17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110年,占64.7%;日本1868-1986年约为12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80年,占75%;台湾1950-1990年为4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5年,占62.5%;韩国1960-1990年为30年,其中劳动密集型工业占主导地位为20年,占66.7%。如果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行工业化进程,从现在开始转型升级,那么我们完成结构调整的时间大约需要10年,虽然随着技术创新和管理进步,转型升级的过程将有所缩短,但绝不会是一年半载之功,那种政绩驱动的快速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

面对上述误区,到底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呢?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效益增长来源的“类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转行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未必转型,转了型未必转行,只有效益类型改变的转行才是转型。产业升级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产业之间的升级。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纵深化发展,实现高加工度化与技术集约化。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是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篇: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市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今天绵竹市政府、经信局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政府主管部门与辖区企业共话绵竹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我作为绵竹本地企业结合我自己公司发展中的转型升级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我所理解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

2008年之前我的企业与当时绵竹大部分的企业一样,都是以机械加工为主。当时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找关系都以能够获得东汽的合格供方为企业发展目标,获得合格供方后就是想办法获得订单。与此类似,我公司还争取到了中国电力、等单位的合格供方,为这些企业提供外包加工服务,赚别人赚剩下的钱。因为技术含量低、门槛低、争竞激烈、利润薄、而且订单不稳定。当时我自己都不能给员工们描绘一个可持续的光明的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团队也不稳定,人心比较散、队伍不好带啊!

2008年因为特殊的原因当时外委加工的高峰期,订单多利润丰厚。我公司果断的决定开始走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当时企业的利润包括部分流动资金都

全部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研发的方向确定为现代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注定是坎坷的、产业转型的阵痛来得是那样的迅猛和剧烈。研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十分巨大,从一开始的抽调部分技术人员、部分企业利润、部分物资,到后来全部的技术骨干全部投入大量的聘请外部专家技术人员;压缩企业的其他产业将利润流动资金、甚至挪用部分项目款项全部用于研究开发、实验试制。由于过度抽血企业也一度处于倒闭的边缘。在市委市政府、经济、科技等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及时雨般的专项资金扶持下,在员工们坚持与努力下、在上天眷顾下总算是挺过来了,企业第一代设备研发成功并获专利授权,其他相关技术也陆续转化为产品,截止2013年底我公司储备的专利技术已经突破2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企业的前期投入也开始慢慢的获得回报。我公司的专利产品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减排低碳。产品一经上市就对传统的设备造生产商成极大的冲击。原来的设备虽然价格低廉但是技术落后、能耗高、安全隐患大。我公司采取全国统一售价,价格附加值高,但是用户企业大部分仍然选择我公司的专利产品,企业发展也蒸蒸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部分的机械加工企业尤其是依赖与三大厂的外委订单的企业哀鸿遍野,幸存者也要么转行转型、要么苟延残喘举步维艰。回望转型期的阵痛我认为是值得的。

我是切身体会到自主创新的好处,在将来企业的发展中我们已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技术研发一代、转化一代、储备一代。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立业之本。以我的实际案例,我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自主创新,就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我为主,创造和生产在市场上有定价权的产品。产行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和企业家能够忍受阵痛并坚持挺过来,政府也要给予企业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相信多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绵竹的产业转型升级,使绵竹经济健康、较快、可持续发展。

谢谢!

第四篇:在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会后,我们紧接着召开区级推进会,充分证明了区委、区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天这次会议,是近年来首次有规模工业企业和融资担保机构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业经济会议,希望各部门、各企业深刻领会市、区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坚定工业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2013年,海港区工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工业转型升级也迈出了新步伐。主要有三点需要大家把握:

(一)形势向好,坚定信心。2013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3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长24.1%,华润雪花啤酒等一批工业项目相继落地,耀华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和两条硼硅浮法线顺利投产。二是技改创新步伐加快。全区完成技改投资21.1亿元,增长58.2%,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各1家、省优产品和著名商标7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借助港区企业外迁重建契机,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48%。三是企业成长步伐加快。全区共有18家工业企业获省、市两级扶持资金623万元,10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新增担保资本金2800万元,全年累计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62亿元。全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9家,新纳统规模工业企业10家。

(二)正视问题,深刻反思。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规模工业效益不佳。近年来,规模工业持续低迷。2013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9.4%,企业利润、纳税金额全部负增长,规模企业同比减少2家,耀华集团、北方玻璃、美铝、首钢机械等大中型企业受供求关系影响,产值下降明显。二是企业竞争力不强。多数工业企业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属技术要求不高且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集约化水平低、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三是土地、资金制约明显。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十分紧张,摆放大项目困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企业成长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另外,主要经济部门对全区工业底数还不清,工作针对性不强。少数部门和部分同志对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认识还不到位,措施还不到位,服务还不到位,协调推进工业转型振兴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顺应形势,跟上步伐。一方面,工业经济已开始新一轮的调整与变革,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需求升级与市场竞争激烈对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化解过剩产能和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推进,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持续进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即将实施。这些举措,从长远看有利于转型升级,但从当前看将会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任务指标的完成,不少企业将面临关闭或停产限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工业转型升级也是我区新一轮发展的现实选择。河北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京津 冀协同发展问题已被提上议程,京津产业和功能外溢成为一种趋势,不转型就跟不上形势发展。因此,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迅速行动,刻不容缓。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确保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全区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每一家工业企业,我们必须突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统筹兼顾,重点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一个理念”。即坚定绿色崛起理念。生态环境历来都是我区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的发展底线。工业产业要效益、要增长,从长远来看,必须走绿色崛起之路。绿色崛起的核心就是在追求总量和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和生态的提升,推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我们必须克服“路径依赖”和“低端锁定”,促进工业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合理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工业产业的绿色崛起。

(二)打造“两个平台”。一是筑实产业园区平台。要以工业区等园区为重点,推动水、电、暖等基础配套同步建设,加快建设物流、信息、配送等生产所需设施,完善学校、银行、医院、职工之家等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园区承载、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园区土地资源,盘活企业闲置土地,腾出更多的产业用地,协调推进“西进北扩”战略,增加土地总量,破解“土地瓶颈”难题。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配套产品为重点,推动玻璃加工、金属压延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以发展高端节能环保等产品为重点,壮大太阳能光伏、电子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振工业经济。二是打造招商选资平台。招商、工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招商计划,划分工业产业招商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瞄准国际国内特色产业前沿城市进行“择商选资”。利用海港高新技术开发区获批的政策优势,着力引进一批附加值高、辐射效应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加强与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主动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的直接转移,总部经济的全面转移和“腾笼换鸟”式的产业链整体搬迁。同时,要一如既往、毫不放松抓好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切实解决项目推进“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促万达等在谈项目尽早落地,力争新天地等项目投产达效。

(三)抓好“四个重点”。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工业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共同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区发改、工信等部门以及重点企业要按照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公开制度,明确淘汰内容、进度和责任单位。对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该整改的整改,该取缔的取缔,并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核查,防止落后产能企业死灰复燃。二是加快技改升级。发改、工信等部门要合理利用我区列支的500万元技改资金,积极争取省市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企业改造升级,鼓励和引导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借助企业外迁重建契机,支持企业重组扩能、裂变提级。所有企业都要做好“存量提质”文章,在产品深、精加工上下工夫,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注重科技引领。把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工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信息化生产 水平,培树知名品牌。各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力度,拓展研发空间,掌握核心技术。四是强化龙头带动。实施产业龙头培育工程,精心挑选一批“种子”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的管家式服务,促进各类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超100亿元的“企业航母”,带动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发展、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壮大。各企业要克服小富即满思想,将眼光放长远,对标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提高生产、装备、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将自身发展壮大,以此带动行业发展。

(四)注重“三个结合”。今年专项行动、特色活动较多,工业转型升级要与这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是与大气污染防治相结合。工业污染是大气污染四个重要污染源之一。存在空气污染的工业企业要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清洁生产,采取措施对传统工艺进行生态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区直有关部门要以对空气污染“零容忍”的态度抓好检查落实。二是与近岸海域环境整治相结合。污水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大力引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设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严禁工业废水直排入河、入海,同时,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促进废水循环利用。三是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畅通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形成领导干部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的长效机制,摸清全区工业经济底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询问企业需求,想办法、出举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以点带面,加快全区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五)营造“三个环境”。一要营造高效清廉的办事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大力提高行政审批 效率。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提高服务发展质量。二要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理顺行政执法体制,着力解决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现象。建立政府主导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企业竞争氛围。三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弘扬“开放、包容、崇德、尚美”的海港精神,抓住培育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三个关键环节,为工业发展集聚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工业产业健康发展。

同志们,当前的形势仍然复杂和严峻,工业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任务繁重。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创新思维,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海港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三年来取得的成绩,谋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8年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要求,着力推动优质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国内知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刚才,拴根同志宣读了济源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家单位作了典型发言,稍后,省旅游局李延庆副局长和市委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感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指导帮助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旅游富民战略,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旅游服务,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市旅游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1147.2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49.8%、年均增长16.6%,实现旅游收入55.9亿元、比2014年增长21.3亿元、年均增长20.5%。一是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坚持把全域旅游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持续加大土地供应、财政投入、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等政策扶持力度,旅游业投资年均增长5.6%。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国土、交通、水系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过程,推动旅游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等各个领域协调统一,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二是旅游产业体系持续完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旅游招商,强化旅游投资,王屋山道境广场等项目建成投用,济水源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杭州金诚等知名企业相继到我市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全市各类景区景点8个,其中,4a级景区5家,王屋山景区通过省旅游局景观价值初审,5a级景区创建提速推进;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星级酒店4家、非星级住宿单位631家。三是旅游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深化旅游对外开放合作,强化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全方位加大“愚公故里、传奇济源”营销推介力度,“一山一水一精神”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不断丰富山地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休憩、旅游演艺、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等旅游业态,积极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王屋山国际旅游登山节、中原餐饮博览会、黄河小浪底半程马拉松邀请赛等系列活动,荣获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济源市实验区、河南传统餐饮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进一步提升了济源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旅游服务管理持续改善。加快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开工建设南太行旅游公路,统筹推进景观廊道、乡村旅游道路、骑行绿道等项目建设,初步构建“快旅慢游”的交通格局。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旅游数据中心、王屋山智慧景区指挥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深入开展旅游从业单位创星争先等评选活动,积极开发天坛砚、冬凌草、愚公老酒等特色产品,旅游商品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分局,推行“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有效维护了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五是旅游带动效应持续显现。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旅游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其中,2017年旅游业对经济贡献达7.2%。依托全域旅游促进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园林城镇”,五龙口、坡头入选全国特色景观名镇。积极推进旅游扶贫,探索实行旅游企业+农户、村级旅游发展公司等模式,带动群众稳定脱贫。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旅游业发展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与“优质旅游”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旅游供给看:资源条块分割,整合度不够,旅游整合资源的能力远没有体现出来,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的协调机制;旅游项目储备不足,特色资源挖掘不够,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旅游产业低水平、同质化现象普遍。这一问题直接导致我市仍处于过境旅游地的发展阶段。据旅游部门抽样调查显示,过夜游每增加1个人次,至少会撬动一夜两餐240元的旅游消费,以及不可估量的夜间体验娱乐潜在消费,形成巨大的产业带动效应。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至今,过夜游比率仅为30%左右,与省内成熟旅游目的地洛阳、开封等地市相比差距很大。从服务设施看:公共服务配套尚不完善,便利化的旅游服务设施不足,部分景区景点交通、供电、环境等设施仍然滞后,餐饮、住宿、购物、文化设施等各种必要的服务系统还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49个乡村旅游点,其中有生态停车场的仅有5个,停车场可容纳百辆以上车辆的仅有18个,垃圾、污水实现集中处理的仅有8个,远远不能满足游客品质体验的需要。从市场主体看:旅游企业“弱、小、散”问题较为普遍,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和高质量的旅游人才,现有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旅游市场主体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突出表现在,全市还没有一家5a级景区,现有5家4a级景区中,尚无一家能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综合要素保障。同时,在市场监管方面,经营乱象仍然存在,旅游执法力度和手段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举措、改革创新,全力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全域旅游持续健康优质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关于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任务,刚才,拴根同志宣读了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概括的讲,就是要抓好“三项创建”、优化“四个供给”。其中,2018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成功创建王屋山(济水源)国家5a级景区,2020年成功创建小浪底北岸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三项创建”是今后三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抓手,也是硬任务。希望相关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严肃对待,不折不扣坚决完成。现在已经是5月底,当务之急是全力备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据了解,6月份,国家旅游局将出台具体考核细则,7—8月份,就要启动验收工作,时间非常紧迫。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密切关注,及时做好对上沟通衔接,了解掌握最新动态,抓紧查漏补缺,确保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举创建成功,为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三年攻坚开好头、起好步。关于全市整体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我着重强调五个方面。

(一)转变发展理念。

理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键取决于观念的转变。一要强化大旅游意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发挥旅游业“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业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把济源市整个辖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按照“全景式打造、全产业融合、全季节体验、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的思路,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整合规划、管理运作,实现产业全域覆盖、景区全域联动、产品全域优化、线路全域统筹、品牌全域整合、市场全域营销,加快推动旅游发展从单纯的点线培育向整体的区域推进转变。二要强化规划意识。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突出先进理念、济源特色,兼顾传统产品、新兴业态,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特别是小浪底北岸新区北接市区,南邻黄河,处于济源和洛阳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一定要立足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做好旅游总体规划,立足资源优势,设计开发独具特色、高端优质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加快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吸引力。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通过规划编制执行,统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品牌营销等环节,加快形成济源整体旅游形象。三要强化融合意识。要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科技、旅游与城镇、旅游与农业等融合发展,推动部门联合、行业融合,发掘旅游业发展潜力,激发旅游业发展活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要积极推动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要素的旅游产业内部整合完善,让旅游产品更复合、旅游功能更综合,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四要强化开放意识。开放合作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由之路,要把济源旅游放到全国、全省以及周边地区这些大环境中去考虑、谋划、推进。尤其是要加强与洛阳、焦作、晋城等市的合作。去年,洛阳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40亿元,焦作接待游客4695.2万人次,旅游收入386.13亿元,晋城接待游客48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44.6亿元,周边城市的旅游业都比较发达,这也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要树立开放合作理念,把周边城市作为旅游宣传的重点目标,争取短时间内,我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实现大幅提升。

(二)优化发展结构。

结构优化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档次的重要手段。一要优化空间结构。要依托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沿南太行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推动“两带”与周边区域内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增强旅游整体合力。要在撬动淡季游上做好文章,想方设法克服季节上的短板,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开发一些项目,加快形成“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摘、冬玩雪”的四季旅游发展格局。二要优化产品结构。继续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加快实施天坛顶综合提升、王母洞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全力推动王屋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小浪底北岸新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引领济源旅游转型发展的“领头雁”。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省级旅游标准化景区、旅游标准化企业,争创国家级旅游标准化市。三要优化客源结构。进一步巩固豫晋陕周边市场,拓展京津冀、长三角中远程市场,开发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入境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景区配套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实施入境便利化政策等举措,提高省外、境外游客的比重。四要优化消费结构。目前,我市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门票收入。要积极推进“两升两降一盘活”,重点实施“济源味道”“济源礼物”“济源民宿”“济源娱乐”四大提升工程,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商品,提升购物消费比重;通过建设美食街区,提升餐饮消费比重;通过丰富景区产品供给,降低门票收入比重;通过推出优惠政策,降低旅游交通成本;通过推广分享住宿经济模式,盘活旅游住宿业。

(三)增强发展动能。

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演进规律,加快从资源依赖向科技创新转变、从效益优先向环境优先转变、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从景区单一带动向全域旅游带动转变。一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旅游大数据应用,更加准确地把握游客需求,更加精准地开展市场营销,更加高效地开展行业监管,更加周到地为游客服务。要加强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绿色化、创意化、体验化和智能化水平。要加快地理信息技术在旅游资源监控、环境承载等领域的应用,提升旅游开发的科学化水平。二要加大旅游新业态产品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着力打造更多的旅游特色小镇、高品质休闲旅游街区、精品民宿客栈、温泉旅游区、滑雪旅游区、旅游演艺节目,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快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三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旅游业消耗低、污染少、可循环,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也会倒逼生态环境改善。要坚持全域生态化、生态园林化、园林产业化,扩大生态建设投资,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大力推广使用乡土树种,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近自然度,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旅游规划建设全过程,把节能减排作为旅游发展的硬任务,推动绿色旅游开发。要提高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

(四)厚植发展优势。

优势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不突出优势、不厚植优势,优势也会变劣势。一要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在全域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近年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明显优势。要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基站、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水平,重点推进“六小工程”建设,确保每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好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站、一个农副土特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要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积极培育创意农业、定制农业和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要积极推进旅游特色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提升乡村旅游接待量。要提高建设标准,尤其要注重卫生条件提升,切实满足城市人到乡村消费的各项需求。二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挖掘不深、整合不足,体验式、生活型、创新性、主题式旅游产品的策划与深度开发不够,导致我市文化旅游有说头、缺看头、少玩头,吸引力不强、回头客少。要深入挖掘我市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文化、道文化、济水文化、创世文化、卢仝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名景、名品、名店,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推动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全国文化旅游高地。三要推动康养旅游提速发展。要发挥我市中医药、温泉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医药康疗、运动康体、休闲养生等康养旅游产业,重点打造小浪底养生养老产业集群。依托全国篮球城市品牌,谋划精品赛事,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和体育旅游综合体项目,推动健身和旅游活动融合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康体健身需求。四要提升旅游交通可进入性。要开展旅游交通“织网”行动,切实解决核心景区之间交通方式衔接不紧、未形成环线、主干道到景区“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同步完善旅游公路交通网络、自驾车旅居车交通服务。重点提升全市5家4a级景区之间的道路连通性,打造旅游风景廊道,通过旅游交通建设,架起“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纽带。

(五)补齐发展短板。

我市旅游业的短板主要在于旅游企业块头小、旅游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要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一要培育旅游龙头企业。要鼓励市内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旅游市场主体。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投资落户我市,实现与本地企业融合发展。要引导我市房地产、文化等传统企业跨界转型,打造一批新兴跨界旅游企业。二要做靓旅游形象品牌。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万里茶道”国际线路,积极争取纳入我省重点打造的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大“愚公故里、传奇济源”宣传推介力度,着力叫响“一山一水一精神”文化旅游品牌。要精心组织策划旅游节庆项目,持续办好王屋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小浪底黄河旅游文化节等特色节会活动,进一步提升济源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三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网点、公共休闲场所、旅游标识、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加大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委托第三方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进一步找准工作差距和着力点,补齐服务短板,提升服务水平。

三、完善措施,加强保障,确保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任务落实

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涉及行业多、部门广,组织协调的任务重、责任大。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努力在全市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要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济源高质量发展的大事要事,切实抓紧抓好。市旅发委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强化综合指导、构建联动格局,统筹协调和及时研究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产业集聚(开发)区、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切实发挥职能职责作用。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沟通衔接、密切协同配合、主动有效服务,在编制规划、研究政策、落实项目、争取资金等方面都要兼顾旅游发展需要,加快形成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要坚持用市场的办法筹集资金,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吸引旅游企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旅游、度假旅游、自驾旅游等高成长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要密切跟进近年来签署的旅游项目合作协议,特别是要盯住小浪底空铁等项目,争取资金早到位、项目早落地。要用足用好国家、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措施,加强与国家部委、省直厅局的沟通对接,在旅游基础设施、景区创建、旅游扶贫等领域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支持。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综合扶持政策,周密制定重点景区建设、精品线路打造、品牌产品开发等专项扶持政策,构建含金量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旅游政策体系,发挥好政策的聚合效应和引导作用。要注重对旅游品牌形象的打造和维护,景点不分大小,都要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尊重、善待每一个游客,不能让个别商家的不良行为给我市的旅游形象抹黑,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要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违约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的良好市场秩序。

四要严肃督查考核。要把旅游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考核机制在促进旅游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市督查局要对各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定期督查,对工作不重视、职责不到位、任务不落实的,要追究责任,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同志们,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系济源未来发展大局。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旅游局的指导帮助下,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奋力开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局面,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济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 2020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巡回观摩会上的讲话(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传统产业特别是钢铁行业是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钢铁产业存在着一系列......

    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

    产业转型农民工如何升级?编者按: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能素质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让农民工变成“......

    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6月8日,第九届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以签约50亿元、专业观众达12000余名的成绩完美收官。无论是成果的展示,还是参展规模,在展现我区煤炭开发热潮广度和......

    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目 录 一、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及意义 ........................................................... 1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

    产业转型升级十大原理

    产业转型升级十大原理 2014-11-20 徐苏涛 长城战略咨询 原理一:从发展结构来看,增量改革与存量调整的有机衔接,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及做强做大的成败关键 受原有体制机制、发展......

    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

    广州产业升级转型之道 2011.5 产业升级无疑是当下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产业转移不仅仅是从沿海到内地,在单个城市发展定位中,也成为一股风潮。 即便在珠三......

    在全市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的讲话在全市实施产业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的讲话各位企业家,同志们:今天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去年全市企业家大会的......

    在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同志宣读了《××的通知》,X局长、X厅长分别就加强化工企业“打非治违”、转型升级,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