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合镇民主生活会
三合镇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剖析材料
(2010年11月)
根据市委安排,我镇积极筹备2010年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政策,认真查摆问题和原因,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凝聚群众、推动发展。
一、2010年工作推进情况
镇党委紧扣中心,切实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增添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财政收入10500万元,同比增长45.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0元,达到6350元。
(二)工业经济稳中有升。预计全年将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37.3%;规模工业税金3900万元,同比增长23.8%;规模工业利润6500万元,同比增长25%。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增收600元,达到6350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7250人;开展劳动技能培训800人、引导性培训7000人;新增种养殖大户26户;新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维修整治塘堰420口,土石幺埝63道,渠道7公里,村道建设4.2公里(2.7公里水泥路面,1.5公里碎石路面)。
(四)招商引资及项目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将完成项目包装10个;新招工业企业1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工业技改重建项目投入2亿元。其中,长祥特钢投资1亿元、年产10万吨电力设备大型铸锻件生产线已于6月底试机成功,该项目年产值可达10亿元;六合汽轮机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锻造锻件生产线,目前已完成征地工作。
(五)灾后重建全面完成。一是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完成。其中农房重建4301户、维修加固14068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166户、维修加固7978户;二是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其中学校重建6所、医院维修加固1所、敬老院扩建和维修加固1所;三是河南对口援建项目完成财务决算并全部交付使用。共两批9类项目,总投资3550万元。
(六)重大项目有序推进。项目主要包括攀长钢、川矿重建,西钢、成绵乐客运专线、新居工程建设,中雁路、中大路改造和涪江河堤整治等,我镇主要负责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和补偿安置工作,目前所有项目进展顺利。川矿重装基地重建项目:拟征地720亩,首期交地328亩,已拆迁185户、“农转非”安置309人;攀长钢新区灾后重建项目:拟征地3100亩,已完成拆迁564户,已交地620亩;西南钢铁建设项目:拟征地400亩,已完成拆迁31户、310 亩;成绵乐客运专线建设项目:拟征地298亩,已完成拆迁121户、298亩;新居工程建设项目:拟征地124亩,目前新居工程一期3个点44837㎡建设已基本完成,附属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并进入实施阶段,新居工程二期拟建设93760㎡,已完成评审和施工图设计。
(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治信访、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民政、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同步推进,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镇风、民风不断巩固和发扬。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省一级敬老院创建、镇、村两组基层政权设施重建、殡葬管理、残疾人管理、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等工作均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国土、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贯彻执行到位,全年农村计划生育“惠民三金”8581人、补助资金86.19万元;公共卫生和卫生防疫工作成效显著,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全镇预警、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全面落实。
(八)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新农保、新农合、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3180人,新增城镇就业1278人; 办理城市低保1295户2137人、农村低保1416户1649人,办理农村医疗救助37户;新农合参保45063人、参合率达100%,新农保参保21494人、参合率达任务数的148%;办理“家电下乡”9304件、发放补贴资金267.74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1949辆、发放补贴资金93.93万元,粮食直补27.71万元,综合直补147万元。
(九)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认真落实维稳第一责任,不断完善各项应急措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大调解”协调中心机构健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强化反邪警示教育,创省级平安铁道线、平安示范镇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57件,调查处理群众来信17件,来访86件次,共接待群众454人次,网上信访15件。制定和完善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管有力。
(十)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的政策执行能力、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和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能力,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真联系镇情,鲜明提出了“争创城乡统筹示范、争当跨越发展标兵”的活动主题。按照设计的载体扎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是“流动红旗支部大评选”活动效果明显,充分调动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热情。三是全面完成合村并组和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合村并组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合并新建了杨家庵村、石岭村、高坪村、喻观村,依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四是加快推进基层政权设
施恢复重建。目前,镇机关综合办公楼主体已完工,正在装饰阶段;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重建(10个)、维修加固(5个)单位均已完工并交付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和班子自我剖析,共梳理出有关发展、干部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共5类12条意见和建议(发放意见建议征集表150余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树立发展意识,创造性开展工作方面:领导班子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转变未完全跟上形势、任务的变化。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还不够强,在处理三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上认识不够深刻,既想抓住市场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又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有时造成信心不坚定,决策不果断。对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有时候习惯于用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未能真正用创造性的思维和理念去拓展工作,满足于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
(二)在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城乡群众方面:领导班子深入基层不够,联系群众不够广泛。对基层同志布置任务多,关心帮助、解决干部的实际问题少,主动与同志们交心谈心,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不够,组织的温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群众的思想状况和需求了解不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没能完全带着感情、真情和深情去开展群众工作,时有遇到矛盾往下压、遇到困难绕道走、承诺的事情不能及时兑现等现象发生,严重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信任感。
(三)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检查工作成效方面:整体工作存在重安排、轻检查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切实可行的办法,虽然早早放在了议事日程,但是工作进展不快、成效不够明显;二是工作安排下去后,贯彻落实不够深入细致,致使行政效率不够高;三是在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方面,手段方法不多,凝聚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四)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方面:对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不够,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对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管理、教育手段单一陈旧,在进一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招法不多,创新不够;二是对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多,注重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在思想教育方面也存在着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紧的问题;三是领导班子对适应本岗位需要的业务知识和政策法规学习不系统,理解不深入,掌握不熟练,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班子成员之间沟通、交流工作不够,在工作相互交叉时,有出现工作“空档”的现象,造成工作迟迟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
分析我镇领导班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的影响外,还有一些主观上的原因影响和制约着我们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理论学习不足,造成工作方法创新不够、思
路不够开阔;二是执政意识不强,思考问题高度和深度不够;三是具体工作多,深入基层不够,与群众交心谈心少;四是领导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三合的工作放在贯彻全会战略部署这个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认真按照市委提出的“八坚持、八突破”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抢抓机遇,以“工业强镇”助推“李白故里,特钢新城”跨越式发展,创新思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落实工业服务举措,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一是注重企业服务,狠抓优势企业倍增。坚持工业项目领导联系和协调制度,下功夫做好企业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和生产环境治理工作;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支持企业组建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争创著名品牌,形成小、中、大企业良性成长机制。在2-3年内,新培育六合锻造、长祥特钢2户“产值过五亿元企业”,鸿翔特钢、新川矿2户“产值过亿元企业”,鑫川特钢、四方带钢等7户“规模企业”,努力使全镇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7户,总产值突破30亿元。二是注重开放合作,狠抓招商引资。以企业助推产业、以产业聚集企业,多方努力为企业互助交流搭建平台,畅通战略合作信息,共同营造助推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江油·河南工业园为依托,充分利用三合发展工业的基础和
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对产业、对区域实施招商引资,通过出台招商奖励政策,引导全民参与招商、关注招商、热爱招商;创造性包装项目、锲而不舍盯住项目、千方百计落实项目,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全年力争包装项目10个,引进投资上千万的项目5个。三是全力支持江油·河南工业园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工业强市”主战场的战略部署,积极支持江油·河南工业园建设。组织动员园内5个村全力参与园内项目的征地拆迁、人员安置工作,确保园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顺利落地。进一步加强园内村组的社会事务管理,积极化解和妥善处理园内村组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纷,努力为园区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二)坚持“文明征地、和谐拆迁”,规范工作程序,着力保障民生,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贴心服务辖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协调村组继续支持和配合做好攀长钢、川矿、西南钢铁厂、成绵乐客运专线、成西铁路建设和中雁路、中大路改造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按时交付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征地拆迁户新居工程建设进度,及早解决大规模、大面积拆迁后的人员安置,努力创造和谐的建设环境。
(三)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要,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一是深入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围绕民生“五有”目标,按照战略性、基础性和普惠性原则,不断丰富内容、完善措施。对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应保尽保,努力促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1.5万人。二是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城乡就业,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和再就业1500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000人。三是加强安全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狠抓安全生产,全力维护校园安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挥好“大调解”中心的职能作用,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纠纷。
(四)加强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班子;注重实践,不断提高群众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领导班子。二是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三用心、三深入、五突破”的要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好学习培训。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行“421”工作法;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加快推进政府办公楼恢复重建;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软、硬件设施,不断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社会功能。
第二篇:三合镇扫盲工作总结
三合镇2011年扫盲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在扫盲工作中首先核清底数,健全档案。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以行政村为单位,核清文盲底数。对新生文盲、复盲、迁移性文盲等加强了监测,完善了扫盲工作档案。建立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为制订扫盲工作规划奠定了基础。
另外广泛开展了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杜绝新生文盲。并且对15周岁以下的文盲,由学校负责进行了补偿教育,使其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或达到了个人脱盲标准;对15一50周岁有学习能力的青年文盲,我们通过教育使其多种渠道脱盲。我们知道要使脱盲人员普遍接受继续教育,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制订了具体措施,在青壮年脱盲学员中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适用技术培训及各类专项教育活动,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切实巩固、扩大了扫盲工作成果。现在就我乡扫盲工作的情况做一总结如下:
一、根据年初计划我们还做了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1、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扫盲教育,方便了更多的文盲参加学习。在夏季季节,扫盲教师巡回指导;在农民冬季农闲的时候集中办了扫盲班;还采取了家庭扫盲,子女利用假
期教父母,丈夫教妻子;根据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合理调整了小学布局。大力举办寄宿制小学,走读小学,方便了农民子女入学,极大地提高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大量减少了新生文盲。
2、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了小学教师、镇村干部 26名作为扫盲教师。
3、本年筹措扫盲经费1.5万元,全部用在了扫盲工作上。
4、举办了五期科技培训班让农民参加学习,三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宣传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举办适用技术培训班,吸收脱盲人员参加学习,这样一来对巩固扫盲成果起了更积极的作用。
5、加强管理。今年制订了扫盲学习通知制度, 使扫盲对象、扫盲时间、扫盲地点、扫盲教师、扫盲经费一一到位。建立了扫盲教师聘任制度,对扫盲教师发了聘任书,并提出教学要求。实行脱盲考试制度,今年八月份对学员举办了统一考试,并对合格者颁发了脱盲证。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提高了,先进文化技术得到更好的渗透,就可以改变农民靠天种地的思想观念,科技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也就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第三篇:三合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三合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摘要 “三农”问题的不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报告浅析了三合镇农村经济过去的现状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以及将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分析三合镇农村经济,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对改善农民的生活、对三合镇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教育,特色农业。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难题,也是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的关键,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民族现代化等社会发展的现实,并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作为发展中的三合镇农村,要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开发内在潜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才能更好更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束历史上艰辛的生活。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情况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结合县情实际,积极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一枝独秀的传统模式被打破,食用菌、北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多元支撑的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食用菌产量今年可突破6000万袋。中草药栽培规模达1万亩。全镇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4个,各类规模养殖场42家,规模养殖大户68户,目前畜禽饲养量分别为生猪11.4万头、肉牛2.59万头、羊1.8万只、家禽155万只。
二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开发,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抗旱节水灌溉、激光平地、等离子种子处理、生猪快速育肥、肉蛋鸡综合高产等新技术,水稻优质品种率和农业科技入户率均达到100%,先进适用养殖技术推广覆盖率达80%以上,防疫密度达98%以上 三是绿色、有机水稻基地规模壮大。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达55万亩,有机水稻8万亩,分别比2005年增长72%和900%,成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县、全镇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和哈尔滨市绿色食品工作先进县。
四是优势产业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立足不同区域资源特点,发展各镇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了中西部平原以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为重点,东部山区林场以发展食用菌栽培、山特产品采摘为重点,依托仁怀的酒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布局。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够优化。在种植业结构上,我镇粮食作物比重依然偏大,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高效经济作物面积相对较小。在产业结构上,主要以种植业(水稻)为主,产值占一产比重达到70%左右,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的总产值占一产产值比重在30%左右,农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近年来,我镇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农业科技转化率相对较低,信息和技术服务仍以产中指导为主,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缺乏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目前,除新引进的东方集团稻米加工企业外,我县本地稻米企业基本上都属于规模小、产能低、范围窄,精品意识和深加工能力不强,没有把市场和农民很好地联结起来,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品牌优势不够明显。我县虽然已经注册了一些农副产品的商标和标识,但是由于缺少大量的资金注入和大企业运作以及大手笔的推介宣传,80%的农副产品仍以低级原料和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开发生产,品牌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五是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目前,我镇农村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足20%。不少农民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很多年轻、有文化的农民外出打工或从事二、三产业,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年龄偏大、且文化程度较低,保守思想根深蒂固,短期内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六是农业开发资金短缺,调控能力不强。由于财政相对困难,对上争取资金有限,银行信贷渠道不畅,没有大集团、大企业注入开发资金等原因,农业开发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足额投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方式单
一、手段不灵,仍依赖于政府计划、单向调整的问题。
三、“十二五”时期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目标、原则、产业布局以及任务重点及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城乡统筹、以工促农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特色优势,走精品化道路,实现从水稻为主的原粮输出大县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商品输出大镇的转变。到2015年,粮食总产突破12亿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资源流向适应市场需求,让有限资源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发挥比较优势。根据我县的资源特点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鼓励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市场需求,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深入交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技术支持。
四是加速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 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辐射牵动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壮大农民生产的组织规模,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五是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真正地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一是构建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我镇农业基础好、技术较为先进、水田面积比重相对较大的优势,借助创建万亩水稻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契机,在积极争取各类农业项目的同时,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密切与各大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培育研发优良品种。组建农机合作社,配备各类先进农机具,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采取龙头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入股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经营。同时,立足我县优质稻米、食用菌、生态养殖和山特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壮大生产规模,促进要素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并辐射周边地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效益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把引进培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借助茅台集团加工园区建设的契机,积极整合现有企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开发高端营养米、礼品米以及加工米糠油、稻壳棒等,延伸配套产品及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切实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农业订单,促进良性发展,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双赢。
三是积极提升品牌效益。抓住省、市全面整顿大米市场的契机,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活动,并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管,切实提高产品品质,保护、发展好“三合大米”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加大投入力度,聘请专家对“三合大米”进行从种植 到餐桌的全程包装,融入独特的侨乡文化内涵,借助主流媒体,大造宣传声势,争创国家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效抢占高端市场。同时,充分利用“得莫利”等地方特色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山产品精深加工业,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品牌效益。
四是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打造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借助政府门户网站、农村信息站等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生物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作物育种信息管理系统、动物改良信息管理系统、农业科技文献信息系统、温室自动化控制系统、农场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信息系统、农场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子系统,并实行标准化管理,形成以行政管理部门为依托、以基层服务站点为延伸的信息服务体系,及时向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传递权威的生产技术、市场价格以及各类供求信息,有效解决因信息滞后造成的结构调整趋同性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坚持把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措施,结合我镇村分散、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相对短缺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积极扶持米业协会、食用菌协会等企业带动型、专业服务型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重点扶持佩剑稻米合作社、利民稻米生产合作社等信誉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更多的农户向社员转变,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使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三合镇“大走访”活动总结(定稿)
三合镇“大走访”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龙井市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大走访”活动的通知》,我镇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镇村干部进行动员学习,成立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开展三合镇“大走访”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 制定方案镇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党委会议,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金虎同志为组长,镇长孙松岩同志为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班子和镇机关单位及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在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下,我镇深入各村、企业、学校,广泛调研,在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大走访活动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细化目标任务,规定走访重点和对象,严格走访要求,严肃走访纪律。
2、广泛宣传 深入动员三合镇在2012年6月5日召开了“大走访”活动动员会,会上镇党委书记金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强调三点意见: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大走访活动的责任感;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三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大走访活动取得实效。
动员会上最后要求,大走访活动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开展好大走访活动,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对于实现三合镇“十二五”开门红,意义重大。全镇上下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同心协力,扎实苦干,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奋力赶超新局面!
3、热情服务 座谈走访动员会以后,我镇紧锣密鼓地部署该项工作,集中在6月7日——6月25日开展入户调查。活动中,我镇党委书记金虎同志和镇长孙松岩同志,分别深入我镇三合村、北兴村、东北亚矿业有限公司、同亮铁粉厂等。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了解农户、企业所需所盼,切实让我镇群众、企业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4、情系于民 谋利于民 活动中,镇党政班子成员在书记、镇长的带领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分别对单位、个体工商户、企业进行走访,广泛收集反映出来的问题,全面掌握基层情况。
二、活动成效
目前,三合镇“大走访”活动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正确定指导下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1、入村入企 走访情况截止到目前为止,我镇共走访单位、个体商户、企业86家,排查影响社会稳定因素13个,了解群众诉求个数18个,梳理汇总问题两类,确保我镇软环境工作有所突破,真正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2、梳理问题 归纳分类 经过走访座谈,我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体商户反映的问题:由于自来水工程导致部分个体商户店里没有供水,造成房屋出租困难,路面彩砖遭到破坏,给出行造成不便。二是农户反映的问题:农户普遍存在缺少技术和资金;部分房屋面积小、房屋陈旧,冬季取暖困难;四是经济薄弱,想贷款搞商业经营。
3、典型事例 宣传到位 此次活动自开展以来,我镇充分运用条幅、展板等,加强对大走访活动开展动态的宣传报道,我镇共制作条幅五条,展板两个,形成了对“大走访”活动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浓厚氛围。
4、长期坚持 建立机制 我们要继续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尽可能地给予各村和企业帮助和支持,结合自身实际帮助村、企业解决一些群众最关注的突出问题,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将大走访活动纳入我镇基层组织建设经常化管理中,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走访活动,确保软环境工作有所突破,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总之,我镇将巩固“大走访” 活动成果,高度重视对“大走访” 活动进行“回头看”,通过落实责任,认真对照,补差补缺,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我镇“大宣传、大走访、大调查、大反馈、大整改”活动取得预期效果,为加快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龙井市三合镇人民政府
2012年6月30日
第五篇:三合镇2014年共青团工作总结
2014年共青团三合镇共青团工作总结
2014年,三合镇团委在镇党委和应城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孝感第五次团代会精神,以工作创新为动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团市委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合镇党政工作中心,进一步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投入到三合统筹城乡的伟大实践中,积极发挥团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镇团委换届选举工作,在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团员青年创新为新工作思路,打牢团工作基础,镇团委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加强团内建设 夯实团的工作基石
2014年,我们镇团委根据孝感第五次团代会精神,并根据2014年我镇团委实行整合资源、互动联系、联动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措施经验,完善了有三合镇特点的团工作制度,提升了团员和团干部服务青年的热情,切实加强了各团支部的建设,团工作的水平得到巩固和提高。
1、加强团干部和团员的教育方法。
一是镇团委层面统筹学习。镇团委通过开会、座谈、互联网等各种途径,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各基层团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孝感第五次团代会精神,通过基层团干的带头作用,在全镇广大团员青年中掀起学习高潮,通过学习,更好地贯彻中大会精神,落实工作措施。二是鼓励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学习。镇团委下属的三合镇中学团委以每周1次的“广播团校”、“校园文化午餐”电视形式向广大中学生和团员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生活、学习的每时每刻都能不断提高。镇中心小学团支部把“新农村教育”融进学校文化建设,使学生学会关爱农村、回报农村、感恩农村。三是组织好发展团员的教育工作。2014年镇团委共新发展团员115名,坚持做好新团员的教育工作,办好中学团校,团校全年开课16次。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2,撰写学习体会4次。
2、以2014年三合镇团委换届为契机,加强团委班子建设。按照南团市委文件精神和试点的有关要求,我镇积极筹备,统筹考虑,开展了全镇团员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乡镇团委班子试点工作。镇团委前期建立机构,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镇团委严格把好候选人关口,所有最终进入选举大会、面对团员代表直接投票的团委班子正式候选人,都通过了团员代表大会上的民主测评。这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压力,能够很好地督促团委班子在今后的工作中开拓创新,做出一番成绩,更为加强我镇团委班子建设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3、建好非公有制企业团支部,抓好非公团建工作。按照团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以及团市委关于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统一部署,我镇团委在今年着力进行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一是摸清底数,科学规划。对我镇辖区内条件成熟,可以建立企业团支部的,都要建立。经过前期的调研工作,我镇团委上报可建团企业数5家,并在9月至11月间,集中下企业,新建立非公企业团支部5个。二是对以往已经建立的非公企业团支部,进一步加强其团建工作。各非公企业团支部以本次换届直选为契机,对本支部的团员数量、年龄等重新审核,如实上报现有的团员数和本支部的团建情况。镇团委加强对非公企业团支部书记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方式,向各非公企业团支部书记发送最新的团建信息等,带领非公企业团支部书记参与团省委举办的共青团非公有制企业 “双争创先”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等活动。
二、以创优的实践活动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一是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积极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一个街道社区、二个村开展阳光家园的活动,共计服务50多班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认可。二是通过扶贫帮困,体现关爱之心。年初,团市委领导慰问了唐巷村、徐墩村贫困党员及困难村民。6月初,市低保局领导及社会志愿者来看望三合镇徐墩村贫困生徐飘同学,并送去了慰问品,应城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跟她形成了一对一的帮扶,每个月资助她一定的生活费。
2、以节日为契机,以创新的活动,使整个团活动活跃。一是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为2名青年申请获得了355万的青年创业贷款;为三合镇中学的100名新民学生举办了“青春期常识讲座”,镇团委邀请专家,科学地指导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确对待个人生理变化,使每一名学生从精神上到生理上都能够健康地成长。二是在六一期间开展“我为儿童献爱心捐书捐款助成长”活动,发动辖区企业为儿童成长捐款,用于开展少儿活动、资助困难儿童等,共筹集到资金1万多元。三是充分利用暑假契机,在团市委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计开展活动23次,较大规模活动11次,活动内容涵盖参观学习类、动手制作类及爱心募捐类,切实丰富了我镇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拥护。
综上,五年来,在各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同心协力下,全镇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团的阵地作用更加凸显。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镇广大团员青年的意识切实增强了,团的活动方式更加丰富,团的工作对象更加宽广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团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团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农村青年的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创新青年活动新的载体建立,不断提升农村团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