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党委书记在2021年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
镇党委书记在2021年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范文
按照此次关于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通知要求,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指定的四本学习材料,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领悟党的理论成果和建党精神,围绕这次组织生活会主题,广泛开展谈心交心、征求意见建议,结合学习思考和自身实际,按照“四个对照”要求深入查摆差距不足、剖析原因症结、制定了改进措施。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收获
(一)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更加坚定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二)进一步增强了实干精神。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百年丰功伟绩,使我更加明确了这一系列伟大成就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更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进一步深化了为民情怀。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使我更加深刻领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到高于一切,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情怀。
二、存在问题
(一)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谈学习情况、谈心得体会方面。我能带头认真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时学习相关精神,但对照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学习还不够深入。尽管我在七一当天也认真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下来后,还特地打印了纸质版,以便一有时间就加强学习,但学习的连续性、全面性、系统性不够,比较碎片化。二是体会还不够深刻。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使我初步了解了32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但对其内在逻辑、相互关系缺只是一知半解,领会得还不够深刻、融会贯通。
(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谈学习情况、谈感悟收获方面。尽管我能带头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的学习,并努力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但对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能够通过新闻网站的通报进行及时学习,但原原本本学习做得不够,组织督促机关干部和下属支部等的学习力度和密度还有差距,对学习成效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方式。二是学以致用还有差距。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中蕴含的丰富理论、辩证方法、深远启示等理解掌握得还不深、不透,切实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成效还不够好,还是习惯于沿着老路子、老方法想问题、抓工作。
(三)对照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我能带头学习百年党史,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谱系,并以此为标杆,但内省自身,发现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理想信念还不如革命先贤那样坚定。尽管自己通过学习,能够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但有时遇到大的风浪、大的困难、大的波折就心生疑虑,有时偶尔会出现想息一息的现象,离以往革命先贤抛头颅、洒热血,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还有不小差距。二是坚守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情怀还有差距。在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疾苦、回应群众期盼方面还有差距,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频次不多,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在走访帮扶贫困群众、支持群众产业发展上关注多、投入多,在其他方面相投入的精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少。
(四)对照党员先锋模范要求,谈作用发挥方面。我能带头认真学习革命先辈、英雄先烈、英模先进等的事迹,也能在工作中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但在成为先进的力度和效果上还有差距。一是担当作为的干劲还不够足。片面地认为全镇工作有镇长在全面负责,各项具体事务性工作有分管副镇长在直接抓,自己只要把好方向、抓好督促检查就够了,积极参与、带头示范、带着大家干的意识和行动明显大打折扣,相比革命先辈面对血与火的考验时,所展现出的忘我牺牲精神,自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勇争一流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对本镇基本情况深入调研分析不够,对未来几年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不够高,错误地认为只要能稳中求进,每年有一些进步就行了,没有像县委规划全县工作一样,自我加压、跳起摸高,对工作推进也是过得去就行,没有把各项工作创新高、争一流作为终极目标,以致好多工作的推进效果不够理想。
三、主要原因
(一)理论武装有所弱化。自认为受党教育培养20多年,在理想信念、政治立场等方面没有问题。但反思自身,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做得还不够,理想不够宏大,志向不够高远,缺少持之以恒、坚定加强思想改造的勇气,在常态化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学习上缺乏强劲动力,形成了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等现;在加强党性修养上还缺乏韧劲和常劲,存在上级要求严自己就抓得紧、上级要求松自己就放松的现象,距离合格党员、优秀党员的标准还有明显差距,久而久之,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力度上就有所减弱了。
(二)干事激情有所退化。自己错误地认为,工作几十年,既有功劳也有苦劳,加之现在自己年纪偏大,组织用人导向又是年轻化,只要工作过得去就行了,争先进、创一流的劲头和斗志不够足,有时候甚至觉得现在人少事多、压力大、责任大,不知不觉便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有些急难任务、重大活动都尽可能地安排镇长或者其他分管副镇参与,自己只要坐镇指挥就行了,及时跟进不够、督促指导不够、教方法促效果不够,觉得工作业绩不当第一、不当最后就行了,久而久之,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奋斗激情就逐渐减弱了。
(三)为民情怀仍需提升。我错误地认为,自己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与基层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于是,就放松了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大理论的学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灵魂深处扎得还不够牢,缺乏凡是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来思考、谋划和推动韧性,有时甚至自以为是,对于一些涉及服务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基本都是安排给其他班子成员去办,督促指导不够,且缺乏主动服务的热情、帮难解困的真情,有时也存在态度敷衍、方法简单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导致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弱化。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一)在抓学习、促提升上狠下功夫。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的四本学习材料等党的理论成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自觉将其作为锤炼党性、提升素能的重要措施,在强化主动性、提高系统性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自己认真学习、消化理解,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另一方面,组织带领班子成员和镇村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在抓谋划、促发展上狠下功夫。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以此次镇村集中换届和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为契机,组织带领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本镇情况,紧扣全县“十四五”规划和县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本镇实际,高标准编制全镇“十四五”规划和科学制定一年工作计划,召开好全镇党代会、人代会,进一步明确本镇定位和工作目标、举措,进一步凝聚起全镇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勇争一流的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奋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三)在抓服务、促和谐上狠下功夫。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收集梳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落实具体责任人、整改举措、完成时限,扎实推进整改。同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防汛减灾、森林防火等常态化工作,特别是抓好汛期安置点建设、群众避险转移、值班值守等工作,努力实现“三零”目标,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和谐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装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尝天天购物商尝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城区常住人口1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62.2%,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矗我镇~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注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0.70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29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
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盛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仅~年全
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盛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第三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三)城镇人口不断聚集。城区常住人口1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数62.2%,外来人口逐年增加,现已达5万人。镇区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
二是农民增收缓慢,降低了中心镇建设的“驱动力”。经济实力是中心镇建设的基础。我镇2004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35元,与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于群众经济条件差,影响了农民进城消费的欲望和进城居住、经商的能力。
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
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
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六是土地资源不足影响了中心镇发展的后劲。目前,我镇共有农业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积32502亩,人均耕地0.705亩,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29亩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四分之一。而且我镇耕地面积占土地资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所允许的条件下,绝大部分能开垦的土地已被开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较快速度增长,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吃饭”和“建设”给耕地带头的压力,没有等到较好缓解。况且,我镇作为县城镇,绝大部分土地被纳入县城的总体规划内,没有一定的土地利用开发权限,在目前我镇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工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较多时候还出现了有意向投资项目却没有土地可供上马的尴尬局面。所有这些,致使我镇要既实现确保耕地不减少的目标同时又不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当困难,使我们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
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
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3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
第四积极引导第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转移。仅2004年全镇就新增个体私营企业432家,比增11%,注册资金达62295万元。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中心镇的产业聚集效果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
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
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
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
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在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材料
在组织生活会上的发言材料
过去的一年,在农广校这个积极向上、充满温情的集体中,我得到了组织的培育、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为自身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在深入剖析自己的过程中,并参照谈心谈话对我提出的批评意见,发现自己在思想上还有较大差距,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对照检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治功能强不强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没有制定好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领会不深,存在笔记摘抄多,真正入心入脑的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少。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多,有时单纯任务式抓学习,拿不出质量高的学习成果,不能用之指导工作开展。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强。虽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但对于一些小道消息,有时还缺乏敏锐性和鉴别力,没有做到坚决制止,追根溯源。
(二)四个意识牢不牢。我能够认真体会和理解四个意识内容,并且在实际中也以这样的标准在严格要求自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政治意识:过去我曾经存在过错误的认识,认为政治是上层的事情,是共产党高层干部的事情,我只不过是一个最基层的党员,与我相去甚远。2.大局意识:大局从大处来讲就是中央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们虽然工作在基层,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滴水成溪、汇聚成流,我们也在为中央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添砖加瓦。我们每个党员都要有这个意识,在党为党、在党言党,为维护大局利益不得已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牺牲局部利益、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坚持立党为公、大公无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牺牲一切,毫不犹豫地做到服从服务于大局利益。3.核心意识:共产党员的核心就是党中央。要始终做到党章对每个党员的要求,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不做任何有损党中央的威信、威望、权威的事情。4.看齐意识:就是要向党中央看齐、向伟人看齐。
(三)四个自信有没有。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四)工作作风实不实。一是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忽视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安于现状,思想上放宽自己,没有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全面发展,紧紧跟上时代发展和本职岗位的需要。二是工作中有依赖思想。有时候会认为反正有人管,不需要我过多思考,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标准和要求,没有尽职尽责,造成工作被动,不能高效高质完成工作。三是不能严格按照制度约束自己。落实请销假制度不严肃,有时想着图省事,有电话请假情况。
(五)发挥作用好不好。一是主动作为不够。在工作中,满足于按部就班完成本职工作,有安于现状、居安而不思危的思想苗头,缺乏争创一流的勇气和信心。业务知识更新不够,工作方法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仍然满足于上传下达的陈旧工作方法和思路,认为工作只要按规定做,不出大的问题就够了。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改善,对一些牵涉到其他部门的工作未能主动协调办理。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不够。工作方式保守,没有新意,不能做到创造性的完成工作。二是全局眼光不够。在看待有些问题上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周到。三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没有进一步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认为自己工作已经很努力了,致使工作有时不仔细、不深入,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
(六)自我要求严不严。工作中,我虽能够坚持党性原则,秉公办事,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但很少开展自我批评,对自身的缺点认识不足,不够深入。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片面,反映出我的态度的不够端正。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政治思想的坚实,来源于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一个政治上合格的人,必须善于学习理论知识。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深深感到学习和运用理论方面欠缺很大,特别是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差距。虽然在思想上也注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学习得不自觉,不主动,不系统,不扎实,浅尝辄止,零打碎敲。不注意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就难以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二)工作作风不实。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受诸多因素影响,自己在工作上有时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对有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工作存在应付现象,不深入实际探究,使一些工作不能扎实开展。
(三)思想观念不新。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习惯于老思维、老经验,没有认真更新观念,使得在本职工作中还有想得不到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四)自律意识不强。在现有条件下,诱发我们出现问题的因素较多,各方面的监督还存在差距,自身的免疫力和约束力显得尤为重要。从反思自身问题看,总感觉自我良好,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产生自满情绪;工作劲头不足,推拖等靠、精神状态不振奋;缺乏自我约束意识,放松自律,降低要求。
三、整改的措施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对照检查,梳理出来自己在各方面的问题,虽然有些是不起眼的小问题,但也要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进一步端正思想,坚定信念,制定以下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上,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改进工作作风。干工作不拖、不等、不靠,主动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中,锐意进取。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坚持讲实话、做实事,力戒浮夸,埋头苦干,以更高的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学习,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牢固树立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脚踏实地,提升自身修养,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第五篇: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市中心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发言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一、发展现状 罗阳镇位于东江中下游,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广东省273个中心镇之一。全镇辖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面积90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多万人。近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勇于创新,紧紧抓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三大战略工作重心,使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2004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81607万元,财政总收入373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全镇全社会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华润购物商场、天天购物商场、富华大酒店、县城文化广场等一批商贸文娱实体,贯通了东、西商业街,改造了罗阳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个,里程40公里(宽5米),今年动工的还有7个村。这些都使镇容镇貌得到改观,镇区主干道路硬化率更是达到100%,绿化率达到95%,城镇供电、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100%。
(四)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镇中、小学教育得到普及,卫生保健较为完善。此外,电影院、文化站、图书馆、有线电视站及广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险业务发展较快。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镇的城市化进程历史演进来看,虽然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中心镇建设,由于尚处起步阶段,更是面临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化水平低导致建设要素发育先天不足。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干,兴镇必先强工,也就是说,建设中心镇,有赖于通过工业化完成资本积累,壮大财源,藏富于民,以便在市场化经营运作中,有足够的财力用以支持。如东莞等先进地区经过经商办厂,培育出一批“先富群体”,为中心镇建设提供了较充实的资金支持。而我们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群众还没能或很少能从工业化当中获得利益,新兴工业园区吸纳的劳动力十分有限,其资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发育不全,使中心镇失去了强有力支持。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来外来工紧缺的问题已经凸现,我们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镇的第三产业发展阻力加大。三是规划编制滞后致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初露端倪。在我镇的城镇规划体系中,中心镇是明确的。但从规划情况来看,由于技术力量不足和经费紧张,以前的规划档次相对较低,过了几年就落后于形势,增加了修订和实施难度,甚至需重新修编,造成了很大浪费。四是体制、政策、观念的障碍仍是绕不过的“三道坎”。“二元”体制还没打破,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等农村政策与中心镇的发展不配套。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民“离乡不离土,进城不入户”。产生这种现象首先是农村的土地、计划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与中心镇发展的不配套: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农民如果入户城镇,也意味着一对夫妇失去可以生育两个小孩的权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农民“进城”的预期成本。五是建设资金和中心镇建设经验的不足制约了中心镇的发展速度。中心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资金的来源却无确切的保障:作为一级镇政府,没有独立的、稳定的财政来源。银行信贷资金由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也无法大量投入。作为上级财政的支持,对于中心镇建设所需求的大量资金来说,并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权限的不足也压抑了内在的发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设项目审批权、旧城区的改造权、城镇户籍管理权、城市综合管理执法权、交通管理权等。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路 中心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民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之,欲速则不达。根据罗阳的镇情,要加快中心镇建设,必须抓好“六大工程”建设。
1、先导工程——做好观念创新。中心镇建设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突破单一思维束缚,调动各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的工作方法,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切实加强对中心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水平,尽量减少工作经验的成本。学习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到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学习中心镇建设知识,汲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聘请一些城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与我们一起建设中心镇,尽量做到少失误。
2、龙头工程——完善提升规划。城市规划就其本质而言,是城市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和龙头。中心镇的规划亦然。我们将用宽广的眼光,坚持战略性、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点、高水平,体现新时代要求,凸显城市的特色来规划罗阳的中心镇建设,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把目标定位在打造“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上。采用分片组织、组群集聚、点状结构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规划修编,形成符合县城中心镇的城市体系。
3、主干工程——强化产业支撑。我们将着力调整、整合、提升三次产业,使整个三次产业产生集聚效应。一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民知识化水平。依托城郊的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城郊产业。二是提升工业园区。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是经济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们将重点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从全镇来讲,主要是建设好洲际产业基地、小金产业基地、罗浮山信息产业基地和义和工业基地这四大工业基地。同时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工业园区和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三是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在城镇功能区调整中规划出足够的空间,吸引第三产业的集中发展。着重抓住县城中心镇的优势,注重服务业的拓展,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我镇经济的竞争力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力。
4、核心工程——注重体制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珍惜资源,保护耕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中心镇建设与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关系。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储备机制,增强政府依法调控土地市场能力。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合理调整“农保率”,争取使用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要严格执法、杜绝非法行为,防止进区企业圈而不开,开而不发,等待升值后再炒地皮。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宣传力度,把好的项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资商来投资。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外宣传介绍我们的项目、优惠政策等等。同时积极向上、向外争取各种资金。不但要争取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而且要争取省外甚至国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争取,而且也要通过本镇其它民众的社会关系争取资金。三是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引进外资、带项目开发等途径筹集资金,为城镇基础设施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缓解当前小城镇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增加对城镇重点项目的信贷投入。
5、基础工程——不断优化政策。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促进中心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罗阳实际抓好政策落实。总结完善宅基地整理办法,盘活土地存量。探索旧城、旧村改造新途径,在主体缺位、政策缺位的情况下,引导与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通过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相关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迁效率和重建速度。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审批制度的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种收费,为中心镇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严格规划管理,加大土地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在中心镇建设中充分考虑罗阳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决策,稳步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6、配套工程——发挥文化力特有作用。张德江书记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镇村文化积淀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镇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罗阳的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努力使罗阳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生态型城镇。同时高度重视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镇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镇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镇按照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心镇发展的意见》(粤府[2003]57号)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县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罗阳的中心镇建设。首先是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中心镇的规划编制和管理。除认真配合县抓好县城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外,还邀请专家对县城规划区外的地区进行规划修编,编制《罗阳镇总体规划》、《罗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罗阳镇乡镇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将罗阳定位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使之与县城总体规划融为一体。在详细规划四大工业基地的同时,将县城规划区外的东部小金、东坑规划建设成以生产五金、电子、家具、商住为主的规模产业区;西部的义和片将逐步建成大型工业基地,并抓好商业、娱乐、单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中部则利用县城中心区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北部则借助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利用山水自然环境的优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南部则充分利用一江两岸的自然景观优势,构筑景观型的商贸住宅区和高科技开发区。其次是积极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村“三化”进程。2003年来已引进项目80多宗,实际利用外资13000多万美元,有力地推进中心镇建设,同时加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石示头移民安置区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为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示范点,引导农村住宅建设向城市标准迈进。加快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农村的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第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我镇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新结西瓜”、“浪头花生”、“阳光花木”、“田牌杨桃”等品牌的初具规模;大力进行产品调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贸型、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农业基地,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增收已显成效。第五努力构建文明法治环境,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法治镇,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环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都随中心镇的建设而有新的发展。第六,加强党的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增强镇、村两级班子的核心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固本强基工程,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镇建设。总体而言,我镇在贯彻落实省、市、县发展中心镇政策方面的情况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镇建设资金渠道方面困难相当大,一是县级财政紧张,没有办法通过贴息、转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设。二是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低,回收期长,很难吸引民间社会资金。三是给予中心镇的建设资金政策还没有兑现,由于我镇地处县城,县城规划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垦复金、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均由县直部门收取,我镇没有支配使用权,中心镇建设资金面临巨大压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镇限制农民进城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是县城中小学对户籍在城外的学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镇居民与农民没有多大的差别,更多人愿意非转农,以争取更多的实惠,如征地补偿款等。城乡管理二元结构(如城乡教育等)虽有改善,但依然明显,这需要较长时间来逐步改善和消除。对于加快中心镇的建设,本人在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建立中心镇独立财税机制和镇级金库,增强镇级财政实力,加大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投入,明确中心镇的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收支范围,将省政府规定的有关费用交由中心镇支配使用,并在县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使用,确保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理顺职责,完善管理体制。我镇地处县城,目前与县直有关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县直部门条块分割,我镇在协调上有一定困难,出现“管理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现象。县镇应加强沟通,从有利于中心镇建设角度出发,理顺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统一执法,重点抓好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社区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各项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经营好城市。
3、全面落实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采取优惠政策扶持中心镇的发展。一方面要坚决落实好省、市发展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使中心镇建设在政策、权限、财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保证,另一方面要根据各级各地实际给予政策倾斜,引导中心镇的发展,在市批、管理、财政等权限上给予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中心镇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聚集作用。我相信,有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中心镇的建设一定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