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范文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范文三篇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给大家分享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稿三篇。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1
我们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讲礼仪”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显着特色。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着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我认为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看见有许多的同学乱扔纸屑,有的人还认为反正有人打扫,一起上扫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随着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有些人已经不注重礼仪了。使得中国的“礼仪之邦”的这个美称早已不名副其实。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有人曾经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你还有明天;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你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金钱;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将是彻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我希望我们能重视礼仪,让我们“礼仪之邦”的这个民称名副其实…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行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浮章之美,谓之华夏也。
华夏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仪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仪’几千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中国礼仪文化绵延数千年,举世无可比。它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会忘记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小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孔融让梨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杨时程立雪感动老师,得以收之为徒;张良三次捡鞋,得之兵书成为国之栋梁。这都充分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礼仪道德的所在。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也应该处处崇尚这种文明礼节?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礼记》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吃没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中国历来就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美好的仪容仪表也是一个人函养的外在表现!时代发展的今天,仪容仪表更是一个人的标志,同样也是一张重要的无字名片!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演讲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重“礼仪”而著称。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英国的坦布尔、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都非常推崇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说。
坦布尔认为孔子学说是一部伦理学,涉及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众道德和私人道德。他说:“政府无道德,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老百姓无道德,政府无法安定与正常运转。”伏尔泰认为孔子礼仪中所宣扬的都是高洁的道德,非常实际。他们由于有如此鲜明的学术取向,被他们的同胞戏称为“欧洲孔子”。
孔子毕其一生制礼作乐,是着眼于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此他要通过礼、乐把大家往文明之路上提升。他的努力在两千多年后的欧洲得到很多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是其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由此亦可令我们相信当年他们给予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誉,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肯定。
在我国历史上,礼仪规范出现得很早,商朝的时候就有礼仪了。当然,那时候的礼仪还比较粗疏,比较简单。总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礼,是祭祀神灵的规范,与社会学范畴的伦理还未挂上钩。
到了周朝,“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原来周人比之他们的祖先商殷人来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把礼纳入实用的范围(“尚施”)。当然,他们还不至于先进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在“事鬼神”的同时又与鬼神拉开距离(“远之”);于是这“礼”便成了人间社会之礼,这“仪”也就是人际交往实用之仪。
在西周时,礼仪为社会划定等级秩序,定名分,成制度,规定好人们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不同场合所必须恪守的准则等等。礼仪作为治国的手段为西周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礼仪之邦演讲稿
礼仪之邦演讲稿1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判断一个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因此,“礼”可以说决定一人个有成败。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了众多赞美“礼”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三顾茅庐、郭巨埋儿等,虽然有些故事不免封建、迷信的成分,但也从中告诉并教导人们言谈举止要有礼貌并对待他人要和善等。这些故事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仍流传至今,说明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礼”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表现在举止优雅、语言文明,更重要的是“礼”注重那些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体现“礼”。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成龙讲关于细节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就是说成龙拍电影,有一天下雨了,制片人碰巧路过并要载上他。成龙没有立即上车而是在车旁将脚上的水抖干之后才坐上去,以防弄脏了制片人的车,在下车时仍不忘说一句谢谢。“礼”就在于细节,如果你注意了那些细节,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冲出地球、飞翔于太空的苏联航天人加加林。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竞争都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有技压群雄的水平,也不是因人他有坚如磐石的靠山,而是因为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节:在宇航员集体参观宇宙飞船时主设计师注意到了一人细节,所有参观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在进舱时脱掉了鞋子。主设计师被感动了,他觉得加加林是唯一尊重他、爱护他劳动成果的人,只有把飞船交给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人,他才放心。于是加加林获得了这份荣耀,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有人觉得礼过于迂腐,礼貌过于麻烦,但只要一个微小的动作,就能给他人传递善意。之所以如此,“礼”才会被保留至今。
礼仪之邦演讲稿2
本文是由上传的:礼仪之邦演讲稿。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行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浮章之美,谓之华夏也。
华夏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仪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仪’几千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中国礼仪文化绵延数千年,举世无可比。它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会忘记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小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孔融让梨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杨时程立雪感动老师,得以收之为徒;张良三次捡鞋,得之兵书成为国之栋梁。这都充分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礼仪道德的所在。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也应该处处崇尚这种文明礼节?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礼记》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吃没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中国历来就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美好的仪容仪表也是一个人函养的外在表现!时代发展的今天,仪容仪表更是一个人的标志,同样也是一张重要的无字名片!
礼仪之邦演讲稿3
中国具有五千年礼貌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在人与人的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生活、工作时都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一个人相处。〈礼记〉记载:“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恭敬,而毫无表情,也是不够的。就应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解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获互爱,友好相处。
作为炎黄的后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讲礼貌、懂礼貌的人!
礼仪之邦演讲稿4
中华民族是数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但是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讲求平等,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礼仪还是存在的。
记得暑假,我和妈妈去上海玩,因为天气很热,我就买了杯喝的,当我们去看老虎区时,因为人很多,人们就排着队,绕着走一圈,这看起来比较好。我前面是个阿姨和叔叔。
这时,不知道为什么东西绊到我了,我人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了,人和没有盖上盖子的水一起扑到了阿姨的背上,只听见阿姨叫了一声,我急忙跟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听见旁边的叔叔说:“哎呦!你怎么回事,会不会走路啊!你看看,衣服都湿了,怎么办啊?”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啊!”这时,我再一次跟她说一声对不起。只听见阿姨温柔地对我说:“没事的',你干嘛对她这么凶啊!你看,把她都吓坏了,只是水而已嘛,天气那么热,一会就干了,没事的。”听到这一番话,我原来的紧张很焦虑完全没了。我急忙从包里拿出一张餐巾纸帮阿姨擦,只见阿姨拿过餐巾纸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吧!”阿姨的宽容再一次感动了我。但是,只听见那位叔叔拉着阿姨用很冷淡的语气说:“我们走。”
这时,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一个是宽容,而另一个是狭隘。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能表达一个人的内涵,所以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经济再怎么发展,有时候应该适当的用一下。
礼仪之邦演讲稿5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是“礼尚往来”的。1949年前,我们和“友邦人士”的交往就属于“礼尚往来”--当然,到底谁吃亏是算不清楚的,只怕算清了也会说不清吧。
诚然,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其实,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譬如,我们的“友邦人士”--美国,毁我大使馆后赔礼道歉。他们所谓的“礼尚往来”,也就是损害中国的利益,“误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后,表示一下“深深的'歉意”吧!
我不善交友。但我知道朋友是有许多类的。美国这类“友邦人士”大概是“不打不相识”的那种吧!
不是吗?追溯到1949年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有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美国。如今解放后,晓得新新人类的交往是亲密无间的,就与我们“打打闹闹”,“玩玩笑笑”起来了。
首先,便是炸大使馆,看到过朋友之间的打闹吗?譬如,摔破了书再帮助粘好之类的。哪知中国人小气,区区一个大使馆,闹了半天,又是游行,又是示威,使得朋友很尴尬,又保证再也不会了。
于是,“友邦人士”晓得中国“一本正经”了,就充起诤友来了。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中国没有人权,面红耳赤地争啊争。“友邦人士”终于生气了,“友邦人士”第二次“惊诧”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小心眼的中国在保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未经许可闯入中国领空的美国侦察机“轻微磨擦”一下,可懂得“人权”的“友邦人士”却拒不道歉!
中国就是放不下“礼尚往来”的架子,真是想不开。
这便是中美外交史。
中国,依旧是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演讲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概括地讲,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像一片阳光,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进的步伐。“一块沃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包括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要素。上有阳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长成了“三棵大树”,这三棵大树就是儒、道、释,好比这片“沃土”里的`氮、磷、钾,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先师用这种文化治理鲁国三个月就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之客归之”的社会状况;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达到“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可见其和谐程度;山西晋商,运用儒家思想,以义制利纵横欧亚九千里,诚信为本称雄商场五百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只有中国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一直随时代发展至今仍闪耀光芒。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GDP总值,一直占全球第一,占53%,最多时达到80%;到鸦片战争前依然是占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GDP的6%,美国占18%。中国当了几千年的世界第一强国,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我们的民族文化!
而且,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唯有5000年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国家本身有这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文明?为什么不去传承呢?
具体到我们的教育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轻视忽略。
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体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的意识。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
这样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学生是一批没有自己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对于学校来说,就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着眼于继承发展它的心髓,适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现在我要说,要想得到智慧、尊严、快乐,那么你一定要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用自己毕生的力量去传播,因为现在全世界都需要这种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天下之事教育为先!
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子孙后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向学生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第三篇:礼仪之邦演讲稿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行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浮章之美,谓之华夏也。
华夏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仪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仪’几千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中国礼仪文化绵延数千年,举世无可比。它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会忘记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小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孔融让梨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杨时程立雪感动老师,得以收之为徒;张良三次捡鞋,得之兵书成为国之栋梁。这都充分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礼仪道德的所在。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也应该处处崇尚这种文明礼节?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礼记》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吃没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中国历来就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美好的仪容仪表也是一个人函养的外在表现!时代发展的今天,仪容仪表更是一个人的标志,同样也是一张重要的无字名片!
第四篇:礼仪之邦演讲稿
礼仪之邦演讲稿
礼仪之邦演讲稿1
亲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
大家好!
这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文明礼仪伴我行》。
我们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每当你们随手乱扔垃圾,说脏话时,你们想过吗?这样做是不对的,是可耻的。我们要时刻牢记:做一个文明人,让校园开满礼仪之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不只只是一个人的品行,还关系到了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日常用言,我们要学以致用,有时一声你好或您好,会给人送去一丝快乐。一句“谢谢!”会让人感到帮忙他人后的快乐,有时一声“对不起”会化解两个人之间的冲突,矛盾;一句“不要紧”会让一个忐忑不安的人得到一丝安慰。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行动起来,让“你好”,“请”,“对不起”,“谢谢”……这些成为我们的日常用语吧!相信必须会让校园变得更文明和谐的。让文明之花在校园里缩放吧!
文明用语这只是一方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个发生在我和朋友身上的礼仪故事吧!记得有一次,我们一齐去洗碗,一遇到老师,我们便会停下脚步,行队礼问好。当老师送来一阵微笑时,我们都会很高兴。相信大家每一天都会遇到老师吧!那你们停下脚步问好了吗?这也是礼仪的一方面,大家必须要记住噢!
记得还有一次,我印象十分深刻:我们去检查卫生,我们都说了“老师,检查卫生。”但我的伙伴没说,结果没想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批评了。虽然不是我被批评,但我一向记着,我们必须要尊敬师长,郭老师也老是不厌其烦的跟我们说:“你们检查时,懂文明点,有老师就说声:“老师我们检查卫生。”期望你们听了之后也能做到,行吗?
相信同学们都看到过孔融让梨吧!他那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友爱谦让的道理。懂得谦让之礼,谦让也是礼仪的一种。在吃饭排队时不要争抢,要谦让;在公共场所,乘公交车时要谦让,在其他地方也要谦让。其实要谦让并不难,只要你能做到。
礼仪啊礼仪!实在太重要了,它就好比人的脸,所以必须要做一个注重礼仪的人,礼仪有很多方面,如:尊师礼仪,个人礼仪,在校礼仪等等。但做起来并不是很难,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学起。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注重礼仪的文明人。让我们在校园,国家,民族处处有文明。我们要说文明语,让我们在校园和其他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温馨的普通话。让礼仪之花在校园,世界各地绽放,并且永远灿烂,美丽,圣洁。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礼仪之邦演讲稿2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判断一个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因此,“礼”可以说决定一人个有成败。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了众多赞美“礼”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三顾茅庐、郭巨埋儿等,虽然有些故事不免封建、迷信的成分,但也从中告诉并教导人们言谈举止要有礼貌并对待他人要和善等。这些故事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仍流传至今,说明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礼”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表现在举止优雅、语言文明,更重要的是“礼”注重那些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体现“礼”。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成龙讲关于细节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就是说成龙拍电影,有一天下雨了,制片人碰巧路过并要载上他。成龙没有立即上车而是在车旁将脚上的水抖干之后才坐上去,以防弄脏了制片人的车,在下车时仍不忘说一句谢谢。“礼”就在于细节,如果你注意了那些细节,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冲出地球、飞翔于太空的苏联航天人加加林。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竞争都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有技压群雄的水平,也不是因人他有坚如磐石的靠山,而是因为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节:在宇航员集体参观宇宙飞船时主设计师注意到了一人细节,所有参观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在进舱时脱掉了鞋子。主设计师被感动了,他觉得加加林是唯一尊重他、爱护他劳动成果的人,只有把飞船交给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人,他才放心。于是加加林获得了这份荣耀,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有人觉得礼过于迂腐,礼貌过于麻烦,但只要一个微小的动作,就能给他人传递善意。之所以如此,“礼”才会被保留至今。
礼仪之邦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当你踏着干净的地面走进教室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手拿工具,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操场上与朋友尽情嬉戏的时候,你是否看见学校老师栽培草坪的背影;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清理拖垃圾池的艰辛。我们知道,秋天是美好的,可你更应该知道秋天的校园是纯洁、文明的!
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你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洁白的墙壁留下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只需要别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
同学们,让我们在秋天清新的早晨里,在明媚的阳光下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美丽的校园充满希望、充满活力!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礼仪之邦演讲稿4
本文是由上传的:礼仪之邦演讲稿。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行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之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浮章之美,谓之华夏也。
华夏更倾向于代表一个文仪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并引导它繁荣进步的价值基础是‘礼和仪’几千年来礼仪之邦是中国无数志士、圣君、贤相所崇慕和追求的社会理想,同时也是经由他们长期努力和奋斗,而为中国赢得的誉称。中国礼仪文化绵延数千年,举世无可比。它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不会忘记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小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孔融让梨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杨时程立雪感动老师,得以收之为徒;张良三次捡鞋,得之兵书成为国之栋梁。这都充分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礼仪道德的所在。做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也应该处处崇尚这种文明礼节?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礼记》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礼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就是说如果不学礼是没有办法立足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吃没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中国历来就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美好的仪容仪表也是一个人函养的外在表现!时代发展的今天,仪容仪表更是一个人的标志,同样也是一张重要的无字名片!
礼仪之邦演讲稿5
中国具有五千年礼貌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在人与人的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生活、工作时都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的一个人相处。〈礼记〉记载:“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如果表面上恭敬热情,而内心虚伪,或是仅仅内心恭敬,而毫无表情,也是不够的。就应表里一致,才能从根本解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摩擦,进而互获互爱,友好相处。
作为炎黄的后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讲礼貌、懂礼貌的人!
礼仪之邦演讲稿6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是“礼尚往来”的。1949年前,我们和“友邦人士”的交往就属于“礼尚往来”--当然,到底谁吃亏是算不清楚的,只怕算清了也会说不清吧。
诚然,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其实,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譬如,我们的“友邦人士”--美国,毁我大使馆后赔礼道歉。他们所谓的“礼尚往来”,也就是损害中国的利益,“误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后,表示一下“深深的歉意”吧!
我不善交友。但我知道朋友是有许多类的。美国这类“友邦人士”大概是“不打不相识”的那种吧!
不是吗?追溯到1949年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有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美国。如今解放后,晓得新新人类的交往是亲密无间的,就与我们“打打闹闹”,“玩玩笑笑”起来了。
首先,便是炸大使馆,看到过朋友之间的打闹吗?譬如,摔破了书再帮助粘好之类的。哪知中国人小气,区区一个大使馆,闹了半天,又是游行,又是示威,使得朋友很尴尬,又保证再也不会了。
于是,“友邦人士”晓得中国“一本正经”了,就充起诤友来了。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中国没有人权,面红耳赤地争啊争。“友邦人士”终于生气了,“友邦人士”第二次“惊诧”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小心眼的中国在保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未经许可闯入中国领空的美国侦察机“轻微磨擦”一下,可懂得“人权”的“友邦人士”却拒不道歉!
中国就是放不下“礼尚往来”的架子,真是想不开。
这便是中美外交史。
中国,依旧是礼仪之邦。
礼仪之邦演讲稿7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同学们在你们的耳边是不是每时每刻都会想起文明这两个字呢?可是你们记住它们了吗?答案是没有。因为你们早已经把他从你的“计算机”大脑里删去了!
同学们我想你们应该都出国旅过游吧!可是你们知道那些外国人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吗?他们说中国人不讲文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还在景区的墙壁上写上五个醒目的大字,“到此一日游”。你们可能很气愤,认为他们在说瞎话,但是这是事实啊同学们!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就是像野人一样,没有礼貌,没有教养。
在学校里我们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心情肯定很浮躁想发泄心中的怒火。没问题,去操场在外面痛痛快快的疯玩一场,抛去心中所有的烦恼。但是有些同学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不文明的方式,在教室和楼道里大声喧哗,仿佛要让全世界的人明白,你心中的那团火可以燃烧整个地球。然后,在教室内安静读书的同学们走出来笑眯眯得对你说:“你声音太洪亮了,请安静下来好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要让他从你的耳边溜走,让他在你的耳边徘徊,作为你的指路明灯时时刻刻提醒着你。
谢谢大家!
礼仪之邦演讲稿8
中华民族是数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但是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讲求平等,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礼仪还是存在的。
记得暑假,我和妈妈去上海玩,因为天气很热,我就买了杯喝的,当我们去看老虎区时,因为人很多,人们就排着队,绕着走一圈,这看起来比较好。我前面是个阿姨和叔叔。
这时,不知道为什么东西绊到我了,我人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了,人和没有盖上盖子的水一起扑到了阿姨的.背上,只听见阿姨叫了一声,我急忙跟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听见旁边的叔叔说:“哎呦!你怎么回事,会不会走路啊!你看看,衣服都湿了,怎么办啊?”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啊!”这时,我再一次跟她说一声对不起。只听见阿姨温柔地对我说:“没事的,你干嘛对她这么凶啊!你看,把她都吓坏了,只是水而已嘛,天气那么热,一会就干了,没事的。”听到这一番话,我原来的紧张很焦虑完全没了。我急忙从包里拿出一张餐巾纸帮阿姨擦,只见阿姨拿过餐巾纸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吧!”阿姨的宽容再一次感动了我。但是,只听见那位叔叔拉着阿姨用很冷淡的语气说:“我们走。”
这时,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一个是宽容,而另一个是狭隘。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能表达一个人的内涵,所以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经济再怎么发展,有时候应该适当的用一下。
礼仪之邦演讲稿9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文明是一个人品德的外在表现。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知识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那么,我们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文明礼貌呢?其实,文明并不是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举动。文明是从点点滴滴小举动中体现出来的。
早上起来,你穿上整洁的服装,是文明;与家长说再见是文明;见到老师,大方打招呼,是文明;看到地上有张废纸,你弯腰捡起是文明。小同学摔倒了,你伸手去扶;你不小心碰到别人时,真心地说“对不起”;别人帮助了你之后,你真诚地说“谢谢”,这些都是文明。升旗仪式上,你站直身体、庄严地敬礼也是文明。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文明的表现还有许许多多:在课堂上表现为: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在课间表现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随意翻动同学物品,不打架闹事,上下楼梯靠右行;不践踏绿草,不采摘鲜花、不留下杂物。听从老师管理、接受批评劝阻是文明。同学相处也离不开礼仪,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协作精神,这样才能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下周一学校要举办___奖学金颁奖典礼,当你接过奖状和奖金,向老师、向学校、向企业说声谢谢也是文明。在得到奖励后,懂得感恩,更积极地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为学校争光,则是更高层次的文明。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行动起来,讲文明懂礼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争做文明的学生!
我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礼仪之邦演讲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是佳木斯市第一小学一名教师。在这春暖花开,万木争春之季,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这次评比活动,也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粗浅认识向各位领导汇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概括地讲,可以用“一片阳光、一块沃土、三棵大树”来表述。其中,“一片阳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包括了天道自然、人天合一、五行相克、阴阳和合。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像一片阳光,照耀着中华民族五千年前进的步伐。“一块沃土”是指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包括区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要素。上有阳光的照耀,下有肥沃的土地,就长成了“三棵大树”,这三棵大树就是儒、道、释,好比这片“沃土”里的氮、磷、钾,使得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先师用这种文化治理鲁国三个月就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方之客归之”的社会状况;周朝的成康之治,更是达到“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可见其和谐程度;山西晋商,运用儒家思想,以义制利纵横欧亚九千里,诚信为本称雄商场五百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啊,四大文明古国中,也只有中国的文化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并一直随时代发展至今仍闪耀光芒。
自秦汉以来,中国的GDP总值,一直占全球第一,占53%,最多时达到80%;到鸦片战争前依然是占32.9%,仍是世界第一;而20xx年,中国的GDP只占全球GDP的6%,美国占18%。中国当了几千年的世界第一强国,靠的是什么?就是靠我们的民族文化!
而且,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唯有5000年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我们国家本身有这么好的文化,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文明?为什么不去传承呢?
具体到我们的教育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都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从行为模式、思想倾向、心理倾向、心理素质、自我意识等多个方面塑造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然而如此重要的教育手段却在我们的教育中经常被轻视忽略。
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立能力,欠缺劳动习惯;自私自利,不太合群,集体观念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是非观念淡薄的意识。在任何地方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
这样将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新时代的学生是一批没有自己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对于学校来说,就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着眼于继承发展它的心髓,适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让他们有更高的理想和抱负。
现在我要说,要想得到智慧、尊严、快乐,那么你一定要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要学习,而且要用自己毕生的力量去传播,因为现在全世界都需要这种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天下之事教育为先!
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子孙后代的职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向学生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净化灵魂,升华思想,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中华礼仪之邦演讲稿
中华礼仪之邦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这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就是《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回顾灿烂历史长河,泱泱中华缔造了享誉千年的“礼仪之邦”。“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子女的,年少时就应当学会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学习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文明是一种认识,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文明是在内心不断生成、积累而又外显于形的,伴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规范,它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的仪容仪表和行为习惯都是它体的表现。我们此刻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成长,影响我们将来的发展。一个不讲文明的人,一个低级趣味庸俗的人,一个放松了自身思想品质培养的人,一个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标杆的人,那必须是此刻最需要我们去帮忙的人。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让我们相互帮忙,相互督促,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装得体、不求时尚;说话文明、举止大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重师长、学会关爱;遵守交通、讲究卫生等等。
我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校园文明的受益者。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同学们,
让我们一齐努力,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让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
谢谢大家!
中华礼仪之邦演讲稿2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是“礼尚往来”的。1949年前,我们和“友邦人士”的交往就属于“礼尚往来”--当然,到底谁吃亏是算不清楚的,只怕算清了也会说不清吧。
诚然,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其实,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譬如,我们的“友邦人士”--美国,毁我大使馆后赔礼道歉。他们所谓的“礼尚往来”,也就是损害中国的利益,“误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后,表示一下“深深的歉意”吧!
我不善交友。但我知道朋友是有许多类的。美国这类“友邦人士”大概是“不打不相识”的那种吧!
不是吗?追溯到1949年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有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是美国。如今解放后,晓得新新人类的交往是亲密无间的,就与我们“打打闹闹”,“玩玩笑笑”起来了。
首先,便是炸大使馆,看到过朋友之间的打闹吗?譬如,摔破了书再帮助粘好之类的。哪知中国人小气,区区一个大使馆,闹了半天,又是游行,又是示威,使得朋友很尴尬,又保证再也不会了。
于是,“友邦人士”晓得中国“一本正经”了,就充起诤友来了。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中国没有人权,面红耳赤地争啊争。“友邦人士”终于生气了,“友邦人士”第二次“惊诧”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小心眼的中国在保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未经许可闯入中国领空的美国侦察机“轻微磨擦”一下,可懂得“人权”的“友邦人士”却拒不道歉!
中国就是放不下“礼尚往来”的架子,真是想不开。
这便是中美外交史。
中国,依旧是礼仪之邦。
中华礼仪之邦演讲稿3
中华民族是数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但是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讲求平等,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礼仪还是存在的。
记得暑假,我和妈妈去上海玩,因为天气很热,我就买了杯喝的,当我们去看老虎区时,因为人很多,人们就排着队,绕着走一圈,这看起来比较好。我前面是个阿姨和叔叔。
这时,不知道为什么东西绊到我了,我人一下子失去了平衡了,人和没有盖上盖子的水一起扑到了阿姨的背上,只听见阿姨叫了一声,我急忙跟她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只听见旁边的叔叔说:“哎呦!你怎么回事,会不会走路啊!你看看,衣服都湿了,怎么办啊?”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可怎么办啊!”这时,我再一次跟她说一声对不起。只听见阿姨温柔地对我说:“没事的,你干嘛对她这么凶啊!你看,把她都吓坏了,只是水而已嘛,天气那么热,一会就干了,没事的。”听到这一番话,我原来的紧张很焦虑完全没了。我急忙从包里拿出一张餐巾纸帮阿姨擦,只见阿姨拿过餐巾纸说:“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吧!”阿姨的宽容再一次感动了我。但是,只听见那位叔叔拉着阿姨用很冷淡的语气说:“我们走。”
这时,我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一个是宽容,而另一个是狭隘。
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微不足道的动作,能表达一个人的内涵,所以不管时代再怎么变化,经济再怎么发展,有时候应该适当的用一下。
中华礼仪之邦演讲稿4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判断一个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因此,“礼”可以说决定一人个有成败。
我国从古至今出现了众多赞美“礼”的故事,如孔融让梨、三顾茅庐、郭巨埋儿等,虽然有些故事不免封建、迷信的成分,但也从中告诉并教导人们言谈举止要有礼貌并对待他人要和善等。这些故事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仍流传至今,说明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礼”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表现在举止优雅、语言文明,更重要的是“礼”注重那些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能体现“礼”。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成龙讲关于细节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就是说成龙拍电影,有一天下雨了,制片人碰巧路过并要载上他。成龙没有立即上车而是在车旁将脚上的水抖干之后才坐上去,以防弄脏了制片人的车,在下车时仍不忘说一句谢谢。“礼”就在于细节,如果你注意了那些细节,将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冲出地球、飞翔于太空的苏联航天人加加林。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竞争都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他有技压群雄的水平,也不是因人他有坚如磐石的靠山,而是因为一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节:在宇航员集体参观宇宙飞船时主设计师注意到了一人细节,所有参观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在进舱时脱掉了鞋子。主设计师被感动了,他觉得加加林是唯一尊重他、爱护他劳动成果的人,只有把飞船交给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人,他才放心。于是加加林获得了这份荣耀,成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有人觉得礼过于迂腐,礼貌过于麻烦,但只要一个微小的动作,就能给他人传递善意。之所以如此,“礼”才会被保留至今。
中华礼仪之邦演讲稿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有礼貌是一种美德,也是每个人的追求。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逐渐多起来。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提文明礼仪。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文字。”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道德与情操。无数事例也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就是要有高尚的情操。说到礼仪,我想起列宁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正要下楼,在狭窄的楼梯上,碰见一个正端水上楼的女工。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列宁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你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也正是列宁的良好修养和高尚道德,成就他成为一代伟人。
我们年轻一代,更应该是文明的先锋,礼仪的标兵。看,在马路边,人们都自觉遵守信号灯;看,在公交车上,人们纷纷给老人、孕妇让座;看,在校园里,一位小同学磕倒了,大同学就主动跑过去,扶起他——到处洋溢着文明礼仪的气息。讲文明,懂礼貌的现象虽然随处可见,但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某些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的美丽校园不和谐的纸屑、食品袋,糖纸随处乱扔,甚至有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还有部分同学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物。这一举一动,无不表现出一种文明的缺失。“小而不为,老来何为?”作为学生,除去学习,学会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课。文明礼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讲文明,有礼貌,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更要出现在行动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新世纪、新时代的文明之星,让文明与我们同行!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