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告会演讲稿
2011—2012优秀学生社团评选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长江证券协会会长陈玲霞,来自经管学院。今天很荣幸代表长江证券协会向在座的各位来宾汇报我们协会的活动开展情况。今天我将从协会的简介,开展的活动,取得的成绩,协会的展望四个方面来展开我们协会在2011-2012学年的工作介绍。
一、协会简介
长江证券协会是一个集经济金融知识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校园社团,挂靠于经管学院,自2010年5月23日成立,到今已有将近两年的发展史。协会定期开展专业的知识讲座以及实践操作活动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与视野。她更是一个服务性的社团,志在为所有关注经济的同学们了解金融知识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二、开展的活动
2011年9月17日,协会会干与长江证券公司高级主管就协会新一年的发展规划问题在X3-408室进行了交流会,会干们积极的把自己的建议与公司人员进行沟通,从而制定了协会发展的大致规划。
10月17日和18日两天,协会在社团联的指导下进行招新活动,为社团成长注入新的血液。19日,在 J4--202举办了新会员见面大会,新加入的80余名会员在听完我们的介绍后对协会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踊跃参加随后举行的会干竞选,新的团队诞生,开启了协会延续至今的每月一次全体会员大会与每周一次会干例会的特色。
2011年10月28日,延续至今的“金融天下”系列讲座第四期在T1报告厅隆重举办。长江证券公司高级理财顾问胡涛先生主讲。协会指导老师项锐,部分兄弟协会会长出席了本次讲座。会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它的成功举办增强了我们前进的信心。
2011年11月23日—12月9日,最具协会专业特色的活动-第二届金融理财知识大赛举行。吸取了首届大赛的经验教训,我们的活动组织得更加成熟。从比赛的前期宣传到决赛落幕,协会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实现了预定目标。这次比赛让我们协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一个年轻的协会,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协会。
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积累理论知识后就是实践的操作。2011年11月6日,应会员要求,协会在X3-407室举行了模拟炒股实验室上机活动,指导老师现场讲解模拟炒股操作程序,会员人手一台电脑学习模拟操盘的实际流程,感受金融的乐趣。
为了激发大学生对金融理财的兴趣和对金融更进一步的认识,丰富校园生活,2012年3月31日,协会举办了“趣味金融日”—有奖答题活动,面向理工全体学子,以小小的礼品作为奖励,让理工学习在简短的题目中掌握金融知识。活动的规模不大,但很成功,真正体现了金融与趣味的结合。
然而,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没有忽视情感的交流。2011年11月11日,协会与创业之家社在520音乐厅共同举办了周末舞会派对。12月23号,举办了我们的平安夜晚会。2012年3月18日,协会组织了会干的集体春游活动,在学习与
工作之外增进情感,让我们的协会更加和谐。我们相信:在社团里不仅寻找的是知识还有朋友。长江证券协会致力于营造一个属于大家的社团文化。
三、协会取得的成绩
又一年的发展,我协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活动50余次,受到了社会各大媒体的关注,金融知识也得以在理工校园内广泛传播,同时,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经管学院领导的关注与全力支持及全体会员会干的不断努力下,协会在社团文化艺术节期间荣获优秀组织奖,更可贵的是,在一年一度的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评选中协会取得了“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的光荣称号。
四、协会的展望
回顾我们走过的路,协会在探索中一步一步由稚嫩走向成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成绩只属于过去,我们不敢居功自傲,因为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仍存在不足。相信在院团委及学院领导老师的正确领导下、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在各兄弟社团的全力协助及协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定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乘风破浪,取得更大的成绩,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协会的口号是:立足于经管学院,走向整个理工校园.让长江证券协会的声音在湖北理工学院的每个角落响起!请相信:长江证券协会:用信念展现实力的舞台!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帮助的老师与同学们。感谢团委的教导,感谢经管学院的支持,最后还有我们的会员与会干们辛苦的付出。
谢谢!
长江证券协会 2012年4月18日
第二篇:报告会演讲稿
7月10号中午,科考队一行人到达昆明。在火车上着了凉,一直精神萎靡,在民族村逛了一两个小时,状态才渐渐恢复过来。下午六点,昆明高客正式带着我们进入云南西部的那片大山。
躺在高客上,脑袋还有点迷糊,半睡半醒。一边听着车里的人讨论以前这条路上的泥石流。落石。一边看着窗外奔腾的怒江,脑子里一通胡思乱想,想到丙中洛,想到泥石流,想到我们的课题。今年的课题一直在改,定的很晚,从湘西的土家族,独龙江的独龙族,再到丙中洛的独龙族,最后改为丙中洛地区多教并存现状的考察。定这个课题时,喻源曾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我无言以对。当那么多为以前课题所做的努力落空的时候,我只是希望我们能有个确定的课题,让我们劳有所获。能有个所有队员都感兴趣的课题固然最好。但科考本身就有着极大的魅力。选什么都好,全力以赴的做下去,总会有结果的。我这么告诉自己,每接近山里的一分,就多了一份好奇。
这个课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
11号下午,四个人坐在小面包车上颠颠簸簸地来到迪麻洛。当亲眼看到那个念叨了一个多月的小村庄时,不禁松了一口气。迪麻洛没有想象中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也没有感受到浓厚的少数民族气息。跟家乡的小镇有几分相似,我们到的那天刚好有个集市,小贩们用马驮着商品就地摆摊,街上到处是叮咛叮咛的脖铃声。四处扫视了一下,康师傅,可口可乐,饼干,外界的物品在这里似乎并不稀缺。
进入村民家里才能感受到宗教的存在,向导阿洛家的每个房间的墙上,都挂着圣母像,招待客人的房间里放置着木制的十字架和陶瓷的圣母塑像。
我们睡在阿洛家的二楼,是个木质结构的屋子,里面只有地铺,电灯和墙上的圣母像。迪麻洛的河整天整夜地奔腾不息。轰隆轰隆的声音听起来就像空调机在运转。此外再无其他声音,房间的窗户不能关紧,但夜里并没有蚊虫的袭扰,温度也刚好适合。躺在铺上,想着被压缩了的行程,想着未知的明天。。。
所谓万事开头难,科考的前几天注定不会太顺利。12号上午,我们早早地起来,准备开始第一天的考察活动,但我们还是不太了解山里的生活。山里人普遍没有时间观念,自然醒。不急不忙地做事,天黑收工,每天没有额定的工作量。很多时候,村里人都是一起在地里劳作,也不用担心会错过什么时节。我们都准备好了,但只能干坐着,等阿洛。倒不是我们太过依赖阿洛,阿洛家这一点准备早饭,其它人家也都这样,我们去了也不方便进。更不用说有山路需要阿洛带我们走。我们只能耐着性子的等着,熟悉熟悉问卷内容。既然来到这里,就该入乡随俗地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我们配合对方,对方才能配合我们。终于,在向阿洛确认过问题不会引起反感之后,我们开始向白汉洛进发。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攀爬,才远远地看到这个坐落在山腰的村落,我和雪哥都明显地表现出体力不足,想想之前在学校还质疑过科考队体训的必要性,不禁觉得好笑。
阻碍一个接一个地来,难得遇上个好天气,村民们大多下地干活了,村子里没什么人,我们的反映倒是很平静,坐在教堂旁的篮球场上,拍摄,熟悉问卷,发人人。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接近正午,我们找到了可以采访的人,立即张罗着开始了访问,受到采访的村民,虽然在镜头前很紧张,但还是很乐于谈他的信仰。受他们的影响,我们又临时加了很多问卷上没有的问题,采访的时间长达40分钟,结束后,村民又帮我们介绍了其他人,我们又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第二轮,第三轮,感觉非常棒,开了个好头。与我们同行的还有阿洛家的另一位客人,土豆。她看着我们,想权衡一下还是走过来问我们,你们是不是90后?你们到底了不了解宗教?。。其他的话不记得了,只记得她的笑声给我猛泼了一盆冷水,那种笑不能算是嘲笑,而是一个大人看待天真小儿的笑声。我和雪哥都有点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确实不是很了解宗教,问卷上也有很多的不足。
下午回到阿洛家,我们取消了在这附近采访的计划。这一天大家上下山,采访,受质疑,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开个会来解决。我们钻进木屋两楼的房间里,四个人盘腿而坐,地上堆满零食,开始讨论问卷上的问题。宗教知识的缺乏是个很多的问题,但一时半会儿是学不来的,只能边接触边了解。首先要改问卷,根据今天的采访经验,我们把问卷内容精简成3大类,每个类下都有几个小问,减少了漫无目的的问卷所浪费的时间,我们都意识了采访速度的问题,在这个慢的生活节奏中,只能从自身寻找突破点,除了缩短采访时间,我们分两人一组,一共两组。组内分工,一人记录,一人采访,因为记录很可能会打乱采访者的思路。在问题的问法上,我们作出了很大的改进,我们把所有问题都用家常话的方式来表达,有的问题用打比方,举例子或者带入情境的方式来提出,这次队伍会是我们活动的转折点,解决了很多关键问题,并决定,以后每天晚上都要开会讨论当天的问题。
7月13号
我们赶上了附近一家天主教徒的葬礼 以前小的时候在家里参加过两三次葬礼,葬礼上总是有两种气氛:家里人跪在里面守着棺材,满屋子的压抑,伤心、痛苦,身心俱疲;外面的亲戚们热热闹闹,各拉家常,围着圆桌等开饭。
这边的葬礼完全不同,不仅仅是仪式,整个氛围都不一样,给人一种很平静的感觉。没有想象中的一大群人熙熙攘攘,没有哄哄闹闹的悲乐,没有凄凄惨惨的嚎啕大哭,也没有分什么内外忌讳外人。参加葬礼的人各自随意坐在篮球场的四周(这里的教堂很有特色,每个教堂旁都有一个篮球场),大多是来帮忙的,向我们这样的闲人很少。主人家用各种茶水和酒来招待客人,我们也不例外,本来还很拘谨的,没想到他们这么热情。葬礼很简单,教友们围在遗体四周为他吟唱祈祷,前后两遍。最后,一队人在十字架的带领下将遗体抬去了墓地,进行下葬仪式。队伍离开后,篮球场这边每次集会必带项目之一的篮球赛也拉开了帷幕。比赛正式开始后不禁有点傻眼,居然是女队PK男队,而且大多是中老年人,穿什么鞋的都有,不穿鞋的也有,但看他们这打的劲头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旁边观战的人三三两两地坐着,一边喝酒一边叫好,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这可是葬礼刚结束?心里不免嘀咕两句,这帮人活得真不是一般的潇洒。只有刚刚谈过话的那位小学校长提醒着我,这是一个小学生需要资助、学校渴望长期支教的地区。他们应该还有我们没看到的劳作之苦,可眼前的他们依旧潇洒。
随后的3天,采访从被动化为主动,是除了天主教徒,还采访了基督教徒和藏传佛教的教徒,采访素材丰富了很多。
本次科考实际只有5天,5天的时间,20几位采访对象,要得到一些严格的结论阐述,远远不够。
科考活动开展了3年,我们因为对原始自然,独特人文的向往而选择它。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没有学术性的数据分析,但凭着对未知的好奇,山水人的责任感,还有那份属于青春的浪漫情怀,依旧了坚持下去。在科考准备中,许多帮助过我们成队的老师和前辈都会问你们科考的意义?
在准备时,我只能略有搪塞得用一些官方宏大的话语回复。现在看上去,5天的科考内容面对那些宏大的话语,显得过于渺小。但意义是什么?我有好像没法去诠释,这就像你没法说成长的意义一样。
第三篇: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教师读书汇报会演讲稿
八卦岭中心小学 唐海英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八卦岭中心小学的唐海英。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给了我快乐。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我看来,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快乐的人。
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想用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读书的美好和意义,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真实感受。
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突然改行教数学,真是不适应。站在讲台上,五十双眼睛看着我,心里非常彷徨,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更让我害怕的是会不会把知识传授错了,害怕?? 这些问题困扰着我,带着这种困扰,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中去。首先为了不把知识讲错,我通读了小学数学的全部教材,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捧着小学数学书在看,所以现在的我站在讲台上充满了自信,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会不会讲错,而且自己看数学书的一举一动竟然影响了学生。有一次课上处理习题,0是不是偶
数?大家正在各抒已见,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0是偶数。”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我跟您一样,没事就看看数学书,五年级下册明明写着0是偶数。”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但更令我兴奋与欣慰。对于这位学生我真诚地进行了表扬与鼓励。所以班里现在形成了一股良好的氛围,有一部分学生闲暇时间 就捧着数学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数学书不光给我带来了自信,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知识的回顾。
自从吴正宪工作站在兴隆设下分站后,让我更多地认识了吴老师,更多地了解了吴老师。为什么吴老师能得到许多孩子和家长的喜欢?赢得许多老师的景仰呢?我仔细地阅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从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吴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书中说:“我一直努力读懂他们,真诚地和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友善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努力地把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使它迸发出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在她的课堂上,吴老师说的最多的语言就是:“好、真好、棒、真棒、好极了!”;在她的课堂上,处处透着尊重与平等,处处透着童趣与乐趣;在她的课堂上,永远看不到他对孩子的否定,更没有批评。
而我呢,做不到吴老师那么完美,但是可以做到不让学生讨厌我。在课堂上,我积极地改变着自己,以热情的鼓励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发自内心的欣赏美一个孩子,看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我不但关注成功的孩子,更关注出现问题的孩子,给他们真诚的期待和重新跃起的机会。我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扬起自信的风帆,抬起头来
学习。
瞧,经过几次真心地沟通,曾经昏昏欲睡的张腾活跃了,“老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道题应该这样做??”迎接他的将是同学们对他的鼓掌。
“国超,你回答的棒极了,咱俩握握手。”从此以后,他总能把手举得高高的。
“杨志敏,是你勇敢地站出来指出了我的错误,为了感谢你,老师要和你拥抱一下。”一个小小的拥抱,她开始真心地接纳我这个数学老师了。
现在课堂活跃了,课上得轻松了,师生之间配合默契了,孩子们爱和我交流谈心了。为什么?这都得感谢《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还有我手中的这一本本数学书。书,的确是一件好东西,读书更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从书中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一种真真实实的快乐。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篇二: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今天学校举行第一届读书报告会,昨天通知我写稿子,好在以前存了不少读书的东西,都是现成的,组织一下就行了,记录如下。书式生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很高兴能在读书报告会上向领导和老师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和感悟。最近,一直在看台湾作家龙应台的几本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野火集》。仔细把这几本书放在一起比较,《野火集》曾经一度在台湾军队中被列为禁书,写的是社会问题及思考,刀光剑影,寒气逼人;而另外三本,却是写孩子和亲人,缓缓道来,深情款款。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写她的两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上小学之前的事情,字里行间有一片珍惜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柔软心肠,看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平和的,柔软的。没做妈妈的,看了这书会觉得孩子的纯真可爱;孩子已经长大了的,看了这书,会想起自己养育孩子时的无穷乐趣和无限欢喜。
《亲爱的安德烈》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这本书读了很长时间,引人深思的问题太多,很多篇章都一看再看。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是,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她觉得与儿子之间多了一座无形的墙,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
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探讨了一个人青年时期的困惑,例如“为什么要用功读书?”“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如何接受平庸?”之类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东西方教育差异、文化沉淀和包容、道德与民主、社会贫富差距甚至还有政治敏感问题的探讨。
如果家里有中学生的话,这本书实在应该看,大人和孩子一起看,探讨沟通。不仅能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理解,更能使孩子开阔眼界与心胸,让他们知道——世界,不仅仅只有眼前,还有远方与梦想、家国与责任。《目送》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是龙应台写于父亲去世之后。从序就漫出一股世事沧桑的无奈,看得人隐隐作痛。一篇篇的看下去,每一篇非要把人埋在心里的那些凄清悲凉扯出来才算。比如那篇《目送》中的那句出现了两次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谁没有父母兄弟,老人孩子?这本书告诉你,这些离愁别恨人人都得经历,今天是我,明天,将来,是你。心爱的人,自以为离不得的人,一个个的,都将失去,求不回,得不到。以前平淡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幸福。
其实我觉得读书的时候,心痛是好事,它能提醒你:好好对待家人,好好对待朋友,好好对待自己,珍惜每一天。现在我们平淡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幸福的。
读书的滋味,高雅的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通俗点说,像两个人刚谈恋爱的时候,她递一个眼神过来,你马上觉得心里又是甜又是酸,那个滋味,不可说,不必说,不能说。
但是,书比恋人好,热闹忙碌的时候我们看都不看书一眼,任它落满灰尘,可是不论任何时候,书永远在那里忠实的等着我们,不因我们的淡漠使性恼怒,也不因我们的热情恃宠而骄。无聊的时候用书消闲,难过的时候有书安慰,烦闷的时候有书启迪,孤寂的时候还是有书陪伴。书作为朋友,有一种高贵的品质:不卑不亢,沉默安定;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书读多了,就会多几分宽容,少几分挑剔;多几分骨气,少几分骄气;多几分豁达,少几分怨气„„最后祝愿大家过一种书式生活:多读书,少生气。篇三: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远方,等我
八年级一班 陈文静
——读《远方》有感
徐达然在文中说:“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是的,让人向往。在我看来,远方可以被另一个词很好的代替,就是梦想。多少人有着属于自己梦想,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远方。“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向往的远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诗意的远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壮烈的远方??我也有自己守望的远方。虽然有些遥远,但我还是愿意看守和瞭望,直到到达远方的那一天。我把远方放在了自己的心里,从未舍弃。“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一切对他似是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 人们总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去付出满腔的热血和永无止境的勇气。贝多芬为了自己的远方不屈的奋斗,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鲁迅为了向往的远方不惜“横眉冷对千夫指”;海伦﹒凯勒为了远方努力去克服作为盲人的种种困难??我看到了伟人拼搏的身影,也发誓自己要骄傲的站在他们身后。也许远方的到达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实现,但这抵抗不了我的决心。即使远方布满荆棘,我也会从容踏过,直到望见鲜花满地;即使远方有暴雨有狂澜,我也会义无反顾把船向前驶去。为了远方,我愿意忘记我名姓;为了远方,我愿意倾尽我所有。就算有一天,我会为了远方付出性命,我也会觉得死而无憾。
“幻想可以点缀生命,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
远方永远放置在心中,远方依旧是远方,遥不可及。只有付出努力,付出心血,才有到达远方的可能。我不希望远方只是我的臆想绽放出的美丽烟花,不希望梦想只是我凭空捏造的虚妄,所以,我会为了远方,放弃我的恶习,用最轻松的语调跟他们说再见;我会为了远方,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即使在数学上没有出现百分之二百的可能。总有一天,我的幻想,我的向往,都会变成现实。
“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我的心替我做出了坚定的回答:“去。”所以远方,等我。见到你的那一天,期待你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篇四: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朱子家训 “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x。这一次很荣幸可以作为班级代表,站在这个讲台上就寒假作业“品读《朱子家训》”进行一次报告演讲。
我们护理二班团支部的主题是“书得我心”,大家请看大屏幕。大家肯定奇怪,为什么我给著名的作者,不是朱以纯,而是朱熹。事实上,之前我也有疑问,但是就我所查阅的资料而言,就个人观点而言,大家看看《朱子家训》所说“朱子” 二字,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之为“朱子”的,除了朱熹还能有谁??
众所周知,朱熹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即后人所称的“程朱理学”。这就是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朱熹的思想可以说对我们影响深远。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个寒假,是远远不够我们来品读《朱子家训》的,下面,就三点,陈述我从《朱子家训》中所读到的感悟。
这三点都比较贴近生活。首先,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胸怀一个感恩的心,就如朱子家训原文中所说“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大家知道,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许许多多的志愿者,我这里所讲的志愿者不仅仅是那些参加了志愿者协会的人,可以广泛的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志愿者。志愿活动并不需要你为了什么去做舍生取义的大事,只要你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了。思想家们说,人的一生在于奉献。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之余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虽然,去敬老院做志愿活动是很多志愿者组织都会举行的活动,大家或许觉得这种活动比较老套,但是大家也要知道:“敬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他一直流传至今,所以我相信,去敬老院永远是志愿者活动中的不会衰老的话题。
其次,说一说“天伦之乐”吧!人生在世,所图不过是“家门和顺”。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和基础,社会的和谐离不天家庭的和谐。《朱子家训》提出“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要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当代教育条件越来越优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都知道“子孙不可不教”,“诗书不可不读”,也认同“礼义不可不知”,但往往重前者轻后者,对子女学业成绩关心较多,对子女思想品德指导过少,甚至有的父母本身的不良行为直接对子女造成不利的影响。所谓“孝”,即子女要善待父母。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化社会,在家庭美德建设中提倡子女孝顺父母尤其重要。当然,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除了物质奉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慰藉。进入现代社会,“扶幼养老”的许多工作都转移到社会方面,但是,社会教育设施代替不了父母之爱,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一生中都会留下性格缺陷的烙印。社会养老设施也代替不了子女的关爱,老人晚年“空巢”带来的孤独和凄苦的心境终究要通过子女的亲情来抚慰。可以说“父慈子孝”是家庭美德建设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夫妻和睦、兄弟友爱等等都是与我们今天提倡的民主、平等、自由、互爱、互助的家庭理念相适应的。纵观当今社会,一些家庭成员以钱财为轴心引起的纷争乃至暴力行为时有发生,夫妻闹离婚、兄弟争遗产、父子成陌路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忽略了家庭伦理道德的思想教育。《朱子家训》对家庭成员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的论述有助于家庭美德建设。
再说,发展问题,事实上,这个话题叫“生存之道”更为恰当。“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这句话,给我的感悟是:用钱不留余地,人必穷;用力不留余地,身必病。因此,真正的聪明人,做事一定留有余地。少壮时要为暮年留余地,祖辈、父辈要为子孙留余地。今天来说,就是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而当财富、事业等方面春风得意之时,要注意适度,不要将顺风蓬扯得过足,要“见好就收”,不能贪得无厌,否则,事物将走向其反面。就我个人,我并不赞同“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这句话,不是他不对,而是——我不信命!在我看来,人不应安于命运,人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权利,幸福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所得。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应敢于对
命运说“不”!希望大家在之后的课余可以抽空多看看《朱子家训》。对于整篇《朱子家训》,里面充满了朴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熟读朱子家训,我们可能得不到荣华富贵,但我们却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的生活。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篇五:读书报告会演讲稿书海拾贝 读书报告会演讲稿
书海拾贝,乐在其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读书的体会,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演讲的题目是《书海拾贝,乐在其中》。在我眼里,书是炎炎夏日的一阵凉风,是数九寒冬的一缕阳光,是可以倾诉衷肠的亲密朋友。它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不因为身份的高低而显出不同的脸色;它安静平和,无论世界怎样风云变幻,它依然从容淡定;它可靠,不会因为你得势而奉承,更不会因为你失败而远离。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愿意成为你心灵的避风港,为你撑起一片晴空。
书让我的生活变得精彩,充满乐趣。我常常静静地坐在书桌旁,时而(划线段落语言显得过于稚嫩,有点小学生作文的味道)深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我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读《乡村教师》,我被男教师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精神所感动;读《谁给了你机会》我为主人公的聪明才智而自豪;读《中华国恨》和《中华国宝》,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 也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更让我心中立下了和周恩来总理一样的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读书,振兴中华!虽然我不能有周总理那样的丰功伟绩,但我会把我的志愿、我的爱好传给我的学生们。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的忧伤。书犹如冬天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又似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
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阅读魏书生,我明白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阅读窦桂梅,我领悟到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奠基。阅读李镇西,我懂得了没有民主的教育就没有民主的未来,最喜欢李镇西老师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这句话,我也经常把这句话说给班上的孩子们听,那些从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也大胆地站
起来发言了,怕做作业的孩子也能够坚持完成作业了,我也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此段联系教育家的名言谈收获,很好。只不过略显单薄,你能否认真看看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看看能否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展开来谈,让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非一时之功。诗仙李白,天资聪慧,而他的成功也来自那“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勤奋;诗圣杜甫,生性睿智,但他的神来之笔也来自“读书破万卷”的积累。(此段内容显得特别突兀,和上一段没有什么联系)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与我天天读书是分不开的:因为读书,我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写出了篇篇论文;又因为读书,我有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灵活的驾驭我的课堂„„书籍与我相伴,一路走来,乐在其中!
“书山攀读无捷径,书海拾贝我先行。”而今我仍旧坚定不移地做着一件事: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能开启人的智慧,读书让人明辨是非。雄鹰要到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要到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也要到丰富的书籍里去获取精神食粮。
教师秉承着为国家、为人民教书育人的重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时代呼唤教师专业成长。我们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书籍赋予我们不同的作用。无论是文化积淀、丰富内涵、学习经验、提升专业理论素养维有读书才是正确的途径!(此段有说教的意味,过于枯燥)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的成长;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书就是清清的溪流,它滋润着我,让我快乐的成长;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书就是碧蓝的天空,它支撑着我,让我快乐的成长!我愿在书海中拾得串串珠贝,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的追求。
第四篇:家庭教育报告会演讲稿
家庭教育报告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家长会,我深感荣幸。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唐河县首届“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班,发现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好多错误的地方,所以邀请家长朋友和我一起来交流一下今后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们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经常有家长给我们打电话说:“闫老师,我们家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啊?孩子在学校该打打,该骂骂,我们把他交给你了我们放心。”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不知道该如何作答。首先我要感谢这些家长们的对老师的信赖,但是同时我也想诚恳地对这些孩子们的家长说孩子不是我们老师的,有些作用我们真的也替代不了,也无法完成。咱们以一颗大树的成长过程为例,家庭教育就是树根和树干,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五十;学校教育是树枝,占总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二十;社会教育是树叶占整个教育过程的百分之二十;孩子成就是果子占百分之十。因此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还要积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可塑性强,儿童阶段更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师都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兴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长。可是周末的两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长的溺爱,没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把在学校五天培养出来的好习惯给忘掉了。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才能成长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栋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让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会照你说的做吗?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却目不转睛的看着放大音量的电视节目或坐在电脑旁忘我地玩着各种游戏,孩子的心里会怎么想,能感觉到平衡呢?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着孩子一起写作业,或者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看书,读读报,轻声地做些家务,让孩子感觉到他(她)写作业时父母也没有清闲,这样孩子的心里会有一种平衡感,也愿意写作业了。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李嘉诚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用心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家长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给孩子讲讲故事。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要注意讲究科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高兴;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当孩子向您诉说您不感兴趣的话题,您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您关注他的谈话内容。这样,孩子便乐意向您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赏识是对孩子的爱,如果我们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你能行”,“你真棒”,在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而要鼓励他说“考得不错”、“考得挺好”,帮助孩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做束手无策了。赏识孩子会带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动力、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就象火山一样爆发了。
五、为孩子创造良了的学习环境 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对孩子很言。有人说:孩子的大脑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不种庄稼就会长出荒草。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才会使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温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这种亲情。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懂得去爱别人、爱社会。家长要常读书、常读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看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学习的。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师德报告会演讲稿
老师们下午好:
我是xx小学的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并担任着班主任,今天有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没有什么经验,我只能把我在这一年半工作中的感悟说一下。
从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我就下决心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两年来也一直为之探索努力着。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有人会说,优秀老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可我认为,要当一名优秀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决不是好老师,学生们也决不会欢迎他。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点上学校好多老教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方向。她们疼自己的学生吗?疼。有的老师带生病的学生回自己家照顾;有的老师经常给贫困的学生衣物。她们都在学生身上倾注了爱心,但是她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放过一点小错误,及时进行教育,以促其不断进步,这才是善爱。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的帮助他们进步。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和读研或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听到他们骄傲的谈起“我们老班„„”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事业的执着。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优秀,离“骨干教师或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在座的各位老师,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都用自己的爱心来创造学生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