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时间:2019-05-11 23:3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球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球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第一篇:地球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

专题十二 地球的大气

考纲要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主干知识分析

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再如,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另外,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近年高考试题中,多次涉及这一内容,复习中要引起重视。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气温度有关的问题):

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

之上的。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下面的思考问题将帮助你理解有关热量问题: 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在自然界存在的非常普遍,运用这一原理可以解释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天气部分复习的重点知识。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四、天气系统中气象要素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弄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1)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出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2)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其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3)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4)高空与近地面风的差异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往高空夹角越小,风速越往高空风速越大

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面上的风与海面上的风有所不同,陆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小,风速大。

(5)等压线与风向。

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6)风向的画法:

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2.气温的判断:

对于天气系统中温度高低的判断,主要是考虑该地云量的多少,联系天气系统中晴阴状况的知识作出判断,就可以得出结论。例如高压为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这一内容在大气热力状况部分已作了分析,在此就不再详述了。3.降水的判断:

关于降水的判断,首先要理解降水形成的原理,当空气由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时,由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的饱和水汽含量低,原来暖的空气随着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一部分水汽就要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也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当空气由气温高的地方运动到气温低的地方时,就可能产生降水。当然还要看空气中含有水汽量的多少。在对天气进行判断时,在天气系统中,凡是有上升气流的如气旋、锋面、受地形的 影响上升等,一般都可能产生降水。另外,当较低纬度暖的空气向较高纬度运动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也会产生降水,反之,当较高纬度的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时,则不产生降水。如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受信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少。

五、关于气候判断的一般方法:

世界各地的气候有不同的特点,是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以及时间不同而千变万化的结果,气候类型判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定南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

2根据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数值判断热量带,最冷月均温>15°C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0°C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C,属温带、寒带气候。

3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以及年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

范例分析

[例题1]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 中的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该城市上空在②区域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是造成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大气中有逆温的一层,叫“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因此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人为原因和地形原因较明显。

答案:(1)②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人为原因是: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 气象原因是:②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 地形原因是:城市位于凹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

[例题2]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 冷却的是__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____。(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点的气压值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1)④ ⑤

(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例题3]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

(2)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原因是该地受到_______ 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

(3)图示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请在图上画出G的风向。

分析:这是一道有关天气系统的综合试题。从图上看,大陆上共有3个气压系统,A处为高压系统,其余是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散。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多晴朗天气;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水

汽因降温而凝结,所以多阴雨天气。此外,图中的锋面皆出现于低压系统向外凸出部分,即低压槽部,与气旋组合成锋面气旋系统。与一般的锋面系统相比,锋面气旋因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导致气流上升强烈,产生的天气过程更加剧烈。由图上看,存在着4个锋面气旋系统,C、E处于冷锋前缘,D、F处于暖锋之后,四处都在暖气团一侧,但E、F位置偏南,因此比C、D两处气团更加暖湿。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冷锋将经过C、E两处,将形成较强烈的下雨、刮风、降温等阴雨天气;锋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答案:(1)高压系统 天气晴朗 低压系统 出现阴雨

(2)C、E 冷锋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3)强烈 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使气流上升强烈

(4)北 图略

[例题4](1999年高考题)某地气候要素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读图回答:

(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中,气候状况与该图接近的两个著名城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读图,图中横坐标是气温大小,纵坐标代表降水多少,标点是时间,每个标点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出现的月份。以标点所在的位置垂直向下对应着

横坐标上的气温数据,水平向左对应着降水量的数据。从图中可见第一年的12月—第二年的1-3月气温较低,但降水量较大说明降水集中在冬半年。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8月份,但降水量却达到最低值。说明夏季炎热干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再联系所学知识就可以回答其它问题了。

答案:(1)地中海气候(2)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控制(3)洛杉矶 圣弗朗西斯科(或旧金山)专题训练

1.等高线与等温线的相互关系是()A.等高线越密集,等温线越稀疏 B.等高线与等温线一定完全重合

C.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大,等温线值越小 D.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等高线值越小,等温线值也越小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3.有关气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赤道地区,由于气流上升,高空气压比地面高 B.气压总是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C.高气压的气流是由四周流向中心的

D.低气压地区因高空气压高而气流下沉向四周分散

4.在实际大气水平运动中,近地面风的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这主要是由于()A.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 B.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C.太阳辐射的影响 D.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5.读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 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的气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7.读“浙江省某山地等高线图”,此时为夏季,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处于 _____________,气流下沉,气温升高,空气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状态。

(2)若此时C地气温是20℃时,A地气温为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5种气候,属于热带的有_____,亚热带有_____,温带有___,寒带有______。

(2)图中气候图位于南半球的有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3)图中气候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其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特点是__。

(4)图中气候类型南半球没有的是_______,南半球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__。

(5)图中气候类型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季节移动形成的有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B 4.D 5.D

6.(1)海洋 陆地(2)夏(3)夏威夷高压 印度低压 7.(1)B地 背风坡(2)14℃ 8.(1)C A B和D E;

(2)E 7(或8)月为最冷月 1月为最热月;(3)C 降水集中在6—9月份;(4)B和C E;(5)A和C

第二篇: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复习目标

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复习重点:

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纬度的划分:

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北纬23.50N);南回归线(23.50S);北极圈(66.50N);南极圈(66.50S)。

4、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纬线垂直的半圆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①都是半圆;②长度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的划分:经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的180度属于东经,用“E”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用“W”表示。

注: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二、典型题目讲解。学生做题目,老师点拨: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A、赤道 B、极点 C、极圈 D、回归线

2、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出视野好

(二)综合题

3图1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仪上有很多点和线,请写出下列字母所表示的点和线的名称:A为北极点;B为

南极点;C为纬线纬线;D为经线经线。

(2)图中E点位于F点的西南方向;A点位于E点的东北方向。

图1 图2

4、读图2地球仪经纬网图判断:

(1)写出图中A、B、C三地的地理位置: A:经度西经600,纬度北纬600 ; B:经度00,纬度00 ;

C、经度东经400;纬度南纬400。

(2)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 地,位于东半球上的是BC地

位于西半球的是A 地。

(3)B地位于A地的东南方向。

三、课堂总结

回顾所讲知识点。

四、课外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纬线中,能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是(D)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2、地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A)

A、赤道 B、200W经线 C、00经线 D、1600E经线

3、下列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B)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纬线长度都相等 D、地球仪上的经线有360条

4、已知某地西侧为东半球,东侧为西半球,该地经度肯定是(D)A、1800 B、00 C、200W D、1600E

(二)填空题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圈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三)综合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5、甲图中,A地的地理坐标是600S,300W;乙图中,B地位于东(东或西)半球。

6、B地在A地的东北方向。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复习目标:

了解地 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 地理意义 复习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复习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 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球的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P9)

例1:下更现象是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C)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交替 D、五带的划分

2.昼夜形成的两个条件?(①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②太阳光是平行光)3.同一时刻地球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冷热有所差异,其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的交替 D、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4.自然界用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以极点为中心的自转: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转动)以南极为中心(呈顺时针转动)

例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区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区要比偏西地点早上些,所以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产生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不同地方时差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计算,即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

例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区的时间是(C)

A、10月1日17点 B、9月30日22点 C、10月1日7点 D、10月2日4点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〇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〇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各地冷热;〇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影响,热带地区可以受到太阳直射、寒带地区可能发生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地区则都受到太阳斜射;〇五带因此划分并有不同的气候特点。P11-12(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地球上的五代)

例1:回归线和极圈是如何确定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只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移动,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极圈以内)

2.如下图说明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①包括轨道、方向、地轴倾斜状态,与太阳相对位置;②不同季节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

3.关于五带的划分及昼夜长短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全年阳光斜射的地区一定是寒带地区 B、有极昼极夜现象不仅在寒带地区 C、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四季分明的地方为温带 D、热带地区跨纬度范围广,占地面积最大 例如:教材P10-12活动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转动特点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24小时)地轴倾斜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365天)指向不变 五带的划分:教材P12 图1-20地球上的五带 名称 范围 获得热量 气候特点 北寒带 北极圈以北 最少 终年寒冷

北温带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比热带少,比寒带多 四季明显 热带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最多 南温带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第三节地图

重点内容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重读图用图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列表、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剖面图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根据需要选择地图、线路图、量算距离、比较不同比例尺地图、绘校园或社区草图 复习目标

1、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复习重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复习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复习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过程:

1、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②公式:比例尺= ③表示类型:(2)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3)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内容简略

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

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 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地形图的判读

(1)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 海拔 特点

山地 500米以上 坡度陡峻平原 低于200米平坦广阔

高原 较高 地面平坦,边缘陡峭 盆地 没有一定标准 中间低,四周高 丘陵 较低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③等高线与等深线:(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3、.地图的应用

(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大或小),表示的内容

(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大或小),表示的内容

(详或略)。

实际运用注意事项: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表示方向。实地正置地图的方法(使地图北方指向实地的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以北极为中心:内北外南,顺东逆西;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内南外北,顺西逆东)

判断方向的原则:⑴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⑵无论图上经纬线怎样弯曲,同一经线上的各点是正南和正北的关系,同一纬线上的各点是正东和正西的关系⑶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北极外各点都在北极的正南;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除南极外各点都在南极的正北。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上;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表示)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①比值确定时: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

扩展: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一般为综合题。陡崖:等高线重合;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山顶:等高线中间大、等高线数值越大,海拔越高,数值小,则海拔低;四周小的地形;陡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缓坡反之。山脊:等高线由海拔高向海拔低处突出;山谷反之。

第三篇: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复习要点:

1、复习掌握本组生字新词,了解词语意思。通过掌握多音字:待、夹、强。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本组所描写的人物的思想品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掌握课文表达的叙述顺序。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复习巩固《为人民服务》的背诵。

5、积累爱国的诗词和名言。

二、复习重点、难点:

1、掌握课文内容,并以课文为基点,向外拓展。

2、积累与运用。

三、复习方法:层层过关

四、复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梳理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进行复习

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的内容.询问:复习第三组课文,同学们认为应该掌握好那些知识点?

(生字, ,课文的内容,含义深刻的句子,人物的品质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梳理课文重点 《十六年前的回忆》

1、复习掌握本课的表达方法。

2、了解课文记叙了李大钊的几件事,表达了他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3、文章最后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积累表现人物品质的成语。《灯光》

1、《灯光》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2、按“现实——回忆——现实”顺序说说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多好啊”,想象当时说话人的心理活动。

4、郝副营长是个怎样的人?

5、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并积累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为人民服务》

1、课文的作者是谁?简单介绍和学过他的其他的作品。

2、复习巩固课文的背诵。

3、复习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文中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层意思?

5、拓展了解当代为人民服务的人物。《一夜的工作》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表现了周总理的什么精神品质?

2、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赞扬周总理品质的文章。

3、积累赞美周总理精神品质的成语。

二、词语归类 生词:

僻静 恐怖 宪兵 肥胖 绞刑 匪徒 舅舅 彻底 迁移 鸿毛 兴旺 野炊 送葬 书籍

抽屉

魔鬼

哼唱

严峻

残暴

啃咬

鼎盛 四字词语: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三足鼎立 一言九鼎 大名鼎鼎 人声鼎沸

三、课文分析: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使读者读了对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更深刻。

2、《灯光》一文的作者是王愿坚,本文讲了对一件关于灯光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3次。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著名演讲。分别讲了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困难等方面的内容。

4、《一夜的工作》是何其芳在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通过具体的事例赞扬了周总理不辞辛劳的工作精神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第二课时

重点:进行归类练习

一、选音节:

等待(dài dāi)待会儿(dài dāi)强(qiáng qiǎng jiàng)大 倔强(qiáng qiǎng jiàng)勉强(qiáng qiǎng jiàng)夹(jiā jiá)心 发夹(jiā jiá))

二、按要求写词 1写出四个表现人物品质的成语: 2.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 3、写出爱国的诗句:

三、句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百分之百,这里指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贯彻到底。

句子意思: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句子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3)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4)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选自《十六年前的回忆》)① 父亲含糊地回答“我”,是因为我问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你能回答“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民服务》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阅读。

3、《囚歌》的理解。

五、作业

第三单元练习题。

第四篇:《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复习教案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刘倞

课标要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形成的因果关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大气受热过程 复习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板书:1.大气的能量来源: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从而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小结: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日较差,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提高到15℃,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课堂练习1.右图为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图:(1)表示阴天的曲线是:B

表示晴天的曲线是:A(2)A、B两条曲线的夜晚,可能产生霜冻的是A曲线。

【解释】第(1)题,A曲线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大于B曲线,原因是晴天的白天温度比阴天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而晴天的夜晚温度比阴天高(大气逆辐射即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第(2)题:晴天的夜晚温度比阴天低所以容易产生霜冻。

过渡: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板书:

二、热力环流 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甲处受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处形成低压,相对应的高空处形成高压。乙处冷却,高空空气收缩下沉,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2.等压面的形态变化:

由上图等压面的变化可知:

(1)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2)高低压是指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差异;

(3)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课堂练习2.比较图中四地气压的大小: A>B>D>C 过渡: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由此而产生了近地面的风,比较常见的有: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板书:3.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2)城市风(3)山谷风 看图、分析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陆地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由于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因此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气体和粉尘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课堂练习3.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1)图示时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夏季

【解析】第(1)题,陆地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海洋等压面上凸,为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第(2)题,海洋形成高压为夏季。

过渡: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课堂练习4.板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空气水平运动的力

对于大气的水平运动来说,其形成主要受三个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地转偏向力--------偏向力,地面摩擦力------阻碍力。列表说明三个力的特征。作用力

方向

作用

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由水平气压梯度决定(比较等压线疏密)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地面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既减小风速,又影响风向

与下垫面、风速有关

高空和低空的大气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1)高空的风:

受力: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2)近地面的风:

受力:a.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课堂练习5.北半球高空一飞机向西行,飞行员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B)A.飞机逆风而行

B.飞机顺风而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地球的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呢?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我们都知道大气圈作为地球圈层之一,对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

【讲解】师:在我们学习第一节的知识钱,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高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而在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却要小的多,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进入我们第一节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我们今天首先学习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通过板书来演示一遍。

师:太阳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这是因为太阳辐射是由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组成,而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则会吸收红外线部分,而大气层中的臭氧则会吸收紫外线部分,所以大部分太阳辐射会以可见光的形式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也向外释放能量。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表现这个过程就是

(板书)太阳暖大地

师:讲到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我们可以看到课本第28页页脚注释部分就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的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简单来说就是温度高的物体相对于温度低的物体,他的辐射就是短波辐射。反之就是长波辐射。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要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则为长波辐射。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为75%到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和储存能量。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请大家记住这个概念,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而不是太阳,请同学们在课本28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划下这句话。

(板书)大地暖大气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板书)大气还大地

师:我们通过刚才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课前留下的问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温差相差巨大?

请XXX同学回答一下。

生:

师: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由于大气层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首先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接下来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最后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大气还大地”。

下载地球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球的大气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教案

    一、单项选择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发现法”“做中学”“思中学”“说中学”“练中学”是新改中常见的词汇,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内在的宗旨都是自主、合作、探究,都是......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 湖北省襄樊市建昌子校 张利民 【教材简析】: “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它主要讲述有关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

    高中地理大气教案

    高一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要来源 ? ? ? 的能力 ? ? 自主学习的能力 ?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

    大气压强教案

    14.3 大气压强 檀林中学:熊何宝 教学目标: ·知道大气有压强; ·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

    大气环流教案

    高 三 地 理 教 案 课型: 新授 时间:2013.9 课题 课程标准 重难点 教法设计 大气环流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高中英语语法专题复习专题十二 定语从句教案

    高中英语语法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十二——定语从句 一、考点聚焦 1、功能:相当于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在句中作定语 2、位置:定语从句置于被修饰词之后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2020-2021学年度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

    2020-2021学年度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