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校班主任工作总结
名校班主任工作总结
两度的春去冬来夏至,我才渐入班主任的角色。回味班主任这个角色,那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因职业道德的不敢懈怠,是对一种责任的敢于担当;快乐,是因孩子笑容的绽放,是对不断成长的知足。
有人说,只有学会总结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回顾过去的一年,我自觉采撷了勤、学、悟三个字。
勤
俗话说:勤能补拙。我尽力做到:一是心勤,早上一睁眼,就开始思考班级的事情,分出轻重主次,做到心中有数。于是,坦然的从早上7点,忙到下午学生都离校了,大约也7点了,自觉像只辛勤的小蜜蜂了,也在酿造着甜蜜。二是腿勤,勤到班级转转,做到三看,看状态,看卫生,看人数。提醒一下学习状态不佳的孩子,动手扫扫卫生不合格的地方,及时与没来的孩子的家长联系。三是耳勤,与孩子们交流,我注意了倾听,倾听他们的喜和忧,尽力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四是嘴勤,勤与班委们交流,了解班级情况,引导他们乐于助人、热爱学习、热爱集体,严于律己,树立良好形象,树立威信。勤与各科老师沟通,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勤在班里反馈各科老师积极评价我班或个别学生的积极表现,并给予热情表扬,提高了班级和个人的自信。
学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何当好班主任?我围绕这一问题,一是读书,我阅读了《魏书生班主任漫谈》《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优秀教师一起读苏霍姆林斯基》《罗恩·克拉克学校》等书籍,有了一点点底。二是积极参加培训,在班主任交流培训会上,李明彩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绝版,让我心灵震撼,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呵护每一绝版呢?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培训会上,我明白了“早恋”一词是中国特色的叫法,是一些无知、狭隘的成年人对孩子正常成长中一种美好感情的扼杀和扭曲,有些老师和家长不能正确引导而导致教育的失败。三是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一次在七班上历史课,无意中瞥了一眼讲桌上的座次表,四人一小组,各有组名和口号,调查了下学生,他们很喜欢这种学习形式,马上进口到我们班,孩子们热情高涨,竞争学习的劲头调动起来,组名特有意思,“狂奔的蜗牛”“梦想起航的地方”“四人帮”等等。
悟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浮浮躁躁的时代,教育有多少无奈。当我们耐心的静下心来听听一些孩子和老师的故事时,我们又会有多少感动和感悟。我班开展“感恩同学”班会时,一女生因自己生病在家,另一女生打电话慰问她,她为此感激涕零,我感悟到独生子女虽能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们的成长最需要的是有个心灵的伴。在“感恩老师”的班会上,孩子们晒感动,有的记住了老师的一句鼓励,有的接受了老师的一次严厉批评,有的因老师指点了他的迷津等等理由,使自己喜欢上了这位老师,进而喜欢上了这门课。我感悟到孩子的心灵是那么清纯,那么平静,但又那么敏感,用心教育的老师会让那静如水的心灵,荡起层层涟漪;而才高八斗,自以为是的说教会搅的怒涛拍岸。近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雷夫老师的故事,他放弃名校的优越条件,去教贫民窟的孩子,为了给这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他买书籍、乐器,带孩子们去旅游,他不但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负债累累,于是他晚上去打工,白天来上课。见到雷XX是去年12月份,他已是60岁的高龄,来中国各地做演讲,所得费用全部捐给基金会,用于孩子的活动经费。这是人间大爱。雷XX老师感人至深的行动,让我感悟到,他的一生是把教育当作了神圣的事业,用无尽的爱去浇灌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只把教育当作了用来谋生的职业。差距之大,令我汗颜。
班主任,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蕴藏着迷人的艺术和智慧,我多想喊一声“芝麻开门”,让我一下变得富有智慧,任何问题快速化为乌有。醒转过来吧,童话里的故事都是骗人的。我明白,今后要做的是悄悄的改变自己,努力的丰盈自己,带上我的孩子们向理想的教育出发。
第二篇:名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名校新课改工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2005年自我省实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使得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作为一年轻的教研员,我参加了常州市组织的两次语文学科课程培训,认真聆听专家的学术报告,对新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目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继续认真钻研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加强对新课标语文教科书的研究,通过对教育教学论著、语文教学研究刊物的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稳步推进我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教学效益,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总结近几年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推进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研究制定《武进区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供我区普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中参考。
经常深入课堂调研,在与师生面对面的接触中,亲自体会课改的寒温冷暖。“教”“学”本身是一个相长的过程,自己也能经常去学校上课,真切地体验课堂实际教学状况。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教学研究中取得的点滴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近三年来,在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有10篇论文在省级获奖。在常州大市作《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教材教法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专题教材教法分析》、《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分析》、《立足基础,冲刺高分》讲座4次。参与《新课程·新学案》、《高考语文冲刺卷》、《高中生阅读年选》等资料的编写工作。
二、积极发挥教科研作用,以课题研究引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本人努力实现科研为教学服务,科研为课堂服务,科研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针对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本人设计了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研究》,在2006年中期评估中被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7年顺利结题,2008年在常州市教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通过课题研究,初步构建了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课堂模式,优化了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对课题的实践拉动,对主要实验学校教师的指导促动,对课改问题的及时互动,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新思路,深化教科研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三、精心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着力研究新课改下的高考,努力提高全区语文教学质量。
学科教研活动以“解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深入研究教材”为主要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专题研讨:鼓励教师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达成最优化学习目标;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调整教学过程;捕捉有用信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评价;面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和积极探究,要有高认知问题的引导和排除愤悱心理的点拨;在热烈的互动和争论时,要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培养团队精神的技巧;在解读文本、辩词析句的过程中,要有指导学生穿透字面,驰骋思想,联系生活,体验感情的方法。通过教学策略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离开阅读积累谈提高素养是空中楼阁。这几年来,本人关注高中学生文学阅读素养的提高,倡导在全校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开展区域文学名著阅读研讨活动,建议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语文学科发展规划,把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有计划地安排在每个学年。
研究高三教学是教研活动的重中之中,为帮助高三教师把握好新课标下的高考新要求,提高高三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9月初,及时召开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详细地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研究,组织教师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逐条认真研读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科考试说明》,尤其是深入分析高考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结合点,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省、市高三教学研讨活动,精心组织每年的高三模拟考试,并及时召开试卷分析会议,找经验,查问题,为一线教师之后的高三复习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在抓高三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会议和调研相结合,集体调研和分学科调研相统一,在全面落实教育局和教研室对高三教学工作要求的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各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我区的高考语文成绩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全面提高全区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学科教学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我采取多种途径:(1)每学期对青年教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正确理解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2)通过听课,面对面地对教师进行指导。听课后,发现问题及时指出,使教师当时就获得收获。(3)优先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究活动,要求青年教师主动听课、主动上汇报课和公开课。(4)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鼓励他们积极撰写教育论文和教学反思、教学随笔。(5)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评优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活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和骨干,一些教师在一系列的评优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的蒋虹老师在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刘芳老师在常州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在省市教研室、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活动中,我区教师的论文得奖率很高。年青教师辅导的学生,在参加省、市级作文比赛中,成绩优秀。成就教师的同时,本人也收获许多,先后两次获区政府嘉奖,获常州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被评为常州市教学骨干。
2009年5月
第三篇:名校长工作总结
2015-2016学第二学期 邵长松名校长工作总结
本学期,“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在上级领导及各部门、各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依照工作计划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各项学习、培训、考察、研讨等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现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建章立制
今年春季开学,我组织召开工作室启动会,拟定了《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各成员职责》、《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制度》、《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考核办法》等工作室有关的规章制度。为方便工作室工作开展,便于各成员之间沟通、交流,建立了工作室微信群,大大提高了工作室的连接和传达效率。
二、明确了工作室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3﹞11号)》文件为指导,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突破,以理论学习为支撑,以校长论坛为平台,以学校实践为载体,充分发挥名校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努力提升工作室各成员的履职能力,积极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路子,为打造品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明确工作室的研究目标 1.校长发展目标 在工作室主持人带动下,工作室学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步提炼具有丰富内涵、自成体系的办学思想,成为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一流、办学实绩突出的名校长培养对象。
2.学员发展目标
(1)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培养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精通业务的学员,培养在学生、家长、同行中评价优秀,得到同行和社会充分肯定和认可的学员,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学员。
(2)加强学员的教育研究能力。通过实施有效的校本研读、教育管理专著研读、专家指导、理论研讨,提升学员学术著述能力,促使学员向学者型校长发展。
(3)提升学员的学校管理能力。通过学员互访、外出考察、学校管理研讨会、学校特色文化交流会等形式,学习、交流、探讨学习办学思想、管理经验,加强学员的管理素养。
(4)加强学员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工作室开展的系列课题,引导学员对课题积极研究,在搭建的课题平台上提升研修素养。
四、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
1.读书学习,提升成员教育理论水平。
本学期,工作室成员都研读了两本以上教育专著。工作室统一为成员购买了《》。工作室成员在同读一本书后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成员们畅谈了读书心得。通过个人自修、交流研讨、经典解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现在工作室倡导成员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校长成长的起点。
2.主题研讨,推进学校文化特色建设。
工作室在今年四月组织了关于学校文化的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让成员对校园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从四月开始,我带领工作室成员,逐一走进成员所在各校,全方位了解各校的文化特色,现场召开研讨会点评各校学校文化,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员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发展。
3、频繁交流,互通有无。工作室成立了季度交流制度,每季度轮流在各成员校之间开展座谈交流,以座谈会的形式总结工作室一个季度以来的工作、活动开展,部署一下个季度的工作任务、活动开展。
4、创新形式,多面分享。工作室主持人利用内部交流学习的机会作主题讲座,分享自己多年来的管理经验、办学理念,把自己自主学习和参加会议得来的心得向各成员校学员进行了经验交流,各成员也借此机会把自己的困惑抛出一起商讨协商。
5.搭建平台,开展成员讲座活动。
“教然后知不足”,本学期给成员布置了教学和研究任务,让其办主题讲座汇报,能促进成员学习和研究,激发成员学习欲望。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发挥了各成员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快速成长。
四、工作室主要成效 1.工作室成员紧密联系各自学校的实际展开研究,以自己的办学实践为主线,边学习边研究,促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进了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以工作室为平台,各成员交流学习,外出培训,相互切磋,增进了友谊,学到了知识,启发了思想,开阔了眼界。
3.成员所在学校在各项考核中(据不完全统计)获市、县级等次奖80余项,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社会评价良好。
当然,工作室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比如集中活动的次数不够多,交流不够深入,个人工作繁忙,深入成员所在校的指导不够等等。在新的学期将会尽量克服这些问题,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家教名校家教工作总结
家教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体会
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中心学校 何承洲
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治国理念,始终贯穿着“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这根红线。“家庭教育成功之道”帮助家长扫除家庭教育的盲区,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他们在家庭教育上学到许多方法,认识到家长的许多做法是不正确的,家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三桥中心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在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从关心下一代,关注民族未来的高度审视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引导家长和学校主动配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结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我现在从四个方面谈家教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和体会。
一、关爱“留守儿童少年”,促进社会和谐
单亲、留守、困难等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全镇小学较为普遍。据统计,2010年三桥中心学校的1041名小学生中,有“留守儿童少年”842名,其中男生480人,女生362人,“留守儿童少年”占小学生总数的80.09%。这些孩子是教育的难点,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学教研处主任、政教处主任和优秀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工作领导小组,关爱每个“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与家长共同研讨,力求教育切入到学生心灵,把自卑转为自信。
说起教育孩子,许多家长说:和别的家长交流心得时也能滔滔不绝,可是一面对自己的孩子,就束手无策了。还说:对孩子的教育费尽心思,打也打了,哄也哄了,可是孩子软硬不吃。怎样才能教育出让家长自豪、老师赞赏、社会欢迎的有用之材呢?开办“家长学校”,让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教育。
二、做好家教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按科学方法严格教育培养人才的 场所,因素是相对可控的。一个学生家长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孩子遇上一个有眼光、有学识、心理健康、责任心强的好老师,因为老师可以给孩子以未来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立业安身的基石,也是奔向人生前程的明灯。而家庭教育可控因素在家长,现在,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淡薄了家庭教育的意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己成长历程的档案,以便回顾自己成长的道路;其次,要有家庭活动计划,帮助孩子建立一日生活常规等。
我校推行“感恩教育”、“阳光教育”,为教育带来普天阳光使素质教育具体化。“感恩教育”就是针对一些独生子女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表现,从细微处入手,让孩子感谢父母,每天为父母做一项家务;感谢老师,每周为班级或学校做一件好事;感谢社会,向老弱幼小伸出一双援助之手„„。“阳光教育”:对特殊的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呵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阳光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始终是爱他们的,始终是关心他们的,他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作为一名教师或家长,爱学生要爱他的全部,也包括他的缺点,要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孩子,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不仅照亮孩子的优点,还要照亮孩子的缺点,特别在对待学生的缺点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
我们摒弃了“以会代校”的做法:重视建立家校互动平台。我们通过互动了解到家长对我校教育工作的心声。如:建议老师家访、老师帮扶留守儿童少年、老师研讨课堂教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老师路队护送学生,学校要加强护送教师的责任等等。我们汇总了家长们的好心好意。近两年,学校每学期要求教师普访班级学生一次,并做好记载;老师帮扶留守儿童少年,让被帮扶的留守儿童少年说心里话,并有书写记载;每学期组织人员对全镇各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视导一次,并及时召集教师参加评课座谈会,畅所欲言,既真诚地讲出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点,又善意地指出不足,以利改进、提高;学校与路队护送教师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我们坚持“电话家教”,将留守儿童的爱好和在校表现及时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开通“亲情电话”,不定期地让留守儿童少年向父母汇报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让他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及时让亲情教育产生内在动力,使留守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三、多渠道“助学济困”,促进社会和谐
1、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留守学生”学好文化。组织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结对帮助“留守学生”,可以让同一村民组的同学结对一起上学,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回家,一起完成课外作业。这样,就能够达到一帮一、一对红。
2、救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少先大队倡议全校少先队员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可以向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也可以从零花钱中捐赠一点人民币。
3、注重情感,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实践告诉我:“学困生”是相对的,只要教师用情感的泉水去擦亮孩子们心灵的窗户,无论怎样的“学困生”都会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触动,接受教育。二00八年,我接受了一个人人都不愿管的乱班,班上有个“调皮大王”一虎,经常惹事生非,动嘴骂人,动手打人,作业不做,各门功课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找该生谈心,他却一言不发,星期天我去家访,进屋一观察,地上乱七八糟,父母不在家,还是找到邻居家才了解到这位学生的处境。一年前,这孩子的母亲病故,看病和安葬费三、四千元全是贷款,他父亲无奈,只好撇下他和他的妹妹,出门打工挣钱还债。我听了邻居的叙说后,不禁流下了眼泪。我想,禾苗需要雨露,急风暴雨会把他打蔫;幼芽需要阳光,一阵曝晒,有可能使他枯干。只有融融春日,和风细雨,才能使幼苗长成栋梁。该生多么需要老师的关心!从那以后,我尽力为这个学生解决困难,给他理发,买学习用品,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穿,有时他病了就带到医院打针、吃药;下雨天,我就叫他到我家里吃饭等等。他感到从自己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温暖与体贴,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因此,他对我特别亲近,后来这个学生的思想、学习都进步 了。
4、奉献爱心,让贫困学生就学。我镇南方小学一年级学生何婷婷,年轻的父亲于二OO八年突然病故,随后母亲也远走高飞,只得靠年近六十的爹爹、奶奶抚养。今年9月份,该生已是适龄生,由于家庭条件贫困,没有入学打算,校长、主任知情后,上门动员该生入学,报请中心校全免了该生的地方教材、簿本费,学校号召老师、学生献爱心,捐款、捐学习用品,使该生顺利进入一年级就读。
四、实施“和谐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关系学”是所有应用学科的交集,好的关系胜过一切管理,好的关系胜过一切教育。培养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生活中,面对亲近和崇敬的人,表扬会让孩子心花怒放,批评会使孩子分外愧疚;在学校,是否喜欢该科目的老师,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热情;在家里,孩子与谁更亲近,便容易接受谁的教育。
从家庭教育角度看,亲子关系好,家庭教育便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就容易成功。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能胜过许多教育。
家长的带头作用、样板作用。作为家长,为人父母,言传身教,上行下效,既是家庭教育的需要,也是父母亲和力的表现,对孩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父母应当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加强自己的修养,给子女做出样子。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缺点,都可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标志之一。孩子在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就能培养自尊和独立人格,充满爱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多年来,我们:一是平等相处。无论是孩子很小的时候,还是现在孩子已长大,我们都始终把他当成大人看待,使他感到他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二是坦诚交流。父母是孩子长辈,也是孩子的朋友。是朋友就可以交心,就可以谈吐真诚。这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家庭和谐的润 滑剂。三是亲切指教。当孩子取得成绩时,肯定他取得的成绩,但不能产生自满自足思想;当孩子出现失败时,我们认真分析其性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一次失败,一次教育,孩子能够吸收一次教训,得到一次收获。当孩子处在转折时,尽力为孩子创造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条件,孩子也深深感知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心关怀。“和谐教育”是子女教育的一剂良方,是家庭和睦的推进器,愿天下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妨一试。研究和解决家庭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我校将继续以学校为依托,以提高家长素质为根本,以建设和谐家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一代“四有”新人为目标,使学校和家庭紧密结合,形成推动素质教育实施的强大合力。
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许许多多的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努力做好家教工作,一定会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简介】 何承洲
男 1964年9月出生
1983年8月参加工作
大学学历
现任怀宁县三桥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怀宁县三桥镇中心学校“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二0一0年九月被评选为怀宁县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任期三年),被评选为怀宁县第二届小学数学学科先进教研个人。我校被评为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
第五篇:名校长工作室2015年工作总结
名校长工作室2015年工作总结
名校长工作室2015年工作总结
本“汤xx名校长工作室”在上级领导及各部门、各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依照计划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各项学习、培训、考察、研讨等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现对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立工作室研究主题
今年春期开学,汤xx校长组织召开工作室工作启动会,会上汤校长结合涪陵教育发展状况,提出了以“提升学校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本研究主题。要求工作室成员,立足本校,放眼世界,思考校园文化建构。指出,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质是文化品位的提升,教育内涵的发展。通过工作室平台,学习交流、思想碰撞,最终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文化建设之路。
二、搭建了工作室成员研修平台
工作室以活动为载体,通过阅读自修、专题研讨、教育考察等形式促进学员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1.读书学习,提升学员教育理论水平。
本,工作室成员都研读了两本以上教育专著。上半年工作室统一为学员购买了秦智林校长编写的《学校——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绿洲》一书。学员同读一本书后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学员畅谈了读书心得。下半年要求学员自己购买一本喜欢的教育专著,每人撰写5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通过个人自修、交流研讨、经典解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现在工作室倡导学员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校长成长的起点。
2.主题研讨,推进学校文化特色建设。
工作室在今年3月组织了关于学校文化的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让学员对校园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从4月开始,汤校长带领工作室成员,逐一走进学员所在各校,全方位了解各校的文化特色,现场召开研讨会点评各校学校文化,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发展。
3.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促学校发展。
工作室积极鼓励成员根据各校实际情况申报课题。工作室成员代青春校长主讲了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付晓燕校长主讲了课题实验方案撰写。十五中展示了近几年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工作室的鼓励下,成员所在校都申报了课题或已有课题改进了研究策略,收到了好的效果。
4.培训考察,开阔学员眼界。
本有计划地组织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考察3次,3月份组织学员到巴川中学培训考察,8月份组织了学员赴悦凯教育基地考察,现场感受了亲子教育的魅力,11月组织考察了涪陵新纪元学校、巴蜀中学、涪陵中学。这些活动,开阔了学员视野,促进了理论内化。
5.搭建平台,开展成员讲座活动。
“教然后知不足”,给学员布置教学和研究任务,让其办主题讲座汇报,能促进学员学习和研究,激发学员学习欲望。本一共组织了4次学员讲座。4月郭斌校长主讲了“体育课程整合,打造学校体育文化”,5月份代青春校长主讲了“用课题引领学校发展”,9月份肖剑校长主讲了了“薄弱学校的突破”,11月付孝燕校长主讲了“落实义务教育法,办人民满意教育”。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发挥了各成员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快速成长。
四、工作室主要成效
1.工作室成员紧密联系各自学校的实际展开研究,以自己的办学实践为主线,边学习边研究,促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进了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以工作室为平台,各学员交流学习,外出培训,相互切磋,增进了友谊,学到了知识,启发了思想,开阔了眼界。
3.工作室成员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增强。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都申报和在研有区级以上课题,其中十五中有区级课题2项,市级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课题1项,为各校表率;学员在市级论文发表或获奖3篇次,在区级发表或作大会交流5篇次。十五中作为课改典型,在重庆市教育学会年会作经验交流,课程改革事迹和经验在《重庆晚报》专题报道。
4.学员所在学校在各项考核中(据不完全统计)获区市级等次奖80余项,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社会评价良好。
当然,工作室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比如集中活动的次数不够多,交流不够深入,主持人工作繁忙,深入成员所在校的指导不够等等。在新的一年将会尽量克服这些问题,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