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第10周教学目标
1.能通过网络或书籍查阅信息,搜集了解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资料。
2.能够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繁殖一种植物。
知识与技能:
3.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4.了解常见的几种营养繁殖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繁殖。
教学难点:掌握用茎进行繁殖的要领,坚持种植后继续照顾和观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有关植物营养繁殖的图片和网页。
2.能够进行营养繁殖的植物,如:月季、虎尾兰、萝卜、马铃薯、柳树、大蒜头等植物的枝条,水,花盆等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
花盆(或用泡面盒、塑料杯等其他代替物品)、干净的沙壤土、剪刀,自带的植物枝条。(可小组合作分工)
学与教的主要过程
教学调整或生成记录
一、引入课题
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近春天,去欣赏春的美景。(出示:春的图片)
是什么把大自然装扮得如此美丽呢?(生:花草树木)是各种各样的植物。
每年的春天植物都要经历发芽生长的过程,但是不管寿命多长,都会死亡。繁殖后代才能使生命得到延续。你知道植物一般靠什么来繁殖后代?(种子)
种子繁殖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方式
1.介绍营养繁殖的概念
师:实际上有许多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它们又是用哪些部位进行繁殖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实不用种子繁殖的植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多认识一些。(出示课件,教师板书)
师: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些植物都能用根茎叶进行的繁殖。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的作用是汲取营养,输送营养甚至是制造营养的,它们是植物的营养器官,用营养器官进行的繁殖,科学上叫作营养繁殖。①
2.了解营养繁殖的好处。
有些植物用营养繁殖常常具有很多的好处,最明显的就是加速植物的繁殖速度。
(出示:红薯种子与根繁殖芽块)
你想想用一粒小小的种子慢慢的生长繁殖快,还是直接用长了芽的一大块茎繁殖来的快呢?同时营养繁殖还可以更好地保留母体优良的基因,不像种子繁殖常常会产生变异,营养繁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呢。你们说说营养繁殖好不好啊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1.怎么种,选择研究内容。
既然营养繁殖有这么多优点,你知道营养繁殖来栽培一株植物吗?
马铃薯切成块种。宝石花用叶子种。冬青用枝条插。
那么具体怎么来操作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的种植方法。(播放视频)
2.学生动手栽种,教师巡视帮助。
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你想不想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种一棵植物吗?小组内讨论并从材料包里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用学到的方法种在花盆里。老师这里有一张实验记录单,请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作好记录,并把你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出示实验单)
生开始实验,师巡回指导。
同学们的植物都栽好了,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小组展示交流。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很多我们都不能解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
提示:上网查资料、问老师、问有经验的人、自己亲手实验。
老师把它们放到了问题库里,课下我们再继续研究。(出示问题库)
3.总结渗透①
大家都栽种好了,那后面该怎么办呢
是不是放在一边不管了呢。
不,我们会不断观察的。
我们每天都观察,我们会记录,看看它们长的有什么区别。
用尺子去量的,会记下数据。还会写观察日记的。
①区分根繁殖和茎繁殖。
特别是山芋与土豆是什么繁殖。
①种植物并不难,难就难在管理,我想你们得制定一个很详细的管理计划,比如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谁去浇
浇什么样的水,浇多少这些都要有严格的计划。而且这样的管理不是一天两天,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出成果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坚持,严谨,细心,不怕苦的科学研究精神,最后一定能研究出理想的成果的。(学生讨论管理计划、并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种一棵你喜欢的植物,记得写好观察日记噢。
教学反思
不把第一部分作为重点,第一部分的教学只是为了产生一个问题,一个可供研究性实验的问题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二部分的种植活动上,带着前面的问题,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种植,当然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去种植。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试图自己研究方案解决问题。经历的一次动脑,动手,再动脑的完整探究过程。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种植的过程,但这里的种植不是简单的种植。作为农村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点种植的经验,如果要把这节课上成一节纯粹的种植技巧指导课就失去了“科学课“的探究意义。“探究“是科学课的核心,所以本课的设计强调的是“动手动脑学科学“。
一,动手之前要动脑。课的前部分,学生在动手之前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动脑热身。先是从俗语中发现植物不用种子也是能繁殖的,让学生关注到“繁殖“的多样性。接着让学生观察植物,从观察中又发现了问题。要种植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着研究去种植。学生这时又是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在动手之前老师刻意安排了很多的动脑,只有先动好脑了才能去动手。所以本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对自己要如何动手,为什么要动手都已心中有数,自然真正动起手来就手到擒来了。
二,动手之后更要动脑。我们现在很多的科学课,课堂上是一套,课后又是一套,这与学生繁重的语数外作业任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因此就荒废了科学课的后续的研究,减掉了科学课应有的实践作业。其实科学课的后续研究并不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安排的好还能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关键是要能合理的安排。因此本课在学生种植好后,教师还反复强调后面的管理,提出了一长串的问题:浇水怎么浇?什么时间浇?
谁去浇?
浇什么样的水?
浇多少?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事前为学生后续研究做好的充分的安排,考虑周到,学生真正研究起来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避免了研究的半途而废。
这样学生经历了一次种植的过程,也经历了动脑,动手,再动脑的研究过程,研究的意识在脑中生成,探究的技巧得到了培养。学生日后脑中还有闪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念头,但他们都会用在科学课上学到的方法去自己设计,自己研究,自己去寻求科学的真理,从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了。
备
注
每节课至少安排一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请在此环节的左侧用“☆”标注。教学调整内容在右侧栏内用红笔记录,并用①、②、③……这样的序号自然排列。能表达自己研究专题的环节,请在此环节左侧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