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大全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
《简便计算》 这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数学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计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进行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学讨论法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概括的过程,理解乘法结合律,通过体验,感悟,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说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的结合律的意义及运用。
应用乘法结合律和连除的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题。(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过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算出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哪三对好朋友呢
教师板书: 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直接写得数)
25×42×4 69×125×8 4×39×25
【这一环节的目的:既复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虽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学生完全可以运用知识得以加深认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创设: 同学们来解决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拍,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 首先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白一打装是12个。
⑵你们根据这些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并记录。
请小组长汇报。(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 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钱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就能获得学生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鼓励学生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2、解答第三个问题:
你能用两种简便方法解答吗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解法一:12×25
=(3×4)×25
= 3×(4×25)
= 3×100
= 300(个)
【运用数学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创设了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素材呈现后,让学生发现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面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哪种方法简便,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就用哪种。】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个)
【解法二是一个难点,它就是用100÷4来代替了25,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25盒看成100盒,问学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呢 怎样才能使积不变 扩大了4倍,再除以4,使积不变这样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应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我们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也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板书:简便算法)
3、用简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几个问题。“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解答后请人汇报并核对自己的简便算法是否正确。第五,六两个问题较简单,可以课后去做。
“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的解法与上一题的解法类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30÷5÷2
= 330÷(5*2)
= 330÷10
= 33(元)
【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为使学到的知识能为解决问题服务,我注意极力选取与本节课知识联系紧密的,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钱 ”我注意把新学的知识与旧知建立联系,】
(三)练习:
1、进行简便计算。
24×25 8×7×25 43×25×4 88×1252、连线:
25×57×4 90×(125×8)
90+(125×8)
90×125×8 25×4+57
(25×4)×57
15×(1 6×a)(15×16)×a
(15×16)+ a3、下面等式中应用了乘法结合律,请在括号内打“√”。
4×(15×3)=(4×15)×3()
(3×4)×5×6=3×(4×5)×6()
6×(3×a)=6×(a×3)()
【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整节课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应用定律如何进行简算,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根据乘法结合律对许多题目进行了简算。今也就是在几个数相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有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就可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比较简便。大家以后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巧妙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
1、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究和理解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激趣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针对上面的问题1列出算式,有几种列法。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3、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
4、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
5、乘法结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
7、1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
2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3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动一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乘法的结合律、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巩固应用
在什么时候使用乘法结合律。使用这个运算定律的结果是什么。使用它们的优点是什么。
怎样用乘法的结合律计算2532125
五、测评训练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篇3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并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口算。
35×2 43×8 92×4 125×8 42×5
82×6 73×8 62×7 25×8 50×2
(1)学生口算。
(2)观察计算过程,说说哪几个算式的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两因数数字的特点。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结果是整十、整百、整千……
25×()=()125×()=()45×()=()
35×()=()55×()=()75×()=()
(1)学生自由说。
(2)讨论哪种填法算起来最简便,最合理?
3.看横式,直接说出得数。
35×2×7 25×4×7 125×8×3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9 求125与56相乘的积。
2.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反馈。
4.试一试。
25×24 45×18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来。
(2)引导学生讨论。
(3)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巩固练习。
1.把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
15×12 25×32 125×48
15×2×()25×4×()125×8×()
引导学生说说每组的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6 25×16 125×16 35×12
25×28 25×18 125×48 125×72
3.课本中练习。
四、课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p15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1.简便计算小学数学说课稿
2.《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说课稿
3.《除法的简便计算》说课稿范文
4.关于简便计算的说课稿
5.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说课稿
6.《简便计算》教案
7.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8.小学数学《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9.连除的简便运算说课稿
第二篇: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小结
一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公式A+B =B+A例如:6+18+4=6+4+18
二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公式(A+B)+C=A+(B+C)例如(6+18)+2=6+(18+2)
三乘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A×B=B×A例如125×12×8=125×8×12
四乘法结合律
定义:先乘前两个因数,或者先乘后两个因数,积不变。公式A×B×C=A×(B×C)例如30×25×4=30×(25×4)
五乘法分配律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公式(A+B)×C=A×C+B×C例如12×(6.2+3.8)= 12+6.2+3.8×12
20.1×10=(20+0.1)×10
六 减法
定义: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相减。
公式A-B-C=A-(B+C)例如20-8-2=20-(8+2)
(差不变的规律)6-1.99=6×100-1.99×100
七 除法
1.定义:一个数连续除去两个数,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相除。
公式A÷B÷C=A÷(B×C)例如20÷8÷1.25=20÷(8×1.25)
2.定义除数除以被除数,把被除数拆为两个数字连除(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个被除数)例如64 ÷16=64÷8÷2
数字搭档:0.5和20.25和40.125和8
做题方法: 1观察----------特点(凑整)选择简便方法计算细心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说课稿
《简便计算》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简便计算》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与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学习四则运算中的简便算法。本节课讨论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我力求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归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理解算法多样化,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在教学中
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等。让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尝试解决“还有几页没有看?”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我先来说说第一个环节: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后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出示幻灯片二)(设计意图:用游戏引入寻找凑成百数的规律,目标性与趣味性强,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凑整的现象,帮助学生在计算连减时迅速发现哪两个数先加或先减能凑成整百数,从而很快地选择出计算顺序,稍加训练后就能直接口算得数,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好铺垫)(二)、下面我来说说第二个环节:情景导入
同学们,李叔叔准备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去旅行,现在他有一个大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助他解决,接着出示课件展示例1(出示幻灯片
三)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旅游情境入手,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也使学生指导要想有一个愉快的旅行,充足的事先准备是必要的。)(三)、第三个环节是: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请同学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接着请个别同学介绍自己的算法并板演,然后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出示幻灯片四、五、六)
(设计意图:用学生介绍、老师板书的方式清晰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的同时,为学生认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让学生明白解题策略要具有灵活性)
2、接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认可了几种计算方法之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及理由,学生畅谈对计算方法的认识评价,展示个性化学习的成果,强化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应用意识。
3、小结: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可以交换减数的位置顺序来计算,也可以先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出示幻灯片七)
4、让学生思考把234改成266后,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使学生意识到,在计算不同的连减时,可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出示幻灯片八)
(四)、接着我会趁热打铁,进行第四环节:实际运用,深化知识
出示(幻灯片九、十)教材上“做一做”第1、2小题,请同学回答并说明理由,需要时进行评讲。
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又巩固了刚刚学过的内容,突出在做简便计算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简便方法。
(五)、最后的环节是:全课总结
让同学们说说,以后如果遇到连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能学以致用,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说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234-66-34 算法一:234-66-34
算法二:234-66-34
算法三:234-66-34
=168-34
= 234-34-66
= 234-(66+34)
=134
=200-66
=234-100
=134
=134
第四篇:小学数学论文-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
内容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把数学分成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内容。本人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大重点,因为数学的大部分知识是建立在计算的基础上的。而小学计算教学中的简便计算又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简便计算能给学生的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是一部分学生在没能很好掌握简便计算的时候刻意地去采取简便计算,结果导致了连以前会计算的算术题也算错了。在这样看来简便计算无形中也成了计算中的双刃剑。
关键词:简便意识 思想方法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顶梁柱,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 学生 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加法、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相信很多教过简便计算的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表现出对简便计算的理解,并能够很好的解决老师出的题目,而且可以说出很多的做法和理由来,看上去好像对简便计算已经是可以熟练应用了。可是等到作业做出来以后可以发现大片大片的错误,等在过一天作业的情况就更加不行了,很多同学已经把运算定律忘记的差不多了。所有的这些表现完全不能跟上课时的表现联系上。甚至在练习讲解过不止一遍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学生会做错同样的题型,因此简便计算这块内容已经被很多老师视为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这个困扰很多老师同时也困扰着更多的学生的问题,本人依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后的反思和学生作业错误情况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机械的模仿简便,给教师上演滥竽充数的活剧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给出的问题或练习,学生
表现的非常的积极活跃,表面上看起来像是人人在参与学习,人人都对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了。但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有很多一部分学生对于迎合课堂气氛有一首,时不时就会给你上演一下滥竽充数的活剧。
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学生会很有强的模仿能力,会在老师演示过后照样子去做,但是真正理解的又会有多少学生呢?更有甚至的完全是靠感觉这样去做,很少有学生会完全理解某个简便计算的原理,只感觉是这样做。如果老师不是去看看学生做的,问他们做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做的?我觉得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对”或者“是”,以至于在作业中反映出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老师不能操之过急,一种算法要给学生完全讲透,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并有针对性的选择提问的问题和提问的对象,来检验学生是否确实的掌握了。这样还需要老师要花多点时间耐心地进行教学。
二.简便计算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
(1)对运算定律的模糊
例1: 44×25 =(11×4)×25
=(11×25)×(4×25)= 275×100 = 27500 原因分析: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外形上非常的相似,致使一些学生容易造成视觉或者知觉上的错误,错把乘法结合律当乘法分配律运用,从这个现象上说明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乘法分配律是乘法对于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分配律,而乘法结合律是几个数连乘时,可以交换运算顺序,像上题三个连乘应选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而不应选用乘法分配律。
解决对策: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能简单地从形式入手,告诉学生括号里是乘号时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只能当括号里是加法或减法时才能用乘法分配律。而应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入手,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以理解,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这两条运算定律进行比较,深入地理解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意义,自主建构起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可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思路加以练习(如下),以区别两种运算定律的不同之处及其运用后所产生不同的简便程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算定律的理解。
44×25 44×25 =(11×4)×25 =(40+4)×25 = 11×(4×25)=40×25+4×25 = 11×100 =1000+100 = 1100 =1100
(2):什么题要用简便计算
例2 :学生做作业时,发现如“ 119×13+77× 25” 类题,许多学生开始抓耳挠腮,左思右想不得其果。经过一番苦苦思索后,有学生满脸茫然地举手问:“老师,这道题怎么算呀?”
原因分析: 这种现象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也并不少,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了简便计算后,所有的运算就都可以进行简便计算,而当碰到不能简便的运算题时,就不知所措了。这种现象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常见的,这是由于学习的定势作用引起的。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后,所有的练习题都是这一类,又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所有的练习题也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熟练,但缺点是容易形成定势,即学什么就做什么,可以不动脑筋地依葫芦画瓢。
解决对策:对于这中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建立起全面的观点。简便计算因其突出简便的特性,容易使我们把眼光紧盯着简便,以为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尤其在倡导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这种观点更凸现出它的局限性。简便计算是四则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简便计算的教学中应建立在真实的计算教学背景上,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计算教学来谈简便计算。否则,学生只能是“只见树林而不见森林”,等到“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时,学生往往运算式题感到漠然,或是把能简便的式题按照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演算下来,或是把一些不能简便的式题乱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因此,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最好把能简便与不能简便的习题同时呈现,让学生知道有些习题通过运用运算定律能使计算简便,而有些则不能,甚至用了运算定律反而使计算变得复杂。(3):简便计算肯定要变化了才简便
例3:(1)38×(25+75)(2)193×25
= 38×25+38×75 =(100+93)×25 = 950+2850 =100×25+93×25 = 3800 =2500+2325
= 4825 原因分析: 在学生订正作业时,他们都很可惜的表示:我知道按顺序做是比较方便的,但这样就没有运用运算定律,就不是简便计算!也有的学生说:“我根本没仔细看过题目,因为是简便计算嘛,所以拿上来就运用运算定律。”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正确的简便意识所造成的,他们认为: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否则就不是简便计算!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不管从能使运算简便上还是解题的趣味性上说都给很多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乐,同时也会使学生自发地产生一种强烈的意识,那就是追求计算的简便性。学生的这种简便计算的意识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但处理地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简便计算一定要用运算定律”的错误意识倾向,致使一些原本简单的计算越做越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两种或多种方法计算,以加深学生对简便计算的认识与体验。如上题 38×(25+75),一种方法采用直接按运算顺序计算,另一种方法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谈谈用两种方法计算的体会,说说“为什么运用了运算定律反而复杂了?”
(4):受数字和运算符号的干扰
例 4:378-136+164 = 378-(136+164)= 378-300 = 78 原因分析: 简便计算的当中有一个很常用的思想就是“凑整”,凑成整十整百。这种思想能使计算简便,但必须建立在正确运用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地追求“凑整”,否则就会为“凑整”而“凑整”,造成知识学习的机械性。有些题,由于受数字的干扰,学生容易出现违背运算法则,盲目追求“凑整”。如上题中,学生因看到 136+164=300,就误以为可以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从而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解决对策: 简便计算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使学生能运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是要能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通过简便计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内在的简洁美,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切忌让学生形成“简便计算就是‘凑整'”的错误思想。上题中的错误主要来自算式本身数字的干扰,针对这类错误,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
对运算定律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还应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地学习态度,从小养成用估算或按运算顺序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有效的练习会是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有力途径
课堂练习可以反馈得知教学的成功或者失败,因此对于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要牢牢地把握住,保证学生独立仔细认真的完成课堂作业,并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认真的分析原因并予以解决。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错掉,并能熟练地说出正确的做法。课堂练习要做到有主有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因为这样练习,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获得成功的满足心理,从而易于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时已可以从失败中找寻出教训。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技能,以旧代新的练习必须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导入新课的练习要自然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练习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当然问题还有很多,学生的错误类型也是五花八门.举不胜举,在这里我就列举了我们实际教学中常见的例子,不当只处请老师和专家门批评指正.教育教学当中,其实不仅要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培养。如果每一个运算定律,都是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来的,学生头脑中的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强调什么样的题目要简便计算。在练习前让学生先观察,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方法。长此以往,题目中也许不必再出现“要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求了。
总之,简便计算是计算教学中的一块相当重要的内容,但是它具有丰富的数学教学内涵,我们在关注学生对于计算技能掌握的同时,更要关注其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培养,使学生的简便计算不再为了因为题目要求而简便,使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一个看到计算就能想着“我应该怎么计算才能使更快地得到答案”,将这种简便的一是带入其它的学习应用当中,真正将简便变成一种意识,一种思想,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
第五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简便计算
计算题专练
一、口算。(10分)
10-2.65=0÷3.8=9×0.08=24÷0.4=67.5+0.25=6+14.4=0.77+0.33= 17.15-8.47-1.5317-3-4
7152
÷2+×0.125×0.25×32 5
63456
5-1.4-1.6=80×0.125=3÷3×17
=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0分,4×20+5×2)1125-997998+124641
+3.2+523
+6.8
1225-(122
7+25)400÷125÷825×(37×8)
(1
-1)×1213×244
15×4734×(2+1334)
125×8.84.35+4.25+3.65+3.753.4×99+3.4
95119
22.3-2.45-5.3-4.55
4.25-3513
6-(26-14)
437
×1+57.125×18
-0.51112+718+524)×72 187.7×11-187.7 2.42÷3+4.58×114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