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9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情景,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果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今天要上什么课吗?对于“平均数”,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情境激趣
1、捡瓶子
师:田老师班上的同学们也想为双创做点贡献,于是,他们就去收集废旧塑料瓶。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收集的情况吧!
(幻灯片出示:红队、黄队收集统计图)
问:1.哪个队表现的棒?
2.比什么?
过渡:没错,他们都是4个人,一比总数,就知道谁表现的更棒了!
(幻灯片出示:红队、蓝队收集统计图)
问:1.哪个队表现的棒?你同意吗?
2.比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
(1)
移多补少
①谁能一眼就看出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②展示,请一个学生上台说说想法。
师小结:像你们这样把多的给少的的方法,我们就叫作移多补少。
课件演示,把统计图撤掉,瓶子汇总。
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2)
合并平分
①生探究
②生汇报,师板书
(14+11+12+15)÷4
=52÷4
=13(个)
③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帮蓝队求出他们平均每人收集瓶子的数量。
④现在同学们说,哪个小队表现的棒?我们刚刚是比什么知道红队表现更棒?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像这样平均每人收集瓶子的数量,叫做平均数。
⑤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快乐小队”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快乐小队”数据:
52是什么意思?4是什么意思?52÷4又是什么意思?
看着这个平均数,再看看4名同学收集到瓶子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13是这4人的最高水平吗?是最低水平吗?那是什水平?(板书:一般水平)
小结: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
2、深化意义理解,感知平均数的特点
(1)
观察红队数据
师:红队平均数是13,这13是谁收集的个数?
仔细观察,平均数和其他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平均数13,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刚好介于他们之间。
(2)
制造冲突
师:红队的队长跑来跟田老师说,他把小红的数据记错了。假如你是蓝队的队员,你会有什么要求?
小结:一个数据变化了,平均数就变化了。
三、练习应用,内化提升
过渡:我们不仅解决了红队和蓝队,哪个更棒,刚刚我们提出的三个问题“平均数做什么?平均数怎么求?平均数有什么特点?”现在你找到答案了吗?
生汇报,出示相应练习。
(一)做什么?
比较
一般水平:
1、某校四年级学生平均身高
2、平均阅读量
师:看了这些你想说点什么?
(二)怎么求?
肖扬同学近三日上学所花时间的情况:
星期
一
二
三
时间/分
海口近七天气温走势:
师:这两个问题,你想怎么解决?说说你的想法。
(三)啥特点?
田老师下水,会有危险吗?
四、生发新疑
幻灯片出示图片
师:看,这位同学在干什么?哪组同学的整体水平高?赶快算算!
出示数据
A组
姓名
欣雨
晓东
马丽
王博
刘东
个数
B组
姓名
李磊
明明
孙琦
玲玲
张倩
个数
师:真的是B组整体水平高吗?看样子这时候用平均数来表示,不太合适了,一定有一种新的数据可以表示,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找找答案。
五、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生发新疑”的过程,相信同学们都是收获满满,对平均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平均数可以做什么,该怎么求,还知道了它有什么特点,那就请同学们(幻灯片出示作业)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平均数,再完成课本92页的做一做。
六、作业布置
1.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
2.课本92页做一做。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