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 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 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 的自信 心,并能积极 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你们为新学期作了哪些准备?老师也为你
们作了一些准备,请看挂图。
二、探索口算方法
1.教学例题。
(1)从情境中获取信息。
提问:从画面上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老师买了60本数学本,每20本打成一包)
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能够打成几包?)
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60÷30=
(2)小组合作探究口算方法。
谈话:先自己口算出得数,再把自己的口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
口算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口算的结果是多少?
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为60里面有3个20,所以商是3;
②把60看作6个十,20看作2个十,想口诀二三得六,所以商是3
③因为6÷2=3,所以60÷20=3。
……
谈话: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4)根据学生的口答将题目的解答补充完整。
完成板书:
60÷20=3(包)
答:要打成3包。
2.口算练习(做“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下面就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一组口算练习(出示课件)
4÷9÷
312÷6
40÷8
40÷20
90÷30
120÷60
400÷80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算。
(2)让学生说说第1组和第3组题目的口算方法。
(3)提问:进行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口算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末尾的0,用乘法口诀计算)
三、探究笔算方法
1. 出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口算练习,同学们观察一下
这些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是整十数)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这种类型的题也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和笔算”)你们会算吗,想试一试吗?
2. 独立探索60÷20的笔算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笔算。
教师巡视,了解生活各异的书写方法。
3. 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共同交流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先充分交流,然后板书。使学生明确因为60里面有3个20,这个“3”
表示20的个数,是3个一,所以3一定要写在商的个位上,而不能写在商的十位上。
4. 尝试计算并验算96÷20、150÷30。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并讨论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商的书写位置。重点讨论:150÷30的商为什么也要写在商的个位上。
(2)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4)注意通过验算确认自己的笔算结果是否正确。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通过交流总结了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的3、4题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三位数除以整数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商是几十多或几百多你怎么想的?
562÷
5789÷3
562÷6
789÷9
2、用竖式计算
87÷30
67÷20
42÷30
(重点讨论商的对位和余数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结合插图,通过实例,理解到这题就是求“420里面有几个30”,所以列式为420÷30。
2、揭题: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的笔算除法。
三、引导学生探索
1、提问:你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讨论。
(1)
因为30×10=300,所以商比10大。
(2)
因为30×20=600,所以商比20小。
(3)
根据以上两种说法可知道商在10和20之间。
(4)
追问:420÷30的商应该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2、提问: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1)引导思考:第一次得到的商“1”要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可用估算的结果说明商“1”该写在各位上)
(2)引导学生接下去该怎样算,组织学生讨论后再把题目在书上做完。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余下12个是120,120里面有4个30,所以上的个位上是4。完整叙述笔算过程。
(3)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答案。
3、对比: 42÷30
420÷30
今天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与昨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4、小结: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5、完成“试一试”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小结: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竖式计算。
说一说商大约是多少?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 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第4页第2题。
同桌互相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 集体完成。第4页第4题
得到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发生变化时,宽也随着变化。
四、作业
第4页第3、5题。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课)教学目标:
1、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乘法与相应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对初商调整的判断能力,形成必要技能;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口算下面各题
(1)一组一组出示后让学生口答,集体校对;
(2)对比每组算式总结规律;
(3)交流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口算的方法,初步认识计算的方法;
2、练习一的第2题先估计下面每题的商是几,再计算。
(1)一组组出示让学生估算,并注意估算时试商的方法;
(2)集体交流反馈,并说说哪些题在试商的过程中需要调商?
(3)尝试用试商的结果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4)集体校对,总结计算方法,特别强调商是两位数的时候该怎样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小组活动:
先填表,再在小组里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引导学生做思考题
三、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5题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品;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 口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准备题训练
192÷30= 192÷40=
2.谈话:新学期开始了,几个同学正在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呢。电脑出示例题情境图,你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算法,掌握算理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小女孩说:“这本书一共192页。”小明说:“我计划每天看32页。”小强说:“我计划每天看39页。”学生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192÷32 192÷39 2.探究问题解决方法。
(1)第一种方法:“四舍”试商法。
①谈话:我们先来研究192÷32怎样列竖式计算。板书竖式。提问:192÷32与我们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谈话: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那么32接近几十?(接近30)在除数32上面用色笔板书:30。
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这个6是不是192÷32的商,还不能确定,所以是试商。自己在书上用铅笔算一算。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③谈话: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解法和同学们一直分享?指名介绍计算过程,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
④谈话: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下边各自验算。学生完成验算后,指名说说验算的过程。
3.总结归纳试商方法。
(1)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2)小组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还要注意什么?(3)引导学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用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做下去吗?(2)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谈话:课本中这几题的除数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的,以后做题时可以把它想在心里,不用写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说说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可以说给同桌听,每人说两题。(2)独立计算,同桌互相订正,发现错误,在班内共同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练习第2题。
(1)指名读题。提问:你怎样理解“每天从17:00播放到17:32”这句话?(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四、总结谈话: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的1、6题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课)教学目标:
1、在加强笔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正确试商的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使得计算由正确向熟练推进。
3、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分析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
4、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口算竞赛
数学书第7页第3、4题(时间:1分钟)
二、笔算竞赛
数学书第7页第5、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学生反馈自己解答的情况。第5题一组一组交流。主要是体现出试商的过程。第6题的交流要点和第5题一样,主要是让学生说说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的。
(3)在学生交流完毕后,学生说说在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提供给同学们共享。
三、解决实际问题
1、数学书第7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2)交流。重点理解17:00到17:32分经过了32分钟。
2、数学书第7页第7题。
(1)学生独立读题,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2)交流。注意第1问是平均每天(2个星期是14天)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吨数在增多天数也在增加。
吨数扩大几倍,天数也就扩大几倍;吨数缩小几倍天数也就缩小几倍。
四、补充实际问题
1、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76千米,一艘轮船顺水每小时能航行22千米。从甲码头顺水航行至乙码头需要几小时?
2、体育商店里有一种足球,每个售价58元,李老师带了500元去买这种足球,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钱?
3、数学书第7页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在数学本上。
五、布置作业:第7页的第6题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⑴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初步掌握“四舍”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⒉ 初步学会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调商的方法。⒊ 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和非整十数的两位数除三位数(不要调商)的笔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除数的个位是1、2、3、4的两位数除法。
2、教学例题。
出示课本第8页教学例题图
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一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72÷34=
探索272÷34的笔算方法。
提问:272÷34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4看作3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时,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笔算中出现的问题。
交流算法。
师: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指名说一说)
a、提问:用9乘34得306,272比306小,怎么办?(教师指着下面的算式问学生)
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介绍:象这样要改商的叫做“调商”。
b、提问:为什么要改商8,指名回答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请学生独立完成竖式。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
归纳概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初商后,必须将商与原来除数相乘,如果乘积大于被除数,就说明初商偏大,应该把初商调小再试,直至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2、3、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2、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的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全班交流,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解答:184÷23=8(棵)
集体订正后,教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全课小结
师:刚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要调商(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五入”的试商方法
2、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计算用两位数除商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进行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进一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及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四舍的试商方法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上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种试商方法,就是用两位数除当除数个位是5、6、7、8时该怎样试商。
二、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第9页教学例题图
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36
2、探索252÷36的笔算方法
提问:252÷36可以怎样试商?为什么要把36看作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交流算法
先指名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核对。
3、再出示下面的计算过程和问题。
问题是:商6对吗?为什么?
小组进行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这里把除数“36”看成40来试商,商6太小了,因为有余数是36,和除数相等,所以商要改成7。
4、教师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调商,使余数比除数小。
归纳概括: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是5、6、7、8、9时,可用五入法来试商,把除数的个位“五入”后再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出现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页除数相等的情况(如上面的例题)。商小了,要把初商改大。
比较,发现异同点。
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3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相同点:都要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进行试商;除的时候都要调商;除的时候都要注意“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计算要求。
不同点:当除数的个位数是1、2、3、4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6、7、8、9时,可以把除数的尾数舍去,用比除数十位上的数多1整十数来试商。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中的1、2、3、4题。
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各题的竖式,然后指名口答,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准确的商,并让学生说一说确定商的理由。
第2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题中两道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错在哪里,并加以改正。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核对,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调商过程。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激素那。
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饿学习习惯,提高在激素那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1、练习三第1题对比练习。第一组: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边做边分析对比,有什么感受。
(2)同桌互相说说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
(3)全般交流,教师板书过程。并在板书过程中对学生追问。为什么都把24看成20去除,一个要调商,一个不要?
(4)在对比中学生会发现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计算的时候,被除数很重要,要能通过口算迅速判断商是小了还是大了,然后马上调商)
第二组:被除数不变,除数变了。
(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提高计算的速度。
(2)学生对所做的题独立分析,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了,试商的除数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发生了变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用演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
2、练习三第3题。⑴指名读题。
⑵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
⑶指名汇报。
⑷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3、练习三第4题。⑴指名读题。
⑵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同桌讨论。
⑶学生练习。⑷全班交流、订正。
三、解决问题 ⒈练习三第5题。⑴指名学生读题。
⑵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三的第4题的上面4题
五、总结: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练习
三)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能熟练而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在计算过程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饿作用。教学重、难点: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完成口算本上口算一条。
2、第11页第6题(口算1分半钟)
学生做完,交互校对,查看错误情况,帮助纠错。
二、笔算(有时间和正确性的要求)
1、练习三第7题。
(1)先指名说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最高位可能是几?
(2)让学生独立计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3)集体订正,看过程和结果。
把错误的题目写到黑板上进行评价,分析错误的原因。
2、练习三第8题。
(1)出示第一行的三题:
612÷18 608÷32 224÷56
(2)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3)出示第二行的三题:请同学们快速先在小组里估计一下每题的商大约是多少。
三、指导练习。
练习三的第9题
(1)学生读题,自己分析,列式解答。
(1)提问:有哪几种交通工具?速度分别是多少?要求“用上面的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各需要多少要时间”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板书:路程 ÷ 速度=时间。
(2)可以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公共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几倍? 小汽车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几倍?
四、布置作业:练习三第8题的下面三题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复习(1)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并联系有关习题,发现一些具体的计算规律,发展学生计算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过程:
1、口算:(第1题)
320÷40 560÷70指名说说这题口算时是怎么想的?下面的题依次请学生说说口算方法或得数
2、比一比,算一算
147÷20 147÷21 147÷29 要求学生完成,做完后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你们觉得哪题是最简单的?为什么?先完成前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然后总结:
被除数相同,除数很接近,商也很接近,区别只在余数。补充:147÷20 147÷21 里可以填“=”吗?为什么? 学生可以从计算的结果来比:商一样,比余数;或是从“被除数一样,除数小的商比较大”的角度来比较。
做第3题:这题的除数更大,那商会怎么样呢? 先完成再与估算相比较。
3、做p.13第5题:
学生看完表格后,指名说说你看到的信息
指出:这里的人数都不一样,种数的棵数也不相同,那怎么比呢? 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这些计算,交流、比较。你有不计算就比的方法么?
4、算一算、比一比 960÷12 960÷3÷4
观察这2个算式,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么? 学生认真观察
问:÷3÷4也就是÷12,那模仿后面这个算式,你还能写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960÷4÷3,960÷2÷6,960÷6÷2 完成第2组、第3组: 教师最后总结
5、学生独立完第七题,然后再交流
6、布置作业: 第2、4题
教学反思:
复习(2)
教学目标:
通过一些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理清楚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及其解答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算,说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商几?
511÷25 208÷68 462÷34 576÷18 228÷76 414÷23
二、解决实际练习
1、第8题。指出:电的单位名称是“千瓦时”,自己在写单位名称的时候要注意了。读懂表格,指名口述。
(1)问:要求他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千瓦时?谁来说说自己的想解答想法?
学生回答后,再问:为什么是除以12?这里不是用4个数在加的么?为什么不是除以4呢?
(2)再问:如果我这么问,仔细听,有什么不同?“平均每天用点多少度?”想一想该怎么解决?
这问要让学生明白:现在是考虑全年的每天,应该除以全年的天数。(3)如果我真的只是把4个数加起来后除以4,那算出来的是什么问题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第9题。看图后,问:这类问题我们以前学习过,我们把它称之为什么问题?其中有哪几个基本的量? 读题目信息。
问:对应从家到学校的时间和路程,你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列式845÷13。先估算,再完成。算出她的速度是65米/分 问:她用同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
这回要求从家到少年宫要走几分?这是求的时间,应该怎么求? 列式后先估算,再竖式计算。继续解决:从学校到少年宫呢?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读题后先思考需要解决的是哪一个量,再去寻找需要的条件。
3、第10题。先复习这类问题的基本量及其中的关系
重点理解“取同样的重量”是什么意思?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问:现在要算“平均每千克什锦糖的单价?”用刚才哪位同学的举例更利于计算呢?(各取1千克)
想:12+10+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怎么算单价呢? “李老师带了140元钱,能买这样的什锦糖多少千克?”这个问题是求哪个量?怎么算?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思考题:
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再交流。比如左边的题,可先确定第一根横线下面的数肯定是46,那其他的数就很容易填写出来了。
四、阅读理解“你知道么?”
1、理解“同头无除商8、9”和“除数折半商4、5”
2、完成最下面的4题练习
五、布置作业。你知道么?下面的四题练习。
教学反思:
射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投影仪)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把图中斑马线其中的一条画下来。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
师将线段左边的端点去掉,向左边无限延长。
还能继续延长吗?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长到哪?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射线有什么特点?
2.认识直线。
将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什么特点?
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我们再看看图上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线是直线、线段和射线呢?
议一议
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
2、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小游戏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3、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2.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建立角的概念。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角,建立角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叙述: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一点画一条线,这是一条什么线?
2.教学角的符号。我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五)拓展应用。
1.直线比射线长。()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4.一条直线长5米。()
(六)、小结。师生交流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17页的1——3题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准备:小黑板、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
课件出示或者在黑板上画2个大小不同的角∠1和∠2,谁大谁小?你有什么办法比一比吗?
小组活动:让学生拿出实现准备好的2个角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各种不同的比较方法,定性的比较2个角的大小。
(出示小黑板)
∠1
∠2
通过比较,是∠1比∠2要大,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新课学习
(一)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量角工具?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在纸上画一画,体会1°大约有多大。
3.认识几度角。
(1)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二)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小黑板,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三)比较角的大小。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我们学会了用量角器量来测量一个角的大小,这样我们不仅能比较角的大小,还能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度。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三、巩固练习:
1、P19第2题
2、P20第4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熟练地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教学准备: 小黑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角?
2、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出示小黑板)
二、练习:
1、“想想做做”的第4题:(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看书上量角器的刻度,说出每个角的度数?(3)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的第5题:(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照着图示模仿着量出书上这几个角的度数?(3)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的第6题:
让同学们先自己判断,并说一说理由?
4、“想想做做”的第7题: 独立去做,集体订正
5、“想想做做”的第8题:(1)读题,明确要求(2)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3)请同学们量一量图中每个角的度数(4)指名回答
(5)看看自己量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6、想想做做”的第9题:(1)出示队旗图,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估计一下图中的三个角各有多少度?并填在书上表格里。
(3)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验证一下自己估计的对不对,看看跟你估计的结果相差多少?
三、教学思考题
(1)读题,自己先按要求画一画,在数一数。最后填在书上。(2)指名口答(3)看表格,找一找规律
四、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角的分类、量角器画角
教学目标: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会正确地按度数画角
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通过活动角,认识各种角
1、出示活动角
提问:谁愿意上台来转动活动角,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转成的是什么角?(学生上台转角并介绍是什么角)
2、提问:你认为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可以把它称为“锐角”?(学生回答:小于90度)
什么样的角称为直角?钝角呢?(直角是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3、师继续转动活动角,慢慢展开,使它的两条边变成一条直线,问:现在它变成了什么角?(平角)你能描述这种角吗?平角多少度?你能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指名学生回答)你会自己独立画平角吗?(学生在草稿本上画,指名上台画平角)
提问:画平角时,只画一条直线性吗?(不行,角必须有顶点和两条边,画的时候可以在直线中间加一个点,并且标上半圆的弧线)
4、再展开(又回到了重合状态),猜猜是什么情况? 现在角的一条边绕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想一想,它画下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学生自己在草稿本上画)
(注意引导学生与0 o的区别,画上圆弧)
指板书问:这个角是怎么得到的?根据这个特点,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周角)
6、讨论: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二、画角
1、我们前面研究的是量角,你能否来画60度的角呢?(学生在草稿纸上尝试画角)
你用什么方法画角?(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
2、小组讨论怎样用量角器画角(试着说一说步骤)
3、全班交流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并板书: 先一条射线;把量角器放上去,中心点和端点对齐、零刻度线和射线对齐,再找到60的刻度点,在纸上画一个点;最后连接两点并画上弧线。
(要注意的地方:第2条边在画的时候不一定要全部画出来,一般只要画和第一条边差不多长就可以了。)
2、画好的角,还要检查一下,可以用量角器,也可以用三角板上60 o现成的那个角。动手再检查一下。
继续画30 o的角、45 o的角、90 o的角,画好之后分别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检查一下。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23页的试一试:以下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分别画出40o、70o、135o的角。
注意:这题的顶点是固定的,注意量角器的摆放和选择外圈刻度。画完之后,请同桌帮忙互查。
2、书本第23页的想想做做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请学生分别把名称写在角的边上。再从小到大排一排。
3、书本第23页的想想做做2:下图中的角各是什么角? 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这样的角吗?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数的意义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能 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或把小数改写成十进分数。
2、通过实际操作:“看一看”、“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 学 重 难 点
1、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及小数与十进分数的互化。
2、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
教 学 准 备
挂图 计数器 四张正方形纸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一些商品价格标签,让学生说说商品的单价。
2、谈话引入: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读出了这些商品的标价,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和小数”,一些商品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表示。那除了商品的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3、出示挂图,生活中有很多小数,咱们的课本中也举了一些例子,同学们翻到第2页,自己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活动一:折一折,涂一涂
1、(出示一个正方形)我们把一个正方形表示为“1”,请同学们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把其中的1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再把另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中的3份涂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
2、我们可以写成小数0.1,0.1表示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
3、学生尝试把 写成小数。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请同学们尝试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先用分数表示,在用小数表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挑战:请同学们把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其的1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试试用小数表示;那23份涂上颜色,怎么表示呢?
6、先四人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自己读一读,课下还可以再继续找找生活中的小数。这些小数到底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行下面的活动。
7、推想: 改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两人互相商量。
8、观察发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活动二:读一读,写一写
1、刚才同学们写了很多小数,如:0.23,0.127,0.409。谁会读这些小数呢?
2、这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都是0,如果整数部分不是0,怎样读呢?如:32.017,125.409。
3、观察总结: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读法有什么不同?
4、认识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出示计数器,教师介绍小数部分各数位的名称。
学生比较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与整数部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拨一拨,说一说。
同桌一人拨珠,一人读数,并说说各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然后交换角色。解释与运用
1、小练习:独立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2、3、4题。
2、数学游戏:你说我摆。
3、小结。板 书 设 计 小 数 的 意 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是一位小数; 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两位小数; 分母是1000的分数是三位小数。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测量活动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 学 重 难 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 学 准 备
尺子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第7页练一练 板 书 设 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题 目 比大小
(一)备课人 白季
教 学
目 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教 学 重 难 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一、设疑激趣:
1、创设情境:少年演讲比赛
教师提问: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的得分高呢?你是怎么想的?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2、大胆猜测:
(1)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2)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郑强和李明的分数,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9.87○9.90
2、评委会给张华多少分呢?(1)独立阅读,分析信息(2)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3、你能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4、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5、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解释与应用: 我能行:
1、独立练习:P9 1、2题
2、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新课标 第一 网 我最棒:
P9 3、4题(重点指导第3题,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
一、数学游戏:猜价钱 课堂小结:
课上到这,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还有什么问题?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能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心得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节本课内容。)
板 书 设 计 比大小
(一)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题 目 比大小
(二)备课人 范文芳 教 学
目 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 学 重 难 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一、以疑导入 引发冲突
师:课前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谁来汇报一下?老师也做了调查,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一支钢笔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开书完成P10 1、0.2和0.20谁大?涂一涂,比一比
2、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独立尝试
(1)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2)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解释与应用 我能行:
1、独立练习:P10 “试一试”
1、2题
2、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教师小结: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我最棒:
P11 “练一练”1、2、3题(重点指导第2题,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课上到这,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还有什么问题?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掌握的,能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心得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节本课内容。)
板 书 设 计 比大小
(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题 目 练习一 备课人 王春霞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 学 重 难 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相关知识
1、创设情境:开学了,智慧老人想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游玩呢,我们先到小数馆看看吧!
2、想一想:这周在小数方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还有那些困难?
3、在小组里说一说。(要求:认真倾听,注意比较谁说的让你觉得很满意,怎么说的?)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及时整理并板书)
二、多层次练习,巩固方法
(一)我会做:P12/ 第1、2题
1、独立完成
2、交流方法并提醒容易出错的地方
3、做《学习手册》中相关题并评价。
(二)我能行:P12/第3、4、5题
1、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不理解或觉得困难的题
3、小结:要注意看清楚是以什么为单位,弄清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0进制,还是100或1000进制
4、做《练习册》中相关题并评价。
(三)我最棒
1、P13/第6题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2)个别学生说说学习方法
2、数学游戏(1)同桌游戏
(2)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游戏的心得、获胜的经验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板 书 设 计 练习一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购物小票 备课人 白季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教 学 重 难 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超市购物情境,提出了核对小票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二、探索计算方法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7.29+1.71 15-12.5 用竖式计算:
0.9+0.6 15.4+2.97 11.65+7.39 10.2-8.75 5.94+10.7 10-3.14 第1题:要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
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森林医生:
(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情境题:
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对所有的学生不必提出统一要求,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①猜一猜她可能买哪两本书?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将体会到时常需要根据问题选择估算或是精确计算)②如果吴彤只有15元,她只能买哪两本?
③如果她没了《童话大全》和《趣味折纸》,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板 书 设 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 3、66—
1、25=2、41 1、2 5 3、6 6 + 2、4 1 — 1、2 5 3、6 6 2、4 1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量体重 备课人 范文芳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学 重 难 点
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体检量体重的情境,提出了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二、探索计算方法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试一试
1、直接说得数
2.1+0.6 1-0.9 0.96—0.7
2、用竖式计算:
3.7+2.36 15.4+2.97 11.65+7.39
10.2-8.75 5.94+10.7 10-3.14 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3、下面个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去掉? 8.10 15.00 30.070 0.090
4、森林医生:
(要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5、课本17页3题
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三级跳远前三名成绩表 中国 王颖 14.12米 乌克兰 奥尔加 13.96米
俄罗斯 贝佐诺娃 13.90米
(1)中国选手领先乌克兰选手多少米?(2)中国选手领先俄罗斯选手多少米?
板 书 设 计 量体重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5.2—33.4=11.8(千克)38—33.4=4.6(千克)
45.2 38 — 33.4 — 33.4
11.8 4.6 答:淘气比丁丁重11.8千克,丁丁比笑笑轻4.6千克。
题 目 歌手大赛 备课人 王春霞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通过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 学 重 难 点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卡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引入,“谁的表现好”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画面(当屏幕出现5号选手说“专业得分8.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时),问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谁能说说怎样判断谁的表现比较好呢?
二、解决问题:(1)谁的表现好呢? 让学生独立列算式。
(2)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他的综合素质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号选手?(3)先独立思考,再列算式,和四人小组交流
由学生独立列出小数混合运算的算式,并和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师:还可以怎样算?
活动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让学生独立列式,和同桌说说运算顺
序,说说自己在计算中的好方法,提醒学生书写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2、试一试。
4.2+12.3+5.8+2.7 15-1.2-3.8
3、学生读题,找到题目中的相关数学信息,说一说,讨论,解决。(1)分步列式解答。
(2)对于学生使用的方便只要正确,应给予肯定。
三、解释应用
1、独立列式计算。
2、可采用“比比谁是计算能手”来完成此题。
3、解决图形中的小数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求下列图形的周长。
5、智慧题。
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目意思,由能力强的学生独立完成。
板 书 设 计 歌手大赛
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总分高,高0.38分。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练习二
备课人 白季
教 学
目 标
1、在问题情境中巩固第一单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混合运算,使学生能养成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在活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更加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 学 重 难 点
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应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 学 准 备
课 时 安 排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我会做
通过开火车或全班抢答的形式完成: 0.7+0.23 1-0.56 0.17+0.33 0.9-0.6 0.75+0.25 1.9+8.1 5-0.42 4.3+2.31 5.9-3.7 集体订正。活动二:我能行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8+3.54 9.5+4.85-6.36
3.05-2.9 5.6+2.7+4.4 85-34.7 4.6-(1.75+2.08)4.02-3.5+0.98 70.8-1.25-1.75 5-4.19+2.83 活动三:我最棒
1、地理知识题。
(1)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是多少?(2)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
2、体育题:强强跳了多少米?
3、比一比:
(1)哪辆小汽车的车身高?(2)哪辆小汽车的车身长?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4、生活题:
(1)买1份鸡翅和1份蔬菜汤,大约需要多少钱?(2)我有5元,买1份冰激凌和1份爆米花,够吗?
(3)买1份粟米棒和1份薯条,付了10元,找回3.25元,对吗?(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5、实际题:
我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精打细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精打细算》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帮助爸爸、妈妈买这样或那样的东西,是不是呀?那么你们平时在卖东西时是怎样选择的?正好小虎今天就去帮爸爸购买苹果和牛奶,我们共同的来帮小虎选择一下,(出示图片)你想小虎会买那个商店的苹果呢?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呢?(便宜)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打细算。(板书课题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出示
张阿姨也是个精打细算的人,今天她也打算去商店买牛奶,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她是如何精打细算的?
从这幅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价钱和袋数都不同)
猜一猜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2)要知道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呀?(单价)
怎样求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谁会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1.5÷5
2.9÷6
观察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小数除以整数。(板书)
师:像这样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可是一个新问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先想一想办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小组交流。(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组织全班交流。(抽生板演)
尝试用整数除法的方法利用竖式计算。
A.把11.5元转化成115角后进行竖式计算。(出示)
B.直接进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出示)
讨论: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哪一种方法更简单、方便呢?计算时的要点是什么呢?
(3)那么就用这个简便方法计算出乙商店牛奶的单价?(出示)
与学生一起看提出问题: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应怎么办?(出示)
(4)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出示)
(5)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出示)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四个出示练习。
(2)打开课本的61页,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五、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紧扣新课程理念,密切现实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着力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认真细心正确地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 韩进忠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反馈交流。
(1)、72-44=28(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
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3、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 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
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25+78-91 105-58+46
(二)展开新课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
1、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请一位学生读题。
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
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组织交流:
A、分步列式:987÷3=329 329×6=1974 综合列式:987÷3×6 =329×6 =1974 线段图: 3天接待987人
一共接待几人?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
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
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B、6÷3×987 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
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27÷3×7
3×6÷9
25÷5×8 45+8-23
63÷7×8
24-8+10 28÷4×7
35+24-12
48÷8÷9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
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
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
(四)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 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出示下表:
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 日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人数 312 306 369 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
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
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列式解答。
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生2:24+24+24÷2 生3:24×2+24÷2 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
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解答。
(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24+24+24÷2 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60(元)
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
(4)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提出:
(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
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1)2×9÷3(2)36-6×5(3)56÷7×5 2+9-3 36÷6×5 56+7×5
(三)巩固提高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134÷2 28+120×8 97-12×6+43 26×4-125÷5 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
2、解决问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
3、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
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只有加减法 从左往右 只有乘除法 从左往右
乘除法、加减法兼有 先乘除后加减
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51+16-18 67-29+15 5×15-12÷3 56÷8-2×3 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
(二)新知学习
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
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
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
3、交流,板书。
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
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
5、反馈。
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 A、180÷30+270÷30 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
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
9、解决第二个问题。
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
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
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
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四)总结全课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
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学过程:
(一)单刀直入 教学新知
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
1、出示:
(1)42+6×(12-4)(2)42+6×12-4
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42+6×(12-4)=42+6-8 =42+48 =90 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42+6×12-4 =42+72-4 =114-4 =110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
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加深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3)交流,改错。
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
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6+4-2)×3 6×4÷(3-2)6
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
(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
(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
(三)课堂小结 结束新课
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教学准备:
课件(零国王勇战食数兽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
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1)听故事。
(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二)知识梳理
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
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举例说明:6+0=6 23+0=23 0+91=91 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举例说明:5-5=0 60-60=0 8-0=8 0的运算
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举例说明:3×0=0 0×9=0 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举例说明:0÷5=0 5÷0就无意义(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
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三)数学游戏
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1)看清游戏要求,(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
(四)巩固提高
1、口算。
79+0 6×0 9-0 0-11 0+35 0÷71 6-6 4×0 0×53 54+0 54-0 0×900 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
3、破译密码。
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
(五)总结全课
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2012年4月21日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 l、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 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准确无误地围成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老师手上拿着平行四边形说:平行四边形有高,那么三角形有高吗?
生:有。
师:把准备好相应的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指一指它们的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准备在黑板上示范作高)
(1)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生: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在三角形中标上字母ABC。
(3)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和同桌说一说刚才画的高是以哪条边为底画的?
质疑: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有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发放课前教师准备的三角形,让学生按要求小组之间合作画高。展示学生作品,展示时学生互评互议,总结画高的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谈谈画高时的感想与收获。
出示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作底),你能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吗?
学生试画,画后发现高是另一条直角边。
出示另两条底边,学生在答题纸上画出对应的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同学们,在生活中三角形有着广泛的运用,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不同形状的框架,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这里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恰当把握教学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在第一学段学生已初步认识过。此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为此,还出示了一组含正、反例的图形让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角形概念。此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边画边想、组织交流、引导概括三角形的特征,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本节课重点的教学。)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