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小》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小》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
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大班数学教案《比较面积大小》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165字。
第二篇: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比较大小》是在学生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展开的。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准确地比较数的大小。同时,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也是为以后学习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做铺垫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特意比教材的内容多加了一个根据位数比较大小的环节,这样利于学生连贯的学习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我在备课时设计铺垫复习,情境切入新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顺序和组成等相关知识得到强化,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结合季节,创设羊羊们摘果子的教学情境,将例题设计改成美羊羊和懒羊羊谁摘的多的小争吵,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之前,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先和同桌交流想法,再反馈,总结出比较方法后,再同桌互说,加强对比较方法的理解。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本节课,虽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板书不够细致
在例题教学中,各个羊羊摘的果子数若能图文结合对应着呈现在黑板上的话,孩子比较起来会更清晰。
二、练习样式不够丰富
练习环节的设计样式不够丰富,要是在练习设计方面能多形式点,就更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激起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深对巩固练习的研究,一定要做到精而全,达到预期效果,备课更加细致,让每一节课上得更精彩。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数的大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数的大小
活动目标 能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准备
1、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
2、贴绒数字5、6、7,实物卡。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
(1)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
(3)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
(4)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二、小组活动。
1、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
2、看标记贴图形。
3、按序填空格。
4、添、去点子。
5、印比6、7少的点子。
第四篇: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书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能用分数熟练地表示实际中的问题。
3、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填空
1、用分数分别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哪个分数大?)
2、看图填空
(1)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2)用分数表示咱们班学生的情况。
比如: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能写出分子是7的假分数吗?
再写出分母是7的真分数。
(独立写在书上,学生再汇报。)
4、观察今年的年历,并填空
(1)十月份的休息日占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2)十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二)活动二:
在图中用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三)活动三:比较大小
1、先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注意:要求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先审清题意,在动手表示,然后比较大小。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在圆圈里填上“<”“>”或“=”。
(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订正)
(四)活动四: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说一说你是怎样化的。
独立写在本子上。)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一说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
第五篇:比较两位数大小教学反思
第六周数学教学反思
本周教学内容是《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在教学比较两位数的大小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妈妈和奶奶的年龄,比一比谁大谁小,孩子会根据已有经验说出两个数的大小,接着让孩子说说爸爸妈妈的年龄,追问孩子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揭示课题同时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很喜欢和大家分享家人的年龄,因此课程刚开始,学生个个都非常积极举手分享。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在数学教学时应该多多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接着结合教材创设了情境比一比小松鼠和小兔谁捡的贝壳比较多,让学生试着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和同桌说说比较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会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但是表述不好自己的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强了培养孩子对方法的表述能力。同时我把书本上的情景稍加改动,增加了几个小动物捡贝壳,让学生比较几组数的大小,试着总结两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十位数,十位数大,这个数就大。最后根据学生爱动手操作的特点,让学生同桌相互在计数器上拨出五十几,比一比拨出的两个数,在拨一拨七十几,在比一比,让学生结合操作说一说十位上数字如果相同比较哪一位?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比较积极的参与和思考,同桌同时拨出十位相同的数也便于学生直观明了的看到十位相同比较个位,但是在同桌共同操作时,有些学生没有很好的合作,自己拨自己的计数器。反思如果在这个环节多多让同桌展示自己拨出的数,可能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