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数学优质教案《5的加法》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优质教案《5的加法》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5的加法》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幼儿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6、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教幼儿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理解加法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
2.记录卡、铅笔、火车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听音乐跟老师做律动。
3、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老师这儿有几个题目,小朋友能不能快速地说出方框里应该填几?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幼儿园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
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教师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教师板书:2
师:谁能将这件事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这两句话,老师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引出课题:
师提问:①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我们要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领读:加法。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2),跟老师一起读:加号。
师: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
②3个小朋友加2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师板书:=5
你是怎样得到5个的呢?(幼儿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幼儿说不上的话,教师和幼儿一起算)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1、2、3、4、5、)一共有5个。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个。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中合的方法算出结果吗?(3和2合成5)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幼儿试读)
师板书:读作:3加2等于5。跟老师读一遍。
三、实际应用、强化新知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天鹅湖边去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
生:想!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电脑课件展示:美丽的天鹅湖)
蓝天碧水,这里的景色多美呀。瞧,湖里面还有几只美丽的天鹅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的变化,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跟小朋友说一说好吗?(课件动态演示:美丽的天鹅湖上空又飞来一只天鹅,慢慢地下落(图2),加入到天鹅的行列。)
生:湖里面原来有4只天鹅,又飞来1只天鹅。
师:你真爱动脑。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天鹅呢?
师:看到大(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愿意)。
课件2:小朋友认真看图咱们比比谁最聪明?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
师:点拨总结小朋友们的回答
四、幼儿动手操作活动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真聪明!他们要和小朋友来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看一看谁的本领大?现在小朋友拿出你们的数字卡片袋,将老师给出的四个数字1、2、3、4,用卡片排出几道加法算式,并将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五、游戏: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树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
六、游戏:开火车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这次公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些考虑不全面,没有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班级幼儿出勤不是很好,有的幼儿5的加法已经学会了,有的还没有学到),如果把这词目标制定5以内加法的复习课会给好,另外,自己的心里素质有待于加强,讲课时候有些紧张,把事先预定好的内容由于紧张给忘讲了。
本文扩展阅读: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第二篇:加法交换律优质教案说课稿及反思.doc
加法运算定律
(一)定宁晨光完全小学
石琳远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交换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难点:引导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
师:我们班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呀?李叔叔是个骑自行车旅行的爱好者,这次他又骑着自行车出去旅行。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尽量让一个学生都说出来)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要求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么样列式计算?把算式列在草稿本上。屏幕出示:李叔叔一天骑了多少千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把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40+56=96(千米)56+40=96(千米)(2)这两个式子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56+40=40+56(3)让学生观察,找出这个式子左右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像这样的式子你能再写几个吗?
还有这么多同学要说,如果我们每人说一个是不是就可以说完了?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让学生观察以上两个式子,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算式与其他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规律。
(1)同学们,请仔细的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2)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吗?
我们通过观察算式,归纳得出了这条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验证:那这条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加法算式呢?你能不能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有高招吗?
师:我有个想法供同学们借鉴,我们可以这样举例:比如20+30这个算式,按刚才所说交换加数位置,30+20,看它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就知道规律是否存在,当然我们要多举些例子。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想,看有没有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
任何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3)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这条规律是正确的,能不能给这个规律起个名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刚才我们用文字表达了这条规律,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用图形、字母、文字都可以表示加法交换律,通常我们都用a+b=b+a表示加法交换律,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这里的a和b可以是哪些数呢?用字母表示和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哪个更简单?
四、在练习应用中巩固(1)根据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56+44=()+()a+()= b+()35+()=75+()36+()=64+()f +()=89+()
丙数+()=丁数 +()(2)判断:下面的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270+380=380+270 b + 800= 800 +b 45 + 56 = 56 + 48 a + 10=100 + a(3)加法交换律的验算
(4)三个数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拓展(5)通过做游戏加深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全课总结,布置任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统称加法运算定律,我们是如何得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同学们可以留心生活中的一些计算,看什么地方用到加法交换律。
板书设计: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学的知识点上来看,难度并不大。因为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了这些知识。对加法的这个运算律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来表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通过我的引导,让孩子们从思考中获得了快乐,从运用中得到了启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算出两个加法算式的结果,再让他们在多个算式中展开比较,从而得出:两个加数相加
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其次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学生思维的浪花又一次激起,有图形表示的,有文字表示的,也有字母表示的,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发展符号感。
最后我注意让学生在交流中共享来学习知识。增强结论的可靠性。课上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独立举例是很有限的,我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达到资源
共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是让学生能亲身经历探索运算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又试图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所提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运算律的探究过程关注较多,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升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相对而言,在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教学上显得表面化,对为什么用符号表示,它的价值所在体现不够。
说 课 稿
定宁晨光完全小学 石琳远
一、教材说明
1、教学内容。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8页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问: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晰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则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研究确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比较抽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让学生自然地经历由用数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感受字母表示的优越性,从而为后面的其他运算定律的教学,以及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交换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4.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5.教学难点:引导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二、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分了4个教学环节
1、举例说明。
据情境图让学生出题,根据学生的题目,我有选择地板书,这样的设计,一是想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概括“加法交还律”打下坚实的基础。
2、概括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学们总结出的,就是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在加法交换律中变的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变的是——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普遍性,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渗透了“变”与“不变” 辩证关系。
3、个性展示。
在上一个环节中,我继续让学生举例,通过大量的实例,使学生发现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总也举不完,再用特定的数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要,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怎样表示出所有的例子呢?”启发学生探究新的表达方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紧接着组织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这样的表达方式的,然后把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表示的式子写到黑板上,并追问“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每一个符号或字母表示什么数?”待全部汇报完后,再把这些个性化的符号、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和用具体的数以及语言文字表示的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感受?这样,就使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变化规律,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统一字母。
在学生板书出大量的用不同的符号或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后,我向学生说明,为了沟通和交流的方便,数学上通常把加法交换律用α+b=b+α表示,再一次比较,再一次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单、明了。
三、巩固应用
用一组基础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其中第一题,还有做游戏的题目,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式子,让学生能体验新知。
还有几个拓展练习使学生对新知识加深理解。
第三篇: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范文一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内的加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口答5以内数的分与合。这样为学生学5以内加法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情景传授新课。注意加号和算式读法的教学。整的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口算5以内加法的练习代替,这样反复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这堂课还是不尽人意,例如:1.自已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在教例题时可以不用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更能吸引学生。2 在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声音普遍不够响亮。3·在检查巩固练习时,仍有20来个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而自已课后也没及时进行补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多请教有经验的,学识渊博的教师,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范文二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 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数学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范文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巩固应用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第四篇: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如:在巩固应用的最后一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算式来表示生活中的例子(看算式说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3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他们对加法却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看着图列加法算式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何说清图意却是有困难的,要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这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例题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在这一环节的时候,有孩子说一共有5个小朋友,当时我是回避的,现在想想可以这样问:“你怎么知道有5个小朋友的?”也许孩子会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就有5个小朋友。”然后我又问:“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孩子的表情告诉我,他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我就抛给他们一个词:请问,这下有孩子明白什么意思了,随即提出:“请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浇花呢?”为了后面的教学,我在这里还逐步的要求孩子说三句话,孩子领会的也是不错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又问你是怎样算的?孩子的回答很很多:有的是掰手指的,有的是看图的,有的是用分与合的,还有的是根据数之间的关系:3再往后数2个就是5,比3大2的数是5。在这么多方法中,我没有否定任何一种方法,但是我却强化了分与合的方法,因为我看教材上是这样说的,不过我估计有的孩子是不会这样想的。接着,我又带领他们领会加法的含义,不过在这里我的要求有点高了,因为我要孩子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好孩子是可以完整说出来的',不过基本能说出“把原来的3人和又来的2人合起来”我也就算了。
整节课我几乎是按这样的模式教学,有些单调,但还是比较扎实的,一节课下来,孩子基本能说清楚题意,理解加法的含义,因为动作配合语言孩子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想想做做的第4题,在做完后首先让学生比较这3幅图的相同与不同,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又过渡到算式,找它们的相同与不同,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在加法算式里: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逐渐增大1,得数也会逐渐增大1。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五以内的加法。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际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环节上,我先给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通过在黑板上将5个圆片分成两堆,让学生边看实物个数边说数的组成。
师:我说1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2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1生:我说3,1和3组成4
……
有了数的组成知识后,我采用了直观教并用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引入新课,师:这是什么?生:羽毛球!一下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老师,我趁机问学生:老师左手有几个羽毛球?(生:1个),右手有几个羽毛球呢?(生:2个),师:1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1表示),2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2表示),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只羽毛球?孩子们都说是3。左手和右手的球合起来是3个,这里用加法来表示,引出今天的新符号朋友“+”。并板书1+2=3(读1加2等于3)
出示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上的'意思,生1:本来有一个小朋友,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加起来就是3个。(教师给予表扬)生2:本来有一只纸鹤,又拿来了两只纸鹤,加起来就是3只纸鹤(教师给予表扬)。接下来,请小朋友看图说加法式子,使他们从感受实物图的变化中抽象出数的变化,学会看图说加法式子。
气球图的教学仿照上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用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式子,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摆的圆片可以用什么加法式子表示。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
生:我早上喝了一杯牛奶,晚上喝了一杯牛奶,1+1=2,我一共喝了两杯牛奶。
生:妈妈买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5个苹果,可以用2+3=5来表示。
……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5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运用数的分成,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接着通过课中操来引导学生用手指游戏写出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交流,列出算式。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6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小丑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着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发现的数学信息。创设了“把3个红气球和一个绿气球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就要用加法计算的算理,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自主探索。
在自主探索中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合一合,说一说,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中领悟到加法的意义,记忆更加深刻,说一说这个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但要用数学的语言把图意说清楚说明白,并用列式计算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问题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还是出现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匆匆地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7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 “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
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小结:是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依次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 学校“护绿小队”的孩子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他们还经常参加课间活动呢。
师: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会连起来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② 板书: 1 + 2 ,“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师: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师:看到一(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师:看,谁来了?(动态图)谁能具体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三只小鸡,又来了一只母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合起来有几只鸡)怎样列算式?(3+1)还可以怎么列式?(1+3)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②师:小青蛙一家也来了,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原来有2只青蛙,又来了2只青蛙,合起来有几只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青蛙想向小朋友们学习,也做了几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画圆的方法来计算的,先画2个圆,再画1个圆,合起来就是3个圆,那么接下来两个算式。你们会像老师这样先画○,再填得数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来算加法,不画○你会直接算得数吗?下面我们开始比赛,完成书上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拿起笔,小耳朵听好老师说开始,就开始。开始。(集体回报,让学生说说第一小题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给大家,瞧,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算式怎样列?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投信封小游戏。
孩子们真善于观察,姚老师要今天要带着大家去学习做一名小小邮递员。想学吗?师:小朋友们看看信筒有什么特点?(信筒上有数字)看看谁能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线连一连,把信封投到对应的邮筒里。
教师课前将信封随机给几位小朋友,让课桌肚里有的上台投信封。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
6.日字格里写算式。
师:孩子们现在会甲酸5以内的加法了吗?会算还要会写哦,我们已经学会在日字格里写数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样写呢?仔细看,师先示范写,你们想写吗,完成第6题。投影展示并评价。
六、总结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会算会写了,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你觉得这节课上大家表现的怎么样,谁比较好,好在哪里,你自己的表现如何呢?
师:张老师觉得这节咱们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认真,发言非常积极,今后要继续保持哦。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5以内的加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8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习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习,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习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习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习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9
《5以内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点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
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组内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在老师小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感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这一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通过计算,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用先后这两个顺序词误导了孩子,结果孩子们仅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造成后面环节的处理有些牵强。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0
课前思考:
课前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
我们思考: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不是借助一个例题,一幅图就总结得出的。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例题和3幅动物图,经过4次演绎,初步归纳加法的含义和算理。第二层次融练习于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一幅图中找几个加法算式,再次归纳,理解其含义、算理。第三层次就是对加法含义的拓展。
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抽象,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存在的`问题:
1、解读学生不准确,将学生估计过低。
目标定位太低。我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会用“合起来”算加法。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情景图,希望借助多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义,在感悟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合起来”的想法。这样一再的具体,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低,学习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目标应定位在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3句话,在情境中抽象数字与数量关系,并用算式来表达,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各环节要求低。学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图意,却提出让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要求:你能想办法把3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我的意图是弹性,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画图,也有学生可能会列算式。事实上这个问题反而把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学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图意,就应明确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后两幅图也紧紧围绕说3句话,只是在交流时说出算式,没有给予学生记录算式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数学课,就培养思维能力来说,写算式比说图意更有思维价值其实“写”比“说”更能体现数量关系,学生能写出算式,他对加法数量关系肯定有理解,对数量关系理解了,加法含义自然就理解了。我们不能为了含义而含义,因为学生对加法含义心知肚明只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那就需要有高于含义的学习内容来给他体验、抽象的机会。
2、缺乏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资源,我不知道哪些资源是必须抓住的,哪些资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资源需要回应反馈,如何回应反馈;是个别反馈呢,还是集体反馈。。。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一些,但到具体的课堂还是无从下手。
在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算式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3+2=5表示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我马上反问:5表示什么?是5个小朋友,还是5朵花?学生没有回答。紧接着有学生说“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比较,肯定后者,让学生反思,不是任意东西都可以合起来,只有同类的才可以相加。
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图上的东西是花一类,鸟一类,小朋友一类,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个东西。我对这个资源处理没有发表意见,我感觉到他对数的认识已经能抽象了,但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我没有想到推进的策略,就一带而过。
那今后在预设时,要努力想清楚一节课几放几收,放的目的是什么,收的层次是什么。不能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却没有收了。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2
5 以内的加减法是1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我是这样做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本上的情景图非常有意思,但与学生的生活里联系不够密切,我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比如教学5 以内的减法,我设计了下面一个活动:分贴画。小孩子对贴画都很感兴趣,小眼睛紧紧盯着贴画,看究竟怎么分。注意力一下子都转移到学习上来,我就势引导:我能提出一个有关贴画的问题,谁能回答正确,就将给他一张贴画。我有5 张贴画,奖给坐得最端正的曹卓凡一张,还剩几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了,我趁机引入了减法的意义。并提问:谁能根据我手中的贴画,发现一个减法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提出了关于5 以内减法的所有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
1、视算
每节课前,利用3 ——5 分钟的时间,按既定速度出示口算卡片( 投影片) ,让学生看卡片( 投影片) 口算。可在全班用开火车或对口令等形式进行练习,也可以指名回答或抢答。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同桌或四人小组利用自制的口算学具进行练习,使视觉、思维与口语表达密切联系起来。
2、听算
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迅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使听觉、思维与口语表达也直接联系起来。
3、笔答
教师事先准备好口算题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4、游戏 性练
(1) 口算接龙。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组口算题( 可写在动物、花朵等图案的反面) 各组学生每人一题,逐一填写得数,看哪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
(2) 找朋友。教师事先准备好写有数字( 口诀)、算式的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口算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5、竞赛
每周一次进行比赛,评出有进步的学生,激励其多练。
通过各种游戏使枯燥的口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总之,口算练习要经常化、趣味化、长期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3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上一节课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在本课中注重了一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老师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要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4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内的加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口答5以内数的分与合。这样为学生学5以内加法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情景传授新课。注意加号和算式读法的教学。整的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口算5以内加法的练习代替,这样反复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这堂课还是不尽人意,例如:
1、已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在教例题时可以不用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更能吸引学生。
2、在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声音普遍不够响亮。
3、在检查巩固练习时,仍有20来个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而自已课后也没及时进行补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多请教有经验的,学识渊博的教师,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5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
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
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
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
生2:4+1=5
师板书:4+1=5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
(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
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
(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
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
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课上到这里,我只好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有数数法、接着数和数的组成等算法。
不足之处:
1.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
2.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
3.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第五篇: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
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校园里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2=5。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看算式,摆一摆则是对数形的结合。
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通过情境的变化,发现三道算式中的规律,先是有经验的积累算式,再由现象观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较归纳。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1=3和1+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是为学服务的。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2
课前思考:
课前将学生5以内的加法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受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加法除了知道计算结果是多少以外,其他都已忽视了。他们只认识加号,知道加法,却并不知道加法这一知识的来龙去脉。
我们思考: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不是借助一个例题,一幅图就总结得出的。我们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例题和3幅动物图,经过4次演绎,初步归纳加法的含义和算理。第二层次融练习于学习过程中,经过从一幅图中找几个加法算式,再次归纳,理解其含义、算理。第三层次就是对加法含义的拓展。
以数学知识创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育人资源,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数学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抽象,逐渐建立起独特的思维方式。
本课存在的问题:
1、解读学生不准确,将学生估计过低。
目标定位太低。我把目标主要定位在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会用“合起来”算加法。为了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很多情景图,希望借助多个具体情境让学生逐步感悟加法的含义,在感悟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强调“合起来”的想法。这样一再的'具体,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太低,学习对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无法激起学习的欲望,目标应定位在用数字表示数量关系的3句话,在情境中抽象数字与数量关系,并用算式来表达,理解加法算式的含义。
各环节要求低。学生有能力用算式表示图意,却提出让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的要求:你能想办法把3句话的意思表示出来吗?我的意图是弹性,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画画图,也有学生可能会列算式。事实上这个问题反而把学生弄得不知所措,学生完全有能力列算式表示图意,就应明确提出:你能用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后两幅图也紧紧围绕说3句话,只是在交流时说出算式,没有给予学生记录算式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数学课,就培养思维能力来说,写算式比说图意更有思维价值其实“写”比“说”更能体现数量关系,学生能写出算式,他对加法数量关系肯定有理解,对数量关系理解了,加法含义自然就理解了。我们不能为了含义而含义,因为学生对加法含义心知肚明只是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那就需要有高于含义的学习内容来给他体验、抽象的机会。
2、缺乏捕捉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中,学生出现的资源,我不知道哪些资源是必须抓住的,哪些资源可以放一放或不需要抓的;哪些资源需要回应反馈,如何回应反馈;是个别反馈呢,还是集体反馈。。。虽然从理论上知道一些,但到具体的课堂还是无从下手。
在第三幅情境图,让学生选择一个算式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说“3+2=5表示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我马上反问:5表示什么?是5个小朋友,还是5朵花?学生没有回答。紧接着有学生说“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5个小朋友”,我让学生比较,肯定后者,让学生反思,不是任意东西都可以合起来,只有同类的才可以相加。
紧接着第三个学生说图上的东西是花一类,鸟一类,小朋友一类,3个小朋友和2朵花合起来就是5个东西。我对这个资源处理没有发表意见,我感觉到他对数的认识已经能抽象了,但怎么利用这个资源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我没有想到推进的策略,就一带而过。
那今后在预设时,要努力想清楚一节课几放几收,放的目的是什么,收的层次是什么。不能为了放而放,更不能有了放却没有收了。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3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在新课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结合主题图说说图意,这里就是要让学生产生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的概念。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这里我的时间用的较少,对于“合起来”这个概念的建立很快的.带过去,使学生理解得不是很深刻。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学生3+2是怎样算的,一开始学生有的说是“心算的”,有的说是“心里想的”,就是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或者是直接就是从图上数出的。在学生这样回答的时候,我又追问了几次,学生其实心里可能就是在想分与合计算的,但是他们回答不上来,这里我就不应该再多次追问,直接可以和学生指出我们在计算加法的时候就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而且我们计算加法的主要方法也是这个,虽然后来我也给学生指出了可以这样算,但是在教学的环节中过于拖沓和累赘,显得教学的环节不是很紧凑。
在新课教学环节的最后,教师应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如这里的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2=5表示什么?我在课上作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说,结果感觉有点像回答问题,没有对新课作出像结论一样的总结。
在“想想做做”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在这三题的练习中教师主要是点拨和指导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完成练习,这里我讲解的过多,没有留给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另外,时间有点紧张,以致于最后一道练习学写算式的题目也没有按计划完成,原因就是前面的练习题的处理上拖沓,我本意是想通过练习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因此处理的比较细致,课后思考这样做使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最后第二题是一个邮箱和信封连线的题目,我给学生做了一个邮箱送信的游戏,本意是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效果看来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注意力被分散,书上没有完成,时间过于仓促。
总得说来,这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
另外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前面做的还比较好,但有时候在听同学回答的时候表现就不是很好了。有时候觉得课堂上我说的太多,留给学生说,让他们表达的机会不多,对他们不信任,应该多相信学生,充分给他们表达自己、阐述自己意见的机会,培养他们勇于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4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
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
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5
“5以内数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起始课,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
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认识“+”,会读会算,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计算,为了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点实施。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新课教学利用书本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意,引导学生学着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创设出“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试着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纸鹤?”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合起来”要用符号“+”来运算,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继续挖掘主题图的信息,通过多种不同的观察角度,体会到算式“2+1”可以表示不同的事例。
二、利用各种教学材料,进一步巩固“加法意义”的理解
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小鸟图、气球图、摆圆片、看图列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通过小鸟图,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与思考,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个算式,初步感知了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三、重视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通过表述图意加深“加法”的意义。
每次出现的图,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说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课堂里尽量请多一些的学生站起来说一说,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四、设计的练习有层次,注重拓展学生的能力。
(1)摆一摆、说一说:将摆说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
(2)说一说、填一填: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学生能够自己看图说意思、提问题、列算式。
(3)看图说说、比一比:比较“4+1=5”和“1+4=5”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4)看图列算式:出现整幅综合图,让学生自己从图中找信息,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学生能够充分的说图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说明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能通过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在让学生理解“加法意义”时,只注重学生口头表述的能力,忽略了低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没有重视对学生“合起来”动作的强化训练,导致有些孩子对加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设计的练习虽然考虑了层次性,但是有些题目出现重复,训练目标不够精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效率。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6
今天,我在(1)班教了5以内的加法。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复习旧知识,口答5以内数的分与合。这样为学生学5以内加法做好铺垫。接着利用情景传授新课。注意加号和算式读法的教学。整的一堂课下来,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我用口算5以内加法的练习代替,这样反复的练习,以便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这堂课还是不尽人意,例如:
1、已课前准备仍不够充分,在教例题时可以不用课本上的内容,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里的人物更能吸引学生。
2、在教学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比较少,声音普遍不够响亮。
3、在检查巩固练习时,仍有20来个学生没办法独立完成。而自已课后也没及时进行补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钻研学生,多请教有经验的,学识渊博的教师,以争取更大的进步,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7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小丑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学着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发现的数学信息。创设了“把3个红气球和一个绿气球放在一起”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就要用加法计算的`算理,使学生对加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自主探索。
在自主探索中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合一合,说一说,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自己的探索中领悟到加法的意义,记忆更加深刻,说一说这个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加法的初步认识对现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很简单,但要用数学的语言把图意说清楚说明白,并用列式计算的形式呈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加法的认知,使他们加深了对加法的意义的理解,又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问题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还是出现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匆匆地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8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 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9
《5以内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点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数的加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
成功之处: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组内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在老师小结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的利用学具进行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感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这一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还通过计算,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不足之处:
在操作中,用先后这两个顺序词误导了孩子,结果孩子们仅列出了一个加法算式,造成后面环节的处理有些牵强。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0
5 以内的加减法是1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习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我是这样做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本上的情景图非常有意思,但与学生的生活里联系不够密切,我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比如教学5 以内的减法,我设计了下面一个活动:分贴画。小孩子对贴画都很感兴趣,小眼睛紧紧盯着贴画,看究竟怎么分。注意力一下子都转移到学习上来,我就势引导:我能提出一个有关贴画的问题,谁能回答正确,就将给他一张贴画。我有5 张贴画,奖给坐得最端正的'曹卓凡一张,还剩几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了,我趁机引入了减法的意义。并提问:谁能根据我手中的贴画,发现一个减法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提出了关于5 以内减法的所有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效果特别好。
2、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
1、视算
每节课前,利用3 ——5 分钟的时间,按既定速度出示口算卡片( 投影片) ,让学生看卡片( 投影片) 口算。可在全班用开火车或对口令等形式进行练习,也可以指名回答或抢答。课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或同桌或四人小组利用自制的口算学具进行练习,使视觉、思维与口语表达密切联系起来。
2、听算
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迅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使听觉、思维与口语表达也直接联系起来。
3、笔答
教师事先准备好口算题单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
4、游戏 性练
(1) 口算接龙。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组口算题( 可写在动物、花朵等图案的反面) 各组学生每人一题,逐一填写得数,看哪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
(2) 找朋友。教师事先准备好写有数字( 口诀)、算式的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口算迅速找到自己的朋友。
5、竞赛
每周一次进行比赛,评出有进步的学生,激励其多练。
通过各种游戏使枯燥的口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总之,口算练习要经常化、趣味化、长期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1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五以内的加法。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实际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环节上,我先给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知识,通过在黑板上将5个圆片分成两堆,让学生边看实物个数边说数的组成。
师:我说1生:我说4,1和4组成5
师:我说2生:我说3,2和3组成5
师:我说1生:我说3,1和3组成4
……
有了数的组成知识后,我采用了直观教并用学生喜欢的羽毛球引入新课,师:这是什么?生:羽毛球!一下子活跃的课堂气氛,同学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老师,我趁机问学生:老师左手有几个羽毛球?(生:1个),右手有几个羽毛球呢?(生:2个),师:1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1表示),2个球用数字几表示啊?(生:用2表示),师:老师手里一共有几只羽毛球?孩子们都说是3。左手和右手的球合起来是3个,这里用加法来表示,引出今天的新符号朋友“+”。并板书1+2=3(读1加2等于3)
出示三个小朋友折纸鹤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图上的意思,生1:本来有一个小朋友,又来了两个小朋友,加起来就是3个。(教师给予表扬)生2:本来有一只纸鹤,又拿来了两只纸鹤,加起来就是3只纸鹤(教师给予表扬)。接下来,请小朋友看图说加法式子,使他们从感受实物图的变化中抽象出数的变化,学会看图说加法式子。
气球图的.教学仿照上例。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用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式子,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摆的圆片可以用什么加法式子表示。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中巩固和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探究运算加法的方法。在教学教科书第24页的主题图时,先要学生说图的意思,说完意思后再说加法式子怎么写,最后再想想4+1=?可以和同桌交流计算方法或分组讨论,然后再点回答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1:我是1、2、3、4、5数出来的(教师肯定回答);生2:本来有4只了,就是数字4,加再1只就往后数,便是5了(教师肯定回答);生3:4和1可以组成5(高度赞赏)。然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哪种方法又快又好?最终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做加法最方便。
拓展环节,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生活中,哪些事件也可以用加法式子来表示呢?
生:我早上喝了一杯牛奶,晚上喝了一杯牛奶,1+1=2,我一共喝了两杯牛奶。
生:妈妈买了2个苹果,后来又买了3个苹果,一共买了5个苹果,可以用2+3=5来表示。
……
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又使他们明白,数学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同时,说的过程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大胆回答问题的能力。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2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我看到图上近处3个小朋友在浇花,远处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于是想到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们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呢,看他们在干什么?(出示3个小朋友浇花的动画)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接着说:水不够了,这时有人去提水了,(再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动画)学生再说说几个小朋友在提水?这几个小朋友是“护绿小队”的,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啊?通过动画演示,分3个层次,学生一句句的说出题意: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有2个小朋友在提水,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样做,为以后解决问题时采用条件加问题的形式做渗透。以课件动态化的出示情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第一次接触加法的学生搭了一个台阶。
“+”学生已经认识,我就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2=5中3、2、5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2=5意义精简为3和2合起来是5。这样学生对算理就理解清楚了,并在说中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想想做做第4题有3幅小白兔采蘑菇的图,我先用动画把它们放一遍给学生看,再请学生自己看着图编好《小白兔采蘑菇》的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把蘑菇数量的变化过程在算式中填写清楚,集体交流时学生就能明白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也注意到了算式之间的联系。
看来书上的情景图,如果我们挖掘的好了,就能有很不错的效果,就不需要绞尽脑汁的去自己创设情境了。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以及第45页 “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位客人老师,咱们一块跟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好吗,(班长:起立转身,客人老师,您好。)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很快的说出答案吗?(出示题目,指名4题,齐答2题。)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板书:5以内的加法)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
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
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说的真好,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次,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小结:求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
跟老师读:加号。(板书: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计算得数: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
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
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
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小结:是的,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依次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 学校“护绿小队”的孩子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他们还经常参加课间活动呢。
师: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谁会连起来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加法)
② 板书: 1 + 2 ,“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师: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①师:看到一(2)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呢,你们愿意吗?
师:看,谁来了?(动态图)谁能具体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三只小鸡,又来了一只母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合起来有几只鸡)怎样列算式?(3+1)还可以怎么列式?(1+3) 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②师:小青蛙一家也来了,谁能用算式表示图的意思?你是怎么想的。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原来有2只青蛙,又来了2只青蛙,合起来有几只青蛙)?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青蛙想向小朋友们学习,也做了几道加法,它的第一道算式是:2+1=□,它是用画圆的方法来计算的,先画2个圆,再画1个圆,合起来就是3个圆,那么接下来两个算式。你们会像老师这样先画○,再填得数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画○来算加法,不画○你会直接算得数吗?下面我们开始比赛,完成书上第3题,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算好的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拿起笔,小耳朵听好老师说开始,就开始。开始。(集体回报,让学生说说第一小题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小白兔想采大蘑菇送给大家,瞧,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算式怎样列?
师: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投信封小游戏。
孩子们真善于观察,姚老师要今天要带着大家去学习做一名小小邮递员。想学吗?师:小朋友们看看信筒有什么特点?(信筒上有数字)看看谁能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箱。要求:用直线连一连,把信封投到对应的邮筒里。
教师课前将信封随机给几位小朋友,让课桌肚里有的上台投信封。
小朋友们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
6.日字格里写算式。
师:孩子们现在会甲酸5以内的加法了吗?会算还要会写哦,我们已经学会在日字格里写数字,那加法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样写呢?仔细看,师先示范写,你们想写吗,完成第6题。投影展示并评价。
六、总结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会算会写了,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到的本领还真不少呢?你觉得这节课上大家表现的怎么样,谁比较好,好在哪里,你自己的表现如何呢?
师:张老师觉得这节咱们每个小朋友都很棒,思考很认真,发言非常积极,今后要继续保持哦。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5以内的加法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4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15
一、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
对低年级学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当学生能看着图说出图的意思后,帮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整个新课内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手势演示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5以内的加法》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过,有基础,如何在孩子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这节课中学生既感悟到了加法的含义,又产生用加法计算的需求。给我的感觉是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
二、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找出不同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5以内的加法计算又是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和解决加、减实际问题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找找不同的方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宽了思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最后得出2和3合成 5,所以3+2=5。解决问题的时候,又让学生利用刚刚学的加法,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有力保障。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教育,小学生需要更多的养成教育。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生成,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渗透数学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察习惯,思考习惯,乃至心算习惯,草稿习惯等等,不是一两堂课或一两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的,不厌其烦的引导,长期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会和学生的身体成长融合为一体,成长为学生良好的素质。先想说做再在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想说做,这就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