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故乡的榕树教案
一、教材情况分析:
1.本文语言优美但篇幅较长,所以宜片段朗诵, 不宜全文诵读。(读一遍需近20分钟)
2.本文用了不少引起回忆的衔接句,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明显。所以宜由教师点拨,使学生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选材特点:(榕树多、奇) 2.理解文章组材特点:(物→事→情) 3.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四、教法媒体选择及课时安排
1.点拨、诵读教法 2.投影胶片等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2―3分钟)
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5节浏览至第10节。
二、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15分钟左右)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
三、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20分钟左右)
明确A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请看课文1―4节和11―13节,分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
明确:1.从第3节开始回忆 2.1―2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3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鞯难趟�,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3节末句。 4.第4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 《弯弯的月亮》写忆中故乡,语言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放歌曲,放投影胶片:“歌词”)
5.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 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启下文回忆
7.11―13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8.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 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
四、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2―3分钟)
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
五、作业 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
六、板书设计 :
篇2:《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游子对故乡和亲人们的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念、眷恋之情(乡思、乡恋、乡情、乡愁)
2、注意眼前景和故乡情的联结点,掌握文章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咏物抒怀的间接抒情的写法
3、品味文章语言的诗意(情韵悠长、描写细腻)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诗意的语言创造出诗般的意境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点拨、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乡愁》邓方 乡愁起时是
远方农舍升起的一缕炊烟 小桥底下流水潺潺的低洄 夜深风平雨打天窗的 倾诉…… 乡愁浓时是 杯中香茗的热腾 乡音话家常的甘畅 魂牵梦萦的深情 乡愁深时是 炊烟散尽的空无 雨停更深的寂寞 流水长行的孤独
如果你是一叶小舟,故乡就是你永远牵挂的岸;如果你是一只风筝,乡情就是你无法挣脱的线,乡愁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朴素的情感之一,无论是羁旅漂泊的苦楚、官宦失意的彷徨、还是亲人阻隔的悲怆,都可以从乡愁的苦痛中寻到一脉深深的根乡愁,是漂泊者不朽的灵魂之歌它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蕴涵,成了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乡的榕树,去体味在异乡漂泊的游子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作者简介(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教师补充总结)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 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中学时代就酷爱文艺,擅长丹青,他的许多画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少年儿童画展上获奖。
1960 年考入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从诗歌起步,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其中诗歌《两代人》等被译成英文和法文
1975 年赴香港定居,从事绘画并坚持业余写作,先后在香港的和内地的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和散文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还有一些反映香港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如《失落的珍珠》《香港式的烦恼》等
《故乡的榕树》于1979 年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黄河浪先生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个画家,因而他的散文常具有诗一样的语言和情致,画一般的色彩和意境.
2、解决生字词(在检查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更正,补充) 注音:
鬈( )曲 兀( )立 汩汩( ) 镌( )刻 苍虬( ) 凹( )槽 皮癣( ) 饭甑( ) 温馨( ) 荫( )庇( ) 蓊( )郁 粗犷( ) 摇曳 ( ) 泯( )灭
袅袅( ) 虔( )诚
淳( )朴
脸颊( )
黝 ( ) 黑 笼( )罩 安然无恙( ) 战战兢兢( ) 凉飕飕( ) 释义: 1.蓊郁:形容草木茂盛 2.摇曳:摇摆的样子
3.庇荫: 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包庇或袒护. 4.汲水:到河里打水 5.兀立:高耸突出 6.镌刻:雕刻 7.虔诚:恭敬诚恳
8.皮癣:因感染霉菌而引起的皮肤病
9.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舒畅赏心,使心情舒畅。 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地没有遭受任何损害;恙,疾 病,也指灾祸。 11.悠然自得:形容闲适从容悠然,闲适自在;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12.战战兢兢: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3、理清文章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几个地方的榕树?你认为据此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层次?(分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成果)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大陆故乡榕树…… 回忆基本思路 香港住所榕树…… 眼前
文章很明显以香港和故乡两地的榕树将全文分为三个层次,回忆性散文常以“眼前(现实)——回忆——眼前(现实)”的方式结构全文
2、本文的三个部分衔接过渡自然,文章是怎样过渡的?你能不能找出明显的过渡句?(追加问)(是什么引起了我对故乡榕树的怀念?)(诵读点拨法) ①第三段是过渡段其中,“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看到……”这些词句,像一座桥,把眼前景物与思想情怀联系起来,过渡得巧妙自然(由小儿子吹着榕树叶玩耍的场景,想到自己在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
②“那样的日子不会再回来了”一句,总结了上文,表明了回忆的结束
③“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一句,和上面的夏夜描写承接,衔接自然、巧妙
三、体会乡土之情,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美,学会借物抒情 分组,四人一组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写了榕树下的哪些事? 事:树船的乐趣
“驼背”的传说 烧香求树神
用汁液治癣
折枝祭祖先
纳荫乘凉
愉快的夏夜
2、作者借写榕树下的事写到了哪些人? 人:伙伴 女人
母亲,祖母
农人
3、作者回忆这些人,抒发了什么情?这些情感具有什么特点? 情:伙伴——天真无邪的友情
女人、母亲、祖母——细腻深厚的亲情
农人——淳朴、悠闲的乡情
作者叙述了许多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和事,普通的百姓、天真的童趣、细腻的亲情、淳朴的风土人情,是作者割不断的故乡情结榕树,成了作者回忆友情、亲情、乡情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的艺术特色——寄情于物
4、本文中,榕树不仅仅是一棵树,还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一特殊形状奇理想的启迪者放飞者(伙伴)友情
传说奇道德的寄寓者教化者(爷爷)
株 功用奇爱心的传达者实现者(母亲、祖母)亲情
两一般农人的庇护者慰安者(乡亲)乡情 株 夏夜的造境者催眠者(我)
5、你认为本文一定要以《故乡的榕树》为题么?
如果换成《忆故乡》或《故乡的怀念》为题,你觉得怎样? 不可换的原因:
(1)寄情于物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
(2)榕树是本文的线索,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3)榕树下的回忆,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 (4)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解读乡土情结,游子思乡之愁
1、榕树的民俗意义 图片加解读 榕树的简介
1、榕树的形态特征
桑科椿属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生气根叶革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但是,在形形色色的植物界中也有例外的情况,榕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榕树是一种生活在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榕树的树冠之大,在植物界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有的榕树的树冠,可以覆盖1公顷左右的土地,足足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
榕, 树不仅枝叶茂盛,而且树枝能够向下生出许多气生根榕树的一些气生根悬挂在半空中,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大多数气生根形成支柱根,每根支柱根之间的距离很大,往往可以畅通汽车一棵大榕树,支柱根可多达4300多条正因为支柱根林立,所以树冠可以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远远望去,真像一片森林
生长地位于村边或山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南部、云南、贵州
2、故乡榕树的民俗意义
福州又名“榕城”,南方一些村落,常在村口种上椿树,作为“风水树”,以作庇荫乡人在福建、台湾一带,当地老百姓视榕树为最有灵气、最有情感、最能造福荫庇乡人的树,人们视它为吉祥、长寿、兴旺的象征逢年过节,不仅喝榕树水以求长寿,还用榕树水喷洒房间以驱邪恶如果家中有喜,丧事或有人患病,则习惯在门环上挂两束榕枝叶,意思是告启邪魔“谢绝入内”这是一种独特的崇榕文化
本文选取“榕树”作为载体,围绕着榕树下发生的许多事情,升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这样写,把故乡的风貌人情浓缩在榕树下,使文章更加精练文章中写到的拜祭、治癣等事情,看似迷信活动,但正是这些带有风俗的事情,才是故乡的最好再现
篇3:《故乡的榕树》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为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自读课文,篇幅较长,是篇触景怀乡、回忆往事的抒情散文。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寄托作者真挚的思乡之情。本文在对故乡自然景物之美的描写中,弥漫着浓郁的游子思乡的人情美,饱含着意味深长的人文情愫,自然美和人情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多半能体验思乡情绪,也能感受到文章很美,特别是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他们对散文的赏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自己往往“眼前有景道不出”,“心中有情不会抒”,所以教学本文意在启迪学生如何以我手写我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
2、领悟作者在文中多样的抒情方式
3、学习本文结构上的独特匠心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构思的匠心和抒情方式 [教学设想]
一课时要完成所有内容的分析理解比较困难,设想用一课时理清作者组材的独特手法及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教学过程] <导入课文>思乡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而舒兰则端着一杯“乡色酒”叹道:“你满,乡愁也满。”(《乡色酒》)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吟:“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而席慕容更是感叹:“乡愁是一棵没有年龄的树。”(《乡愁》)同学们,你们看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有可能那是故乡绿草如茵的山坡,苍翠欲滴的小树林,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而今天我们要去看看香港作家黄河浪,他把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物上,那么他故乡的榕树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乡的榕树》。 <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黄河浪,香港作家,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79年,他的散文《故乡的榕树》荣获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二、学生快读课文,思考:
1、本文题目是《故乡的榕树》,在文中榕树起何作用?文章写了哪些与故乡榕树相关的景物、事件和传说?
2、作者写这些景物、事件和传说,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请在文中划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句子?尝试用自己的句子来概括。
3、穿插《弯弯的月亮》的音乐,出示歌词,让学生领会音乐的主题及抒情的方式。
三、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4、文中学生找出的是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从抒情手法上看是直抒胸臆,请学生思考文中非直接抒情的地方是通过何种方式抒发情感的?
5、其他抒情方式:缘物生情、绘景生情、忆事抒情,请学生尝试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四、学生精读课文,思考:
6、作者是如何由眼前的榕树引入到对故乡的回忆中的?
7、文章主体部分回忆故乡的景物、人事,为了避免散乱,作者是如何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的?
8、文末三段和全文内容有何联系?
<知识迁移>学过本文后,对你写作方面有何启发?
明确:
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
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
3、采取多种抒情方式,描写人、事、物要真切感人 <能力训练>课后仿照本文,写一篇怀旧的抒情散文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去领会文中的抒情方式及结构上的特点,基本把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作业布置>
篇4:《故乡的榕树》课时教案
《故乡的榕树》课时教案
[作者] 朱宗明
[内容]
一、教学目的
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
三、教学方法及设想
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小练笔辅助教学效果的办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具体的`教学实施步骤
(一)借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课堂教学。
附:《乡愁》(台湾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边,母亲在那边。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现在啊,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边,大陆在那边。
(二)板书课题,让学生速读“自读提示”及课文来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以设疑的方式导入课堂学习与讨论。
1.请学生根据“自读提示”提炼本文的主题,选材及写作特色。(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
3.找出抒发浮想联翩的思乡之情的段落,并体会哪些词语写出了这种强烈而真挚的情感?
(1、2题可先提问学生,3题请全体同学齐读后再请个别学生分析词语的表现力。)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