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主题教案《香蕉的秘密》及教学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香蕉的秘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乐于提问,培养探索植物生长奥秘的爱好和态度,让幼儿通过找种子的活动,初步体验水果种子的不同特点,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主题《香蕉的秘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找种子的活动,初步体验水果种子的不同特点。
2、激发幼儿乐于提问,培养探索植物生长奥秘的爱好和态度。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水果若干、果盆、果蓝若干、《十万个为什么》CD-ROM
重点:
观察香蕉有没有种子
难点:
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生长奥秘的爱好和态度。
活动过程:
1、导入:介绍自己过度到介绍果宝宝,引出香蕉
2、收集经验交流:香蕉到底有没有籽?(倾听幼儿收集信息的途径、幼儿表达的方式以及信息的准确性)
3、实践活动:吃水果,找“宝宝”(种子)
4、解决问题:观看《十万个为什么》CD-ROM--香蕉的果实有没有籽?
活动结束:
带着新问题--你还吃到过哪些水果也没有籽的?他们是怎么种出来的?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扩展阅读:香蕉(学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含营养,终年可收获,在温带地区也很受重视。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10~11.5尺),宽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茎顶。穗状花序下垂,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150个。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第二篇:香蕉变戏法教学及反思
活动名称:《香蕉变戏法》
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准备:香蕉若干、黑色袋子、刀、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幼儿用手摸的方式来直观的感觉香蕉的基本特征。教师事先将香蕉放在黑色袋子里,请每个幼儿用手摸的形式来感觉香蕉,他们会说摸上去凉凉的、冰冰的、软软的词语来形容。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香蕉、苹果、柚子、桔子等。而我则用很神秘的眼神偷偷的看口袋里是什么时,幼儿兴趣很快被带动起来;香蕉放在黑色袋子里,请每个幼儿用手摸的形式来感觉香蕉,他们会说摸上去凉凉的、冰冰的、软软的词语来形容。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香蕉、苹果、柚子、桔子等。而我则用很神秘的眼神偷偷的看口袋里是什么时,幼儿兴趣很快被带动起来;
2、香蕉变戏法
香蕉弯口向上,像什么。幼儿分别能说出像小桥、像月亮、小朋友的嘴、公园的门、彩虹等;香蕉弯口向下,能说出像小床、小船、滑梯、摇马床;香蕉站立,能说出像机关机、大象的鼻子;教师将香蕉放在嘴与耳朵之间,幼儿能说像电话。一起唱歌唱〈〈打电话〉〉;
3、每个桌子上两根香蕉,幼儿分别手摸、闻香蕉的味道分组讨论香
蕉应该怎么吃?引导幼儿能说出分着吃的想法。体会分享的快乐!
4、请幼儿剥香蕉。说出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咬上一口的感觉。
5、将剥开后的香蕉皮回收在垃圾桶里。
《香蕉变戏法》反思:
这堂课是语言课,充分让幼儿体会到快乐教育,在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课堂分别以手摸------看戏法------闻----回收四个步骤来完成。这堂课主要利用香蕉的外形呈现了香蕉的“卧“、”躺“、|立”等不同特征从而启发幼儿的大胆想像,培养幼儿能主动发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鼓励幼儿从小养成爱思考、肯动脑筋的好习惯。并借此发展幼儿的发展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语言的活动兴趣的表达能力。虽然整个活动中的教学环环能吸引幼儿,幼儿的表现是愉悦的、主动的。他们仔细的观察着,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的交流着,快乐的品尝着。但也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先前设计的,剥开的香蕉放在盆子里,小朋友一起分着吃这个规刚没有强调清楚,以至于有小朋友一剥开就直接吃起来;所以以后在语言上更要突出对幼儿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能成帮助幼儿更好的完善自己。在设计的课程中,香蕉发给小朋友的时候都要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闻一闻,以及剥开皮的香蕉皮像什么,咬上一口的感觉这些细节上的事项在我的课程中全都没有体现出来,这可能与我有些放不开,在语言引导技巧上有所欠缺。在教学中还有些准备的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吸取经验,在总结中不断的提高。
第三篇:小班科学活动《认识香蕉》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香蕉》教学反思
记得两三年前到外面城镇幼儿园去听课时,一个组织形式灵活多变的小班科学活动《认识香蕉》就深深地吸引着我。那时刚听完课的我在头脑中马上有个念头就是:等什么时候我们九都也有办小班时,我一定要去上一上这个《认识香蕉》的活动。而今带着这个念头凭着一些深刻的印象我大胆地在今年刚接手的小班里设计了这个活动。从头脑构想过程到着手准备写教案到上完课自己才发现真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虽然《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组织性和趣味性,而本次活动的设计也尽可能体现这理念,但就教育内容在引导幼儿用完整话说时,老师就过于约束幼儿,没有及时引导幼儿跟老师说;在健康方面组织幼儿认识不成熟香蕉时没引导不能随便吃不成熟的香蕉,没能及时拓展幼儿的知识点;在艺术方面用肢体语言表现香蕉形状时,没能设计更多肢体动作来给幼儿展示的机会。
《纲要》中还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工作的过程,而我在这个活动的工作过程中还比较缺乏知识及用心组织幼儿活动。就像在研讨中老师们都指出了对幼儿的回答没能及时表扬。其实幼儿在这个活动中真的是表现得挺棒的,但是老师的鼓励语言不够,教师让人感觉对幼儿的肯定性表扬不够用心,不能及时进行赏识教育。
虽然这个活动我能做到注重整合发展,能从健康、科学、艺术、语言等方面来设计,幼儿也能通过这个活动来学到很多知识点,但仍只停在初浅知识层,就像乌治老师说的:“应在以后的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延伸活动来让幼儿进一步认识香蕉,巩固幼儿对香蕉的新认识,发展新能力,尽可能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教育价值。
第四篇:小班主题教案 水的秘密
水的秘密
水的秘密
一、活动产生的背景
每天,小朋友洗手,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盥洗室里停留很久,而老师、保育员“不要玩水”的提醒犹如耳边风一样,听过就忘。幼儿对盥洗室如此留恋,水对孩子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新《纲要》指出:“发现孩子的兴趣,关注孩子的热点,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针对班中孩子的这一情况,随着天气的变化,孩子们穿的衣服少了,我们设计了“水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
二、活动准备
1.了解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总开启孩子智慧的金钥匙,任何活动的效果与幼儿兴趣的高低直接相关,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是我们活动前的一项准备,我们发现:
① 盥洗室洗手的肥皂用的很快,孩子们常常搓了又搓——幼儿对肥皂泡产生了兴趣。
② 有的孩子偷偷将小花片、木头积木等小玩意放入水池中——幼儿对物体沉浮产生了兴趣。
③ 种植地种上了小朋友带来的毛豆、黄瓜等植物,常常偷偷的打开水龙头去浇水——幼儿对水的作用、流动产生了兴趣。
2.讨论方向
有了幼儿兴趣为基础,我们开始讨论主题开展的思路。
水——生命的伴侣,万物生长的源泉。可是让小班幼儿来认识水决不是靠说、讲、听所能理解掌握的。幼儿对物体的知识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思维发展阶段,他们对事物的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实践是最适合的途径。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认知概括能力还较弱,如很难发现水的特性,因此,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
三、主题实施
1.对水的特性的了解
我们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让幼儿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幼儿摆弄,在实践中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了初步感知。
① 沉浮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泡沫塑料、小花片、扦塑、木头积木、小钉、回型针、小石子、盆子、调羹、白纸、大水盆等,让幼儿将各种材料放于水中,观察沉浮现象,然后请幼儿将物品按沉浮不同分别归类。
幼儿发现泡沫塑料、木头积木等都是浮在水面的,而小钉子、小花片等都是沉下去的,实验中幼儿了解了“浮在水面”、“沉在水底”的概念。最让幼儿感到奇怪的是白纸开始是浮的,最后也会沉下去并烂慢慢烂了。
② 溶解
我们准备的有糖、盐、沙子、透明杯、调羹等,让幼儿通过摇、搅拌,观察物体的溶解,了解怎样加速溶解,知道有的东西能溶于水,有的不能溶于水,知道了怎样加速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③ 感知水的特性
我们准备的有矿泉水瓶、针筒、竹水筒、玻璃杯、水枪、点滴管、海绵等,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玩一玩,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水是会流动的。实验中幼儿还发现针筒、水枪用力射、快速射就会射得远。
2、了解水的作用
在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后,幼儿对水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会将自己发现的结果愉快地告诉大家,然后共同实践,随着对水的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那么水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① 水与人
我们从让每天自己感受渴了要喝什么开始,使幼儿知道水是我们人体必须的,还让幼儿观察家中大人做哪些事情需要用水,观察食堂里叔叔阿姨什么时候需要水。通过引导观察,幼儿知道了爸爸妈妈烧饭、洗衣、小朋友洗头、洗澡……都需要水,水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② 水与植物
我们通过让幼儿对比二盒植物,(一盒经常浇水、一盒不浇水),使幼儿知道植物也需要水,植物的根犹如小朋友的嘴巴会吸水,通过翻种植物,让幼儿学习自己为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
③ 水与动物
我们引导幼儿饲养小蝌蚪、小金鱼、螃蟹等许多动物,并带领一起换水,使幼儿知道动物也离不开水。
3、懂得节约、保护水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水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是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方面还是一张白纸,为此,我们开展了简单的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① 参观水厂
通过联系,我们组织幼儿参观了樵依水厂,通过水厂工人的讲解、介绍,知道矿泉水生产的过程,知道水是很有限的,懂得要节约用水(由于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联系好以后又放弃了参观),提醒幼儿平时洗手将水龙头开得小些,喝水时要注意喝多少倒多少。
②平时观察
利用幼儿上下学、平时外出参观等,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小河里的水,有的幼儿会告诉老师小河里的水脏脏的,有时会有人乘着小船在捞东西,使幼儿懂得水被污染后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总结
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同意把幼儿生活于课程割裂开来。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水的秘密”这一主题从确立、产生、实施都是来自于幼儿生活,幼儿对它再也熟悉不过了。因此,有较强的探索欲望,这样幼儿在兴趣的驱使下,通过师幼共同收集物品,操作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水的特性、作用的了解及保护水资源的欲望。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的兴趣及希望了解了热点,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自由活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谈话活动等,我们选择的活动是符合大多数小朋友的探究欲望的,还根据天气、碰到的随发事件进行随机的操作、谈话。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发挥了幼儿的主题性、积极性、探究性。结合日常活动,在幼儿已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又适当增加一些玩的知识,使幼儿通过活动懂得节约水保护水。
以往,我们把教育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园课程事实上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就是幼儿发展的生活本身。把课程看成是外加于幼儿的,就很同意把幼儿生活于课程割裂开来。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
小帮手
一、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
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
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
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 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
(五).延伸
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第五篇: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香蕉》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
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二 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
师:请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
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
吗?
(师板书:10÷2=5(根))师:10,2,5分别表示什么?
生:10表示有10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5表示每只分得5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10÷2”读作“10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是除号,5叫做商。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2=5(根))
被除除 商
除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4(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写的算式。)
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三 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连一连。
(1)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
10÷5
(2)有10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0÷(3)27除以9,商是多少?
27÷9
(4)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32÷8
(5)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2 2.看图写算式。
出示六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个)
出示12个智慧星,平均分成3份,每份画几颗星?
()○()=()(颗)3.第38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
师: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根)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根)
(3)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根)
(4)平均分成9份,每份几根?□÷□=□(根)
师:请你说出(3),(4)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四
拓展思维
用20÷4=5编一个数学小故事讲给大家.五
课末小结,归纳新知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生:学习了用除法表示分一分的过程,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分香蕉》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 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表现在:
1. 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儿童化语言,减慢语速,符合低段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
2. 猜一猜,分一分这个环节的过早出示,不利于学生理解被除数,除数以及商的含义。可作为拓展训练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3. 教学设计的内容有些过于饱满,导致部分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掌握的不好。
分香蕉第二章篇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本节教材选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节,学生经历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本节开始把“平均分”转换为列除法算式表示,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刚刚开始接触除法,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重点: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的意义。难点: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及自制课件 学具准备:香蕉图片12张,小棒1袋。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家里来过客人吗?通常你用什么来招待客人呢?
你们真是热情、懂礼貌的好孩子。你们知道吗,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和笑笑,也不是机灵狗,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又大又长的香蕉给他们当午餐,看一看有多少根香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要把12根香蕉分给2只小猴子,怎样分才公平呢?(平均分)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平均分?智慧老人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你们愿意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香蕉”。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请你用学具代替香蕉分一分。
2、谁来说说你分的结果?
3、如果我们都没有学具可怎么办?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方法,知道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吗?
4、你真了不起。大家知道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
(屏显:12÷2)÷叫什么名字? 除号长什么模样啊?
(中间有一横,上面有一个小圆点,下面也有一个小圆点,大小一样,对得很整齐。领学生读2遍——“除号”)
4、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12是表示什么?这2又表示什么?
“12”是平均分的香蕉的总数,写在了除号的前边。“2”是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边。
瞧瞧,我们的除法算式站得多整齐呀。它就能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了2份。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该怎样读吗?
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2。(跟读2遍。)分得的结果是“每份6根”,把“6”写在等号的后边。分的是香蕉,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5、练一练。(除法算式的读法、看图意说出除法算式。)大家读得可真整齐。那么,下边这些除法算式你也会读吗?(1)我会读。
6÷
210÷
518÷
420÷5
大家读得真响亮。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的时候,用除法计算。活动二: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我想大家一定行,小组里的同学一块来,组长做好分工和组织,一人出主意,一人摆图片,一人写除法算式。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多,谁的除法算式最漂亮。学生交流、操作:说一说、分一分、写一写。板书: 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同学们,除法算式里,除号娃娃已经有了自己喜爱的名字——除号,(屏显:除号)
你知道吗?除法算式里其它的数字也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你知道吗?
(1)除号前边香蕉的总数“12”叫“被除数”。
(2)除号后边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2”叫“除数”。(3)等号后边的分得的结果“6”叫“商”。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教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数,列出那么多个整齐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课。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38——《分香蕉》。大家边玩边学可高兴了。那么,你认识了什么,特别开心?你学会了什么,特别高兴?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都认识了除号和整齐的除法算式。
三、巩固深化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
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平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第三篇
一、分分填填,温故铺垫
师:昨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生答:(分桃子、一样多、平均分)师:学得咋样? 生:好。
师:淘气今天可要考考你。出示课件:考考你 1.填空: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3×()=12()×5=15 5×()=30()×4=16()×6=18()×9=9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班级回报)
(由“考考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课题引入
师:(出示课件)看,老师今天带谁来了? 生:小猴子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 生:香蕉
师:板书课题:—— 香蕉
(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问题探究
1、看一看、找一找
师:(课件演示:我能行)认真看图,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1:12根香蕉。
生2:2只小猴、一只猴妈妈。
师:看得真仔细。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猴妈妈可犯愁了,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能,平均分。
(师补充课题:分香蕉)2.圈一圈,说一说。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圈一圈。
师:每只小猴分得几根? 生:6根。
师:对不对呢?火眼金睛的大圣来了,请他做裁判。(演示课件)生:对。(拍手表扬)3.读一读,认一认。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用圈一圈的办法知道每份是6根。笑笑可不同意这种办法。你们想知道笑笑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想。
(演示课件:12÷2=6(根))师:12,2,6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两只小猴,6表示每只分得6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生:读作“十二除以二等于六”。
(师板书:“12÷2”读作“12除以2”。)师:我们看笑笑是怎么读的。(全班同学跟笑笑一起读)
师:(演示课件)淘气又给我们带了一个问题:12根香蕉,每4根装1盘需要几个盘子? 生:4个盘子。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叫什么名字? 生:不知道
师:像起名字一样我们给这个算式中各部分都起个名字好不好? 生:好
师:还是让淘气告诉你们吧。
(动画演示课件:12 ÷ 4 = 3(根))被 除 除
商 除
数 号 数
师:谁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生教)
师: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四、体验感悟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学生汇报:
生1:小猴家来了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6=2(根)。生2:小猴家来了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4=3(根)。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4根。算式是:12÷3=4(根)。生4:小猴家来了2位客人,每人6根。算式是:12÷2=6(根)。教师出示课件: “齐天大圣”来帮忙,补充并订正结果。12÷6=2(根)12÷4=3(根)12÷3=4(根)12÷2=6(根)12÷12=1(根)
(老师补充: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1根。算式是:12÷12=1(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算式2。)生: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充分利用课件,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说一说、淘气和笑笑来帮忙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五、实践应用
1、把()根蜡烛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列式:()÷()=()(根)
2、把()个苹果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个)
3、火眼金睛(列式对的打√)
12个草莓装3盘,每盘装几个?12÷2=6(个)
()
12÷3=4(个)
()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6只小狗。平均每只小狗得几根骨头? 18÷2=9(根)
()
18÷6=3(根)
()
4、把12根筷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
(根)
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根)
5、教师巡视,课件订正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集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枯燥的数字更具情趣,同时进一步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六、小结
师:小猴子今天有很多的收获,你们呢? 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学生谈收获)
师:学习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学会了写、读除法算式,记住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但也有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火眼金睛的大圣引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习,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充分利用课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以生活,数学就在我身边”。
4、在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方面表现得不够,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