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表内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测试结果,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通过自我矫正和相互矫正,对乘法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3、通过变式教学和平行性测试,进一步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练应用
教学程序:
一、分析试卷,了解学情:
从全班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班这单元的测试成绩比较理想:具体表现在合格率97%,优秀率75%,看着三个数字,说明我们班绝大多数的同学对单元知识学得很扎实,已初步具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表扬的是陈紫君、张学琛、毕言敏、柳彤四位同学连续两次单元测试都得满分,是我们全体同学学习的榜样。但是老师也要提醒成绩没有达标的同学要认真分析错题原因,尽快想办法弥补知识缺憾以便在二次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查找错因,自我矫正:
自己矫正:同学们,先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看一边自己的试卷, 尤其是错误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使粗心造成的.错误,还是就是不会。先把自己因为审题不准,看错数字或符号而出现的错误自己矫正在一旁。
三、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同桌互相帮忙,检查矫正,把自己改过的错误让学习组长判断对错,然后找出自己确实不懂、不会的问题同桌两人可以相互讨论或直接问老师。
组织变式教学
典型错例1分析。用竖式算:
48–19= –
错例展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的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抄错题: 48 个位不够减:4 8 4 8
– 18 –1 9 – 1 9
———— ———— ————
30 3 1 3 9
同类练习50–19 37 + 48
规律总结:在用竖式计算加减法时的注意事项,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可能会出错地方,今后要好好注意。
典型错例2分析:混合运算 79-29+18=
错因分析:(1)两步运算只算一步 (2)进退位时出现错误
规律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一定要完整计算。
典型错例3分析:想一想括号里应填几
2×4+2=2×( )
方法总结:方法一:先计算2×4+2=10,再想2×(?)=10口诀
方法二:不计算:2×4+2是4个2相加,再加2即5个2相加。所以是2×()
变式教学:a. 6×4-6=6×( ) b.8×4+4=( )×4
典型错例4、解决问题
错因分析:(1)没有认真读题,不理解题意,以为第一条横线是列加法算式,第二条横线列乘法算式。(2)提出的问题和所列算式不一致。(3)有些同学所提问题没有实际意义,如:两辆小汽车有多少个轮子?一共做多少根跳绳?
方法总结:对于实际问题,一定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才可能提出合理问题,列出正确算式解答。
典型错例5:附加题
错因分析:学生只是根据给出 的数字盲目列算式,不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方法总结:结合图形来解决这个问题会大大降低难度,今后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五、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你学习的漏洞了吗?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讲解,相信同学们能够认清错误,即使改正,争取在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认真思考、总结方法。
2、学好乘法知识关键要熟记乘法口诀。
3、做题时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在动手解答避免盲目。
《表内乘法(一)》矫正课教学反思
在自我矫正和相互矫正中查缺补漏
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在认真地找错因、改错,但教师过于注重了让学生自我矫正,忽视了对特别学困生的及时辅导,导致5分钟过后,谷文浩等还没有改完或已改的错题中仍有许多错误,这一点提醒我今后要多给学困生一些关注,教师时再拖不开身时,应该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争取尽快落实双基。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同学能在自我矫正这一过程中自我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自我诊断能力。
讲解典型错例,展示规范解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展示了大量错例并让学生自己寻找错因,同学们表现积极踊跃,总结出了我都想不到的出错原因,让我很为孩子们的火眼金睛兴奋,但让人担心的是大多数同学只能发现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却会重复犯错,这与良好习惯的欠缺也不无关系。
三、今后,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习惯培养: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思考、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培养他们不懂就问的习惯。
3、平时为学生多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习惯,做到活学活用。
4、在应用题方面应密切联系生活,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习惯。
篇2:表内乘法小学数学教案
表内乘法小学数学教案
设计说明
口算乘法是计算乘法的基础。鉴于它的重要性,本节课主要结合图示,从乘法的意义、口诀这两方面对表内乘法进行复习。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再次体验乘法与相同数相加的关系,复习中先结合点子图呈现算式2×3和3×2,再通过口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计算2×3和3×2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同一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复习乘法的意义、口诀,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乘法的目的'。另一方面,重视知识整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形式丰富的练习,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100页总复习点子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有几个圆点。
(2)引导学生交流。
竖着看,一共有3列,每列有2个圆点,用加法计算,列式为2+2+2;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3。
横着看,一共有2行,每行有3个圆点,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3;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2。
(3)引导学生明确乘法的意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复习乘法口诀。
(1)2×3和3×2等于多少?运用了哪句口诀?
(2×3=6 3×2=6 口诀:二三得六)
(2)开火车背诵乘法口诀。(每人背一句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3)根据乘法口诀填空。(课件出示)
四四( ) 四六( ) 四七( )
八( )七十二 ( )八二十四 六九( )
五( )三十 ( )八五十六 四九( )
(4)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课件出示)
七八五十六 八九七十二
四五二十 五七三十五
3.复习表内乘法。(课件出示)
(1)8×9= 6×7= 5×4= 3×6=
5×6= 4×9= 7×8= 5×9=
(2)5×7+20= 7×9+17= 6×8+30=
7×9-9= 6×7-34= 9×6-38=
4.复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8题。
篇3:小学数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思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节课我们复习有关乘法的知识。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梳理、沟通
1、沟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1)出示苹果图,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板书:6+6+6+6=24
(2)用乘法怎样列式?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4×6=246×4=244个6相加
(3)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4)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意义
2、读法:谁会读这两道算式?板书:读法:4乘6等于244乘6等于24
3、回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6叫什么,得数24叫什么?
板书:名称因数因数积
5、复习乘法口诀
(1)4×6等于24用那句口诀?板书: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2)补充乘法口诀表:
在乘法表中“四六二十四”这一横行还缺少哪一句口诀?
竖着看“四六二十四”这一列还缺少着哪句口诀?表格中缺少哪些口诀?
(3)全班拐弯背乘法口诀。
(4)对口令
二四()()十二xxx()()二十四
三九()()九六十三七八()六七()
(5)说说哪几句口诀最容易几错,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6)选两句口诀写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不是)请按照顺序把它们说出来。
三、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乘法的意义、读法、各部分名称和口诀表,下面我们重点复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
四、练习
1、摘苹果先说口诀,在说算式及得数。
7×98×67×63×57×56×7
3×78×59×69×82×94×4
2、填空
(1)、2×7=()读作(),表示()。
(2)、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算式()。
(3)、7×5+7=()×()。
(4)、()里最大能填几?
()×6<4331>5×()9×()<52()×8<65
3、选择题
(1)2个5相乘的算式是()
①5+2②2×5③5×5
(2)2×8可以表示()①2个8相加②8个2相加
(3)积是63的算式是()
①60+3②4×9③9×7
4、判断
1、2×5和2×5的意义不同。()
2、7×9读作:七乘九。()
3、6和8相加是48。()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