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范文大全)

时间:2020-05-29 23: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第一篇: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

1.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板书标题)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5.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三)深入研读

1.我们要理解本诗的内涵及情感,就须将本诗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对比白诗,来看看刘诗第一联为什么要这样写?

(刘禹锡这首是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写自己谪居在巴楚荒地,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有唱有和,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2.第二段有什么典故?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闻笛赋”西晋向秀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杀后,向秀路过嵇康的家乡,听到有人吹笛,悲从中来,作出《思旧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的路上偶遇两童子下棋,就在一旁观看,童子下完棋后,斧头已经腐烂,王质下山后发现已过百年,同辈人皆已故去。此两句表明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暗示了世态的变迁,抒发回归之后物是人非,生疏惆怅的心情。)

3.本诗的第三联是千古名句,请同学们对比两首诗品析一下这两句。

(白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以沉舟、病树自喻,略有惆怅,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感到不平,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此外,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今日常被人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第四联质朴清新平实,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因第三联伤感低沉的情调,第四联便顺势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表明作者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

(四)巩固提高

我们学过的诗中,常常蕴含一些人生的哲理,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者你听说过哪些类似的诗句?简述说明了哪些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由《游山西村》等等)

(五)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全文生重点词句及大意。情感升华: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遇到挫折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叹息抱怨,而是勇敢豁达地继续生活下去

作业:课下请学生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下节课点评。

五、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唱和

颔联 用典

颈联 达观

尾联 振奋

第二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名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明确诗中名句所包含的自然哲理,理解其新的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切入点:《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你们知道他是谁?(柳宗元,刘禹锡)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你们知道他们又是谁啊?(刘禹锡,白居易)

切入点:他们有着同样的生活经历,这样的一对好朋友,他们见了面会聊些什么?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板书课题)

切入点:这首诗在怎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学生自由朗读注释1)

1.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切入点:题目怎样理解?怎样去读?

2.题解

(学生讨论明确):酬,酬谢,以诗相答。乐天,白居易的字。“初逢”是指两人久别之后在扬州初次相逢。“席上见赠”是指白居易在席上唱诗一首送给作者。作者就和诗一首作为答谢。答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席上给我做了一首诗。根据意思学生讨论停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切入点:作者你们了解吗?

3.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二、感知白诗,酝酿情感。

切入点:刘禹锡为何要回赠一首诗给白居易呢?我们先了解一下白居易的诗!朗读白诗----感受大意

1.了解白居易在筵席上唱的诗(多媒体展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注:箸(zhù):筷子

蹉跎(cuōtuo):一直被贬

合被:遭贬

才名:才气名望

折:不幸 题目中的“二十八”是指刘禹锡在家族同辈里排名28位,所以熟知他的人又称他为“刘二十八”,使君:是刺史的别称。

2、老师讲解诗的大意(看课件)

明确:从白居易的赠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刘禹锡的遭遇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其中的“诗称国手”和“才名”可以隐约看出白居易对刘禹锡是大加赞赏的,也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好。最后两句:“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表达对刘禹锡的同情。因为白居易在尾联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和诗的首联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

切入点;面对白居易的赞赏和同情,刘禹锡怎样回答呢?

三、深入研读,揣摩感情

切入点:朗读诗句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学生齐声读,划分停顿 指名学生读,评价朗读。

切入点:怎样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译一译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理解诗意。明确: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切入点:作者借此诗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3、析一析

首联:切入点:你如何理解“凄凉”和“弃置”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交代了贬官的地点和时间,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凄凉地,弃置身渲染出了作者谪居的痛苦经历,感受到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板书:首联:辛酸痛苦)

颔联:切入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想表达怎样感情? 明确:“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的时间之长,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短短十四个字,就表达出如此复杂的感情,正是用典的魅力。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后回到家乡早已物事人非,恍如隔世,暗示自己被贬时间太长,一个“空”字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一个“翻似”,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

(板书:无奈愤懑)颈联: 切入点:“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沉舟”和“病树”比作已故的友人和被贬的自己,把“千帆”和“万木”比作仕途春风得意的达官贵人们。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谪,我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更好。一定会看到令人欣慰的场面,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豁达开朗的胸襟。乐观向上的精神。

(板书:豁达乐观)

尾联:切入点:此联中的“歌一曲”、“长精神”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歌一曲”就是白诗,“长精神”就是振奋精神。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表明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板书:坚定意志)

切入点:作者借此诗想告诉白居易什么内容?借机表达自己怎样的精神风貌?

小结:写自身被贬的坎坷遭遇,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坚定乐观和豁达进取的精神。

4、品一品

切入点:通过学习,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情感品析

切入点:首联和颔联所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明确:(伤感的,低沉的)

切入点;而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师生讨论明确:(昂扬的。乐观的。)切入点;知道了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读来表现这种情感呢? 5.诵一诵,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全体齐读。

(引导学生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悲楚,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切入点:品析名句是中考的一个要点,那如何品析名句?(2)名句品析

从哲理方面去品析:

请大家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

老师点拨,明确: 颈联沉舟旁边,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物争春,此诗写在冬末春初,这些正是扬州内外的景色。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而今人们对此又有了新的寓意。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对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失意,挫折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一定会到来。6.背一背

切入点;下边我们来做课堂练习,再教给你们背诵诗词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

(1)提示背诵。对照板书背诵。(2)结合练习题,反复背诵。

1.抒写作者长期谪居生活艰辛的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表达诗人对世事沧桑和亲朋凋零的伤感的诗句:

怀旧空吟闻窗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诗中表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的哲理的是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表明本诗点睛之笔的句子: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五、课后作业。朗读诗歌,回答问题。(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2分)

凄凉地,弃置身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六、课堂总结

切入点: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的形象。他的态度和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和不幸,该怎样去面对呢?他给我们很好的回答,请同学们齐声说出答案!

七、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 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辛酸痛苦

情感变化

颔联: 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无奈愤懑 由伤感低沉到昂扬乐观 颈联: 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豁达乐观

尾联: 点睛之笔

歌一曲 长精神 坚定意志

教学反思

本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作为当代学生,要想真切地理解和感悟与生活年代相隔甚远作品的内容,是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本教学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在了解古诗背景的前提下,为了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着重分析诗句含义并对名句作进一步的阐述,从而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

第三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案

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主备 万芬芬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及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词主要内容,熟读并背诵。

2、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感悟作者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

【预习·交流】

1、走进作者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诗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与白居易齐名,并称为“刘白”;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其诗精练含蓄,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背景透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节奏划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自学·合作】

1、用自己的话描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教学反思:

(4)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研读·赏析】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有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导思:①诗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千帆”“万木”又比喻什么?②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巩固·拓展】

1、积累运用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延伸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语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旧时】晋代。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雀桥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B颔联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极力渲染乌衣巷没落荒凉的气氛,传达出一种感伤没落、恋旧的情绪。C“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D通过“王谢堂”与“百姓家”的对比,亦即老屋易主,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变迁。然而又不直说老屋易主,倒说燕子改换门庭,语意隽永,耐人吟咏。

集体备课 及二次备课:

第四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单位:吴桥县水波中学姓名:赵金玲

一、说教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河大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中刘禹锡回顾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经历,并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抒写了自己在这特定的环境中的感情,虽充满悲凉却不悲观。同时,也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当遇到逆境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完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后,已经接触过了刘禹锡这个人物,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了十首律诗了,对律诗的结构、韵律及朗读节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这首诗的学习,把握节奏,准确朗读上不是问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较浅,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豁达大度的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并背诵,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诗歌教学强调的是把握诗的意象,进而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因此我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定为一个目标。它也是我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诗歌学习要了解诗词的意蕴,还需进一步的探究,即评词品“味”,对诗词中的美词佳句作深入的赏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词的丰富内涵。因此我确定了赏析诗歌名句为第二个目标。它也是教学安排中的一个难点。同时这首诗中作者的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这首诗的核心,为此确定了我教学的第三个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及课时安排:

在古诗教学中,应该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这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想象入境法、联系扩充法。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学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整首诗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共包括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简介诗歌背景。

1、导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一位

大师,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一位文豪,他历经二十三年的贬谪,依然壮志不倒,笑傲江湖。他就是不服输,不言败的乐观勇士—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简介作者及背景

3、解题: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在这一环节中,导入语的设计力求简洁直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目的,引发学生的共鸣。这个导入语还暗示了诗歌的主旨,对下一环节读懂诗歌起到一定的作用。简介写作背景,是本课教学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否则诗人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就不易被理解。这一环节,为下一步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朗读感知大意

1、一读:解决字音

2、二读:划分节奏?找出诗的韵脚,试读一读。

3、三读:把握语气、语调,试一试。

4、四读:男女生赛读,读准、读熟

(这一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朗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同时增强古文言语感,提高品悟能力。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以读促知,以读促学。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利于把握全诗的情感,也为背诵做铺垫。第三环节:译诗解说内容。

1、结合文下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勾画出不懂的地方。

2、小组内讨论难懂的地方。

重点词:酬乐天见赠巴山楚水弃置身闻笛赋翻烂柯人 侧畔歌一曲长精神

3、你能说出诗歌大意吗?(课件)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赋啊,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4、小结:“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是

1.释字,扩充。2.解说诗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破解文言词语,了解诗歌的大意,弄清楚诗人的坎坷遭遇,及他的人生感受,把握诗人的精神追求,为深入理解诗歌的感情做铺垫。同时,明确译诗解说内容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环节: 吟诵传情达意

1、请从首联中找出诗人有过怎样的遭遇?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是什么?我们应该读出——之情,试读。(悲愤)

2、再读颔联,面对这样的遭遇,诗人暮年返乡有何感受?我们该读出——感情?(悲凉)学生试读

3读颈联,诗人情感有何变化?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我们该用什么调子读?试一试。

4、读尾联,说一说诗人对朋友表明了怎样的人生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要读的高亢激昂),试一试。

5、听录音,学生试读,并展示吟诵全诗。

6、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7、小结:(课件展示)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

①深刻理解作品。②酝酿情感。③把握节奏。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词间蕴含着幽微意蕴,跳荡着节奏张力。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然后再次回归诵读,读出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同时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有声的朗读传达出来,为赏析名句做准备。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吟诵,也时刻注意方法的积累归纳,以便于实现由指导学生朗读到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的吟诵的飞跃。)

第五环节、评说深入赏析

1、用评说深入赏析”,就是给诗写诗句赏析,请看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赏析。(课件展示。)

①炼字:“暗”字,突出了柳树的茂密,树荫的浓郁;一个“明”字,则突出了花草的繁盛、明媚和娇艳。这一“暗”一“明”别具一格地描绘了这个村庄的独特风光。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②情感:同时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这个村庄的独特风光的喜爱之情。③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进行

⑴.诗意解析。⑵字词品味。⑶情感体会。⑷修辞手法。

3、请大家自选角度,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上一环节的吟诵传情达意。学生在把握全诗的情感的同时,对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刻,与此同时我又设计了联系旧知,举了赏析名句的例子,再次明确了赏析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扫除了障碍,搭建了平台。)

第六环节:抒情表达感受

(课件展示。)

1、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是刘禹锡面对坎坷人生不服输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读出了你不幸的遭遇,悲愤的心情,试问人生又有多少二十三年?我为你鸣不平!

(课件展示。)

2、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预设①:读“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我读到了您思念故友的悲痛,也读出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你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悲凉心情。预设②: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历经坎坷,可是您却毫不沉沦,仍然怀抱希望,我读出了你的豁达大度和积极乐观,你是我的人生榜样。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让学生宏观的把握全诗,在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

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感人力量,学习诗人面对坎坷,永不言败的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附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长期遭贬

————辛酸、愤懑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怀恋、怅惘

世事变迁积极进取、乐观豁达

展望未来

————豁达、进取

感叹身世

感谢赠言

————积极、昂扬

振作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观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板书设计反映了课文的整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这样显示了这首诗的主要内涵,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把握。)

小结:这首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借景物表明哲理,寓哲理于事物之中,这也是刘禹锡诗歌的一个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朗读感知大意、译诗解说内容、吟诵传情达意、评说深入赏析、抒情表达感受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感知情感、感受精神,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第五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1、分析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4、深入体会并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

5、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成语。

6、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7、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四、总结归纳。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

五、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凄凉

千帆过 弃置

万木春 空

歌一曲 翻

长精神 愤懑凄苦

豁达乐观

下载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复习律诗格律知识,并能完整背诵。 2、理解诗歌写作技巧: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的特点。并能分析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分析 张丽萍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

    古诗(二)学习要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是两首七律唐诗。诗句对仗工丽,思想内涵丰富,是七律中较优秀的篇章,有必要细心学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两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范文模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一、理解性填空: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限时练答案 1

    建水实验中学限时训练(初三语文) 使用时间:2018年8月 12日 主编:潘伯斌 编号: YWXSL-九上-0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限时练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1.【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齐 勤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识记这首诗的出处,作者及所处的年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