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

时间:2019-05-13 08:5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

第一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

古诗

(二)学习要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是两首七律唐诗。诗句对仗工丽,思想内涵丰富,是七律中较优秀的篇章,有必要细心学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两首七律的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各首诗中的名句的深刻含义。

3、背诵这两首诗。

二、学习内容

1、基础知识

识记:暂(zàn)

柯(kē)

腊(là)

豚(tún)

理解:弃置

怀旧

闻笛赋 烂柯人 足(鸡豚)春社 闲乘月 无时

运用:凄凉

柳暗花明 简朴

2、诗文简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这时白居易也因病免苏州刺史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遇。在一次宴会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禹锡)使君》一诗相赠,对他二十余年形同流放的生涯深表同情;刘禹锡即兴写了这首诗回赠他。这首以赠答形式写成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抒写了诗人长期被贬谪遭迫害的痛苦与愤慨,更突出地表现了他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奋发向上的昂扬情绪和不计个人沉沦的乐观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被贬滴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犹如弃置在道旁一样。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直接抒发诗人长期被贬边荒的愤慨。“凄凉地”,寂寞冷落的地方。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朗州(在今湖南省)、连州(在今广东省)、夔州(在今四川省)等地,夔州属于古代巴国;朗州、连州属于古代楚国,故说“巴山楚水”。这些地方古代都很荒凉。“二十三年”,从永贞元年(805)作者被贬朗州到宝历二年(826)冬,共历二十二个年头。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跨进二十三个年头。这里历数被朝廷抛弃贬谪的年限,极写时间之长,遭遇之不幸,诗人愤懑之情不言自明。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连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表达他对长期遭贬后世事变化的感慨。“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的好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非常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了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亡友,从侧面表露出对时政的不满。“空吟”,空自吟诵,没什么作用。诗人被贬谪到偏野之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刘禹锡巧妙地借用这个典故,以表达他对亡友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士的怀念。“到乡”,回到故乡洛阳。“翻似”,倒像是。“翻”,反。“烂柯人”,即传说中的王质。《述异记》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小孩在下棋。他在一旁观看,小孩给他吃了一个枣核一样的东西。棋局未终,王质的斧头柄(柯)已朽烂了。等他回到村里,同时的人都已死光,再也无人认识他,原来他已离家一百年了。相传今浙江省衡县南有烂柯山。这句大意是说,离乡二十三年,回到洛阳,恐怕一切都陌生了,难免有王质离家百年归来之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人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奋发昂扬、充满勃勃生机的艺术境界。这两句诗用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和自然界的变化作比,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新旧交替,新陈代谢这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抒写了诗人坦荡而又开阔的胸襟。这里,诗人敢于把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同时由衷地赞美千帆竞渡,后来居上的进取精神,赞美万木争春,欣欣向荣的大好春光。这种积极的精神,豁达的胸襟,无疑地是他坚定的政治信念在诗中的艺术再现。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结尾点明对友人盛情的酬答。“一曲”,指白居易的赠诗。“长精神”,振作精神。白居易的赠诗,对刘禹锡的被贬深表同情和惋惜,情调较为低沉。刘禹锡对白居易的关切表示感谢,但同时又表示自己决不“借酒浇愁”,而是要借酒振奋精神,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一种坚韧、乐观的精神。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感奋不已。

这首诗叙事简洁,用典贴切,比喻生动形象,诗情起伏跌宕,思想含蓄深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形象活脱,设喻新颖,通过具体形象的景物表达抽象的哲理,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成为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游山西村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农村淳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真挚的情感。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民热情、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腊酒”,指农民的家酿,农村酿酒一般是在农闲的腊月(农历十二月)间。以绸布滤酒则酒清,质量好;以粗布滤酒则酒浊,质量较差。农村一般都喝浑酒,用浑酒待客似乎是差一些,但诗人解释说,你不要笑话这腊酒浑浊质量差啊,这正是表现出农民的淳朴热情,没有把你当作外人看待,桌上那款待你的丰足的鸡肉、猪肉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足鸡豚”,形容菜肴很丰盛。“足”,“足够”。“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纤曲的美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读到这里,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但这两句给人的启示远不止于此,与作者当时在政治上的遭遇相联系,不难看出,诗人虽然被罢官弃置不用,但他并末因此而灰心失望,“山重水复”两句正是诗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充满信心的真实写照。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前句写耳闻,后句写眼见,绘声绘色,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拐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闲乘月”,闲暇时趁着月光出游。“无时”,随时,不分时间。这两句总括游后的心情和愿望:农家的热情好客,山水的曲折明媚,春社的鼓乐喧天,衣冠的简素古朴等等,这些都给诗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诗人喜不自禁地表示:自今以后,要随时趁着月色,拄着拐杖,来叩启农民朋友的大门。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全诗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明白流畅,对仗工稳而自然贴切。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不仅上下两句成对,而且两句之中“山重”对“水复”,“柳暗”对“花明”,各形成了相当工整的句中对。着力地锤炼句子,却又不留一点痕迹,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柳暗花明”已用为成语,形容绿树成阴、繁花似锦的景象。

三、深入探究

1、概括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答赠形式的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不怕打击,虽长期遭贬谪,仍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振奋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农村纯朴的习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结合《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及有关资料,评价一下刘禹锡的生活态度。

3、这两首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第二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范文模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

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使君:称刺史。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两湖一带。刘禹锡先后被贬到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属巴国,其它地方大都属楚国。

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官为连州刺史到写此诗时,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臵:抛弃。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翻:副词,反而。

翻似:反而像。

烂柯人: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看到局终,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见《述异记》)。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

长(zhǎng):增长,振作。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表现了凄凉、悲伤、无奈的意境。作者被贬久远,表达了长期被贬的愤慨之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

闻笛赋: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人事全非的惆怅。烂柯人: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回到家乡,人事全非,表现对世态变迁的惆怅心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比喻义: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就让它没落、腐朽吧,它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紧扣题目,突出中心,酬答友人赠诗之意。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而不敢消沉的积极生活态度。

全诗抒发的感情

①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臵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②同时表现诗人坚定和乐观的精神。

【习题】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C)

A.首联写自己被弃臵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

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

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

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因被贬谪,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朝廷弃用的遭遇。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的作用。

“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借此表达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是晋人王质,诗人借此表达被贬太久、恍如隔世、人世沧桑之感。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

句诗?

诗人用“沉舟”“病树”自比,包含沉重忧伤之情,但千帆竞渡、万木争春又体现出他豁达的胸怀。此句形象生动,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6、感情基调:前四句感伤低沉,后四句乐观高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译文】

我和你要见面,固然很难,但要分别起来,也觉得很困难的。

这时的东风,似乎没有力气,百花都已凋谢了。

春蚕到了死的时候,方才吐完它的丝;

蜡烛要点到它的芯子成了灰,那烛油方才干掉呢。

我早晨对着镜子。只是忧愁乌云一般的鬓发要变成白色,夜里吟诗,却觉得月光有寒冷的意思。

这里到蓬莱山,没有多少路程。

现在分别后,我预备差遣三只脚的青鸟,常常飞到你那边探听消息。

【鉴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第一个“难”是困难的意思,第二个“难” 是难受的意思。“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烘托了作者不幸的遭遇和内心的创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象征手法。“丝”谐音为“思”。蚕丝和蜡泪象征至死不渝的爱情。“死”“泪”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设想对方伤感就别的种种情感。“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云鬓改”写自己因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难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蓬山”指对方住处,含有可望而不可及之意,“为探看”一词充满期待。

【习题】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两个“难”连用的意义:两字表面似乎一样,实则意思有别。这里两个“难”字艺术效果是着重强调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3.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既写自然环境、点明时令,也是使人心境的反映。情景交融,不仅渲染了忧伤的氛围,更抒发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4.本诗的主题为“别”,“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为写美好年华之将逝。

5.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才尽,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想一想,我们可以用这两句富含哲理的诗来赞美哪些人? 老师,科学家,清洁工人等。

7.借“蓬山”“青鸟”表达的情感。对恋人深深的思念以及渴盼见到恋人的愿望。

8.再拟一个题目。相思

第三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案

课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主备 万芬芬

授课班级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

及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词主要内容,熟读并背诵。

2、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感悟作者的旷达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深邃的哲理美。

【预习·交流】

1、走进作者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诗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与白居易齐名,并称为“刘白”;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其诗精练含蓄,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2、背景透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在扬州相逢。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节奏划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自学·合作】

1、用自己的话描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句。(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教学反思:

(4)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研读·赏析】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形成鲜明对比。有感情诵读,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导思:①诗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千帆”“万木”又比喻什么?②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巩固·拓展】

1、积累运用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延伸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词语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旧时】晋代。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雀桥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

B颔联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极力渲染乌衣巷没落荒凉的气氛,传达出一种感伤没落、恋旧的情绪。C“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D通过“王谢堂”与“百姓家”的对比,亦即老屋易主,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变迁。然而又不直说老屋易主,倒说燕子改换门庭,语意隽永,耐人吟咏。

集体备课 及二次备课:

第四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说课稿

单位:吴桥县水波中学姓名:赵金玲

一、说教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河大版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酬和诗,诗中刘禹锡回顾了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经历,并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抒写了自己在这特定的环境中的感情,虽充满悲凉却不悲观。同时,也抒发了乐观豁达的情怀。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当遇到逆境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完了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后,已经接触过了刘禹锡这个人物,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已经学了十首律诗了,对律诗的结构、韵律及朗读节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于这首诗的学习,把握节奏,准确朗读上不是问题。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较浅,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涵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豁达大度的情怀和昂扬向上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并背诵,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诗歌教学强调的是把握诗的意象,进而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因此我把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定为一个目标。它也是我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诗歌学习要了解诗词的意蕴,还需进一步的探究,即评词品“味”,对诗词中的美词佳句作深入的赏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词的丰富内涵。因此我确定了赏析诗歌名句为第二个目标。它也是教学安排中的一个难点。同时这首诗中作者的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这首诗的核心,为此确定了我教学的第三个目标。

五、说教法、学法及课时安排:

在古诗教学中,应该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这节课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诵读法、想象入境法、联系扩充法。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学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整首诗计划用一课时完成。

六、说教学过程:(共包括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简介诗歌背景。

1、导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有一位

大师,他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一位文豪,他历经二十三年的贬谪,依然壮志不倒,笑傲江湖。他就是不服输,不言败的乐观勇士—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简介作者及背景

3、解题: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在这一环节中,导入语的设计力求简洁直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目的,引发学生的共鸣。这个导入语还暗示了诗歌的主旨,对下一环节读懂诗歌起到一定的作用。简介写作背景,是本课教学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否则诗人的情感和精神品质就不易被理解。这一环节,为下一步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朗读感知大意

1、一读:解决字音

2、二读:划分节奏?找出诗的韵脚,试读一读。

3、三读:把握语气、语调,试一试。

4、四读:男女生赛读,读准、读熟

(这一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朗读是理解感悟的基础,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同时增强古文言语感,提高品悟能力。采用不同形式朗读,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以读促知,以读促学。让学生对全诗内容有整体的了解,利于把握全诗的情感,也为背诵做铺垫。第三环节:译诗解说内容。

1、结合文下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勾画出不懂的地方。

2、小组内讨论难懂的地方。

重点词:酬乐天见赠巴山楚水弃置身闻笛赋翻烂柯人 侧畔歌一曲长精神

3、你能说出诗歌大意吗?(课件)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赋啊,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4、小结:“译诗解说内容”的操作要点是

1.释字,扩充。2.解说诗意。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破解文言词语,了解诗歌的大意,弄清楚诗人的坎坷遭遇,及他的人生感受,把握诗人的精神追求,为深入理解诗歌的感情做铺垫。同时,明确译诗解说内容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环节: 吟诵传情达意

1、请从首联中找出诗人有过怎样的遭遇?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是什么?我们应该读出——之情,试读。(悲愤)

2、再读颔联,面对这样的遭遇,诗人暮年返乡有何感受?我们该读出——感情?(悲凉)学生试读

3读颈联,诗人情感有何变化?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我们该用什么调子读?试一试。

4、读尾联,说一说诗人对朋友表明了怎样的人生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要读的高亢激昂),试一试。

5、听录音,学生试读,并展示吟诵全诗。

6、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7、小结:(课件展示)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

①深刻理解作品。②酝酿情感。③把握节奏。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一字一词间蕴含着幽微意蕴,跳荡着节奏张力。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语言解篇章,以语言绘形象,以语言激情感,以语言开智慧。然后再次回归诵读,读出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同时把对诗句的理解转化为有声的朗读传达出来,为赏析名句做准备。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吟诵,也时刻注意方法的积累归纳,以便于实现由指导学生朗读到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的吟诵的飞跃。)

第五环节、评说深入赏析

1、用评说深入赏析”,就是给诗写诗句赏析,请看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赏析。(课件展示。)

①炼字:“暗”字,突出了柳树的茂密,树荫的浓郁;一个“明”字,则突出了花草的繁盛、明媚和娇艳。这一“暗”一“明”别具一格地描绘了这个村庄的独特风光。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②情感:同时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这个村庄的独特风光的喜爱之情。③哲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2、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进行

⑴.诗意解析。⑵字词品味。⑶情感体会。⑷修辞手法。

3、请大家自选角度,赏析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上一环节的吟诵传情达意。学生在把握全诗的情感的同时,对诗句的理解更加深刻,与此同时我又设计了联系旧知,举了赏析名句的例子,再次明确了赏析的方法,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为学生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扫除了障碍,搭建了平台。)

第六环节:抒情表达感受

(课件展示。)

1、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是刘禹锡面对坎坷人生不服输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感染了无数的读者,当然也包括我!请看老师是怎样用抒情表达感受的。

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我读出了你不幸的遭遇,悲愤的心情,试问人生又有多少二十三年?我为你鸣不平!

(课件展示。)

2、请同学们用真挚的情感抒写出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预设①:读“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我读到了您思念故友的悲痛,也读出了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你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悲凉心情。预设②: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虽然历经坎坷,可是您却毫不沉沦,仍然怀抱希望,我读出了你的豁达大度和积极乐观,你是我的人生榜样。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让学生宏观的把握全诗,在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

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进一步感受诗中的感人力量,学习诗人面对坎坷,永不言败的精神,做生活的强者。)

附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长期遭贬

————辛酸、愤懑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怀恋、怅惘

世事变迁积极进取、乐观豁达

展望未来

————豁达、进取

感叹身世

感谢赠言

————积极、昂扬

振作精神

(设计意图:语文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观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板书设计反映了课文的整首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这样显示了这首诗的主要内涵,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把握。)

小结:这首诗跌宕有致、意趣盎然,借景物表明哲理,寓哲理于事物之中,这也是刘禹锡诗歌的一个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朗读感知大意、译诗解说内容、吟诵传情达意、评说深入赏析、抒情表达感受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感知情感、感受精神,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第五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1、分析巴山楚水、二十三年的作用。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

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4、深入体会并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

5、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成语。

6、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7、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四、总结归纳。

刘禹锡通过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表现出刘禹锡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了刘禹锡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

五、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凄凉

千帆过 弃置

万木春 空

歌一曲 翻

长精神 愤懑凄苦

豁达乐观

下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游山西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品析名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范文大全)

    中学语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分析 张丽萍 教学目的: 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及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复习律诗格律知识,并能完整背诵。 2、理解诗歌写作技巧:用典抒情、借景抒情的特点。并能分析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赏析

    一、理解性填空:1、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示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齐 勤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3、识记这首诗的出处,作者及所处的年代。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5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翻译及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朝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