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诗说课稿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散文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
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
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散文诗说课稿2一、说教材
文学欣赏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让幼儿学习、感受语言的活动。大班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积极阶段,他们对主题单一、语言优美、富有情感色彩的散文较感兴趣。散文《落叶》便是根据中班幼儿的认识水平选取的。
散文《落叶》的主题单纯,语言优美流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动词,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富于动感的秋景画面,它在感染和陶冶幼儿心灵的同时,能启发幼儿奇妙而美丽的幻想,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散文《落叶》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巧妙,让幼儿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有利于幼儿初步感知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作品从幼儿的思维角度出发,将秋天落叶这一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温情:大树妈妈精心培育了她的孩子——小树叶,“孩子”又用自己全部的爱和思念回报着“大树妈妈”,与幼儿的生活极为贴近,容易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产生移情,感受温馨的母子深情。作品的结尾对未来寄予希望,为幼儿想象留下空间,可让幼儿在理解原作品的基础上大胆扩展想象,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
二、说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是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感知艺术地结构语言的方式的一种语言活动。喜欢文学作品,能够较好地理解(学习文学作品),初步感知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构成,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
中班幼儿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初步能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为此,我认为,在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情感,感知作品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和巧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恰当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应涉及语言、认知、社会三个方面,具体为:
1、感受并理解散文中优美的语言及其展现的秋景画面。初步感知作品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学习词:翩翩起舞、焐焐、惦记。
2、加深对树叶由春到秋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印象。
3、体验作品中浓厚温馨的母子深情。
三、说准备
散文是最美的文学,但其艺术化的语言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在学习活动中常受情感和兴趣的支配,因此,在幼儿欣赏散文的活动中教具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它应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可以让幼儿直接感知的直观形象,应该能牵动幼儿的心,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到最佳状态,全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欣赏中去,这也符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的教育原则。
根据以上分析,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材料准备:
1、物质准备:
(1)情景设置:创设一个秋天的场景
(2)根据散文内容制作课件。
(3)小树叶头饰、水彩画笔、落叶、菊花、水果、卡片等。
2、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树叶由春到秋的变化。
四、说教学程序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这也是由幼儿的认知规律决定的。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应注意整个活动各个环节间的递进性及层次性,并将具体活动目的分解到各层次活动中,逐层落实。据此,本次活动的设计将分为四个层次:感知作品阶段——理解作品阶段——体验作品情感阶段——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阶段。根据每一阶段的具体需要,我采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感知作品阶段
这个阶段分为两个步骤:
1、以带领幼儿走进秋天的童话世界引入活动,鼓励幼儿在“秋天的情景”中到处看一看,摸一摸,秋天里有些什么?想一想,说一说,秋天还可以有什么?让幼儿在对新奇环境自由自主的探索中激发起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想与说中,积极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知去思索,并由此引出散文的名称《落叶》。
2、教师以优美的语调配乐朗诵散文,引发幼儿对散文画面的联想
教师先提出欣赏散文的要求,让幼儿有目的地欣赏散文。然后在优美的钢琴曲声中,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散文,请幼儿说一说:“在倾听散文时好像看到了什么?”
此时,师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以各自的思维方式来感知作品优美的意境。
(二)理解作品阶段
这个阶段中,包含着本次活动的重点(感知理解散文内容),在重点部分又渗透着难点(A:理解词:翩翩起舞、焐焐、惦记。B:感知作品比喻手法的运用)
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步骤进行:
1、结合动态画面分段朗诵散文,巧妙设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惦记
我将散文《落叶》分为三个段落,以不同的问题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散文。
在幼儿欣赏第一段后设问:
1)在春天、夏天、秋天里小树叶都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幼儿加深对小树叶从春到秋逐渐变黄的印象。
2)树叶搀着大树妈妈在干什么?在幼儿答出翩翩起舞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做做:翩翩起舞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在自身的动作体验中理解该词语。
在幼儿欣赏第二段后设问:
1)秋风把小树叶吹到了哪些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较简单,我准备请能力中、弱的幼儿回答。
2)小树叶飘到了屋顶上、小河里、草地上,这些地方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既是概括性的又是再现性,我准备引导幼儿运用散文中的句子来回答,这样幼儿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头脑中必然再现出散文所描绘的画面,从而使幼儿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更深刻。
3)小树叶爱大树妈妈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这个问题的提出较为巧妙,是个思考性的问题,老师应允许幼儿稍作思考并与同伴稍作讨论后回答。在此处,我准备采用实物演示法,即用温水袋帮助幼儿焐焐小手、小脚的办法,帮助幼儿真正理解“焐焐”这一动词的含义,并从中体验小树叶是如何关心大树妈妈的这一更加内在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
在幼儿欣赏第三段后设问:
1)树叶想大树妈妈?你从哪里听出来的?这时,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进一步发散思维:你离开过家吗?你离开家时心里想到谁?从而理解词:惦记。
2)小树叶是怎样祝愿妈妈的?这个问题中包含了春天里大树又会长出新叶的自然常识。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比喻手法的运用
这一环节是针对活动目标中的另一难点设计的。采用了找寻匹配法组织教学的。老师请幼儿边欣赏散文边找一找:散文中的哪个句子最美?然后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展示课件,引导幼儿将散文优美的语句与画面相匹配,并借助以下问题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1)秋天来了,散文把小树叶比作什么?你觉得像吗?
2)小树叶飘到了地板上,散文把许多许多的小树叶比作什么?你觉得这样比喻好吗?
幼儿通过匹配活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得以直观地感知比喻句的巧妙运用,从而突破难点。
(三)体验作品情感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幼儿体验作品温馨的母子深情,师与幼儿分别带上头饰扮成大树妈妈和小树叶,随着配乐散文自由表演,师在表演中应以慈爱的依依不舍的表情、动作表达对“小树叶”的爱,以唤发“小树叶”对“大树妈妈”的爱,积极互动,使幼儿在角色转换中产生移情,深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母子深情。
(四)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采用问题启发和操作表达的方法,充分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地想象和表达,以使幼儿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首先以问题启发幼儿:小树叶离开妈妈快乐吗?它们的表情怎样?小树叶离开妈妈后,可能遇到哪些朋友呢?明年春天,小树叶还会回到妈妈身边吗?同时为幼儿提供水彩画笔、落叶、水果、菊花等卡片,鼓励幼儿在秋天背景壁画上大胆添画、粘贴,表达自己的想象。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主要应观察、了解、肯定幼儿的创造表现,不应过多地干涉幼儿,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
活动在幼儿自由自主的想象和表达中自然结束。
第二篇:散文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花》。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其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是说教学方法;六是说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金色花》也不例外,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也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说学生
初一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说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依据:以音乐导入,一是可以缓解一下课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温情,使他们迅速进入诗歌角色中。
媒体设计思路: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幻灯片,简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依据:新课标指出: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媒体设计思路:将大量的语文信息利用简单的幻灯片的形式在极短的时间里展示给学生,节约了上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投影:与课文配音协调一致的动态画面)
依据: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本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感情朗读,播放课文录音,容易使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领悟诗歌主题和思想感情,也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动态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优美画面,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媒体设计思路:课文泛读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在听读中感知情节,感悟思想动态画面,可以帮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优美画面,进一步领悟思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依据: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4、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依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应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5、(投影:当妈妈......的时候,我......)
提问:孩子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说一说。
依据:朗读应有层次性,对文本的了解也应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这一环节,有利于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的思想感情。
6、感知人物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回答:孩子(活泼
可爱
机灵
顽皮等等)
妈妈(慈爱
温柔
美丽
勤劳等等)
依据:这一环节是由上一个环节自然过渡来的。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7、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可以作指导)
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对人物的理解。
媒体设计思路:朗读配乐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难(用幻灯片出示讨论的问题)
A、“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B、孩子为妈妈做了不少事,为什么却不告诉妈妈? C、孩子回来了,妈妈为什么还说他“你这坏孩子”?
媒体设计思路:以幻灯片展示问题,可以节省授课时间,将问题直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及时讨论。
1、学生讨论(六人一组)
依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谈朗读体会
依据:新课标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一环节可以完成本课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师小结:母子情深
4、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鼓励朗读水平应有所提升)
在正确、流利、有节奏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达成了本首诗歌教学的能力目标。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知情节、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诗歌思想的理解。通过以上三个环节,本诗歌的教学重点学生将顺利掌握。
(四)、相关联想,扩展内涵
1、“我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也以母爱的热情讴歌而著称,她就是冰心奶奶,她的《繁星 春水》就是一部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颂歌。让我们走进《繁星 春水》,感受冰心对母爱的情思。”(出示幻灯片,展示部分诗句,师生共享)A、母亲阿!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B、倘如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C、母亲阿!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D、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依据: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设计这一环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媒体设计思路:利用网络信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交流感悟,想象创作 1、真情倾诉
找到与母亲相处时或温馨或快乐或感动的瞬间,讲给大家听。(投影:我与妈妈_______ 的时刻)(教师播放背景音乐)
依据: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动情讲述故事,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的饿能力,培养了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想象创作
《金色花》这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母亲的爱。(投影:假如我变成了„„)
依据: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前几个环节的基础上完成这一环节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正常情况下是可以突破
本诗歌的教学难点的。
媒体设计思路:用优美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以动听的音乐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流畅表达,真挚抒情。在轻松愉悦的气氛当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3、学生自由想象创作并交流。
(六)、课堂小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尽管如此,我们仍要用小草的芳馨、用溪流的欢歌来努力回报我们的母亲。
(播放歌曲《懂你》)
媒体设计思路:让学生在动情的音乐声中深一层理解诗歌,提高审美体验,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意犹未尽。
(投影:回报母亲,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重点顺利解决,教学难点在前面几个具有坡度的环节铺垫下,也顺利突破。借助多媒体课件,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环节,节省了上课时间,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实现了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自然、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情操。整堂课,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说课稿散文诗 树真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文诗《树真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散文诗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儿童情趣,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树真好》选自青岛出版社、幼儿园中班下册、语言表达领域的内容,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树给生活带来的好处,以此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并且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将观察到的变化表达出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和学情的分析,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重点)
2、能力目标: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朗读散文诗。(难点)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树的的好处,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幼儿的认知基础和本次活动的内容,我把“”设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把“”设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对于这样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活动目标的实现,我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不仅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我运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使所呈现的内容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更有效掌握学习内容。所以我运用以下学法:
1、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激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针对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学习重难点。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
1、空间准备:对树的用途有所了解
2、知识准备:有过在树林里玩的经历
3、物质准备:多媒体、散文诗动画。
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认知基础,围绕活动目标和活动重难点,我把本次活动的过程设计为以下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请幼儿看课件“树林”,并用谈话引出主题,导入活动:“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觉得这里好不好?为什么?”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还有谁也喜欢树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吧”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理解图片内容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有效的解决重点的教学目标,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和启发式提问法。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大胆表述,激发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散文诗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散文诗动画,第一遍先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初步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第二遍让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散文诗里有谁说树真好?他们为什么说树真好?引导幼儿用散文诗里的形式,先夸树真好,然后再说树为什么真好,通过倾听、问答的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四、朗诵散文诗
“引导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教师首先声情并茂的朗诵散文诗,给幼儿做好示范,然后让幼儿根据图片分组朗诵,最后请个别能力好的幼儿上前朗诵,教师对于幼儿的表现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利用幼儿爱模仿想得到表扬的心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难点的活动目标。
五、创编散文诗
在幼儿理解了散文诗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讨论:“树真好,小朋友还能想出更多美妙的诗句吗?让更多的动物和小朋友都来喜欢大树,好吗?”鼓励幼儿用“树真好…….”.的句式来说话,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延伸活动
在最后这个环节,教师以喜悦快乐的口吻说“树真好,让我们和树一起来跳个快乐的舞吧” 并在语言区角为幼儿创设树的各种好处,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为继续仿编提供支持。
七、点题:今天我们学习了散文诗《树真好》,知道了树的好处,它让大家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小朋友还自己创编了散文诗,真棒!回家把这首美丽的散文诗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吧!
总之,在本次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自觉地运用《纲要》中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散文诗《冬天》11说课稿
散文诗《冬天》说课稿
一、说活动设计思路:
散文诗《冬天》,它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语言优美、凝练,结构短小、精悍,内容生动,意境优美,它的鲜明的结构特点,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诗中将冬天的情境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你看,大地一片白茫茫,好似穿上银色的衣裳,虫儿惧怕冬天的严寒,躲在洞里睡觉,只有勇敢的老松树,还是那样碧绿健壮。腊梅花挺立在寒风中,散发出阵阵芳香。„„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我想,一首好的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还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
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幼儿来说非常重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我利用PPT创设了优美的意境,突出“冬天”的鲜明特征,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中学习散文、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整个活动的设计,让幼儿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营造了幼儿愿意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活动氛围。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和综合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根据儿歌的特点和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
认知
1、学习并理解散文内容,进一步感知冬天的季节特征。情感
2、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能力
3、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词汇、句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并理解散文内容,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词汇、句子。活动难点:活动中感受散文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分析:活动中,我利用欣赏PPT的方式为幼儿创设了冬天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理解散文内容,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感受散文的美,调动了幼儿已知经验,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他们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散文。
四、说活动教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视、听、说结合法、直观法、谈话法、提问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视、听、说结合法:采用了视听讲结合法是因为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将整个散文制作成了PPT,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听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声音结合音乐,用丰富的情感表现吸引幼儿,充分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幼儿通过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地猜测、想象,积极的思考。
谈话法、提问法:采用谈话法、提问法是因为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大胆地猜测、想象,积极的思考,大胆说话。
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是因为散文诗所要表现的意境美难以理解和体会,所以在活动中创设情境非常重要。在这样一种情景氛围中,调动幼儿听、看、想、说多种功能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五、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我运用了PPT来帮助幼儿理解、学习散文。
2、在欣赏散文的过程中我插入了一段背景音乐帮助幼儿感受散文的优美。经验准备:
1、幼儿对冬天动植物的变化已有一定的了解。
2、学习过散文诗《四季的礼物》 说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谈话引出主题
根据幼儿对冬天的了解,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那冬天是什么样的?(对于这种生活经验比较强的问题,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来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谈话法,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描述出来,了解幼儿对冬天的相关经验有多少。还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作铺垫。)
2、基本部分:在情境中学习散文,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散文所表现的美,在这一部分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结合幼儿已学过的散文《四季的礼物》提问:今天冬爷爷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冬天的画”,请小朋友猜猜看冬爷爷带来的画里有什么?
2、通过观看PPT欣赏冬爷爷为大家带来的“冬天的画”。提问:冬爷爷带来的画里到底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点击PPT依次出现白茫茫的大地、躲在洞里睡觉的虫儿、老松树、腊梅花、堆雪人、打雪仗的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散文中部分内容——雪花纷纷地飘、大地一片白茫茫,好似穿上银色的衣裳,虫儿惧怕冬天的严寒,躲在洞里睡觉,只有勇敢的老松树,还是那样碧绿健壮。腊梅花挺立在寒风中,散发出阵阵芳香。快乐的孩子们,不怕寒风吹,不怕雪花飘,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打雪仗,打来打去真热闹。整个过程幼儿边看别听,视听结合。这一环节是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主要内容。对散文诗有个印象。)
3、完整欣赏散文
师:我们一起再一次听着音乐完整地欣赏冬爷爷带来的画吧!(这一环节我利用PPT和音乐再次把幼儿带入了这个优美的情境中,让幼儿在音乐的引领下完整的欣赏了整片散文。)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散文中哪一句最美?为什么?(这一过程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这种做法改变了由教师确定词语学习范围的做法.让幼儿按个体经验和需要学习。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词汇和句子。)
2、散文中虫儿是怎样过冬的?
3、散文中都有谁很勇敢?不怕寒冷?
4、小朋友,你们怕寒冷吗?我们怎样做才会不怕冷呢?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虽然冬天很寒冷,但是我们都要做勇敢的孩子,只要我们多做运动、多锻炼,就不怕冷了。)
2、结束部分
那也我们也一起体听着音乐来运动、锻炼一下吧!(激发幼儿要多做运动、多锻炼做不怕冷的孩子的欲望。)
六、活动反思
散文诗《冬天》语言优美,用词简练且富有童趣,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还蕴涵着很多自然特征的知识。散文中以孩子的角度来诠释冬天,理解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别样的快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我利用PPT创设了优美的意境,突出“冬天”的鲜明特征,让幼儿在优美的意境境中,学习散文,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美。整个活动的设计,让幼儿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营造了幼儿愿意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活动氛围。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我改变了以往单一模式的教学,让幼儿在情境游戏中学习散文,我结合幼儿学过的散文《四季的礼物》中冬爷爷送给大家的礼物贯穿整个环节,幼儿都能根据已有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了有益的发展,学得快乐。在这一过程中较快的就将散文内容熟悉的记忆下来。而且通过此环节,让幼儿知道,虽然冬天很寒冷,但是我们都要做勇敢的孩子,只要我们多做运动、多锻炼,就不怕冷了。
最后一个环节,我采用了一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跟着快乐的音乐做运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幼儿在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此次活动。
第五篇:中班散文诗:捉迷藏说课稿
中班散文诗《捉迷藏》说课稿
一、活动背景:
每当孩子们玩到“捉迷藏”的游戏时,孩子们总是那么的高兴。在《捉迷藏》这首儿童诗里,作者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将黑夜、太阳和各种颜色都赋予了生命,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述了太阳被黑夜蒙住眼睛来找,各种颜色来躲的捉迷藏游戏的全过程。散文诗短小精悍,结构简单,意境优美,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又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能将孩子带进一个无限遐想的世界,又能激发孩子欣赏和学习的热情,很适合中班的孩子欣赏、学习。《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中班的孩子开始留心周围美的事物,对自然界的变化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但往往无法用好的词句进行表达,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欣赏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我指定如下目标:
1、在欣赏散文诗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拟人的表现方法,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学习词:静悄悄。
2、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发展其发散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散文诗多媒体课件,红、黄、绿、蓝、白颜色标记每人一个,田野、花园、云朵果园、大海等场景。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目标1里提出的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拟人的表现方法,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学习词:静悄悄。难点是运用“XX躲在XX里”进行仿编。
四、教学法:
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其声、形、色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散文诗,感受其意境。并采用游戏法,鼓励幼儿创造性想象和运用语言进行表述。
五、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主要安排四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出示诗歌角色,直接导入。第二环节: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仿编。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灵活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升语言,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朋友等身份走进孩子,以亲切交流,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踊跃发言。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第一环节:出示诗歌角色,直接导入。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活动开始,组织幼儿回忆自己曾经玩过的游戏,谈到此,幼儿便会津津乐道地说出自己爱玩的游戏,通过这一提问,直接地唤醒孩子的游戏经验,为理解散文诗的游戏情节奠定基础。
第二步:游戏真好玩,太阳公公和颜色宝宝也爱玩游戏,他们会玩什么呢?这里幼儿的回答可能是希奇百怪的,教师给与幼儿充分思考、大胆想象的空间,鼓励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最后教师告知幼儿“今天,他们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部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欣赏理解第一段内容。
教师结合动画,直观鲜明的画面直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影片中有感情的散文诗朗诵,勾起了幼儿想要进一步知道情节的好奇心,在这里教师以释然的神情,好奇的口吻提问:他们是怎样玩捉迷藏的呀?这个问题比较的宽泛,估计幼儿能结合听到的,看到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出一些零碎的片段,这是教师是一个微笑的倾听者,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大胆交流自己听到的内容,让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教师机智地抓住孩子的回答,帮助孩子理清太阳来找,颜色来躲的游戏关系。同时在这一段里,提问:“黑夜用长长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是什么时候”,不但帮助幼儿理解了太阳蒙上眼睛是夜晚,夜晚什么都看不见,同时也通过语言的讨论和动作的模仿,理解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词语:静悄悄的意思。复述诗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也就很自然地进入了诗歌的第二段。
第二步:理解散文诗的第二段,这也是整个活动的主要部分,需要掌握“XX躲在XX里”这一句式,为下面的仿编打好基础。
提问“颜色宝宝们已经静悄悄地躲好了,你们知道他们躲在哪里吗?”,在这里,通过对颜色躲的地方的猜想,再次调动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任由幼儿的“胡思乱想”,通过第二段影片的第一次播放,又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入正题,第一遍的观看,幼儿有可能看得不够仔细,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画面,可归纳幼儿的回答,逐步让幼儿掌握“XX躲在XX里”这一句式,第二次的欣赏影片,使幼儿巩固获得的经验,把单个的句式串连成完整的句子,有了这一基础,在最后跟着影片里完整朗诵时,幼儿便大胆地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反馈出来。
在这一节里,我们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为什么“xx颜色就一定要躲在xx里”,有了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幼儿可以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在后面的游戏中,幼儿也便会根据这个内在的规则,自觉遵守。第三步:理解散文诗的第三段;
总结上一节中颜色躲藏的秘密,请幼儿来猜测太阳公公会找到颜色宝宝吗?幼儿的回答肯定是“找不到”,而作品中的结果却和幼儿猜测的截然相反,表面上表扬太阳公公聪明,其实是表扬幼儿聪明,因为大家早就发现其中的秘密了。
第四步:完整欣赏诗歌,加深理解,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这一过程的设置有两个用意,一是对散文诗有个全面的欣赏,二是教师的小结:“这首散文诗真好听,把太阳和黑夜说成是两个可爱的小朋友在和颜色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了我们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真有趣。”以教师浅显、精练的总结、提升,帮助幼儿感知拟人的文学手法,通过幼儿模仿蒙眼和睁眼,再一次亲身感知黑夜和白天的奇妙变化,同样这也是游戏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三环节:游戏情境,尝试仿编。
通过提问,“颜色还会躲到哪里”,幼儿间的自由讨论,不但是对前面获得的知识的复习巩固,也为顺利创编做好知识准备。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环节教师就创设游戏的情境,让每位孩子根据自己的颜色标记,想好自己是什么颜色宝宝,躲在哪里才不会被发现,把幼儿在第二环节中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运用到游戏中。
幼儿的第一次游戏只邀请部分幼儿参与,引导幼儿用“XX躲在XX里”说出自己躲的地方,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个别幼儿的游戏是为了照顾能力相对差的幼儿,有了部分幼儿的先游戏,先示范,使得其他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游戏的要求,第二次全体幼儿进行游戏,并把自己躲藏的地方用要求的句式告诉周围的老师听,请老师们检查他们的游戏结果和掌握情况,使每个幼儿都有表述的机会,也能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
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提出宝贵建议,慷慨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