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教案
舞蹈基本理论(共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舞蹈和舞蹈的类别
2、让同学们熟悉一些舞蹈基训的内容,如:常用术语等。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年龄差异大,个别学生可能会无法理解到位。教学过程:
一、导入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这是舞蹈的定义。它是一种以经过提炼、组织、韵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的姿态、表情和动作流程等构成画面,创造形象,从而表达某种思想情感的艺术。
二、了解舞蹈的分类
(一)根据舞蹈不同的风格特点来划分
1、古典舞:①中国古典舞 ②芭蕾(Ballet)
2、民间舞:①以反映该民族风土人情为主的民间舞 ②借用某民族的舞蹈元素,表述特定艺术构思的民间舞
3、现代舞:反对古典芭蕾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倾向,主张摆脱古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
现代生活。(包含1.美国流派2.德国流派.)
(二)根据表现形式的特点来划分
1、独舞
2、双人舞
3、三人舞
4、群舞:(1.塑造群体形象2.营造意境背景3.外化主要人物内心的一种表现手段。)
5、舞剧:是综合了舞蹈、戏剧、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
三、了解舞蹈基训常识
(一)舞蹈训练的基本方位
以舞者所面对的方向来确定的,通常以舞者为中心点,面向正前方为起点,每向右转45°为一个方位,共分为八个方位(称1~8点)。
即正前方为1点,右前方点,右方为3点……
(二)舞蹈常用术语
1、主力腿:指在动作过程中 或造型时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它对舞蹈过程中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动力腿:是与主力腿相对而言的,指非支撑重心的一条腿,在动作过程中可做各种动作,如抬腿、踢腿等。
3、韵律:是指舞蹈中的感觉和规律。它需要舞者在动作时把握这种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韵律感觉,才能把舞蹈跳得富有美感。
4、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干,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舞蹈动作都是在一定的节奏规范中进行的。
四、小结
压腿、踢腿、下腰软开度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
2、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教学重难点:
在把上的开绷直和身体协调性的配合。教学过程:
一、手位热身
响音乐。由队长领做芭蕾手位,师巡查辅导。(起到一个肌肉收紧、缓和心情、调整状态的作用)
二、训练站姿
(一)师: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舞蹈当中的站立有什么要求?
生:肌肉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
(二)(找一名学生作示范讲解)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
(三)开音乐。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训练站立,启发想象力(如: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亭亭玉立,等)
(四)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
(五)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慢慢打开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三、压腿训练
(一)让学生理解开绷直的含义。
(二)正腿。
1、师做示范:将右动力腿搭上把杆,主力腿脚尖向正前方,动力腿需保持大腿内侧环动转开,脚后跟向上,绷脚。后背立直站立。先双手扶把抬下巴壳用小腹贴腿向下压。
2、找程度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教师手扶指导会出现的问题。
3、学生上把感受,先站立教师挨个辅导,注意学生主力腿脚尖的方向、动力腿是否开绷直、膝盖的弯曲等。
4、随音乐自己压腿。
(三)压正腿。
1、手起三位手,跟节奏压腿。
2、分别要求学生所做到的程度,教师巡视指导。
3、跟四拍音乐压腿。
(四)旁腿。
1、师做示范:单手扶把,将右动力腿搭上把杆,主力腿脚尖向正前方,动力腿需保持大腿内侧环动转开,脚后跟向上,绷脚。后背立直站立。身体完全转开用后脑去躺腿向下压。
2、找程度较好的学生做示范,教师手扶指导会出现的问题。
3、学生上把感受,先站立教师挨个辅导,注意学生主力腿脚尖的方向、动力腿是否开绷直、膝盖的弯曲等。
4、随音乐自己压腿。
(三)压旁腿。
1、手起三位手,跟节奏压腿。
2、分别要求学生所做到的程度,教师巡视指导。
3、跟四拍音乐压腿。
(四)坐压前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并腿,上身垂直坐地,立腰、挺胸抬头,双手体侧扶地。做法:上身垂直下压贴近腿部,双手经体侧至头顶扶脚尖。上身抬起后,还原到准备姿态。
(五)坐压旁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坐地右腿体侧伸直,左腿体侧屈腿,右手扶地,左手托掌。做法:上身向右腿下压,左手扶右腿。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六)坐压后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压右后腿时,右腿向正后方伸直,双手体侧撑地,上身向后下压,注意尽量用后腰,头靠近右腿,还原姿态时,上身要垂直。压左腿时动作相反。
(七)躺身抬前腿、踢前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尖直腿躺身,双手小七位。抬前腿的做法:绷右脚慢慢向上抬起,注意力量伸展到脚尖,脚尖领先抬起,落地 时要轻。抬左前腿动作相反。踢前腿的做法:在前抬腿的动作基础上加速踢起落下。
(八)侧躺身抬旁腿、踢旁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绷脚尖双腿并拢,侧躺身,面向7点,左手头顶伸直,右手屈肘撑地。抬旁腿的做法:右腿绷直慢慢抬起,抬 腿时右腿背对右耳。踢旁腿做法:同抬旁腿的路线,向耳旁快速踢起。左腿动作同 右腿相反。
(九)跪抬后腿、踢后腿: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跪地,上身稍前倾,双手撑地。抬右后腿做法:右腿向后伸直绷脚尖,慢慢抬起,注意抬腿时开胯、用腰、脚尖领先上抬。左腿动作相反。踢右后腿做法:在抬后腿的基础上,快速后踢。
训练要求:腿的训练要保持姿态的准确性。压腿要注意直膝。身体要伸直,头手尽量向脚尖靠近;踢腿注意踢起时要迅猛,落地时要轻缓;旁腿动作注意侧躺身时腰挺直,臀部收紧,不可低头,翘臀。
四、教师小结
软开度、勾绷脚、头部组合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软开度训练,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初步学习勾绷脚,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软开度训练,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初步学习勾绷脚,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师生问好,点名,交代今天所学重点。
(二)复习站姿和压腿,巡视指导。
二、软开度训练
(一)胯
1、教师示范地面开胯动作,强调要领;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
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可按节拍上下颤动。注意双脚开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
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团身慢起,团身时头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2、学生集体做,教师巡视指导。
3、跟音乐压胯,教师重点说明哪样容易受伤。
(二)腰
1、教师示范地面腰部训练,强调要领:下上腰时,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顶,颈部放松,不可憋气。下旁腰时胯部不能移动,向右侧下腰,左侧腰向上挑,姿态腰舒展。下中腰时气息放松,尽量用中腰、上腰,头向臀部靠近。
2、坐顶上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绑脚并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体侧着地。做法:头、颈、肩、胸腰尽力向后下。
3、跪下旁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上身挺直,双手背后。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时双手由左下方向右双晃手,呈顺风旗,下旁腰。此动作左右均可训练。
4、跪下中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并拢跪坐,双手扶大腿。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后下腰,同时双分手抓住脚踝。②双手经分手叉腰,向右后下腰。
5、学生集体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绷脚、勾脚、半勾脚
(一)教师示范,详细讲解。
(二)绷脚:动作做法:脚背绷紧,脚尖用力下压,脚底形成弓型,初学者可以通过外力施压来训练。
(三)勾脚:动作做法:脚背收紧,脚尖向上勾起,脚跟用力前伸。
(四)半勾脚:动作做法:在绷脚的基础上,脚尖勾起,脚背保持原样。
(五)环绕脚:动作做法:(八拍完成)准备姿态,绷脚尖,双腿并拢,直腿坐地,双手体侧扶地。
①(由里向外环绕):1-2双脚勾起;3-4脚跟不动,脚尖分开;5-6双脚在分开的基础上绷直;7-8双脚尖并拢,还原到准备姿态。②(由外向里环绕):1-2双脚尖绷直分开,脚跟靠紧;3-4双脚尖分开勾起;5-6在勾脚的形态上双脚并拢;7-8双脚绷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六)教师明确训练要求:勾脚要求力量到脚跟。绷脚要求力量到脚尖,并尽力向远处伸展。半勾脚应注意力量到前脚掌,大脚背用力绷直。
四、头部组合训练
(一)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在旁认真听看。
(二)身体原地坐正,头部有规律环动,全部为四拍动作。
(三)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跟音乐分组练习。
五、小结
舞蹈大赛欣赏1(共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观看CCTV舞蹈大赛少儿组视频让学生开阔视野,对舞蹈多种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
2、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对舞台的渴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简单介绍舞蹈大赛。
二、观看视频
(一)从少儿组大赛初赛观看。
(二)提问:最喜欢哪个舞蹈?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脚位、手位、踢腿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的站姿、手位等,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教学重难点:
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热身活动。
二、手位和站姿训练
(一)基本手型:四指并拢,非常松弛地伸展开,食指略外出,拇指向手心里靠,指根后拉,拇指与中指间适当留空。
(二)教学要求:在学习芭蕾手型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两点:一是松弛,一是伸展。松而不缩,展而不直(硬)。五指相互的关系和距离要把握好。
(三)古典芭蕾手位根据学派的不同,手位也不尽相同(有切凯弟体系、法兰西学派、俄罗斯学派等),这里介绍的是我国现行的手臂位置,共分七种手位。
1、一位
动作做法:两臂稍屈圆弧下垂,指尖相对,间距数厘米。
2、二位
动作做法:两臂在一位的基础上向前抬起,正对下肋。
3、三位
动作做法:两臂在二位的基础上向上抬起至前额,手臂稍屈肘,指间距离等同一位。
4、四位
动作做法:一臂成三位,一臂成二位。
5、五位
动作做法:一臂成三位,一臂向旁打开。
6、六位
动作做法:一臂成二位,一臂向旁打开。
7、七位
动作做法:两臂稍屈成圆弧形向旁平举,小臂与肘同高,手心向前下方。
(四)教学要求:整个肩膀道手指尖柔顺、流畅,各关节不能突出,保持长弧线条。三位手上抬要注意沉肩。
(五)脚位
芭蕾训练中,大部分动作都以这五种位置之一作为开始和结束姿态。
1、一位
动作做法:两脚完全外开,两脚跟相靠,形成一横线。
2、二位
动作做法:两脚在一位的基础上打开呈一字形,根据脚的长度,两脚跟相距一脚或一脚半距离。
3、三位
动作做法:一脚位于另一脚之前,前脚跟紧贴后脚跟的脚心,同样双脚外开。
4、四位
动作做法:一脚从第五位向前打开,相距一脚距离,前脚跟与后脚拇趾关节成一条线,称交叉的四位。
5、五位
动作做法:两脚外开交叉,前后脚紧贴,使后脚大拇趾第一关节露在前脚脚跟外面。由于五位须完全打开,所以是最难的。
(六)从芭蕾五种脚位的做法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双脚尽力朝相反方向打开。要想使脚打开,在外开训练中要依靠大腿内侧肌肉的伸展,使腿从胯关节向外扭转。在五种脚位种,要十分注意不能倒脚(倒脚指:重心在大拇趾,小拇趾离地翻起),要五指着地,中心在两腿之间。
三、教师小结
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位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的古典舞手型、手位等,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教学重难点:
1、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学习古典舞的韵味。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热身活动。
二、手型
教师介绍中国古典舞的手型都分为哪几种,之后依次做示范,学生试做。
(一)掌
1、兰花掌(女性基本掌形)
动作做法:四指挺直,微向上翘,拇指向中指靠拢,成兰花状。
2、虎口掌(男性基本掌形)
动作做法:四指伸直略微分开,虎口张开。
训练要求:在学习兰花掌手型时,要防止学生手心内屈,指根无力,手指不直。在练习虎口掌手型时,要求学生虎口有张力,同时掌的外侧用力。
(二)指
1、单指(也叫兰花指,属女性指形)
动作做法:拇指尖叠与中指甲上,食指挺直微向上翘。另三指自然弯曲,小指微抬。
2、剑指
动作做法:食指与中指并紧挺直,指根用力,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紧贴,大拇指贴于无名指尖上。
训练要求:指形无论男女要强调伸出的手指要挺直,力从指尖穿出。
(三)拳
1、空心拳
动作做法:五指微屈,拇指贴着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半握拳掌心留空。
2、实心拳
动作做法:四指并拢握拳,拇指贴于食指与中指的第二关节上,微扣腕。
三、手位
教师边做边介绍古典舞手位的动作名称
(一)预备位:
1、双背手(女性常见手位)
动作做法:双手兰花掌,背于身后臀部。
2、叉腰手(男性常见手位)
动作做法:双手虎口掌形,叉在身体前胯与腰之间的位置上。训练要求:预备位要注意手型准确,同时注意身体的直立。
(二)山膀位(单山膀)
动作做法:一臂长弧形,体侧平抬起,与肩平。女单山膀手型保持兰花掌,腕微扣。手指微向上翘;男单山膀手型保持虎口掌,其他做法同前。
训练要求:在学习山膀位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防止出现一些易犯的毛病。如肘关节太直并下沉,大臂无力,手腕太松等。学生自学时,也要仔细对照图示和动作说明。
(三)按掌位(单按掌)
动作做法:一臂屈肘,掌心向下,按在胸前,距胸约15公分。女按掌位手型保持兰花掌;男按掌位手型保持虎口掌,其他做法同前。训练要求:训练中注意按掌易犯的毛病是:手掌贴胸太近,肘部抬得过高。
(四)托掌位(单托掌)
动作做法:一臂长弧形托于头上前方,掌心向上,指尖向里。女托掌位手保持兰花掌形;男托掌位保持虎口掌形,做法同前。
训练要求:做托掌位时,要避免耸肩或手臂太直,手腕过于下压。要使臂膀从指尖 到肩膀形成一条流线型,不能有棱角。
(五)提襟位
动作做法:手握紧,提于胯旁,拳眼与胯相平,肘架起,手臂保持弧线,手腕略翘。女保持女形拳,男保持男形拳,做法同前。训练要求:提襟要注意精、气、神。肘架起时应防止耸肩。
四、教师小结
把上训练,地面身韵练习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扶把、把上站姿、地面坐姿等一系列训练。
2、让学生初步感知中国古典身韵,进行呼吸和眼神训练。教学重难点:
1、学习扶把、把上站姿、地面坐姿等一系列训练。
2、让学生初步感知中国古典身韵,进行呼吸和眼神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热身活动。
二、把上训练
(一)扶把方法
1、双手扶把,身体面对把杆,距把约20公分,双手轻放再把上,两手间距与肩同宽,肩肘自然下垂。
2、单手扶把,侧身站立,单手轻扶把杆,扶把得手放在身体前侧。扶把时手不能用力揪把杆,以免影响身体重心的稳固。
(二)训练站姿
1、师: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说明了一个的体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舞蹈当中的站立有什么要求?
生:肌肉收紧,膝盖夹紧,立腰、收腹、展肩等
2、(找一名学生作示范讲解)两腿脚跟相靠十个脚趾用力抓地,两腿夹紧,大腿内侧外旋,收腹、收臀,立腰,下巴微抬,眼睛平视前方。
3、开音乐。学生双手扶把,按照要求训练站立,启发想象力(如: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亭亭玉立,等)
4、音乐的第一遍,双手扶把,面向把杆,一位脚。
5、音乐第二遍,一位立半脚尖,保持状态,双手离开把杆,慢慢打开至七位,掌握好重心。
(三)地面身韵练习
1、身体的呼吸(吸气时身体拉长展开,呼气时身体收敛内含)。
2、头的呼吸(指头时吸气,低头时呼气,转头时先吸后呼)。
3、手臂的呼吸(手臂波浪时以肩为轴,肘、腕依次向上带动吸气,向下带动呼气,体会手臂连绵不断的延伸感)。
4、造型时的呼气(造型时,身体姿态不动,然后气息流畅自然,不僵硬)。
(1)教师完整示范,并且边示范,边讲解呼吸的运用。(2)训练学生:
a.双跪坐,双背手,听音乐,节拍练呼吸,找呼吸时身体的韵律感。b.练习单一的头的呼吸,然后与身体配合。
c.先练习单臂波浪时的呼吸,再练习双臂波浪时的呼吸,呼吸越深,19
动作越大,情绪越高。
d.大呼吸后双晃手造型,体会该动作的延伸感(眺望远方),双绷脚坐地展胸腰 气息流畅。
三、教师小结
舞蹈大赛欣赏2(共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再次观看CCTV舞蹈大赛少儿组视频让学生开阔视野,对舞蹈多种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
2、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对舞台的渴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简单介绍舞蹈大赛。
二、观看视频
(一)从少儿组大赛初赛观看。
(二)提问:最喜欢哪个舞蹈?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软开度训练,把上擦地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软开度,拉伸柔韧性。
2、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教学重难点:
1、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软开度,拉伸柔韧性。
2、发展舞蹈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训练学生动作时所需的软度、力度、开度。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热身活动。
二、软开度训练
(一)胯
1、教师示范地面开胯动作,强调要领;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屈膝,膝底相对坐地,上身垂直,双手扶膝,立腰、挺胸、抬头、两眼平视。
①双手用力压膝,使膝盖接近地面。可按节拍上下颤动。注意双脚开始靠近臀部,训练中可逐渐响前伸出,扩大角度。
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压,尽量使胸脯贴近地面。团身慢起,团身时头向腹部靠,腰椎尽量弯曲,由后背肌椎一节节向上挺直,还原到准备姿态。
2、学生集体做,教师巡视指导。
3、跟音乐压胯,教师重点说明哪样容易受伤。
(二)腰
1、教师示范地面腰部训练,强调要领:下上腰时,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顶,颈部放松,不可憋气。下旁腰时胯部不能移动,向右侧下腰,左侧腰向上挑,姿态腰舒展。下中腰时气息放松,尽量用中腰、上腰,头向臀部靠近。
2、坐顶上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绑脚并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体侧着地。做法:头、颈、肩、胸腰尽力向后下。
3、跪下旁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上身挺直,双手背后。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时双手由左下方向右双晃手,呈顺风旗,下旁腰。此动作左右均可训练。
4、跪下中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并拢跪坐,双手扶大腿。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后下腰,同时双分手抓住脚踝。②双手经分手叉腰,向右后下腰。
5、学生集体做,教师巡视指导。
(三)脚背
1、教师强调重点该如何压脚背。
2、学生练习。
三、把上擦地
(一)一位擦地。擦地是腿、踝关节和脚的伸展动作。主力腿直立,动力脚经过擦地到绷脚尖点地,使脚背充分弓起。擦地时站一位。
(二)训练要求:擦地的训练目的是用以加强腿的力量,因而在练习时要注意腿部的伸展,绷脚力量要到脚尖。擦地的过程要注意半脚掌的运用,上身重心垂直,不能摇晃移位。
(三)教师示范,并强调动作要领,需注意的地方。1、1—2站一位不动。2、2—3拍右脚向旁擦出,全脚掌着地。3、3—4拍推出右脚背。4、4—5拍不动。5、5—7拍慢慢收回。
(四)学生模仿,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师小结
软开度训练,把上蹲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从软开度训练中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2、初步学习蹲,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教学重难点:
1、从软开度训练中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
2、初步学习蹲,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热身活动。
二、软开度训练
(一)把上压腿、部分学生地面压腿。
(二)下叉、划叉训练。
(三)肩部训练。
(四)腰部训练。
(五)下腰、顶腰训练。
三、把上蹲练习
(一)把杆单一动作训练
1、半脚尖:动作做法:双脚一位直立。
2、脚跟离地踮起,1/
4、1/
2、3/4,使身体上升,两脚掌平稳地立于地板上。
3、训练要求:半脚尖的训练目的是伸展腿和踝关节,加强它们的力量,并锻炼平衡能力。训练中要注意重心的准确,重心不能在小脚趾上。上身要求垂直,向上伸展。
(二)蹲
1、(半蹲)屈膝一半。两腿完全外开,两膝下蹲时与两脚成一线。身体重心平均地落于两脚。所有位置的小蹲,两脚跟都不离地。
2、(全蹲)平稳、均匀地屈膝。两腿外开要求同半蹲,惟有在不抬起脚跟就无法下蹲时,脚跟才被迫离地。
3、训练要求:蹲的训练目的是锻炼外开和腿肌的柔韧性及膝部的控制力。无论半蹲、全蹲,训练中都要注意胯部的外开,膝对脚尖。在蹲的过程中,防止翘臀、上身前倾,要保持腰背的直感。
(三)教师示范,并强调动作要领,需注意的地方。
四、教师小结
舞蹈大赛欣赏3(共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观看CCTV舞蹈大赛少儿组视频让学生开阔视野,对舞蹈多种表现形式有一定认识。
2、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对舞台的渴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师生问好,教师点名。
(二)介绍本节课重点内容,简单介绍舞蹈大赛。
二、观看视频
(一)从少儿组大赛初赛观看。
(二)提问:最喜欢哪个舞蹈?为什么?
三、教师小结
头部、腰部呼吸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软开度训练,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初步学习如何调整呼吸,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软开度训练,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初步学习如何调整呼吸,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教学过程:
一、把杆软度训练
(一)压腿——压前腿、压旁腿
1、把杆压前腿:动作做法:以右脚为例。面向把杆站立,先将右腿放在把杆上,直膝、勾脚(或绷脚),左腿直立与地面保持垂直,双手扶把杆,上身正对把杆,用上身贴向右腿。压左腿,动作同上。
2、节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3、把杆压旁腿:动作做法:以右腿为例。右侧对把杆,右腿侧放把杆上勾脚(或绷脚),左腿直立。右手扶把,左手上举。侧身向右腿下压,左手经头上方碰到右脚尖。压左腿,动作同上。
4、节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训练要求:把杆压腿时软度训练的一种方法。可以与地面软度训练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进行。训练的节奏可以慢快结合。
在做各类压腿动作时要注意:压前腿时动力腿收胯使两胯平行,上身挺直向前伸展,不能驼背,下压时上身要用力。压旁腿时,腿不能弯曲,下压一定要正侧身,上身伸展,用耳去贴腿,臀部不能后翘,不能扣胯。
(二)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
1、坐顶上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绑脚并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体侧着地。做法:头、颈、肩、胸腰尽力向后下。
2、跪下旁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上身挺直,双手背后。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时双手由左下方向右双晃手,呈顺风旗,下旁腰。此动作左右均可训练。
3、跪下中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腿并拢跪坐,双手扶大腿。做法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后下腰,同时双分手抓住脚踝。做法②:双手经分手叉腰,向右后下腰。
4、拧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扶大腿。向右拧腰,双手向前方伸出同时提臀,上身稍前倾,再划向右侧,上身随双手向右侧拧腰,眼看右侧,右手撑右脚脚踝,左手头顶上方自然下垂。向左侧拧腰动作相反。
5、涮腰:动作做法:准备姿态,双跪坐,双手山膀按掌。做法:双手与肩同宽向前伸出,上身前倾(前腰),手带动上身和头一起移动到右侧(右旁腰),再移动到后方(中腰),移动到左侧(左旁腰),再还原到准备姿态。向左涮腰动作相反。
训练要求:下上腰时,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顶,颈部放松,不可憋气。下旁腰时胯部不能移动,向右侧下腰,左侧腰向上挑,姿
态腰舒展。下中腰时气息放松,尽量用中腰、上腰,头向臀部靠近。涮腰时,头、手、上身要一致,尽量用到每个部位的腰。
二、呼吸训练
(一)听教师强调要点,盘腿坐,后背立直,手自然下垂搭在腿两边,调整自己心情和呼吸节奏。
(二)跟音乐放松自己。
三、教师小结
把上训练,简单技巧训练
(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正确的做技巧,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教学重难点:
1、学习正确的做技巧,学会如何在训练中保护自己。
2、通过本节课,让同学们掌握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教学过程:
一、把上训练
(一)半脚尖:动作做法:双脚一位直立。脚跟离地踮起,1/
4、1/
2、3/4,使身体上升,两脚掌平稳地立于地板上。
※训练要求:半脚尖的训练目的是伸展腿和踝关节,加强它们的力量,并锻炼平衡能力。训练中要注意重心的准确,重心不能在小脚趾上。上身要求垂直,向上伸展。
(二)蹲:动作做法:(半蹲)屈膝一半。两腿完全外开,两膝下蹲时与两脚成一线。身体重心平均地落于两脚。所有位置的小蹲,两脚跟都不离地。动作做法:(全蹲)平稳、均匀地屈膝。两腿外开要求同半蹲,惟有在不抬起脚跟就无法下蹲时,脚跟才被迫离地。※训练要求:蹲的训练目的是锻炼外开和腿肌的柔韧性及膝部的控制力。无论半蹲、全蹲,训练中都要注意胯部的外开,膝对脚尖。在蹲
的过程中,防止翘臀、上身前倾,要保持腰背的直感。
(三)擦地:动作做法:一位擦地。擦地是腿、踝关节和脚的伸展动作。主力腿直立,动力脚经过擦地到绷脚尖点地,使脚背充分弓起。擦地时站一位。
※训练要求:擦地的训练目的是用以加强腿的力量,因而在练习时要注意腿部的伸展,绷脚力量要到脚尖。擦地的过程要注意半脚掌的运用,上身重心垂直,不能摇晃移位。
二、技巧训练
(一)小跳:动作做法:一位跳。一位脚站立,经半蹲轻跳起,离地后快速绷脚、直膝,腿部肌肉收紧。落地要先落脚掌再落脚跟。一位跳可单一跳,也可连续跳。二位跳。二位脚站立,做法同一位脚。※训练要求:一位跳的练习要由浅入深,先扶把单一跳,再逐步脱把训练。在进行跳的训练时,要求上身垂直,开胯,膝部要有控制力。脚离地前,要五趾抓地而起。
(二)中跳:动作做法:一位中跳是在一位小跳的基础上蹲得深一点,离地跳起时达到最高点。二位中跳是在二位脚的基础上跳起,做法同一位中跳。
※训练要求:二位中跳跳起前膝部要施以压力,跳起时要求腿肌的爆发力要强。由于此跳跃动作对腿部力量要求较高,所以要在小跳的基础上进行中跳训练。
(三)倒立:面对墙,双手扶地感受正确位置,全身收紧,绷脚。
三、教师小结
第二篇:舞蹈教案
教学时间:第一周
培训人数:低年级舞蹈班学员 教学内容:
1,认识身体各部位,方位,训练站姿,认识脚位; 2,基本舞步训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为以后的基训做好准备;
2,在训练站姿中,认识各个方位,为小组合的练习做好基础; 3,学习正部位半脚掌,交替半脚掌,流动半脚掌。教学重难点:
1,记住方法及各种脚位的正确要领; 2,能按要求完成动作。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师生相互认识,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及本节课的训练内容。三,训练站姿
1,老师说出要领及要求,指导学生以正确的站姿表现; 2,在训练站姿中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3,在不同的方位练习站姿,从而认识各个方位。四,认识脚位并做一做
1,老师讲解并示范:正部位,一字位,大八字,五位。2,指导学生练习;
3,请学生单独做,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五,复习一遍学习内容 六,小结。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正步位半脚掌,交替半脚掌,流动半脚掌。
1,老师讲解并示范
正步位半脚掌:踝关节尽量向上推起,上身向上拔起,两个肩下沉; 交替半脚掌:注意重心的转换和踝关节的松驰,后背向上拔起; 流动半脚掌:走的时候要注意平稳,踝关节要注意松驰。2,指导学生练习
3,指导学生合着节奏练习三,小结。
课后小结:学生程度不一,年龄相差有一定距离,应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对待。
第三篇:舞蹈教案
小 鼓
执教班级:二年级 执教者:李春光
一、教材分析
“小鼓”组合源于“快乐小舞星教材”它倡导快乐、健康、科学的教学理念。教材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运用孩子的天性,没有过多动作,主要是发挥孩子的自主意识。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自信、大方、团结、友爱、拼搏、合作的舞蹈。“小鼓” 通过敲鼓的组合形式,准确掌握节奏,在练习中增强音乐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的
1、学习组合《小鼓》通过敲鼓的形式,准确掌握节奏
2、在组合练习中增强音乐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学习组合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动作
1、学会组合中的舞蹈动作
敲鼓:正部位站立,眼视身体前方。双手握拳,小臂折回,重拍向下,按节奏敲击前人的肩膀,同时连续做半蹲
咚咚咚:正部位站立,眼视身体前斜上方,双手握拳举于前斜上位,重拍向下连续敲击三次
2、带情感有节奏的表演舞蹈组合《小鼓》
四、教学重点
1、学会舞蹈组合中的主要动作“敲鼓”“咚咚咚”
2、在学习中体会音乐的节奏感用舞蹈组合动作表达
3、舞蹈组合中舞伴的相互配合
五、教学难点
1、舞蹈动作“敲鼓”“咚咚咚”与节奏配合完成
2、带情感有节奏的表演舞蹈组合《小鼓》
六、教学过程
1、形象认知
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啊?小鼓是什么呢?你们听它能发出声音是不是?那它是怎样发出声音来的呢?看看你们是怎样敲打?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另外的敲打方法?来和老师一起学。
2、动作进入 A、“小鼓”引入
(1)我们怎样敲小鼓呢?有几种敲击的方式啊?(请学生上台敲打鼓)(2)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敲打的方式(教师示范)
(3)两人一组(一人拿鼓一人拿鼓锤)用教师的方式敲打小鼓。(让学生在后面学习动作时找到真实的敲鼓感觉)B、教授动作“敲鼓”“咚咚咚”(1)展示文字图片“敲鼓”“咚咚咚”
(2)教师将动作分解一步步教授,动作规范后,按节奏的进行练习C、舞蹈动作的巩固训练
(1)教师指示文字图片,学生自己跳舞蹈动作(2)将舞蹈动作跳的规范的学生到前进行示范(3)反复练习矫正不规范的动作与节奏 D、表演组合(1)编排队形
(2)欣赏视频“小鼓”组合(3)合音乐完成组合《小鼓》
3、完成组合
配合音乐队形完成组合
七、总结和评价
八、下课 作业
第四篇:舞蹈教案
1、舞蹈的分类: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古典舞、民间舞。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社会作用看)自娱性舞蹈:
从字义上讲,就是“跳舞以自娱”,借跳舞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轻松自如的娱乐性,这种自娱性的舞蹈形式,十分自由,情绪热烈,不限人数,不拘场地,舞蹈的动作简便易学,而且在统一的节奏中,舞蹈者可以即兴的发挥。
自娱性:活动场所广场,称广场舞。随意、灵活、群众性;
样式:单人,对舞,集体舞。
(如:彝族,烟盒舞 藏族:锅庄、弦子 汉族:秧歌、腰鼓、花灯)秧歌地区:东北、河北、山东胶州、海阳、鼓子秧歌等。表演性舞蹈:
从艺术专业的角度讲:活动场所舞台,称舞台舞蹈。形式多,风格各异,规范严格。是指专门为观众欣赏而表演的节目。通过扮演者的表演感染观众。自娱性的舞蹈中也有一些是具有表演性质的。
表演性舞蹈有三个特点:
1、舞蹈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它通过人物的抒情,或缘物以寄情,总之,是通过角色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2、舞蹈有编导编排而成,受音乐长短所限,舞者不能随意发挥。
3、它受舞台或表演场地空间的限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
古典舞:
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
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民间舞:
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舞蹈的表演形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1.独舞: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如男子独舞《希望》、《海浪》、《残春》和女子独舞《雀之灵沙》、《木兰归》等。这类独舞内容完整,独立成一个作品。独舞还可以是一部舞剧或一个舞蹈作品中的领舞,如《天鹅湖》中奥吉塔、《丝路花雨》中英娘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独舞。这类独舞就其内容而言往往只是一个舞蹈或舞剧片断,在形式上也往往有群舞演员陪衬在后。这类独舞有时并非独自一个在舞台上,而是指某一角色有一段相对完整、不同于其他演员的表演(即用不着动作整齐划—)。还有一类独舞是指芭蕾双人舞“变奏”的一部分,即在双人合舞之后,有男、女各自独立表演的舞段。这主要是用来展示演员高超的转和跳跃技巧的。2.三人舞:
舞蹈样式之一。因作品由三位舞者表演而得名;但非三人表演的舞蹈部可以称为“三人舞”。如果三位舞者始终以整齐划一的动态表演,那只是一个小群舞。“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节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够组成性格冲突的最小舞蹈样式。如三人舞《金色种子》表现了姐弟俩与破坏生产的坏分子的冲突;三人舞《绳波》则表现了夫妻俩不和而孩子在夹逢中生存的情景。根据性格冲突来设计舞段和舞台构图,三人舞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非对称的,矛盾的;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样式。
3.群舞:
没有复杂的情节,而是以情代叙,重在意境和情绪的抒发,它没有多种人物角色,而是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体形象,来塑造某个民族的某种性格。群舞又可分为“情绪舞”和“情节舞”舞蹈样式之一。一般指3人以上表演的多人舞。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情节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个独立的舞蹈作品,如《小溪、江河、大海》、《娜琳达》等;这类群舞以抒情性群舞居多,群舞也可以是舞剧中的一个片断,如《小刀会》中的《弓舞》、《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等。这类群舞服从于舞剧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推进,通常为故事发生的场景描绘和群众情态表现。群舞的一个重要表演特征是动作整齐、风格一致。
4.组舞:
组舞是将几个舞蹈贯穿在一个主题下的舞蹈形式。组舞中的每一个舞蹈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也可以单独抽出来表演。舞蹈体裁的一种。通常是将几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舞蹈作品组合在一起来进行表演。组合在一起的舞蹈,有的是依据共同的主题,如《月芽五更》就是把表现黑土地上人们生息劳作这一主题的五个舞蹈组合在一起,有的是依据共同的形态,如《汉风》便是把再现汉画像砖舞姿的几个作品组合在一起;也有的是依据编导或演员自身的创作或表演风格为组合,前者如陈惠芬的《星星河》组舞,后者如《丁洁舞蹈晚会》的五个作品。组舞本身可以独立表演,也可以成为舞剧中渲染气氛、推进情势的一种手段。如舞剧《鱼美人》中,其“海底”一幕就用《水草舞》、《珊瑚舞》、《金鱼舞》等一组舞蹈来渲染气氛。
5.歌舞:
歌舞是由舞蹈者边唱边跳进行表演的舞蹈,它是将“歌”与“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歌唱与舞蹈从并行的角度去表现、加强共同的主题、内容。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表演者自歌自舞。中国戏曲和许多民间舞蹈就以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二是舞者占据主要表演场地,歌者在场边或幕侧伴唱。如歌舞《幸福水》就是如此。三是以一歌手为核心,舞者与其一起歌舞,舞蹈处于陪衬地位,这种舞蹈又称为“舞伴歌”。现在许多流行歌手的表演就是这种形式。综合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歌舞既能抒情又能叙事,声情并茂,通俗易懂,能表达比较细致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这种表演形式,中国汉族民间舞蹈花灯、采茶灯、打花鼓、打莲湘、唱春牛、地花鼓、二人台、二人转,藏族的弦子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均属歌舞一类。
6.舞剧: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它具有完整的戏剧结构,舞剧中的舞蹈一般分为情节性的舞蹈和表演性的舞蹈两类,形式上包括了独舞、双
(三)人舞、群舞、组舞等。情节性的舞蹈表现舞剧的剧情,从中刻画人舞的性格和行为,表演性的舞蹈是剧情中作为舞蹈表演而出现的——既舞中之舞。
第五篇:舞蹈教案
中庄镇农村义务教育音乐第六次分散研修舞蹈教案
社庄完小
郇新红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朝鲜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老师积极刻苦的良好作风及提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1、根据专业特点,讲解姿态练习的重要性;
2、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镜面)
3、教师示范学生分解动作练习;(背面)
4、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先口令,后音乐伴奏)
5、教师在学生练习时注意纠正错误动作,并及时用口令提示;
6、请完成动作较好的同学出列示范,并让同学给予评价;
7、无示范进行完整动作练习。(音乐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