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艾滋病教案
艾滋病──一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话题
伊川县第三高中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从未有一种疾病像艾滋病那样,对个人、家庭、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产生如此毁灭性的危害。仅以下面几个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艾滋病的知识。
一、预防艾滋病,迫在眉睫。
自美国1981年6月5日发现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迄今以有21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艾滋病疫情。截至1998年底,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已达3340万人,平均每天新增感染者1.6万人,死于艾滋病人数平均每年达10多万人。世界累计约有300万18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了艾滋病毒,目前正以每天1000个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速度蔓延。据2000年12月1日新闻报导,从1981年到现在已有3670万艾滋病患者。亚洲80年代才出现这类病例,到1992年,病人就达到4万例。2000年世界共有530万患者,死亡已达300万人。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有1930万人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仅1998年初至10月底止,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就高达250万,其中15岁以下的儿童为51万,为此有识之士惊呼艾滋病为“超级癌症”,“世纪杀手”。
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半是15至24岁的年青人。柬埔寨每16名士兵中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非洲是感染艾滋病毒危害最严重的大陆。据统计,在非洲沙哈拉以南的地区,艾滋病毒携带者约占15-40岁年龄段人口总数的7.4%。据2000年12月1日早新闻报导:南非艾滋病患者占世界70%。南非人口4300万,艾滋病患者就有420万人,占总人数的10%。
随着艾滋病流行的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近两年我国艾滋病传播速度明显加快。我国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到1998年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据国内专家测算,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超过30万人。到200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过120万人,我国艾滋病加速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和卫生问题,而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家庭生活、对妇女和儿童乃至整个人类的生活带来威胁,同时艾滋病还给人类带来日益严重的经济负担,在1981—1991年艾滋病蔓延的前十年里,全世界为其付出直接花费已达2400亿美元,我国目前一位艾滋病病人的医疗费用达10-18万元,约等于一个普通人20-30年的收入。
综上可见,艾滋病在我国、在世界流行之快,传播之广,危害之烈,令人灸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农先生说:“艾滋病蔓延速度快于人类为对付它而做出的努力,它无所不在,真正变成了世界性疾病。因此,加强同艾滋病的斗争已刻不容缓。”我国有识之士呼吁预防艾滋病的工作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在青少年中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以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危害。这明确的告诉人们预防艾滋病的重点应放在青少年。其一,青少年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约占30%,宣传教育好了青少年一代,就能改变艾滋病流行的进程,使艾滋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并最终被消灭;其二,青少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超出其家庭范围寻找新的行为、新的感情、新的关系的时代;其三,目前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一半是青少年,在美国的26-44的男子中,艾滋病死亡率以越升为各种死亡率的第五位。中国1998年底20岁的艾滋病患者已占患者总数的10%以上。
二、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1、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
自1981年以来,关于艾滋病的记载表明:60%的病人在一年内死亡,80%的病人在三年内死亡,100%的病人在五年内死亡。这是因为医学界目前还找不到治疗艾滋病病人是指HIV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H艾滋病病人的有效方法。数以万计的艾滋病病人死亡,说明目前患上了艾滋病,无疑就是被宣判了死刑。
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抵抗力较低的逆转录病毒
1983年5月和1984年5月、8月,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分别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分离出来一种新病毒。1986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将这同一种病毒的三种不同变异株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缩写为HIV,又称艾滋病病毒。研究发现,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逆转录的能力,变异率极高,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对热敏感,在56度的条件下30分钟灭活;对许多化学物质,如75%的酒精,2.5%磺酊,0.5%的次氯酸钠等一般消毒剂敏感,1分钟灭活;对紫外线不敏感,HIV分为Ⅰ、Ⅱ两型,许多亚型,其中HIV-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HIV-Ⅱ主要流行于西非。
3、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
我国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中的13条规定:“HIV感染者是指HIV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HIV感染者最终都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4、HIV进出人体的门户 HIV只存在于人体的体液中。且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淋巴液中。人体的体液中也存在,如唾液、泪液、乳汁、尿液等。
HIV从传染源向体外传播的出口--随体液排出,艾滋病传染源的血液及各种体液是传播HIV的最好媒介。
HIV进入易感人群的入口--破损的皮肤或体表粘膜,正常情况下,皮肤和体表粘膜对HIV起屏障作用,若屏障一旦受损处就成了HIV进入人体的大门。
5、HIV致病的原因
HIV致病是通过破损人体正常的免疫能力实现的。经历了HIV侵入人体淋巴细胞。HIV在淋巴细胞内大量生长繁殖,人体免疫系统崩溃,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等阶段。
6、艾滋病病人死亡的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①条件性感染:指一些侵袭能力较低,致病能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些病原体造成了感染的机会,引起平时不会发生的疾病,这种感染叫做条件性感染。条件性感染是艾滋病的首要特点,美国报道的世界第一例艾滋病人所患的肺孢子虫肺炎就是一例条件性感染,艾滋病病人最终都死于条件性感染。②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即癌症,HIV的致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HIV逆转录产生的致癌基因整合到人体细胞;二是严重破坏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使癌变细胞更易发展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常与条件性感染合并出现。
三、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与发病特点
1、由沿海向内地蔓延
艾滋病病毒潜入国门十余年来,自沿海开放城市的散在病例出现,西南边陲吸毒人群的成批受染,到目前为止,茫茫的中华大地上,未发现艾滋病疫情的省份几乎没有了。在西部边境病人分布较多。在南部沿海,在人流如织的大城市都有零星的病例,且呈现出由沿海向内地蔓延之势。在中原地带一些经济欠发达又聚集着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地方,也存在着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
2、感染者中青壮年居多
据调查,80%以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20-40岁的劳动最佳年龄。
3、被感染人群广泛 工农商学兵、公务员等中,都有被感染者,其中农民占70%以上;在出入境人群中。以探亲、劳务人员和海员感染者较多。
4、传播原因
传播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①性接触传播,约占75%。②血液传播,约占15%,包括共用注射器、吸、扎毒传播(是指数名吸毒者共用一个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静脉注射毒品而引起的HIV的传播,约占10%)和医源性传播(输入由HIV感染者提供的血液或用其提供的血液制取的血液制品,使用被HIV污染的医疗器材而引起HIV的传播,约占5%。)③母婴传播,约占10%,由母亲通过妊娠和分娩将HIV传给婴儿的传播。
科学研究还证明,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四、艾滋病的危害
1、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治疗艾滋病的费用极高,因患者治疗或命丧黄泉,整个家庭生活水平会降至贫困线以下,在我国,每个艾滋病病人的平均医疗费约为一个家庭平均收入的0.5至1.1倍,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但自己会受到舆论的歧视和斥责,而且株连家人,儿童常会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失学,影响前途。
2、对社会的危害
在一个社区里,如果有许多家庭的成员患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这些家庭必将陷入贫困,社会不得不拨款救济他们,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方面的开支,这些家庭常产生矛盾,冲突甚至瓦解,生长在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易误入歧途,扰乱社会治安,增加社会负担。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损失,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定。非艾滋病人见到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同见到瘟疫样唯恐避之不及,而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却怨恨人们对他们不公、对他们排斥、歧视,使他们受孤立、凌辱、失业、失学,从而对社会产生不满、埋怨、甚至报复,这样不仅危及社会治安,还可能引起**。
3、艾滋病是昂贵的疾病
病人从确诊到死亡,平均生存期若为一年,直接医疗费用巨大。美国1989年病人达10万,大约花了360亿美元,专家预测,如果200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00万人,而每个艾滋病患者的医疗费为人民币1万元以上,则我国将损失100亿元,更严重的是,艾滋病病人常在29-49岁的年龄段死亡。社会失去了这些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因而其间接损失更大。我国卫生部有关领导说:“艾滋病留给我们的时间已不多了,现阶段是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刻,这是最后的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如抓不住,我们将犯下历史性的错误。”
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研制出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因此,在预防上,以宣传教育为主。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通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共同行动起来,进一步向大众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为了远离艾滋病,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要积极预方它,以免后悔莫及,具体建议如下: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裤;
2、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使用经HIV抗体检验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不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用品;
4、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
5、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
7、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8、洁身自爱,遵守道德;
9、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10、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
同学们,艾滋病正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中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共同切断的传播途径,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健康而安全的环境中。预防艾滋病教案
伊川县第三高中
二00七年九月
第二篇: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承担着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使命,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处处注意抓住机会或创设一定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出发,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趋势、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检测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图片、材料分析等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并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教学背景分析:
当前,全球艾滋病的形式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艾滋病也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不仅危及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流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当前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对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对人类的危害了解太少,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增强全民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本教案适合的教学对象及教学班级大小:
中专一年级(约50名学生)
教学材料清单: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联合国公告标语内容、艾滋病相关资料内容、正常人与艾滋病患者各种行为的图片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由学生自我小结这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师生互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回家后把所掌握的知识向亲戚朋友宣传。
教案使用建议: 班级学生数不超过50人,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4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周围(利于小组讨论),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
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作为中专一年级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起到复习作用)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设计思想: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且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知识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使学生学会自学、自解、自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生:讨论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前、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5、救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
流行现状:师: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大屏幕展示)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
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危害:(通过案例,以叙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艾滋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如:艾滋病孤儿的生存现状、国家青壮年劳动力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艾滋病人由于疾病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治疗艾滋病所需昂贵的药品等等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思想: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认识到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极大影响,而且也对社会造成极大影响,预防艾滋病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师概括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
1、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
2、对家庭的危害
①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②使家庭经济状况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的危害
①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
②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③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五)窗口期和潜伏期概念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和理解,如何来定义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生:相互之间交流查阅的资料 教师小结后,大屏幕展示:
窗口期: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到体内产生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一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检测查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结果呈阴性。窗口期的长短个体有差异, 一般2周到3个月,我国目前各疾病控制中心普遍认可的窗口期是3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潜伏期: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出现临床各种表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一般为6~10年。在此之前,他们从外表上看上去与健康人一样,可没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自己并不知道已感染上艾滋病,但潜伏期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六)艾滋病病毒检测意义及艾滋病病毒检测途径
师:有人认为,既然艾滋病无法治愈,查出来也没有用,因而不愿意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这种认识对吗?
生:集体讨论 教师小结如下:(大屏幕展示)(1)减少担忧;
(2)早期接受观察治疗;
(3)及早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缓向艾滋病的发展;(4)及早采取措施保护家人,防止将病毒进一步传播给他人。检测途径:(大屏幕展示)
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一般不超过6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3-6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我国省、市级卫生防疫站、皮肤病防治所、各大医院都可以进行。目前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已成为各地血站或血液中心的常规检测项目。关于对检测结果的保密问题,国家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人、病毒感染者和其家属。不得将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住址等有关情况公布或传播。
三、课外延伸
1、大屏幕展示正常人与艾滋病人各种行为的图片,如握手,拥抱,亲吻等。
2、大屏幕展示测试题
判断: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
同学们看了前面的图片,可以判断(1)是错误的。那么以下几道呢?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老师引导总结如下(大屏幕展示):与艾滋病人一起工作、吃饭、握手、拥抱甚至同居一室,都不会染上艾滋病毒,所以艾滋病的恐慌是不必要的。并且还不应对艾滋病患者避而远之,而应该给予关爱;(4)(6)(7)是错误的,其余正确。
四、布置学生家庭作业:
回家后将本节课所获取的知识向亲戚朋友进行宣传。(设计思想:学习并没有结束,而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搭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艾滋病教案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 邯郸市第六中学 胡静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艾滋病
二、什么是艾滋病毒
三、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四、中学生了解了艾滋病后应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师述: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细菌和病菌无处不在,但我们为什么没 有经常生病呢?
(请一至三个学生描述)生答(略)
师解:免疫系统如安全防护网帮助着人体抵御各种病菌,但有一种疾病病毒却像恶魔一般专门攻击着人体免疫系统,时刻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导入本课
二、授新课
展示各类艾滋病受害者图片,暗示艾滋病的严重危害性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病毒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缺陷。此病原体为一种病毒
HIV能利用人类细胞的繁殖机制完成自我复制,能攻击人体内脏系统,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人体的白细胞中一种组织专门对外防御各种病毒,一如国家军队的士兵)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抵抗各种疾病的载体。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衰,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
2、艾滋病病毒特征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3、艾滋病的确诊:
国家确认实验室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HIV(+)
(三)、学生活动:模拟艾滋病传染速度的模拟实验——换水实验
实验器材:标号带最小号烧杯12个、试管10个、带标号试管架一个、水槽一个、注射器8支、氢氧化钠一瓶、酚酞试剂一瓶、蒸馏水、大烧杯一个
实验方法:在参与实验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标号的八个烧杯中任选一个烧杯装入氢氧化钠,其他七个装入相同量的纯净水,然后由八名学生每人左手持一固定号烧杯,右手持一支干净的注射器,面对面站立用右手注射器吸适量自己左手烧杯的透明液体,然后和对面的同学进行几轮交换水,几轮换水之后由老师在八个烧杯中滴酚酞试剂显示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模拟演示艾滋病在没有任何防治情况下的传播速度
注意事项:端平烧杯,防液体外漏;注射器向对方注入液体时在对方液面上慢推 教学法:
教师先示范实验:水和氢氧化钠表面特征以及在酚酞试剂作用下的区别,然后讲清实验注意事项。
展示轮换站位(“ ‖”标示面对面交换),学生按照轮换站位进行换水演示 第一轮站位
① ② ③ ④
‖ ‖ ‖ ‖
⑤ ⑥ ⑦ ⑧ 第二轮站位
① ② ③ ④ ‖ ‖ ‖ ‖
⑦ ⑧ ⑤ ⑥ 第三轮站位
① ② ⑤ ⑥ ‖ ‖ ‖ ‖ ④ ③ ⑧ ⑦ 第二轮交换后八名同学将自己手中烧杯的液体用注射器分装半管入相应号码的试管中以待比较实验。
交换完成后教师酚酞试剂验证实验结果,比较第二轮和第三轮的结果,假设氢氧化钠是艾滋病病毒,学会的换水行为代表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交往行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略)
教师总结:在没有防治的情况下,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不安全交往行为越多,被感染的几率越高
(四)视频展示
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趋势(流行特点、因素、趋势)艾滋病的传播途经,主要传播途径 导致艾滋病传染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
对待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感染者我们应该怎样? 看完视频后学生讨论问题答案:教师补充 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
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
流行现状
截止2003年12月,全球累计HIV感染者6900万,累计艾滋病死亡人数2300万。
我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历(输入病历)以来,感染HIV的人数不断增加,并呈快速上升趋势。截止2003年12月,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62195例,其中艾滋病人8742例,死亡2359例,估计实际HIV感染者约84万,其中艾滋病人约8万。
1、流行特点
(1)传播范围广。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艾滋病疫情发生。
(2)传播速度快。以全国吸毒人员平均HIV感染率 为例,1995-2000年5年间由0、02%上升到10、0%增长500倍。
(3)疫情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4)感染者多为青壮年,主要分布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如非法采血传播的感染者几乎100%分布于农村。
(5)局部地区面临着发病与死亡高峰。
(6)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如不安全性行为、静脉吸毒等。
(7)现阶段仍以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但性传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现阶段仍以男性感染为主,但女性感染的比例在逐年上升。
(8)艾滋病的传播与感染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如西南、西北地区主要为吸毒人群,中部地区以流动人口或有偿献血者为主,东南沿海或大城市主要以暗娼和性病病人为主。
2、流行因素
(1)静脉注射吸毒。目前我国注册吸毒人数达100万,估计实际吸毒人数约650万,艾滋病平均感染率为20-30%,局部地区高达98%。
(2)人口流动频繁。我国每年人口流动量为0、8-
1、2亿以农村流向城市为主,多为青壮年。某省1997年查出的HIV感染者中,外地流动人口占71、9%。1998年以来每年出国旅游人数达数百万,国内旅游人数约6、6亿人次,每年入境旅游人数约2千万人次。
(3)不安全性行为。我国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HIV的比例逐年增加,据监测资料表明1995-2000年五年间全国卖淫妇女HIV感染率增长了66倍,性病病人HIV感染率增长了55倍。我国男性同性恋者约1500万,该人群HIV感染率在2、5-
17、7之间。
(4)大众预防知识缺乏。据中国CDC2002年对13个省的公众抽样调查,对HIV传播和预防的平均知晓率在32、8-40、3%之间。
3、流行趋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整治,既往献血者经采供血造成HIV传播的途径已基本控制,目前主要任务是对感染人群提供医疗服务与社会支持。
吸毒者经静脉注射吸毒方式传播HIV在未来的数年里将仍然是主要传播途径。
卖淫妇女HIV感染率将会持续上升,并将逐年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绝大多数同性恋的男性,事实上是以同女性组成婚姻家庭的形式存在,因此对女性构成极大威胁,妇婴传播将随着女性感染率的增加而增加。
四、教师初步罗列传染病的控制方案: 病情确认
控制关键环节(切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 控制措施:教育、推广、规范、治疗、关爱 行政干预
(五)、课堂讨论:学生根据艾滋病的传染性特征讨论并得出讨论结果:
帮忙出点子:中学生怎样做好全民预防艾滋病的一份子? 教师一句话总结本课:
如果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艾滋病离我们真的很近; 如果我们对它了如指掌,艾滋病离我们真的很远;
如果我们可以伸出双手,关爱那些为病魔所害之人,那么艾滋病会离我们更远,甚至于消失在这个世界。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关爱他人。)艾滋病蔓延很快,而且目前无特效药。但是,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
1、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国外人士交往日趋频繁,随之入境的人数也急剧上升,这就要求卫生检疫部门,对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对艾滋病抗体阳性者,坚决不允许入境。
2、加强治安管理。
严格取缔卖淫和嫖娼活动,对与外国人及外籍人员发生性接触的妇女应做艾滋病抗体的检查。坚决杜绝与艾滋病抗体阳性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接触,患有艾滋病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3、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的现象
特别是静脉药瘾,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和药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4、加强血液制品的管理
对所有供血者,都要进行严格的抗体检测、凡抗体阳性者应坚决禁止供血、血浆、器官、其他组织或精液。特别要加强对进口血液制品的检测,禁止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入库。
5、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医务人员在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防止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和医疗器机刺伤皮肤。避免直接和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物直接触。病人的衣物及物品可用1:10漂白粉或1:10氯酸钠液消毒。病人收尸体需用料袋封包后火化。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废弃物品都需要装入密封塑料袋内处理或烧毁。
6、对危险人群进行密切的监测,彩集血清进行检测
我国目前重点检测对象是;①应用过国外进口的血液制品的病人,特别是1981年至1984年期间应用过进口的第Ⅷ因子的血友病病人;②与来华的外国旅游观光者或国外留学生有过性关系者;③长期驻华的外宾、留学生来华的旅游观光者(尤其是从艾滋病高发国家来的);④我国长期驻外人员、劳工(特别是输过外国人血液及血液制品者)以及外交人员;⑤某些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⑥对艾滋病病人及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接触者。
7、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
(四)、消除一些可能感染艾滋病的途经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的,说明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而传染。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游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各种家养动物不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过动物的咬伤,抓伤而传播。
三、巩固练习
1、艾滋病是
A 一种性病
B 一种血液病
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同性恋病
2、H I V是
A 预防艾滋病组织缩写
B 预防艾滋病疫苗 C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
3、第一例艾滋病人哪一年在哪个国家发现的? A 1984年英国
B 1981年美国
C 1971年美国
D 1981年英国
4、用于艾滋病宣传的红丝带的由来和意义是:
A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颜色醒目的统一标志。
B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大家都戴、利于宣传的国际标志。
C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理解、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国际标志。
D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艺术家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呼唤全社会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后来成为远离艾滋病的警示标志。
5、预防艾滋病的错误方法是:
A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洁身自爱,不在婚前婚外发生性行为; B 远离毒品:不毒、尤其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
C 避免经血感染:提倡无偿献血,不输入被污染的血液; D 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不与他们接触。
6、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有什么区别?
A 没有区别
B 只是叫法不同
C 严重程度不同
D 感染者指艾滋病毒携带者,患者指已经被艾滋病毒攻击得丧失免疫力的人。
7、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以及他们的亲友: A 闻“艾”色变,远离艾滋病患者;
B 不与艾滋病患者同桌吃饭、共同办公;不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马桶;
C 背后指指点点,见了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马上躲避; D 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与他们进行亲切交谈、握手、共同进餐等日常接触;为他们的亲友提供有关艾滋病的护理和防治知识
8、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世界艾滋病日(World Aids Day)是: A 每年12月1日
B 每年12月6日
C 每年6月12日
D 每年12月16日
9、在下列几种体液中,哪种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A.血液
B.汗水
C.精液
D.阴道分泌液
10、既能避孕又能预防艾滋病病毒和性病传播的措施是:
A.上环
B.结扎
C.使用避孕套
D.口服避孕药
11、艾滋病病毒传播有哪些途径?(多选)
A.空气传播
B.性接触传播
C.公共场所传播 D.母婴传播
E.血液传播
F.日常生活接触
12、下列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多选)A 到公共泳池游泳
B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不安全性行为 C 照顾艾滋病患者
D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静脉注入毒品 E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 F 蚊虫叮咬
答案:1 C 2 C 3 B 4 C 5 D 6 D 7 D 8 A 9 B 10 C BDE
ACEF
第四篇:艾滋病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5、艾滋病小斗士
一、导入:(5′)
1、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斗士?(勇敢面对困难的勇士)
师: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2、文中的小斗士指谁?(恩科西)
3、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小恩科西。
(南非
黑人小男孩
1989年出生
2001年6月1日去世)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小恩科西,你准备用哪一个词?(不幸
顽强
抗争
„„)——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感悟“不幸”(10′)
1、恩科西又遭遇了怎样的不幸呢?打开课本找一找,找出有关的语句,体会一下恩科西悲惨的命运。
2、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
①“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简介艾滋病:(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疾病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最终死亡。艾滋病传染性强,目前无法根治,但完全可以预防。)(投影)
师:的确,他很不幸,一出生就携带艾滋病病毒。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②他还遇到了哪些不幸?
“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了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投影)....A.理解上下文说说“轩然大波”在这儿指什么?
B.那里的老师、家长、学生听说恩科西要来上学,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又会怎么做? C.他们怕什么?(大家被怕被传染上艾滋病)——他们愿意接受恩科西吗?(不愿意)
D.是呀!身患艾滋病的恩科西被他们拒之门外。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恩科西,你最想得到什么?
(得到别人的关爱
像正常儿童一样上学)E.后来事情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
(二)感悟“抗争”(15′)
过渡:面对如此巨大的不幸,他是又如何抗争的呢?(投影)轻声读读课文5、6两节,把震撼你的语句做上记号? 讨论交流:
1、“恩科是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悲观消沉,而...是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投影)①这儿用了2对关联词,找一找,你读读看,能体味到什么?(指导诵读)(顽强
关心他人)
2、他又是怎样关心患病的儿童的?
(1)“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这段话中,他在向谁呼吁?他在呼吁什么?找一找关键词。(世界接受关心)——南非人民做到了吗?(没有)
全世界人们做到了吗?(没有)
——因此,恩科西即使身体很纤弱,他也要不断向世界呼吁,谁能替他再呼吁一下?说出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指导朗读)
(2)他还发出了哪些呼吁?
——他参加南非举行的国际艾滋病大会,并在大会上发言。
①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他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投影)——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找一找关键词。政府提供药物 ——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说一下。(指导朗读)过渡:他还说了什么?
②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投影)
——他又在向谁呼吁?呼吁什么?人们关爱拥抱 谁能再象恩科西一样,再呼吁一下。(指导朗读)
(3)过渡: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为了全世界的艾滋病儿童,他在奔走,在呼喊,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让我们来向世界、向政府、向人们呼吁。教师引读:
恩科西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与艾滋病抗争、与无知和偏见抗争,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小斗士)
(10′)
3、师引读:
尽管恩科西感觉到生命随时可能结束,但他依然在梦想未来。(投影出示)他说:“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艾滋病问题专家,周游世界,到各国演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投影)
——师:他梦想着自己能够健康长大,他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艾滋病专家,多么简单而美好的梦想。谁能把他的心声再读一读!(指导朗读)
4、师范读:
然而,(音乐起)在2001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开始恶化。6月1日这天,就在全世界儿童欢度节日的时候,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当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 ——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些什么?(投影)
5、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师引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痛切地说:“又一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去了,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天灾,恩科西就是榜样。”(投影)
6、(师引读:)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感叹: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投影)
7、人类面临的天灾越来越多,像禽流感、非典、肿瘤,恩科西的顽强不屈,给所有的患者做出榜样。今天,英雄的恩科西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喊,时刻响在人们的耳边,留在人们心中。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红丝带将会飘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
8、简介“红丝带”(投影)。
大家想想,红丝带有什么含义?(投影)
9、同时,各国人们都在身体力行,关心着艾滋病人。(投影)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A、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国家总理温家宝等一些领导人,都到医院看望艾滋病人,并与他们亲切握手、拥抱,并与病人共进午餐。
——听老师这么一说,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正常的交往是不会被传染的)B、许多青少年学生也纷纷加入了关心艾滋病人的行列。
三、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认识了与艾滋病顽强抗争,不断呼吁人们关心、爱护艾滋病病人的小斗士――恩科西。最后,让我们记住恩科西,记住红丝带,记住12月1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五篇:艾滋病教案
课 题: 第1课 认识艾滋病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
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2、了解艾滋病在全球.中国和北京市的流行趋势,提高对顶预防艾滋病工作紧迫感的认识。
教学重点:艾滋病和艾滋病毒的概念及其科学内涵。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说出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的名词概念
2、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简述艾滋病在全球、中国和北京市的流行趋势,提高对预防艾滋病工作紧迫感的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1:由你来选择
目 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检测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程度。形 式:快速抢答、站位活动。具体操作:此活动由三部分组成:
(1)提到艾滋病,你首先会想到什么?(2)你觉得艾滋病离你远吗?
(3)你觉得有必要了解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吗?
活动(1)和活动(2)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进行,请学生自由回答。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自愿就所提问题迅速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活动(3)是一个站位活动。教师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写上:很有必要、没必要、没有必要。然后请学生站在讲台前,按照各自的理解,根据三个划分标准站位,最后形成三个组。教师请每组学生简单介绍他们选择的理由,争取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叫时指出:“如果你觉得其他组的同学的发言更有道理,可以重新选择展位,再次分组。老师请重新站位的学生简单叙述他们改变站位的原因。【小结】
每个人都会对艾滋病及其预防工作又不同的看法,因为答案也会有所不同。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可能还不够全面,还有些也许是错误的。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对艾滋病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待本专题教育结束后,你的看法也许会发生改变!课 题: 第2课 区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教学,使学生;
2、知道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什么是艾滋病病人。
3、了解艾滋病的症状。
4、能分析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教学重点:
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对艾滋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外貌特征的叙述和教师讲解,使学生知道生么是爱滋病病毒感染者、什么是艾滋病病人以及二者的区别。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症状,初步认识其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通过案例分析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能归纳出艾滋病对这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活 动 描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外貌特征
【目 的】使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外表上与健康人并无区别。
【形 式】象自己认为的艾滋病百年孤独感染者外貌体征,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具体操作】
(1)教师提出问题:“请你想象一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什么样子?
(2)在学生想象的同时,教师以下列问给予引导和提示:你觉的他(她)„„
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是高个子的还是矮个子的?是胖些的还是痩些?头发和皮肤是什么颜色?是做什么的?是穷人还是富人?„„
(3)几分钟后,教师请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写在教材上,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4)请学生谈谈他们是根据什么进行想象的?想象的结果是什么?
【小 结】根据学生教材“资料集装箱”栏目总结,说明从外表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并无区别,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具有传染性。
【提 示】
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想象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能认为只有那些穷 2 人、有性乱史的人或吸毒者等才会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生活富裕的、又体面工作的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的。这些是错误认识与他们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不全面有关。其实,是否会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行为,而不在于人的职业和身份。所以,要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教师小结时要注意强调: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均具有传染性。正是因为从外表上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没有区别,才是艾滋病的传染更具有隐蔽性和危险性,很难引起人们的警觉。且一般潜伏期又较长,所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较艾滋病病人更易传染艾滋病病毒,是重要的传染源。课 题:第3课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2、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能够初步判断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教学重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知道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初步判断哪些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那些行动可以切断艾滋病的传播。
活 动: 艾滋病病毒藏在哪儿?
【目 的】复习既往的知识,检验学生对艾滋病病毒的了解程度。
【形 式】快速抢答(大脑风暴).【具体操作】
此活动由教师提出问题—“艾滋病病毒藏在人体那些地方”,同学们在短时间内作出会答,教师把所有的答案都写在黑板上,等没有新的回答加入后,活动结束。
【小 结】
同学们可以提出了很多答案,教师可以请同学们一起进行分析,看看那些回答是正确的,那些不是,并作出解释。
正确答案:首先艾滋病病毒是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体内,健康人内是没有艾滋病病毒的。一个人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全身的体液都会带有病毒。这些体液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汗水、口水、眼泪、内外组织的分泌物等。理论上,这些体液和细胞都有可能是传染病毒的媒介物:但实际上,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这些是最危险的传染物,其中各种体液的病毒含量比他们要少得多。
【提 示】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进行。课 题: 第4课 识别危险行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
2、使学生能够识别危险行为和生活中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提高判断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不的不确定行为时,有清醒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低危及无危行为,对日长生活中的不确定行为的判断和处理。教学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减少对艾滋病不必要的恐惧。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知道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低危及无危行为。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深化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并强调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行为时,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做好自我保护。
活 动:小雨和言言的故事
【目的】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些途径不会感染艾滋病,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
【形式】案例分析。
【具体操作】 教师对“小雨和言言的故事”进行讲述,讲述的过程中出穿插教材中提到的问题外,还可以加入“那位感染了艾滋病的病人是不是会和言言妈妈公用单位的电话呀?”“那个人是不是有时也会和家人一起吃饭?”“那个人肯定和大家做在同一间办公室里,为什么别人也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啊”之类的问题,请同学同学进行回答。
【小结】
根据学生教材“资料集装箱”栏目,通过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条件,来总结日常生活不传播艾滋病的原因。
【提示】
教师应该注意:虽然以上这些途径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但其中有些途径可能会传播其他感染病,比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但是会传播疟疾等。
此外,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表露自己的真是想法,有利于教学的进一步进行。课 题: 第5课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
1、了解健康的概念,能识别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
2、会运用正确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健康的选择。
3、会预见可能导致危险的情况,知道何时获得帮助来摆脱困境。教学重点:树立健康观念,并能知道自己的行动。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健康和康活方式,能识别和预防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正确判断可能发生性侵犯的场合和情境,尽量为自己做出最安全的选择,避免或者减少伤害。遇到紧急情况,知道及时而正确地寻去帮助。活 动:你知道吗?
【目的】引发学生对健康概念的思考,了解健康的三维概念,避免对健康有害行为的发生。人是到:中学生要避免终生感染艾滋病病毒,关键在于接受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
【形式】快速反应(头脑风暴)【具体操作】
(1)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是健康?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2)请同学们快速反应,积极回答问题。并请一位写子快的同学,把同学们对每一个回答问题的要点记录在黑板或大白纸上(用手展示)。
(3)教师针对学生们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出总结,纠正不正确的观念,给出正确概念。根据学生教材内容(“避免有对健康危害的行为’’ 和资料集装箱)为学生讲解:健康的概念,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避免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发生,继而做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小结】
只有具备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的人,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要达到真正意义的健康并不容易,我们会因为很多有意无意中发生的一些行为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识别并预防和避免那些对健康有危害的行为,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的能力,如怎样对来自应伙伴的压力,对各种诱惑说不
[提示] 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同学发言,并掌握好时间。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做过多评价。课 题: 第6课 反对歧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
2、了解其实的概念,只带其实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3、理解和正确对待艾滋病 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不歧视,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教学要求:
1、通过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简要说出歧视的概念。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列举出那些属于歧视行为,为什么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并能基本正确地讲述红丝带的来源和意义。
教学策略建议:
活 动 恩各西的故事
【目的】引发学生对歧视概念的思考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歧视行为的发生。
【形式】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
【具体操作】
(1)教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艾滋病斗士------恩格西.约翰逊’’的故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从故事中找出歧视和关爱行为,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为什么联合国秘书长对恩格西进行了高度评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歧视现象?
(2)请同学们快速问题。并请一位写字快的同学,把同学们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的要点记录在黑板或大白纸上。
(3)针对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做出总结。(4)
比如:故事中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歧视行为,周围的人会发现我们俩都被感染了艾滋病,而把我们赶走。学校对于接收我入学专门开了学生家长和教员大会。结果一半人反对。故事中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关爱行为有;养母盖尔.约翰逊是这所中心的主任,她常把我带到她家过周末。中心关门了她就把我接到他家,我和我的养母一起生活已经有8年了。我很自豪的是,现在的政策允许感染艾滋病的所有儿童都可以上学,我们不再受到歧视了。盖尔妈妈带我参加了我妈妈的葬礼。盖尔妈妈和我一直想为感染艾滋病的和孩子们建一所疗养院-----哈佛尔恩可西疗养院于去年建成了,再买哪里照顾着10个母亲和15个孩子。
联合国秘书长对恩科西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是因为:
恩科西在他短暂的一生中,能正视自己得了艾滋病,并为争取艾滋病病人权益积极的呼吁。因此,安南评价恩科西是艾滋病病人权益的捍卫者,他的去世使世界向艾滋病 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2000年7月也就是他去世前不到一年,在南非召开的第13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开幕式上,恩科西曾拖着虚弱的身体走上讲台,发表演讲,他幼嫩的声音震撼了与会的几千名代表。
教师根据学生教材内容“什么是艾滋病的歧视”讲解歧视的概念和歧视的行为。【小结】
由于对艾滋病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一方面认为这些人是因为他们行为不检点而得病,应该得到惩罚:另一方面更是由于缺乏艾滋病知识而导致的恐惧,一为艾滋病像感冒一样日常生活接触也可以传染,使得一些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采取冷漠、疏远、排斥和歧视的态度。这样做即不人道,也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因此对于掌握了艾滋病知识的我们来说,应该科学对待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病人。
【提示】
教师要根据课堂时间,确定同学发言的人数,控制每一位同学发言时间的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