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要求在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意义。
2、指导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重点: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学会 在生活中发现小事的意义,并回忆起有意义的细节。
教学过程:
1、读“参考片断”,自悟习作选材要求。
(1)交流自司的本次人习作选材要求。
(2)教师总结:事情并不轰轰烈烈,但是体现了李洁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
2、学生交流想琯的材料,结合“习作提示”进行一一判别。
(1)交流想写的生活小事,教师板书罗列。
(2)结合“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习作选材要求是选择能引起读者思考的生活小事。
(3)根据对选材的认识,自己判断材料是否合适。
(4)交流选定材料,教师随机在板书上增删,并让改过的同学说说思考过程。
3、再读“参考片断”,悟写具体的方法。
(1)“参考片断”主要抓住的是人物的行为来写具体的。
(2)指导发现自己选定材料写具体的方法。
写具体的方法不上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写具体。事例不同写具体的角度就不同。比如“习作提示”上提到 的‘有个同学晚上只顾看电视,不做作业,教师查问时他还撒谎“这个事例,就可以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上做文章。
(3)学生回忆可以刻画具体的细节,并交流。
4、学生试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评价典型的习作,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拼凑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发现典型习作供集体评议用。
2、集体评议。
标准:①选择的材料是否有一定意义,能否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写具体的角度是否选择正确,有否写具体。
评议是否流畅、优美。
3、学生评议,教师随机按标准点拨,鼓励学生的的闪光点引导修改。
4、学生各自修改草稿。
5、将作文抄入作文本。
第二篇:习作《这件事让我感动》
给孩子们上传了两篇考场满分作文,让孩子们读读吧!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细节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让孩子反复读,感受体会一下吧!下周我还会细讲!
那一声声“宝贝”
张老师,此刻,在考场上,看到“感动”二字,我脑海中浮现的全是您可亲的面容,耳畔回荡的始终是您那一声声的“宝贝”。您可知道,是您那声声发自肺腑的“宝贝”溶化了我心灵的坚冰,让我这个全校有名的浪子迷途知返了啊!那还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当时我可能是全校人见人恨的坏学生。反正没有一个人喜欢我,我就破罐子破摔!旷课、逃学是经常的事,如果有哪位老师管我,我就专门和他作对,等他在上面讲课的时候,我就在下面说话,并且故意把音量提得高高的,直到把老师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时候,我则在下面偷着乐。如果同学们拎来一桶水,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桶里,抑或是往桶里扔两个粉笔头,害得全班同学喝不成。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们都对我恨之入骨,最后,我被忍无可忍的班主任“清理门户”了。
父母哀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校长说,只要有一个班主任要我就成。父母连求了五个班主任,竟没有一个愿意收留我的。近乎绝望的父母敲响了最后一个班主任,也就是您的家门。万万没想到,您竟然答应收留我,并开玩笑说:“谁叫我带六班呢,想不留也不成啊!”可我当时并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正当我想把手伸进水桶的时候,您叫了声:“宝贝,过来!”待我明白您是在叫我时,心里有一股暧流涌过。以前的老师对我不是吹胡子瞪眼睛就是打骂,可现在您却叫我“宝贝”,我是您的心肝宝贝呀,我怎么净做对不起您的事呢?那时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以前干的那些事真不是人做的。
从那以后,您依然“宝贝”“宝贝”地叫着,而您每叫一次,我都努力地想表现得乖一点,再乖一点。这时您总不忘适时地表扬我一翻,有时还会给我一些小小的奖励:什么橡皮啦,铅笔啦,作业本啦,抑或是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渐渐地我身上的坏毛病改掉了,成绩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看着我一步步走上正道,您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张老师,衷心感谢您那一声声的“宝贝”,衷心感谢您为我付出的真诚无私的爱。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向您一样,真心诚意地称呼我的学生为“宝贝”,真
心诚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那次真让我感动
仍是那辆“74”路公交车,仍是那么憨厚老实又热情好客的司机叔叔,仍是在等候排队刷卡,那次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星期六的早晨,一阵刺耳的吵闹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不讲,自己想,去问老师!”妈妈眼睛一瞥,不屑地说。原来,我有一道奥数题没做,又被这爱生气的妈妈训斥了一顿。我心一横:不讲就不讲,今天我还自己去上课呢!便提起兜子抄起公交卡,狠狠地甩了一句话:“今天我自己去上课!”堵着气,头也不回地走了。
走到车站,气终于消了一点。随之,公交车来了,可令人尴尬至极的事却突如其来地发生在了我的身上。
公交车来了,我把卡往识别机前一晃,只听“嘀嘀嘀”三声,怎么,这卡里没钱啦?不可能啊!顿时,我的心里像揣了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来回不停地蹦。我又颤抖着将卡往识别机上一摁,“嘀嘀嘀,嘀嘀嘀”,机器疯了似的叫得更响了。我心里顿时没了底,真是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怎么办呢?我焦急地对司机说:“您先等会儿。” 说着,降身子往旁边挪了挪。“急什么,就一块钱的事,怕什么的!”叔叔笑着对我说。我抬眼看了看这位叔叔,这才发现他一副胖胖的身架,圆圆的脸蛋,小小的眼睛因笑而眯成了一条缝,憨态可掬的样子。叔叔的安慰使我轻松了许多,还没买票,便又开始找那张宝贵的一块钱来。
可这一赌气给忘了,今天刚洗的衣服,哪来的钱?这下我彻底慌了:完了完了,这下真完了,不仅被人笑话,还连课都上不成了!所有人都安顿好了,就等着开车,这时一个人不耐烦了:“司机,快开车呀?”“马上马上,小孩儿嘛!”司机叔叔回答道。乘客这一说,我更是手足无措,用力地跺了跺脚,叔叔笑了笑。我抬起头嗫嚅着说:“叔叔,真,真对不起,我没带钱!”可叔叔却笑着说:“有啥呀!1块钱就当我付了,车要开了,快进来吧!”“谢谢叔叔!”心底里一种说不出的感激涌上心头。
这次,我又见到了这位通情达理的叔叔,那次的感动使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而那位叔叔还是那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胖乎乎的身架,圆圆的脸蛋……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六》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六》
1、教师出示图片问: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说说你在这两张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教师边板书学生的回答,边引导: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顺序,也需要将景物分分类。
3、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将景物有序的写在黑板上。
4、教师小结:你瞧,当我们遇到看图作文的时候不要急着动笔,而事先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将观察到的景物通过一定的类别,有顺序的理出来,这样就能为我们接下来的写作奠定基础了!
5、再仔细观察图片,联系生活,赋予想像,用合适的词句来描绘图片上的景物:桃花、柳、小草、房子、燕子窝、燕子、女孩、猫。
6、分别分组介绍,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娇嫩的桃花。学生说:缤纷绚丽的桃花。学生说:生机勃勃的桃花。学生说:一丛丛一簇簇的桃花。学生说:桃花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可爱的小女孩 调皮的小猫
身穿黑色衣裳的小燕子 „„
7、说的真多啊,你看,有的同学还会用上修辞手法了呢!你看,有拟人、有比喻,还会引用诗句,真不错。其实,这些都是使文章生动的一种种方法。
8、那么,除了这些呢?怎样也能让文章生动起来呢?那就需要同学们细致的刻画。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的插图。师:你看,这小女孩怎么了? 生:小女孩想去救那只小燕子。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因为小女孩两只手向前伸着想要去接住小燕子。
师相机引导并板书(动作描写):所以是一个双手伸着想要接住小燕子的小女 孩啊!
生茅塞顿开,说:这是一个张大嘴巴,眼睛瞪得溜圆,凝视前方的小女孩。(神态描写):我还感觉到这个小女孩当时还很紧张担心呢!
9、教师小结:其中同学们不仅抓住了景物的颜色、形态等特征,也抓住了人物 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说的真是不错。
8、师:那小燕子怎么会掉下来的呢?
生:小燕子很调皮,想看看外面的景色,可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师:你听听事情是不是这样发生的呢?
9、接着教师就示范着将他说的补充完整:小燕子们在燕子窝里呆得闷了,都想出去玩。其中有一只小燕子胆子特别大,它向燕子窝外伸出了圆溜溜的小脑袋,好奇极了,两只翅膀挣扎着想要往外飞,可是一不留神,竟然一头栽了下来。(学生边听边时不时地也像小燕子一样把头伸向前方。刚说完,学生的手马上举了起来。)
10、生:燕子窝里新出生了四只小燕子,特别挤。这天,一早醒来,小燕子们都争着想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美丽春光,唧唧喳喳的,你挤我、我挤你,一不小心,最小的那只小燕子敌不过哥哥姐姐们的攻击,一下子就给挤了出来。
11、教师过渡:最精彩的还是第二幅图的想象描写。经过以上的磨练,同学们能够较生动地来说一说了吗?谁来试一试?
生:小猫调皮极了,伸出前脚爪,捉弄小燕子。
12、师:那么小猫是怎样“捉弄”呢?观察一下图中小猫的动作,再联系你生活中的所见到的小猫,来说一说。
生:小猫前脚趴地,后脚弓起,屁股翘的老高,尾巴直直地竖在空中,不时用前爪挠挠小燕子。
13、师:这是它的动作,那么它的神态呢?
生:它瞪大双眼,虎视眈眈的看着小燕子,时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巴,嘴里发出“喵呜”的声音。
14、教师和学生互动着进行说话作文练习。让学生用十分钟的准备时间,来整体描述两幅图片中的故事。
15、准备好后,请两位同学先来尝试。
结果在教师意料之中,听的同学兴致缺缺,说的同学说得不够味儿。
16、教师和学生配合练说。教师描述第一幅图,请一位同学描述第二幅图,随后一位学生描述第一幅图,教师来描述第二幅图。
附教学实录片段:
师:春天来了,高大的柳树上露出了一个个小巧的绿脑袋,桃花也开了,粉粉的、嫩嫩的,似那天边的一抹彩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黑瓦白墙的房子纵横交错,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万物都复苏啦,你听,哪儿传来了一声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小女孩从屋里走出来,抬头一望,原来是屋檐下鸟窝中的小燕子们。真是可爱极了,瞧!有一只小燕子正探出圆溜溜的小脑袋,观望着周围的一切,时不时地还欢快的叫着。真想去摸摸它呀!小女孩心想着。小燕子似乎是听到了小姑娘的心声,一下子就扑腾出它温暖的小窝,一头栽了下来!(这是我临时准备的,说得并不算好,但是学生们却仿佛已经走进了我编制的画图中一样,一个个笑呵呵的,听得津津有味儿。)
生:这时一只小花猫正好在屋顶睡懒觉,却突然听到了一声尖锐的叫声,它眯着眼睛,竖起耳朵,从屋顶上跳了下来。它跳到小燕子身前,好奇极了,只见小猫前脚趴地,后脚弓起,屁股翘的老高,尾巴直直地竖在空中,时不时晃动一下,还不时用前爪挠挠小燕子,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巴,嘴里发出“喵呜”的声音,好像一口就要将小燕子给吞到肚子里似的。„„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教案
第七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2、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
3、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二、教学重、难点
1、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通过具体事例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
2、能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
三、教学准备 视频、图片、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看动画。
2、学生说动画中人物的形象、性格。
3、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勾勒人物的特征,把那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板书:《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二)了解习作要求,复习旧知——读人
1、动画的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个人物写活的?请你说一说。
2、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把一个人写活?(回忆本组课文,我们学到的写人方法: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
3、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制作人物动画。学生画人,展示,描述。如果画得一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描述各人物的外貌特点。
4、动画的主人公已经选好了,现在让我们来让这个动画的主人动起来。学生读P146,大屏幕出示作文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请学生说出要求中的关键字词,提醒注意)
(三)写前交流——说人
1、这次习作,我们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写偶然见到的陌生人。但你身边的人这么多,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通过什么事件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呢?请大家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和同桌讨论,并相互提出修改建议。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四)写人
1、请学生小结写人作文要注意之处。——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②运用各种写人的方法;
③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切忌千人一面。
2、学生写作。
板书设计: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具体事例 写人方法 特点鲜明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由于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写人的文章,之前已经对人物描写方法作了介绍与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来。原本设计的以动画作为引子,贯穿整节课,但由于本人考虑不周,该环节变得有头无尾。另,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说人物外貌时,没有给学生相应的人物外貌描写词语,也没有提供相应的例子,这些都是今后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第五篇:五年级作文:这件事让我尴尬
五年级作文:这事让我尴尬
星期天的上午,我做完了作业,妈妈看时间还早,就对我说:“我们去逛超市吧!”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抓了一把糖准备路上吃。可妈妈一路上竟说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话,害得我连一颗糖也没来得及吃。
到了超市,超市里的人还真不少,我跑到卖零食店的地方向妈妈招手:“妈妈快来啊!”妈妈好不容易挤到我身边说:“今天你想吃什么跟我说,我保重给你买。”话刚说完,我就开始选购我喜欢的零食。一种我从来没见过的饼干被我发现了。我兴奋地说:“我今天就吃这个。”妈妈走近看看我,便装了一代。我们又买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便来到收银台前付账。
我和妈妈刚离开收银台,“慢”只听见一名穿制服的服务员叫道。我和妈妈惊奇地转过身来,不解的问:“什么事?”服务员说:“你孩子口袋里装的是什么?”我先说是:“是糖”服务员阴着脸说:“是什么糖,给我看看。”我把糖放到了柜台上说::就这些”“就这些,嫌少啊”
这时,哪位售货员拿了一颗糖,把我的糖给超市里的对比。“看,这同糖给你的糖一样,肯定是你偷的。”“我没偷,真的没偷”我的眼泪立马就流了出来,妈妈这时也急了,而且这时我感觉到周围的眼光。正在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小姑娘兴奋地说:“售货员阿姨,小姐姐的糖不是你们这里的,这糖的生产日期不一样。”我看了看的确不一样。这时,我心里这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妈妈赶紧跑过去抱起那位小姑娘不住的道谢,这时那几位服务员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这事让我非常尴尬,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