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与直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几何小实践的第一课,宗旨是通过动手、实践,积累角与直角的经验,并认识它们的最基本的特征。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直角,所以这里对角的描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通过亲自操作,如:折纸、测量、观察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分析: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看,对刚进入二年级学习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生活中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学生已经接触并积累了许多有关角与直角的经验,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出,让学生观察、探究角的特征,并与以往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关于角的经验联系起来,初步上升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能用纸折出直角,并能用工具去判断直角。
3、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
4、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感知、认识角与直角。
2、动手制作直角,并会用工具来判断直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小棒、若干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我们的校园
2、说说生活中的角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角,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角?
3、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周围处处有角,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
【设计意图:角的认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角。运用身边的物体找一找角的存在,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积累有关角的经验,体会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
(一)探究角
1、学生用两根小棒搭一搭角
2、请三个同学上黑板来搭三个不同的角
3、认识角的特征
提问:这三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这两条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直边。(板书:边)
把两条边相交的这一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板书)
4、会用弧线表示角
两条直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可以用弧线来表示角所在的位置。
5、同桌互说角的顶点和边
6、判断对或错:
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7、小结:无论方向、位置、大小怎么变化,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地主动建构的过程,通过搭一搭、辨一辨、说一说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身实践搭角、观察角、辨角等过程,在实践中逐步感知、体验、积累一定感性经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二)探究直角
1、找找三角尺中的角
2、认识直角
说说直角特殊在哪里?
像三角尺上A、B那样形状的角就是直角。(板书:直角)
3、找找三角尺中的直角
4、判断直角
(1)用三角尺验证黑板上的这三个角,哪个角可能是直角?
(教师演示: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认识直角符号
(3)判断是不是直角,书上P665、动手折直角
(1)
学生充分的说,自由的折
(2)
媒体演示折的过程
(3)
学生试着折一折
(4)
是不是直角?用三角尺验证。
(5)
展开,提问:看看有几个直角?标上直角符号
6、寻找身边的直角
【设计意图:会用三角尺正确地判断直角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教师一定要详细的边演示边讲解,为后面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打扎实的基础。动手自制直角工具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新奇的,不仅如此,用他们亲手做的直角工具去验证自己找到的角是否是直角,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有趣而且有成就感的。成功的体验能带给他们更好大的学习动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2、猜一猜,剪一剪:
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一次不行两次,在不断的探究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完善。】
附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
边
顶点
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