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人》《我上学了》说课稿
我教授的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入学教育《我上学了》里的内容。在一开始第一次的试教中,我俨然把一节语文思想的启蒙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课上完了,我很沮丧,但是问题总得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思来想去,这节课缺少“语文味”。一堂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素养的渗透,一定要有与语文相关的价值观培养。顺着这个思路,我重新梳理了我的教学内容。
如何进行语文素养的渗透?我面对的是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学生,如何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渗透确实有点困难。为此我想到了从课题和插图着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题中的“我是中国人”,字数不多,结构相对也比较简单,即便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难度也不是很大。课堂上,我通过先后三次带着孩子读“我是中国人”是为了帮助巩固和强化,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熟记这几个汉字。后面的小短诗的学习,希望通过两遍诵读,可以让孩子们识记“我爱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结构,感受汉语言的美好。与此同时,若学生能够更多的识记一些汉字,那是再好不过的了。这个环节对于汉字的掌握没有具体的要求。
有顺序的观察图片,是一二年级学生语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图片,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一方面训练了观察图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说的能力得到培养。
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大中国》,让学生在听完之后说出,都听到了哪些内容并说出来,这也是语文学习中关于倾听和表达的训练。
教学中让孩子反复读“我是中国人”,就是希望学生在我的讲述中感受到祖国的,以及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自豪感表达出来。后面的名人爱国故事,就是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不能只是停在嘴巴上,更要有实际的行动,好好读书就是爱国的一个实实在在表现,我们小学生即使刚刚入学,就要有周恩来爷爷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怀。
当然,本节课上完亦感觉到不足。语言不够轻松活泼。课堂容量还是偏大,导致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相对减少。这些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克服。
第二篇:女儿上小学了
女儿上小学了
在这暑假期间,对于女儿即将踏入小学生活,我的心里即是期待又是有些担忧,因为女儿步入小学,这就意味着孩子要进入另一个新阶段,这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我们父母职责,时间作息等父母的一次重大转变。暑假期间我们有经常给女儿灌输你是一名小学生了,使她感觉自己长大了,还有讲一些上小学的乐趣,让她对小学新阶段不那么恐惧、害怕。
首先很荣幸我的女儿能分配到名师林老师的班级,但也有些担忧,因为女儿可能在班级里年龄不算小,但是她的独立能力、约束能力和集中精神等方面都比较差,而且比较容易哭,输不起,胆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付出是不能少的,也要麻烦林老师多辛苦一点,在孩子今后的学习成才中,我会努力做个好妈妈,好家长。
先从女儿准备的上学物品开始,第一次买小学书包也是没经验,感觉还是有一点大了,还有新书发下来那天晚上跟女儿一起包书皮,感觉每一次经历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接下来要培养女儿的自理能力: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睡觉,上厕所等基本生活起居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使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还要慢慢改掉磨叽及偷懒的习惯,如吃饭的时候设个闹钟让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慢慢缩短。再接着要鼓励孩子学做家务:学会摆放,扫地,拖地,擦桌,折叠衣服,帮奶奶剥豆等一些简单劳动技能,提高其适应能力,第三,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她多看,多听,多读,多讲,每天睡前和孩子阅读半小时,不断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最后希望女儿能够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在各个方面能有所进步,成为一位勇敢,自信,开朗,积极,善良,乐于助人,勤劳,身心健康的孩子。
第三篇:猴子上学了教案
活动目标
初步学说儿歌,感受音乐节奏快慢的变化。
通过肢体动作的运用,学习5以内的唱数。
感受到儿歌的幽默诙谐。
重点
学 唱 歌 曲
难点
运用肢体动作掌握歌词
活动准备
音乐《猴子上学了》、cd、电脑、音箱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排排队
1、请幼儿按教师口令逐个伸出一只手的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
2、数一数,变一变。
指导语:今天我们的手指要变成小猴子,小猴子也要上学喽!请你伸出五根手指当猴子。请大家数一数1、2、3、4、5。
二、幼儿学习念唱《猴子上学了》
1、请幼儿欣赏幼儿用书中的画面,看看猴子上了什么学校。
2、倾听cd.3、带领幼儿配合教材念唱“猴子上学”。
4、第一遍请幼儿伸出手指当猴子,伴随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玩手指(猴子)跳舞的游戏。
5、再一次倾听时,将猴子(手指)命名,再次伴随音乐的内容玩《猴子上学》游戏(手指的动作帮助记忆才、歌词)。
6、待幼儿稍微熟练歌曲后,再增加手部动作一起扮演。
7、随着歌词递减数字,最后问问小朋友:剩下几只猴子跳?
三、表演《猴子上学了》
第四篇:教案 我上学了
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及共同学习的快 乐。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自主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画面提示,受到热爱祖国、尊敬老师、团结友爱、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入学常规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难点: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优美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今后,我们将一起度过一段充实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2.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你们走到同学面前,相互握手,然后介绍自己。
二、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交流:
来到天安门,我看到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3)互动交流:同学们,你们都是什么民族的人?请少数民族同学在台前进行自我介绍。(4)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5)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板书)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1)“不迟到”的“迟”要读准翘舌音。(2)“早,早,早”的“早”为平舌音。(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4)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7)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自己是小学生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作业
一、把今天了解到的学校的情况讲给家长听。
二、向家长说说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感受
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傲到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图画,了解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方法。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听讲等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观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自己认识的新同学。2.师生表演唱《上学歌》。
二、观察图画,讲述内容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同桌交流。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讲述画面内容。(教室里,其他同学端端正正 地坐在椅子上读书、写字。)
4.要求学生跟读——我爱读书、写字。提问:图中的同学们在看什么 书呢?(语文书。)请跟老师读——我爱学语文(板书)。
5.引导:同学们上课多么专心。那么怎么样才算专心听讲?(板书: 专心听讲)(1)眼睛仔细看。(板书:眼睛仔细看)①出示儿歌,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紧。②说一说怎样用好眼睛。(老师讲话时,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时,眼睛看着黑板;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③游戏:眼睛“听”指挥。
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2)耳朵认真听。(板书:耳朵认真听)①教师:耳朵和眼睛是好朋友。如果说眼睛是人体的照相机,那么耳朵就是人体的录音机,它能把听到的声音都录在脑子里,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用耳朵来学习。②说一说怎样用好耳朵。(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3)脑子勤思考。(板书:脑子勤思考)
教师明确:当老师提问时,要积极思考;当同学提问时,也要积极思考;当自己有疑问时,更要积极思考。(4)发言声音亮。(板书:发言声音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耳朵,也会用脑思考问题了,那么,上课想发言应该怎么做? 学生汇报,教师明确: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
②出示儿歌,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要求: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一句一句读,要用普通话。③发言训练:教师提简单的问题,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评议。
6.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叮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学生齐读)
三、观看视频,模仿练习
1.播放视频《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
2.视频在正确的读书姿势上定格。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1)正确的读书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肩放平,把书拿起来,眼睛离书本一尺远。(2)教师:“一尺”相当于你们文具盒的长边那么长,只要把文具盒放在眼睛和书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学生齐读)
3.视频在正确的写字姿势上定格。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1)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书本放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2)教师:对同学们来说,“一寸”相当于三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3)出示《写字歌》,教师领读: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学生齐读)
4.小组合作,练习正确的读写姿势。教师巡视,一一纠正,并请姿势较好的学生上讲台示范。
5.出示儿歌,教师领读: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板书:一寸、一尺、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学生齐读)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读书、写字的姿势正确了,对我们学知识、长身体都大有好处。作业:回家把本节课所学的儿歌念给家长听,并将正确的读写姿势做给家长看。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我爱学语文 眼睛仔细看
专心听讲 耳朵认真听 一寸、一尺、一拳 脑子勤思考
发言声音亮
我上学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我介绍,展现自己,了解他人,融入集体。过程与方法: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外阅读的快乐,养成乐于交流、乐于展示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说话、演练,愿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提高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导、交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全班表演唱《上学歌》。
2.引导学生复习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自我介绍,相互了解
1.教师:上节课大家交流了自己认识的同学,这节课就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吧。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介绍自己。如: 我是×××,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练习说话:我是×××。
练习说话: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练习把两句话连起来说:我是×××,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3.指名自我介绍。4.师生评议。(要求:自我介绍时人要站正,声音要响亮,说话要清楚,要用普通话。)5.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自我介绍。6.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三、班级概念
1.你们几十个同学和我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一年级()班。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和进步,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大家庭。2.出示写有校名拼音的PPT,认识校名、年级、班级。
3.教师正确地把校名念一遍,学生跟着老师念:我是()小学()年级()班的一名小学生。
四、合作交流,讲述故事
1.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下面的插图,提问: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同桌交流。3.交流汇报,讲述画面内容。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新伙伴,多么高兴啊!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好朋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课外拓展 一起读儿歌 上课了,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作业
1.说说好朋友的名字、地址、爱好等。2.给爸爸妈妈讲一个故事。板书设计: 我上学了
我是×××,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第五篇:我上学了教案设计
《我上学了》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入,师生间增进了解
1.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 字——语文。2.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你们来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吗?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请先举手,再说一说。3.说话演练,学习规范:
在学校时,老师见到你们会说:“小朋友们早!”这时,你们应该怎样回答呢?平时见到老师该怎么说呢?放学了,怎么和老师、同学们道别呢?(指导学生说一说,练一练)
在学校期间,你们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教导学生之间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学习)
3.互动活动:你们愿意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吗?请同学们介绍自己,相互认识。
大家先想一想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怎样说?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介绍自己。
练习说话:我是※※※
练习说话: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练习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我是※※※,我是※※小学一年级※班的学生。
班级概念:从今天起,你们几十个同学和我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大家庭!一年级 班。大家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使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快乐的学习和进步!
二、新课导入,观察插图,进行爱祖国教育
1.出示书本情境图:我是中国人。
提问:仔细观察,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说一说:(出示课件)我们是中国人。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中心。
教师小结: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作为北京和中国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每天清晨时分,国旗徐徐升起;每天日落时分,国旗缓缓降落,这些都是十分庄严的仪式。
3.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画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利用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服装、饮食、节日等。
我国有56个民族,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都要去上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体验活动: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全班同学相互拥抱。
(4)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连心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
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三、图文结合,进行爱上学教育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出示儿歌,谁会唱吗?
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教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3)同学们这么早就背着小书包,他们要去哪里呀?快来回答小鸟。(教师趁机讲学校规定的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小结:“不迟到”是小学生一定要遵守的纪律,只有遵守纪律,你们才会在学校里有更大的收获。
(5)语言交流:在学校里学习能让我们快乐、健康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呀?(出示课件)
(6)介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小结: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能为祖国立功劳。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学生学唱。
四、课堂小结
表扬一些读的好的学生,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学习汉字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用心,善问好学,你们很快也会认识这些字!
把下面三幅图和一句话认真看一看,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下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看谁的自主识字做的最好!
第二课时
一、了解语文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封面,认识语文这两个汉字,说说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个字。
2.学生自由翻阅语文说,引导学生说说,语文说上有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学生说时,老师注意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做好有关记录)3.告诉学生语文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出示课件)(1)指导学生认识语文书的目录,页码,掌握通过目录找到课文的方法,然后同做合作,学一学,做一做。(2)让学生指出课文,老师范读,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语文。(3)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 班级 这两个词,并在语文书上正确的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讲解示范,进行读写养成习惯教育
1.出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花猫,它哭得很伤心,老师就把它带来了。(出示小花猫手指玩偶,讲故事)师:小朋友,我以前和你们一样,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是,我读书、写字时不注意姿势,有时躺着看书,有时走路看书。写字时,身子趴在桌子上,时间一长,就成了近视眼,整天戴着眼镜,真不方便!别的小花猫能跑能跳,天天能捉到老鼠;我一跳眼镜就要掉,老鼠在我眼前跑,我也看不清,天天饿肚子。我真后悔啊!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我一样,要从小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啊!
2.习惯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指导学生观察三幅图,并板书“好习惯”三个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再详细讲解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指导培养“读”的习惯
读书姿势(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如何养成读书好习惯:坐姿端正,肩自然放松放平,双手拿书,书略向外倾斜,眼睛离书本一尺远。指导培养“读”的习惯
写字姿势(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
正确的写字姿势:身体坐正,两腿自然放开,两肩放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尺左右,离桌边一拳。指导培养“听”的习惯
(出示课件,说说图上是谁?在干什么?)“三个一”
(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2)眼离书本一尺。把文具盒竖起来,放在书本和你的眼睛之间量一量就可以了。
(3)胸离课桌一拳。握紧左拳,拳心向下,放在桌边和前胸的中间。
3.除了听讲要认真,写字读书端正之外,还要学会读书,读书要做到“三到”(1)口到:读书要读出声音,一个人读书时要让全班小朋友都能听见,大家一起读书时,声音就要轻一些,尽量做到整齐。(2)眼到:读书时,眼睛要看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可以用手指着课文的字来读。(3)心到: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记住读过的句子,不懂的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4.教师带领学生再次读一读文中的三句话以及《上学歌》,并让学生诵读至会背。
二、交流展示,进行热爱语文教育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三:课外作业
1.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不但能使小朋友读好书,写好字,还能保护好眼睛,防止近视,是小朋友的身体更健康。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2.回家将正确的读写姿势做给爸爸妈妈看,或者将学到的儿歌读背给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看到小朋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