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毛虫教案
活动名称、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
活动名称:毛毛虫
设计意图:在平时的生活中,当幼儿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害怕等各种各样的反应。然而,大多数幼儿并不知道毛毛虫最终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在本次活动中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帮助小班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让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量词。
活动目标:
1.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完整短句。
2.能力上:在活动中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
3.情感上:乐意参加文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音频、图片、毛毛虫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音频,请幼儿说出音频中的声音是什么?是谁发出的?
通过播放吃东西的声音,引导幼儿逐步猜测故事中的主角及其声音的来源,从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出示图片引出毛毛虫肚子饿了的故事。
二、角色体验,层层深入。
(1)播放课件,引出毛毛虫,毛毛虫第一天饿了吃一个苹果。
教师:毛毛虫第一天肚子饿了,它看到了什么东西?是如何吃掉这个东西的?
(2)依次出示:香蕉、葡萄、巧克力、饼干、树叶的图片。
教师小结:毛毛虫第一天吃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吃了两根黄香蕉,第三天吃了三颗紫葡萄,第四天吃了四块咖啡色的巧克力,第五天吃了五片绿树叶。
(3)播放音频,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毛毛虫吃东西的声音。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利用课件与教具积极引导幼儿进行主动学习,通过创设毛毛虫找东西吃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加深对故事情节的认识与理解。
三、情景结尾,深化主题。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感受毛毛虫吃东西的过程,以及吃东西时的动作与声音。
(2)教师强调量词,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初步感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故事并会说适当的量词与短句。
(3)请幼儿扮演毛毛虫吃东西,让他们说出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毛毛虫分别会吃什么东西,会如何吃?
四、游戏中轻松结束活动。
请幼儿扮做蝴蝶在音乐中像蝴蝶一样飞舞。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认识关于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并在美工区中运用颜料引导幼儿画毛毛虫,用泡泡泥制作毛毛虫。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环节完整,环节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毛毛虫的故事。在故事中掌握有关量词的使用。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都较集中,但因教师经验的缺乏未在活动中关注到全体幼儿的发展水平,致使个别幼儿未充分的掌握重难点,在以后的活动中,将会不断的反思并改进。
第二篇:毛毛虫不见了教案
毛毛虫不见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对毛毛虫过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2. 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某种变态发育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资料(蝗虫、蜜蜂、青蛙、蟾蜍等)。
3. 能用文字(记录表)、画图、系列标本的方法记录某种变态发育昆虫的生长过程。4. 能归纳出变态发育昆虫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5. 能按照要求制作出较为规范的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能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发现。2. 能与小组其他人协作观察、记录和制作动物标本。科学知识目标:
1. 能解释毛毛虫不见了的原因。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
3.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主要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认识动物的变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各种各样的发生变态的动物的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制成网页。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昆虫或其他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谈话: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故事,看谁能找到这个故事的正确答案? 2. 播放毛毛虫要过河的动画:一条毛毛虫爬到了小河边,它想过河,可是河上既没有桥,也没有船,毛毛虫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呀?过了些日子,毛毛虫居然没借用任何物体,却过了小河。你猜猜,毛毛虫是用什么妙法过河的? [板书课题15 毛毛虫不见了] 3.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4. 提问:怎样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5.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想到亲自观察毛毛虫的生长情况,或者想到查找资料的方法,来了解毛毛虫的生长情况。)
[采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设计问题情景,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探究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
1. 谈话:课前我们布置同学们观察毛毛虫的生长变化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记录方式可以用我们书中提供的方式,也可以用自己设计的其他方式记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注明日期、发生的变化。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2. 展示同学们观察到的各种不同的成果。
3.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有些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毛毛虫微妙的变化,并采用多种方法做了准确记录,获得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这种做法和同学们认真细致的观察品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科学家就是这样搞科学研究的。
[采用激励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记录,培养学生画、说、写、拍摄等多种技能。]
4. 谈话:以上我们是通过直接观察实物的方法,了解毛毛虫的变化。但是,有些同学胆子小,害怕毛毛虫,不喜欢进行直接的实物观察。也有些同学想观察,却找不到毛毛虫,怎么办呢? 5. 学生讨论,想办法。
谈话:我们除了直接观察外,还可以用间接观察的方式,例如:查找图书资料、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等。来了解毛毛虫的生长变化情况。[引领学生运用多种途径获得相关信息。]
6. 展示小鼠标找到的一些资料:毛毛虫变蝴蝶的全过程,让学生欣赏,说一说毛毛虫变蝴蝶经过哪几个阶段。
7. 谈话:蝴蝶的生长变化过程真是太奇妙了!同学们现在你该知道毛毛虫是怎样过河的了吧!它是怎样过河的呢?(变蝴蝶)二.指导学生探究其他昆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1.谈话:通过小鼠标找到的图片,我们知道了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他昆虫是不是也像蝴蝶一样,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同学们一定也愿意自己找图片,与其他同学分享!我们的校园网上设置了有关昆虫和其他动物生长变化资料的网页。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们面前的电脑亲自去查一查吧!
2.学生上网探究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把搜集到的资料放到自己的网页上。3.展示学生的发现,全班交流。
[引入网络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全班交流,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4.讨论:
⑴所有的昆虫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吗?
⑵哪些昆虫生长发育经过四个阶段,哪些昆虫生长发育经过三个阶段? ⑶这些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
5.教师小结: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上出现的一系列显著的变化,我们称为变态。[板书
变态]
像蝴蝶、蚕等昆虫一生经过四个阶段的显著变化,称为完全变态;像蝉、蝗虫这样一生经过三个阶段的变化,不经蛹期的变态,孵化后的幼虫随脱皮而发生一些变化,成为成虫,这称为不完全变态。[板书 “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三.指导学生探究其他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1..谈话: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昆虫的生长发育要经过变态,其他动物的生长发育是不是也要经过变态呢?我们的校园网上设置了有关动物生长发育的网页,同学们可以按照刚才的方法,亲自到网上去找一找答案。2.学生上网探究其他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3.提问:除了昆虫外,还有哪些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也要经过变态?
2. 讨论:⑴青蛙和蟾蜍一生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的变化? ⑵青蛙、蟾蜍与蝌蚪在形体构造、生活习性方面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青蛙和蟾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卵、蝌蚪(幼体)、青蛙和蟾蜍(成体)三个阶段的变态,幼体和成体不管在形态构造,还是生活习性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巩固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自己谈收获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目标意识,为学生自我展示,相互交流,创设平台]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网络探究了蝴蝶、蝗虫等昆虫以及青蛙和蟾蜍等两栖动物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都要经过变态。
昆虫的种类很多,课下继续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多种动物发生变态的信息资料。可以直接观察,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昆虫并把它们制成系列标本。(校园网上介绍了多种关于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合适的方法把采集到的昆虫制作成标本,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要保持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另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查找图书资料、上网查询、向动物饲养员或动物学家请教等方法,并把自己找到的资料用文字、画图或制作成简单的电幻灯片,来展现某种变态昆虫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上课、下课铃声不是学生探究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课堂教学是教学探究的引领和开端。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板书设计:
15毛毛虫不见了
卵
幼虫
蛹
成虫
变态
第三篇:公开课毛毛虫教案
大三班美工公开课《彩泥纸盘毛毛虫》
教者:李娟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彩泥团球的方法制作毛毛虫。
2、尝试为毛毛虫贴眼睛和嘴巴。
3、通过练习捏、揉、团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毛毛虫PPT课件,毛绒玩具毛毛虫一个,彩泥若干,纸盘一个,叶子一片。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毛毛虫PPT以及毛毛虫玩具)。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身体各部分的形状。
三、教师示范彩泥毛毛虫制作过程步骤。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五、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给它找到自己的家,并且告诉自己的好朋友,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毛毛虫身上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好吗?
六、拓展:给毛毛虫装饰背景。
(幼儿自由发挥)
第四篇:毛毛虫户外活动教案
本次教案能掌握控制的物体,以便孩子消除恐惧感,有积极投入的愿望。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毛毛虫户外活动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毛毛虫户外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各种爬的方法,学习毛毛虫爬,锻炼腹部肌肉。
2.根据图示用身体动作完成任务,提高动作协调性,锻炼孩子的体能。
3.尝试看图摆放材料,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各种爬的图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今天天气真好!毛毛虫们,让我们跟着音乐活动活动身体吧!
二、自由探索爬的各种方法
1.自由探索。跟着音乐动一动真舒服。今天我们来练练爬的本领,你们会爬吗?有哪些爬的方法呢?请毛毛虫们去练习台上爬一爬,想一想,你能有多少种爬的方法。看看哪个毛毛虫最能干,想出的爬的方法最多。
2.分享交流。刚才你是怎么爬的,谁愿意来展示一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几种爬的图示)
三、学习毛毛虫爬的方法
1.老师示范。我这个大毛毛虫也想到了一种爬的方法,你们想不想见识一下?(教师示范)注意动作要领:先趴在垫子上,两手放胸前,身体呈直线;然后将腿缩进身体下面,最后再将两手朝前移动,这样不断重复,一拱一拱向前爬。
2.幼儿练习。小毛毛虫,你们明白了吗?请大家按照小组站在起点处,然后按照秩序一个一个练习,好吗?比一比哪一组毛毛虫练得最认真、动作最准确。
3.根据幼儿的练习情况进行进一步指导。
四、摆放材料,情景练习
1.出示图示,引导观察。毛毛虫们,你们爬的本领练得真不错。告诉你们,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片嫩绿的草叶,你们想不想去饱餐一顿?让我们一起看看,去吃草叶要经过哪些地方?经过不同地方,我们毛毛虫要采用不同的方法爬,我们看一看是哪些爬的方法呢?
2.根据图示,摆放材料。原来毛毛虫要用四种爬的方法才到达目的地。现在要请毛毛虫们按照图示来摆放材料了,你们行不行?(引导孩子合作完成任务)
3.请毛毛虫们在起点处站好,我们要准备去吃草叶了。(让孩子分成两组,进行游戏)
五、放松运动
毛毛虫们,你们现在吃饱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休息一下吧!哇,过了好长时
间。毛毛虫们变成蝴蝶喽,我们一起快乐地飞舞吧!
第五篇:彩色的毛毛虫教案
大班艺术《彩色毛毛虫》活动设计
单位:通渭县第二幼儿园
执教者:董红平
设计意图: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这些颜色一样。他们喜欢鲜艳、明快的色彩,并且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最直接的刺激孩子的感官,颜色的变化也会更让他们惊叹不已。因此,我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的艺术发展目标,设计此活动《彩色毛毛虫》,让幼儿通过尝试调色使其颜色发生变化,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并去表现和创造美。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初步了解三原色与三间色之间的关系。2.幼儿尝试调色并感知红、黄、蓝三色互相混合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3.大胆地动手操作,体验两人合作作画及色彩变化所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色彩变化小结单。
2.红、黄、蓝颜料若干瓶;水;白纸(画有毛毛虫的轮廓);水彩笔;调色盘各一人一份。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彩色毛毛虫》,感知色彩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
1.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了红色的果子,身上出现了什么颜色? 3.接着它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身上出现了什么颜色?
小结:红色+黄色=橙色
4.它又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身上又出现了什么颜色。
小结:黄色+蓝色=绿色
5.毛毛虫吃了这些果子之后又有哪些漂亮的颜色呀?
小结:红色+蓝色=紫色
(红色、黄色、蓝色为三原色;橙色、绿色、紫色为三间色)
二、幼儿操作。1.教师示范调色及涂色
2.交代作画材料及要求。
3.幼儿调色涂毛毛虫,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调色。
三、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一同欣赏。1.引导幼儿观察作品中出现的颜色。
2.小结:原来呀,三原色混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
四、活动延伸:
1.观看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2.自己尝试调色,绘画彩色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