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集锦15篇)

2023-08-17 10:1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集锦1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集锦15篇)》。

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

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

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齐读课题;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

(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

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在“湖”“晴”“雨”三字下方打上“△”,并在“湖”的下方画箭号写上“西 湖”)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诗人苏轼在杭州做过通判,也就是现在的县长,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教学意图:“题好一半文”,写作如此,教课亦如此。让学生自主解题并与知诗人、了解诗背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不显得生硬、突兀、枯燥。]

三、学字词,明节奏。

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么美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出示PPT带生字读音诗文)

①潋滟(liàn yàn):指读、跟读→提示都是前鼻音→说说这两个字跟什么有关→谁把它所在的诗句读一读→指读→齐读。

②亦(yì):指读、跟读→怎么记住它→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③淡妆(zhuāng)浓抹:指读、齐读→提醒读音→怎么记住:换偏旁;联想:女孩爱化妆→把整句诗读一读→指读→齐读

3、把整首诗连起来能读好吗?

①指名读;②读古诗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谁来试试;③(点击PPT划上诗文节奏)画上节奏,小老师教读;④按节奏齐读。

[教学意图:诗之美,美在语言优美,美在音律动听,读出诗句的节奏美、韵律美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

四、品诗句,赏诗景。

1、诗人苏轼如何用区区28个字为我们展现西湖美景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首诗读懂呢?

2、渗透读诗方法:指名说(预设:看注释、看插图、读题目、读诗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出示PPT学诗好方法)

3、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真不少,请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方法,自己读读诗句,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的交流。

[教学意图:当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自身的经验方法得到认可时,对学习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里调动学生了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使学习本诗有法可循,化难为易,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看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一定大有收获。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写“初晴”,哪句写“后雨”?

5、赏“西湖之晴”。

⑴齐读诗句。

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 “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

⑶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

(板书:潋滟)“潋滟”两字我们一看部首就知道跟水有关,水怎样?(波光闪动)

⑷你还能用什么词来说?(波光粼粼、碧波荡漾、金光闪闪……)

⑸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出示PPT晴天西湖)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

⑹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点击PPT出示诗句)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我们也不禁赞叹道: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6、赏“西湖之雨”。

⑴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

⑵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⑶你是如何读懂诗句的意思?

⑷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迷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⑸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情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

⑹(出示PPT雨天西湖)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

(点击PPT出示句式)想象说话:______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__________。

⑺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

(点击出示诗句)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也情不自禁再赞叹道: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教学意图:设计两处看课件想象说话,由想象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诗句意境,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想象之窗,插上想象之翅,使西湖晴雨之美鲜活灵动起来]

7、个性赏读“晴雨西湖”(出示PPT晴雨诗句)

⑴ 晴雨两种天,西湖两样美!孩子们,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美的诗句读好呢?(注意停顿、重音、有感情……)

⑵生自由练读

⑶反馈练读情况,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预设:生1:因为这两种景色我觉得都很美,我把“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读重音。

生2:因为我觉得晴天雨天是两种不同的天气,西湖才有两种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读重一点。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读得重,因为晴天的水光潋滟,让人觉得特别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让人觉得特别奇妙。)

⑷小结:同学们,你们的不同朗读都很美,老师都喜欢。我们用不同的解读美美地读读这两句诗。师激情引读:

两种“景色”都很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天气”都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感觉”都很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意图: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两句诗的朗读指导没有作统一要求,不把教师的感受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揣摩,从而盛开出他们最珍贵最独特的思维之花,理解之花。]

8、赏“西子西湖”

⑴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

(预设:美丽的西湖像一幅美丽的画;人间仙境……)

⑵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

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

⑶(出示PPT简介西施)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

⑷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淡妆浓抹)

⑸联系生活实际:妈妈阿姨平时化淡妆及六一节同学上台表演化浓妆的模样,理解“淡妆浓抹”。

⑹(点击PPT出示淡妆浓抹对比图)西施到底是淡妆好还是浓抹好啊?(都好)

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⑺淡汝浓抹只是赞美西施吗?(还用来赞美西湖)

师:美丽的西湖晴天美,雨天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美丽的西子淡妆美,浓抹也美,真是,生读:淡妆浓抹总相宜。

(板书:总相宜)

⑻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板书:在“西湖”之中加上“子”字),同学们一起美美地喊一下她的名字。

[教学意图评价:“西施”是诗中意象,苏轼借西施比喻西湖。此处借课件图片,借旁白语言,借想象生活,重墨渲染西施之美,让学生感受到西施之美,感受到西湖之美,更感悟到文字之传神。]

五、诵诗句,悟诗情。

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

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男苏轼、女苏轼)(

3、(出示PPT配乐诗文)配上美妙的音乐,带上美好的心情我们一起读。

4、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

(谁来试试,指名背→齐背)

[教学意图:音乐是流动的画,《出水莲》之优雅柔婉非常接近诗句意境,诗句在音乐的伴奏之下,无疑引领学生感受到带情感的画面。]

六、荐诗篇,重积累。

1、这就是美丽的西子湖,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美妙诗篇。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写西湖的诗,你搜集到哪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两首写西湖的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出示PPT拓展诗文)引入古诗《望湖楼醉书》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生读诗

4、师简述诗景

5、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吧!师生齐读诗句。

[教学意图:拓展两首写西湖的诗,带领学生领略了西湖的别样美,加深理解。拓展能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借助课堂拓展延伸,大量阅读,让古诗教学洋溢鲜活魅力。]

5、作业:

①、背诵本课古诗

②、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背诵。

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认读“亦”、“妆”,体会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认读生字。

2、反复诵读领悟诗情。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图片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理解诗句,感受祖国风光之美,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点拨法。

2、学生学法:借助资料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疑点

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

解决办法

1.多读品味。

2.教师引导,播放课件,适当点拨。

教学准备:

师:课件,相关资料。

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孩子们,上周我们休息了七天,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的?去哪里了?

生答

师: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各具特色,很值得一去。比如大屏幕上这个如画般美丽的地方,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答

师:对,是西湖。谁愿意把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资料讲给大家听听?

生交流

师: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人们到了苏杭,必去西湖,可见西湖之景有多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湖,去欣赏西湖十景那旖旎的风光。

2、苏堤春晓:湖水与绿树、红花想映衬,真可谓春色撩人。

曲苑风荷:看到此景,不由地让人想起两句诗:“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平湖秋月:皓月当空、灯火辉煌,好一派良宵美景。

断桥残雪:水天一色、西湖冬景竟也别具风情。

柳浪闻莺:用我们学过的词来形容一下这里的风景。(草长莺飞、莺歌燕舞……)

花港观鱼:这里一定“鱼”趣无穷。

雷锋夕照:湖面真是波光粼粼,雷锋塔的倒影也被这波光点缀的更美了。

双峰插云:这真是人间仙境呀!

南屏晚钟:南屏山下净慈寺的钟声一到傍晚总是悠悠地传入游人耳际。

三潭印月:这可是一个弄风吟月的好去处呢。

3、谁能说说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秀丽的景色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二、揭题

1、这位诗人是谁?

板书:苏轼

2、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师:重要的文学常识一定要常记心间,老师这里对苏轼的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大家一起来读读。

3、苏轼写了不只一首赞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一首――(书空)与老师一起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读两遍题目)

三、诵读古诗,读出节奏

1、放声自读,读通顺,读准确。

a、认读生字:亦:也的意思 妆:右边女字,因为女人爱化妆。扩词

b、指名读,正音。

2、读节奏

四、讲读古诗,读韵味。

师:读准了,也读出节奏了,可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怎么样就能读出西湖的美,读出诗的神韵了呢?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诗,从题目开始。

1、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默读,讨论:那作者会如何描写这晴、雨两种不同的景呢?

板书:晴、雨

3、晴、雨天的西湖美在哪里呢?作者喜欢这两种风景吗?

相机板书:水光潋滟 方好

山色空蒙 亦奇

相机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潋滟”、“空蒙”并适时指导感情读。

4、不论晴、雨,西湖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家书空,与老师一起把这两句诗写下来好吗?

a、作者把西湖比作什么?

b、西子是谁?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西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后我们不断读课外书,还可以认识唐朝的贵妃杨玉环,西汉的王昭君以及汉末,《三国演义》里出现过的美女貂婵。想要了解她们,就去看书吧,书会告诉你一切的!

对照图片了解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如此凝练的语言,简单的四句话,却生动地写出了西湖之美,怎一个妙字了得。

c、如此美的西湖,如此妙的诗歌,当然要用最动听的声音读出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读好为止)

五、背诵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2、有的孩子在上课之前就已经能把诗背下来了,会主动学习,及时积累,真是好样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妙的诗来呢?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爱西湖,爱大自然,才能把西湖写得如此美,如果我们也能用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近西湖,了解了西湖之美,诵读古诗,体会了古诗风韵,课后,我们把今天的收获制作成一张小报吧!报头自定,小报上可以有古诗配画,可以有根据古诗改编的写景文章,也可以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其他诗歌编进小报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祖国的诗歌文化,有信心完成这份作业吗?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2、师小结.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

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五、指导背诵

六、作业

练习题

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

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在理解题目时,我用提出质疑的办法,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验诗句的“美”和领悟作者的感情,然后再有感情朗读全诗,效果较更好。

由于学生读的机会较多,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课堂气氛较活跃,整个效果比较好。

篇4:《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 、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业:(任选一题)

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篇5:《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轼

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轼。

2、了解诗人苏轼。(知道诗人苏轼苏轼吗?请知道的小朋友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轼就是诗人苏轼,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提出自学要求)

2、交流诗意。(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

晴天时诗人苏轼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轼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欲、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诗之美,在于诗人苏轼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似只是偶然巧合,但今天,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苏轼,感悟诗情之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苏轼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苏轼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

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当年的苏轼哼着小曲,品着小酒,在杭州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篇6:《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以西子喻西湖的内在联系和优美意境是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教棍儿、音乐播放器:《春江花月夜》(可惜没有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

说说你眼中的西湖。自古以来,西湖以它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有十大胜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白蛇和许仙的神话故事就与断桥有关)等。西湖优美的景色吸引着无数游人观光游览,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来赞美西湖这一人间仙境。比如,北宋文学家苏轼就为世人留下了两首千古绝唱,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二、理解诗的题目

生读题目,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

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和朋友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三、走近作者

同学们,你搜集了那些有关苏轼的材料,请展示一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今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呆了三年多,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苏轼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当初苏轼被贬,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后来,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东坡肉”。将来大家有机会去杭州旅游时,可以亲自品尝一下东坡肉这道美味。

四、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你通过朗读这首诗,认为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当苏轼和朋友正在饮酒时,到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

1、重点指导难读字。

潋滟、蒙(多音字,本课读二声)亦(人云亦云、不亦乐乎)、欲、妆

自由试读,指名读,组词。

2、七言诗如何加停顿?试着加上,读一读。

指名试,生齐读。

3、大家会正确读诗了,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意思?

怎样理解诗意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看下面的注释;问老师;查资料;多读几遍,其义自见。)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苏轼饮酒的画面;太阳高照,波光粼粼;有山有水;西湖;雨;雾气升腾;)

你从哪句诗里读出来的?

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太阳照在水面上,水面像金子般闪动。)想象湖水很美的画面。

为什么会这么美啊?

(因为是晴天。湖面好像是一块翡翠,像金子般耀眼。)师板书:晴方好。

师:穿越水面,你还看到什么?

生:小鱼在晒太阳。

生:青蛙在唱歌。

师: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女同学来试试。/男同学也来试。

师:晴天的西湖这么美,苏轼跟朋友们一起饮酒作诗,多么开心!可是,忽然之间,变天了!

师范读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你也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雨天的西湖的景色有何特点?

(想象画面:雨下到西湖里,像珍珠一样。)

师: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二句。板书:雨亦奇

读了这句诗,你认为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受到下雨的影响?(还是很开心)

出示挂图,欣赏雨中的西湖美景。

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再读诗歌前两句。(前两句是写景)

诗人泛舟西湖,一天之中饱览了西湖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心情无比激动,写下了这千古绝句。

再读读后两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把西湖和西施相比。

你了解西施吗?(她是越国的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有沉鱼之美)

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比作明亮的镜子;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因为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跟西施一样都是天生丽质,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把西湖比作西施,给西湖增加了动感和活力。板书:总相宜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流下了永恒的画卷。自古以来,苏轼的这首诗成为人们赞美西湖美景的典范之作,是对西湖美景的最全面的评价。咱们一起来试着背诵吧!

个人背,齐背。

五、加深理解,拓展

1、师:此时此刻,加入咱们正乘坐画舫在西湖上游览,你最想说什么?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丽的画面)

晴天的西湖,太阳高照,水面波光粼粼,正好展示着西湖的美丽;下雨了,山中云雾迷蒙,景致也很奇妙。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2、其实,还有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示小黑板)大家来试读一下:(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伴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总共5首,其一咱们背过: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师:你还能引用哪首诗来抒发自己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

咱们曾经背过的一首古诗就是写西湖荷花的,还记得吗?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六:布置作业

自己积累背诵两首赞美祖国风光的诗,准备参加古诗背诵比赛。

篇7:《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明确: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

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是—— (苏轼)

二、理解诗句意思

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

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 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著名诗篇。询问学生对作者苏轼的了解,包括“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指什么

(明确: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 )

五、教师总结全诗

全诗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第一、二句是诗人的实写,从初晴,雨后两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他把西湖比作春秋美女西施,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之态,刻画出了西湖的风采神韵。因此这首诗里来被认为是吟咏西湖最出色的诗篇。也正因为本诗的出名,西湖也得了“西子湖”的美誉。

六、作业布置

1. 找出本诗中的名句,反复诵读,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2 . 课外再去找找苏轼的其他名诗,背诵,增加积累。

篇8:《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教材根据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为实际主义诗人,他既用恢宏的笔触形象再现了海面的壮美广博,又用寥寥数语描写了海上的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加之上学期我们开展的“古诗文诵读竞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极大的差别。作为在海边长大的小朋友,对大海十分熟悉,但对西湖却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学本课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局部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身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由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和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和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诗经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一起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身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身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篇9:《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亦、妆”两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大自然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西湖的景色美

1.播放一两句《白蛇传》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

2.教师:大家知道这首歌唱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吗?(西湖)

3.教师:对!西湖景色十分优美,大家看。(展示图片资料)

二、品味诗句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读音,读通句子。

2.介绍诗人。(课件出示)

3.强调生字字音。(课件出示)

4.全班一起读一读。

5.全班默读全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6.集体反馈。(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要是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是淡妆还是浓妆都很适合。)(板书:晴好雨奇)

三、体会全诗的意境美

1.过渡:诗的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美在诗情画意。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景象?请听老师朗诵,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请用最美的语言将你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

3.:大家形容的画面都很美好,诗人苏轼也分别从晴天和雨天两个时候描写了西湖,体现的却是同一个主题——美。(板书:美)

四、感悟诗人的诗情美

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怎样的感情?(热爱、赞美)

2.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所以他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4.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晴好

美热爱、赞美

雨奇

篇10:《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通过汇报、补充、评价、点拨等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篇11:《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5、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背诵其它描写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励学生阅读背诵更多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传统文化,促进认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把对西湖的了解和理解,结合自己搜集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等编辑成册---《我来带你游西湖》,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布置完成研究性作业,指向课外,促进学生发展。

篇12:《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认识西湖自然的美;

深入品味,感受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学习环境不同景物也不同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旧导入,了解西湖

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请你们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好吗?(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西湖照片,相机介绍西湖景色。)

2、师:看了这些图片后,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请生谈感受)宋朝大诗人苏轼, 1071年至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的时候,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的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题)

3、认识诗人: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苏轼知多少?(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又名苏东坡,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4、我想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诗题(请三四个生读),通过题目,你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1:这首诗是诗人在湖上饮酒时作的。

师:这做湖就是指“西湖”。你还了解了一些什么?

生2:饮酒时先是晴天,后来下了雨。

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

1、(课件出示诗文)下面请同学们听范读,注意他读得节奏。(生交流汇报节奏,43、43、25、43)

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

2、读懂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看看从诗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附注释(课件出示):

潋滟: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好。 亦:也。 西子:西施。

3、谁来分享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师总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还是晴朗的,不大的功夫,竟阴了天,下起了雨,这样,饮酒还没有完,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它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变化万千又显出它另外的一番奇妙的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潋滟的水光是她浓艳的脂粉,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那天生的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

1、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想象当时的情景,带着诗人的情感再次读读诗句,仔细地品味诗人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

2、师相机点拨:

(1)学习前两句:

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你感受到诗人描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生:晴天时和雨天时的景色。)

②那么在不同环境下的西湖的景色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晴天像浓妆,雨天像淡抹。生自由谈感受)

③诗人是怎么描写的?(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④诗人又是怎样评价这些景物的?(生:睛方好,雨亦奇。相机板书)

⑤你从中这六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西湖真是美呀,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迷人。(自由发挥,抒发对西湖美的赞赏)

⑥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下西湖晴天和雨天的美丽景色吗?

生自由发挥

引导品味诗韵: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出西湖山光水色的美,晴天阳光明媚、波光粼粼,雨天气宇纷飞,山色朦胧,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的景色都是那样的美妙,各具情态,诗人写得具体,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概括性,所以后来有人再评说,说从古到今多少描写西湖的诗,全被这两句给包含进去了,可见这两句写得是多么的美。

师:请同学们美美地读读这两句吧!

生齐读。

相机点评:这两句要读得美,就要读得慢,要有停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尤其是“晴方好,雨亦奇”要读得重一些,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指导朗读:诗之美,美在音律动听,美在语言优美,诗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精练的14个字让我们欣赏到西湖极致的美,就请大家伴着优美的音乐,自由再读读这两句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谁想来读读?(比赛读)

师引读:初上西湖,晴空万里,波光粼粼,在苏轼眼中显得那样美丽,于是不由得发出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南方的天总会下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濛雨亦奇——生齐读)

谁再来试试?

(2)学习后两句:

师引:这样生动迷人的西湖,请你用上自己觉得最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她的美?

引导生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西湖……

大家不约而同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看来你们和诗人都有同感,那么诗人把西湖比作了什么?

生:比作了西子,也就是西施。

课件出示介绍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历代美女之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世居苎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属绍兴诸暨市城关镇。苎萝有东、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叫她“西施”。

为什么这样比喻?

生自由谈看法,通过西施和西湖的对比,体会西湖的美。

引导品味诗韵:诗人认为天地之间,人类最具有灵气,人类之中西施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诗人通过奇妙的想象,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西施的美是一种自然的美,不管怎么打扮,都是那么美,而西湖的美也是如此,无论气候怎么样变化,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说它和西施一样,同样是天下的灵与美的极致,何况又经过或谈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喜欢西湖,赞美西湖的美。

学到这,你还觉得苏轼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感情单单用一个 “喜爱”就能概括得了吗?该用什么词来描述会更准确?

生:热爱、崇尚。

师总结:是的,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正是要赞美西湖那自然的,不靠人功雕琢的美,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然美的思想感情,诗之美,在于诗人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只有苏轼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从这足见诗之伟大。一首诗让一个地方名扬四海,这最是文化的魅力。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赞,从此西湖也被人们称作西子湖了。

指导朗读: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想象,一边在心中再细细地品味一下这两句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请生读。(请你为我们读读这两句——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相机点评:这两句中的“浓妆淡抹”要读得舒缓,“总相宜”的“总”要强调,把诗人对自然美的崇尚读出来。

3、在朗读的时候,要想象诗中的景物,把握住赞美的情感,通过重点词语,把体会到的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诗人对西湖的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配乐朗读全诗)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

过渡:这精练的28个字,在你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1、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表达出来。

晴天时诗人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让我们欣赏一下西湖是不是和你想象中一样美丽。(课件播放录相)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

1、我听到很多同学在欣赏时都不由的发出了赞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西湖的古诗?

2、老师这也有两首关于西湖的诗,让我们在他诗的魅力中再一次感受西湖之美。(课件出示诗歌)

生自由品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苏轼 [宋]杨万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 毕竟西湖六月中,

白雨跳珠乱入船。 风光不与四时同。

卷地风来忽吹散, 接天莲叶无穷碧,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映日荷花别样红。

3、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4、除了西湖,你还知道哪些与“水”有关的古诗呢?

生自由汇报。

作业布置:(任选一题)

1、做一张有关“水”的诗词手抄报。或苏轼的诗词手抄报。

2、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晴——方好

比西子——总相宜

雨——亦奇

篇1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自然成诵。 2、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鳌钡却视锕怪�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使学生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预习安排: 1、熟读古诗,初步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积累一两首描写西湖的诗歌。 3、积累一些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过程 学情预设 应对策略 修改反思 一、常规训练。 学生朗诵描写西湖景色的诗。   二、激趣导入。 你们去过西湖吗?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西湖。   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没去过西湖,让我们随着下面这些图片感受一下西湖美丽的风光。 出示西湖景色的图片。   三、了解作者。 大诗人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他对西湖的景色最为喜爱,你了解苏轼吗?能否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四、揭题,导入诗文 1、苏轼第一次在杭州做通判时,他写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 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2、初读诗句   3、同学们对这首诗都进行了预习,能谈谈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吗?   五、深入品读。 苏轼写得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千古名篇,历来被大家所传诵,你觉得这首诗哪些词用得很精妙? “水光潋滟”是一种什么景象?     这时你就是诗人,泛舟西湖,放眼望去,你还看到什么?     还有用得妙的词吗?     此时此刻,山、水、人都笼罩在丝丝细雨中,诗人又大声赞叹到------- 接着谈。                         诗人泛舟西湖,饮酒观景,无论是水光潋滟,还是山色空�鳎�都使他身心愉悦,他大声吟诵着-----   六、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朗诵。       可以结合自己积累的资料进行介绍。                             学生汇报,指名进行整合。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 b.地点――湖上舟中; c.干什么――饮酒聊天 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指名2-3人汇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晴方好”的“方”,一个“方”字,就把西湖恰到好处的美展示出来了。 用联系上下句的方法。 用查字典的方法。     微波粼粼,水面上像撒上碎金子。 水波荡漾、浮光跃金……     生想象画面。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奇”用的好,突出了雨中西湖的奇妙之美。 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若隐若现……     生:山色空�饔暌嗥妗�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宜”用的好,突出了西子无与伦比的美。 生举例说明。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西施,突出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那么美。       生齐诵全诗。   喜悦、激动、赞美。   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可以从对作者的了解,古诗的表达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等方面谈收获。                                                                           小结: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因此,为西湖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西湖为杭州平添了妩媚动人之处。               你能用一两句话表达你欣赏了这些图片之后的感受吗?     据说“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这两处景观因苏轼而得名。幻灯片出示两处景观。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               那“方”字该怎样理解呢?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幻灯片出示“方”的解释,学生选择。     还有哪些词能形容这种景象? 幻灯片出示描写潋滟的四字词。   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吟道----- 一个“方”字,就把水光潋滟,恰到好处的美展示出来了,用的多妙啊! 雨中西湖是一种怎样的美? 幻灯片出示四字词。       两句连起来读一读。         生活中见过淡妆浓抹吗? 是啊,西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所以,一个“总相宜”就突出了她的天生丽质。 作者仅仅是在赞叹西施的美吗? 作者以美人喻美景,既彰显了西湖之美,又因二者都有一个西字,西湖从此被冠以“西子湖”的美名。       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读这首诗。     教师幻灯片出示学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晓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想诗境、悟诗情。                                                    

篇14:《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一【教学目标】

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案

篇15:《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二、揭题

1、这位诗人是谁?

板书:苏轼

2、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师:重要的文学常识一定要常记心间,老师这里对苏轼的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大家一起来读读。

3、苏轼写了不只一首赞美西湖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一首——(书空)与老师一起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读两遍题目)

三、诵读古诗,读出节奏

1、放声自读,读通顺,读准确。

a、认读生字:亦:也的意思 妆:右边女字,因为女人爱化妆。扩词

b、指名读,正音。

2、读节奏

四、讲读古诗,读韵味。

师:读准了,也读出节奏了,可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怎么样就能读出西湖的美,读出诗的神韵了呢?

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这首诗,从题目开始。

1、你从题目读懂了什么?

2、默读,讨论:那作者会如何描写这晴、雨两种不同的景呢?

板书:晴、雨

3、晴、雨天的西湖美在哪里呢?作者喜欢这两种风景吗?

相机板书:水光潋滟 方好

山色空蒙 亦奇

相机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潋滟”、“空蒙”并适时指导感情读。

4、不论晴、雨,西湖都是那样的美丽动人,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家书空,与老师一起把这两句诗写下来好吗?

a、作者把西湖比作什么?

b、西子是谁?为什么这样比喻呢?

西子,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以后我们不断读课外书,还可以认识唐朝的`贵妃杨玉环,西汉的王昭君以及汉末,《三国演义》里出现过的美女貂婵。想要了解她们,就去看书吧,书会告诉你一切的!

对照图片了解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如此凝练的语言,简单的四句话,却生动地写出了西湖之美,怎一个妙字了得。

c、如此美的西湖,如此妙的诗歌,当然要用最动听的声音读出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读好为止)

五、背诵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2、有的孩子在上课之前就已经能把诗背下来了,会主动学习,及时积累,真是好样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妙的诗来呢?

师:是啊,正因为作者爱西湖,爱大自然,才能把西湖写得如此美,如果我们也能用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有一天,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六:拓展延伸

下载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集锦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集锦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

    《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和平街小学 周露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苏轼36岁,担任杭州通判。一天他 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水为专题组织单元......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包水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3、情感目标:了解苏轼以及其他描写风......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

    23课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推荐五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会正确读写“饮、初、蒙、欲、浓、抹、宜”七个字,能正确识读“潋滟、空蒙”两个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