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
科
物理
年
级
八年级
教学形式
讲授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功率
学情分析
1.学生来自农村,基础较为薄弱,在学习了压强和浮力等知识后,部分学生对物理有了畏难情绪。
2.对于功和功率有着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
3.已经学习了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初步具有了类比的思想。
教材分析
《功率》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二节,本章内容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速度和功的基础上,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做功有快慢”,采用与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出功率的概念。并通过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使用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今后学习简单机械、电功率等知识作了必要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2.理解功率的概念。
3.会用功率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2.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程度。
教学策略:
1.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情景解决问题,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
2.通过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与速度类比,建立功率的概念。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功率的理解。
4.通过课外活动学会自己测算功率。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引入新课
(三)新课学习
(四)小结
T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请两位同学分别从二楼走上和以最快的速度跑上三楼,记录时间并估测体重。
2、分别比较三种情况下做功的不同,体会做功是有快慢的。
3、与速度类比,得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引出功率。
1、功率的概念
介绍: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2、例: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0000牛顿的重物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千瓦?
3、巩固练习:
(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2)功率为70W的机械和功率为450W的机械,哪个机械做功快?为什么?
(3)一台机器用2分钟时间做了6×104J的功,求这台机器的功率是多少?
1、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
2、功率与速度的比较。
3、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比较快慢的量?
复习、回顾。
分析、讨论,再得出结果。
听讲、理解、记忆。
在笔记本上练习、解题。
分析、解答。
归纳、总结。
通过复习,使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以旧有知识导入,学生更易接受。
利用本班自己的数字来引入,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降低了难度。并且能够复习已经学过的估测的方法。由于学生已经意识到要表述做功的快慢,对表示“快慢”的方法:必须同时考虑做功的多少和时间。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功率的概念,学生对功率的概念理解就回比较容易。突破难点
通过本题规范解题格式,会运用公式P=W/t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1)、(2)题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的意义;(3)题会用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先将新知识巩固一下,再与速度做比较,加深理解;与生活联系,增加趣味性。突出重点
板书设计
功率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知道)
定义:功与做功时间之比。
(理解)
符号:P
公式:P=W/t
(会用)
单位:瓦特(W)
千瓦(kW)
1w=1J/s
(了解)
分层作业设计
1.必做题:教材第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
2.选做题:(1)教材第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
3.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小组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