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及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盆若干、教师表演魔术用的水杯两个(两个水杯外观要一样,下半部分要有杯套,一个水杯下半部分塞有干毛巾,一个不用塞),幼儿实验用水杯人手一个(底盖能打开,并做成红色底盖),酸奶盒人手一个、实验记录卡人手一份、水彩笔每组一盒、擦桌布每桌两块,将幼儿分成四组。
2、干毛巾、塑料花片、泡沫块、海绵块、石块、豆子、棉花,以上物品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变魔术让幼儿产生兴趣
1、猜谜语:(水)
有样东西用途大,无色、无味、透明的,鱼儿爱在里面游,人们口渴喝个够。
2、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是水。那好,今天赵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关于水的魔术,你门想不想看?
幼:……
⑴教师边表演边讲解:A:老师这有一个空杯子(没有塞毛巾的杯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证实杯子确实是空的),我用酸奶盒舀满满一盒水倒进杯中,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哦,水有流回到酸奶盒里了.)
B:用一块红布遮住,换另外一个塞有毛巾的杯子,再倒一盒水进这个杯中:“现在赵老师要把水变没,我变!我变!我变变变!(边摇晃杯子边说).然后把杯子倒过来,(咦?水呢?到那里去了呢?谁知道?)
幼:……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答案,那那个是正确的呢?还是让我来揭开秘密吧,闭上眼睛大声数一、二、三,(幼儿数到三的同时把两个杯子都拿出来,并把杯套取下来,让幼儿看到原来是两个杯子,发现不同,一个有毛巾一个没有.)
幼:……
师:有的小朋友说,水跑到毛巾里去了,是不是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把毛巾从杯中取出,拧一下,确实能拧出水来)
师:你们真聪明,猜对了,水果然是被干毛巾吸走了,那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容易吸水的呢?
幼:……
(二)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东西,真不错.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棉花、石头子、豆子、海绵等,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试试看到底谁能吸水.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水杯,杯子红色的底盖是能打开的,打开后你可以把你要做实验的物品放进去,比如说毛巾(边说边作示范操作)把毛巾塞进去后再把红色底盖盖上,舀一盒水从杯口倒进杯里,再把杯子倒过来,看一看水是流回来还是被吸走?做完实验后把结果记录到你的实验记录卡上.(幼儿进行实验,教师提醒幼儿实验后记录实验结果)
(三)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师:XX用太阳来表示干毛巾能吸水;用月亮来表示石块不能吸水,XX用“V”来表示棉花能吸水;用“X”来表示塑料花片不能吸水,老师也有自己的记录方法,我用“”来表示XX能吸水,用“”来表示XX不能吸水.(在黑板的大记录表上进行总结)
(四)活动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能够吸水的东西,比如你们刚才说的土壤、布、等我们还可以回家后试一试,然后自己做记录卡,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许幼儿将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毛巾能吸水,石头不能吸水?为什么往塞满了毛巾的杯子里倒一盒水进去就能被毛巾吸掉,而再倒一盒进去,把杯子倒过来水就能流回一点来?等等,如果发现问题,我将引导幼儿继续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准备作为延伸活动或继续组织下一次活动.)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多让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亲近感,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
本文扩展阅读:水(H₂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
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
一、设计意图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物体吸水的现象,但幼儿的关注性却并不高。为了让孩子们通过实验了解这种现象并简单了解其原理,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特设计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验中感知不同材质物体的吸水状况,初步了解毛细现象。2.能大胆猜想并表述实验验证的结果。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体验吸水实验的乐趣。
三、活动重、难点
在操作实验中感知不同材质物体的吸水状况,初步了解毛细现象。
四、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
大的记录表一张,吸水材料实物各一张,毛巾两条、铁罐子一个,红、蓝脸盆各一个,海绵、毛巾、纸巾、石头、木头、塑料片各一。餐巾纸做成的纸棒一根,蓝颜料水一盆。
2.幼儿材料准备
每组一套操作材料(红、蓝脸盆,海绵、毛巾、纸巾、石头、木头、塑料片各一); 试管架4个;试管(内赛餐巾纸)若干;颜料盒4个
五、活动流程
激趣设悬——魔术揭秘——操作感知——实验归纳——经验迁移
六、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趣设悬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见过魔术师变魔术呀,今天,老师也来学一学魔术师变魔术。1.将半杯水倒入铁罐子里,然后把铁罐子倒过来,发现水不见了。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魔术揭秘
1.打开瓶盖,发现秘密。(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2.与一条干毛巾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3.小结:倒在罐子里的水水是被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三)操作感知,比较分类
1.游戏《帮水搬家》,感知物体的吸水现象。(1)玩《帮水搬家》的游戏,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把红脸盆的水搬到蓝脸盆里去,但不能直接拿起脸盆倒过去,请你们去选择箩筐里的东西帮忙,帮水搬家。
(2)幼儿选择材料搬家,教师观察引导,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洒水。
(3)提问:刚才你是用什么材料搬家的?是怎么搬的?(幼儿边回答边出示操作材料)(4)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各种材料搬家,也用了不同的方法,水宝宝们很开心。2.师生讨论,记录结果
小箩筐的材料都能帮水搬家吗?那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记录。(2)交流实验结果,师生共同验证。
(3)小结:原来海绵,毛巾,餐巾纸搬水快,石头、木头和塑料片搬水慢。
(四)实验归纳,了解毛细现象
提问:为什么海绵、毛巾、餐巾搬水快,石头、木头和塑料片搬水慢呢? 1.教师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把餐巾纸棒的一头放入蓝色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幼儿实验,猜测原理
3.小结:我们发现蓝色水沿着纸巾棒慢慢爬上去了,刚才我们在帮水搬家时,那些海绵、毛巾、纸巾,其实它们里面也有像这根试管一样的小细管(只是看不出来),水就沿着里面的小细管爬上去了,这样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五)经验迁移,活动延伸
1.请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毛细现象?
如:布吸水可以擦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2.设置悬疑,探索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看,老师这里有一颗白菜,如果我把这颗白菜放在有颜色的水里,它会怎样呢?让我们把它放在植物角一起去观察吧!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它们到哪里去了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它们到哪里去了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语言表达其发现。2. 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
1. 每人一小杯温水,一把勺子 2. 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动过程
1.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东西,你们知道要干什么吗?今天我们要来做个科学实验。
2. 现在先请小朋友们尝一尝你们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诉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没有味道)。接着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白色的东西放进你们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幼儿试验,观察,表达,交流。(它变小了,没有了)请幼儿尝尝水变什么味道了。(甜)
3.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放进水里的是方糖,它在水里慢慢地变小,最后没有了,我们说这种现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没有了。(幼儿跟着说两遍:溶解)
4.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黄色的粉末放进你们的杯子里,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视。请幼儿观察后讲述发生的变化。(颜色变了,水变成黄色的了)5. 教师再次讲解溶解的含义。果珍溶解时会是水变颜色。
6. 教师再用“高乐高”做试验,让幼儿观察讲述,“高乐高”溶解也会使水变颜色。7. 小结:今天我们动手做了实验,发现了方糖,果珍。高了高,放进水里会化掉,这叫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也会溶解呢?请你们回家可以在试试,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
第四篇:《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大杖子学区解放小学
史振丰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①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②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③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④能通过实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品质。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研究水蒸发快与慢的因素的方法和过程。
三、教学用具
一杯水、湿布、酒精、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在黑板上快速的写出一个“水”字,让同学们观察“水”有什么变化?
生:字不见了,“水”不见了……
(四)大胆设想,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组探究,每个小组选择探究目标,共同协作,共同研究,设计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法并请同学到讲台上演示他们的方法,请其他同学们评价这个实验方法的可行性。由于蒸发实验需要时间较长,具体操作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实验结论将在下节课讨论交流,共同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谈谈感受,启发学生关于水蒸发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鼓励学生们课下进行探究,成为学生新探索的起点。
板书: 水到哪里去了
在平常温度下:水 蒸发 吸热 水蒸气
(液体)(气体)
第五篇:《盐到哪里去了》教学反思
本周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重要内容《盐到哪里去了》。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新课伊始,我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食盐水,然后提问:“同学们,你怎么知道这两种物质是什么?”通过尝的方式判断出一杯是水,一杯是盐水。我借机拿起食盐水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到这杯食盐水里的盐么?那么盐到哪里去了呢?”这就为后面的合作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新课标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这样提问:“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五种材料,沙子、白糖、铁粉、食盐、锯末。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着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猜想是合作探究结果的雏形,有了猜想,学生便会兴趣盎然的探究。学生们汇报出预测结果,接着让学生分组实验。这一环节的教学,我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实验要求,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操作起来才会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让学生合作探究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因此,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我深入各组,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组看到铁粉有浮的现象就不知道怎么记录了,我及时告诉他们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
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中心主题是盐到哪里去了,由此引出“溶解”的含义。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极小的微粒”;另一个是“均匀分散”。第一个关键点我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关键点主要通过高锰酸钾溶解过程的演示来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把溶解的定义具体化。学生们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充分准备了活动材料,设计了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分离沙子、水;分离铁粉、水;分离木屑、水的混合物。要求学生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想出的办法能充分得以实施,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筛子是这几个实验中需要普遍使用的工具,为了使工具比较统一,我让学生准备好小筛网,在分组实验时使用。
在分离铁粉与水的活动中,大部分学生积极进行三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亲身经历了多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在每个分离活动时,每个学生都是那么认真仔细地去做,通过学生去做实验,不仅知道分离木屑与水的活动,纱布是最好的分离工具;分离铁粉与水的活动,磁铁是最好的分离工具;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效果就会提高,合作精神也会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把科学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他们体验到了研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