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 教案5篇范文

时间:2019-05-11 22:5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说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说 教案》。

第一篇:雨说 教案

2《雨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

3.能够品味诗歌,感悟诗歌丰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4.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5.能够根据诗歌凝练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情感与德育:6.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目标1、3、5 教学难点:目标3、5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朗读整体感知,探究题目含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雨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郑愁予之所以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这应当和诗人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一种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郑先生的《雨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自学检查,夯实基础: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背景介绍: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 “文革”灾难结束不久, 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中的“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二)字词过关(注音)

田圃(pǔ)

禁锢(jìn gù)•

枯黄(kū)

喑哑(yīn)•

留滞(zhì)

襁褓(qiǎng bǎo)•

蓑衣(suō)

喧嚷(rǎng)

解释下列词语: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留滞:停滞,不流通。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人睡或长眠。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四、课内自学:

(一)配乐朗读欣赏

听读要求:(1)听准音。(2)注意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是

喜悦的。朗读语调是

轻快的。• 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

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是:首名、小标题与正文间,段与段间停三拍;句、问、叹和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重读是把句中重要词语读重一些表示强调,“重要词语”一般指句中主语、动词谓语和修饰限制的定语。语调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感情的,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一般地说,表颂扬的。

赞叹的、热诚的、悲壮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犹豫的、怀疑的、暗示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仁慈的句子要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一般说,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的句子,含有庄重或悲哀的句子读缓慢些,紧张气氛的内容、激烈的对话,慷慨陈词,含有快活,愤怒、恐怖、惊愕的句子读得急促些。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找一找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诗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讨论、明确:“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快乐地安息。这些话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

(三)题目解析

1.这首诗文题采用了拟人手法好在哪里?

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吸引儿童读者。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明确: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此诗的写作目的。

五、作业: 1.熟读全诗

2.完成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能够品味诗歌,感悟诗歌丰富的内涵;体会诗歌凝练的语言。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二、课内自学,意境探究:

1.在这首诗中,“雨”象征什么?“大地”具体指什么? 明确:诗中的“雨”是爱的化身,象征自由和幸福。

大地具体指中国。

2.标题为“雨说”,那么,雨说了些什么呢?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这些殷切的话语集中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少年儿童的热爱,期望他们快乐自由地生活,永远笑对人生,以蓬勃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的挑战。3.“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笑”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地生活。4.“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句中的“旗子” “春天”象征什么?这两句诗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红旗象征国家。春天象征青少年。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表达出要求自由、幸福的愿望,祖国就有希望了。

三、课内探究

1.为什么雨是春天的使者?

明确:雨探访四月的大地,给万物带来生机,所以雨是春天的使者。(第一、五节)2.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 ⑴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第2、3、4节)⑵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的笑。(第7、8节)⑶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第9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四、拓展练习: 1.《雨说》这首诗写于“文革”灾难结束后的()年,“我来采访四月的大地”句中的“大地”实指()。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xuān()嚷

油gāo()3.解释加点词语: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4.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准确的词语:

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 _____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_____了翅膀啊。5.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 B.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C.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D.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明确:

1979 中国

忍受冬天

勇敢

A 6.课外收集一些描写春雨的诗文片断。7.运用比喻(或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组描写雨的句子。

六、小结反思:

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短诗(雨说),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应当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运用的恰当,无论是语言结构,还是表情达意上都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七、作业:

1.查阅手头资料,了解雨的形成、特点、作用等,然后写成一段题为《说雨》的科普文字,朗读交流。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课后练习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唤 爱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为下列字注音。

絮()跫()扉()帷()2.解释下列词语。寂寞: 春帷: 窗扉:

3.说说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举一、二例说明)

4.试归纳这一短诗的大意。

答案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xù qióng fēi wéi 2.略 3.比喻容颜如莲花开落,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4.这短诗江南风情意象表达了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

第二篇:《雨说》教案

《雨说》

临朐县冶源镇杨善初中 陈海顺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郑愁予125-郑愁予诗集116首_百度文库

2、相关资料

《雨说》的写作背景百度搜索_《雨说》的写作背景 【自主学习】

1、注音。

田圃()禁锢()留滞()喑()哑()

襁()褓()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4、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探究】

5、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6、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7.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8、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百度搜索_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的含义?

9、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10、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百度搜索_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精读精练】

精读诗歌,完成下题。

11、选文中,雨“说”的一席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12、作者赋予了“雨”以人性化的表现,这样写好在哪里?

13、春天来了,你听了春雨对你说的话之后,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

14、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请你再查找一首写春雨的诗,并体会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百度搜索_关于“春雨”的诗有许许多多。

【主题阅读】 呵,有一只鹰

(曾卓)

呵,在蓝得透明的天空中 有一只鹰在飞翔 它飞得那么高呵 白云紧贴着它的翅膀

呵,俯望着闪光的彩色的大地 鹰在高空中自由地盘旋 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 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

呵,鹰,蓝天的骑士 你也有你的歌么 更高更高地飞吧,鹰 生命的歌要唱得更响,更响

呵,有一只鹰在高飞 怀着真正的鹰的心

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有时驮负着阳光白云

15、诗中的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在构思立意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6、本诗在第一、二节诗人以两幅画面从不同角度展现鹰的飞翔状态,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7、说说下列诗句的深刻含义。

(1)它的健壮的翅膀能够飞得多远/就有着多么辽阔的蓝天

(2)它的翅膀有时牵引着狂风暴雨

18、全诗押什么韵?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9、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提升】

20、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百度搜索_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诗句

【教(学)后记】

第三篇:《雨说》教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案

广南县篆角乡初级中学 陈福光

教学目标及要求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感受春雨“爱的使者”的美好形象。

3、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学习怎样鉴赏诗歌。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却从中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7.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8、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 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读、个别读、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 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教学小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布置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第四篇:《雨说》教案

雨说

【教学目标】:

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3、体会诗人对祖国的关注,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

2、品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美。【教法设计】: 1.诵读感悟法。2.联想想像法。3.评析欣赏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导学】

1、查找搜集关于诗人郑愁予的相关资料与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资料。

2、搜集古诗词中写雨的句子。

3、朗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出来。第二遍——读通,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语调。

第三遍——读明,结合每个小节的关键语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4、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惑?整理在下面。【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大家同桌两人为一组诵读课文,互相指点字音及语气语调中的不足。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也是一个多情的季节。当花开时,有人惊喜“满园春色关不住”,有人却伤心“感时花溅泪”。当细雨飘起时,有人赞叹,“好雨知时节”,有人销魂“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么,经过严寒的冬天,度过春寒料峭的二月、三月,这时的大地对雨有怎样的感情呢?

师诵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如果你是田圃、牧场或者鱼塘、小溪等等,或者你是大地上的人,这时,你想对雨说点什么?

从田圃、牧场的倾诉中,我感受到大家内心强烈的渴望之情,真是群情尽望春啊。雨听到了大家的心声了吗?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雨说》,它的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郑愁予。

三、自主学习——读雨、听雨、悟雨、说雨

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雨说了什么?为什么说?为什么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诵读课文,结合导学提纲上的问题,用你刚才扮演的那个形象的耳朵、眼睛,去聆听雨的诉说,探寻雨的足迹,感受雨的使命。

1、诵读课文

2、赏雨、听雨。

找寻、圈划文中 “雨的话、雨的行踪”等信息,思考:雨的使命是什么?它怀着怎样的情感而来?

3、悟雨、诉请。

作为大地上的一员,了解了雨的情感,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怎样的动作、怎样的心情迎接雨的到来。

评价学习表现:看着同学们专注学习的样子,我仿佛漫步春天充满生机的田野。交流学习收获,雨说的话温柔亲切,雨的脚步轻盈,亲近我们,领着我们找寻快乐。交流主要问题

1、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这场雨带给你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你想对雨说点什么?(结合雨的话、雨的动作、雨的行踪、雨的使命等进行交流)

追问

1、我觉得这是一场吝啬、不够豪放的雨——既然知道了咱们的渴望,为什么不痛痛快快的倾泻而下呢?(设计意图:学生体会雨因为知悉大地万物的心灵——这首诗是写给儿童的,也是作者饱含爱意地感受到祖国儿童的创伤——饱经磨难饱受痛苦,所以要慢慢的轻轻的来,它的温柔语言、动作就是它深沉的爱的表现。诗人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语气表现了这样深沉的爱。读课文,体会品味。

动作轻柔,语气舒缓轻快,儿童化的语言。

追问

2、文章是雨在说吗?(象征——引海燕)为什么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儿歌?(结合时代背景来解决问题)

诗人他敦厚任侠,他的在轻声细语中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悲悯。,无愧于“中国的中国诗人”这一美誉。

追问

3、如果让你给刚才品读的这些段落起个名字,你会怎样给他命名? 好一幅春回大地图,好一幅万物迎雨图。郑愁予曾经说过:“诗是写给‘二己’,一是‘自己’,一是‘知己’,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读懂了诗人的情怀,和他成为朋友。他来探访我们的家园,我们也回访他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合作探究,感受文中美丽的画面。

四、合作探究——品雨,赏雨

美丽的情感蕴含在美丽的语言中,让我们睁开被细雨洗亮的眼睛,舒缓被细雨浸润的心灵,扬起笑脸,走进课文,来感受文字的魅力。

一)选择喜欢的画面为它命名,边读边品,体会妙处。方法指导:

1、可揣摩体会关键词的妙处。

2、可体会修辞或者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3、也可结合意象与画面,展开联想。或者联系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写雨的诗句加以品评。二)小组交流自己的点评,把你获得的体验悄悄地与同伴分享,建议你用笔记下同伴的精彩见解。

点拨:老师非常喜欢诗歌的第五小节的画面,我把他命名为——欢乐春之舞。但是,我觉得这段文字写得不清不楚,我就大笔一挥,改了: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设计目的:体会诗歌生动、含蓄、凝练的语言。

五、拓展延伸——想雨、赞雨 作者用美的语言温暖着我们的心,用美的画面带给我们春的希望,更将他的祝福带给了我们,你想对雨说点什么呢? 诗歌的最后,作者说:“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啊,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畅想美好明天的美好瞬间。以“有一天,我,会记着,就是你的 ”写一段话。

让带着我们美的体验,美的感悟,带着春的生机,作者的祝福,诵读全篇,唱响这支祝福之歌希望之歌。

六、课堂小结,深化主旨。

这节课,我们品读雨说温柔无私播撒生命玉液,倾诉我想勇敢乐观尽享祝福琼浆!我们用心去品读作品的美,感受作者的爱,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希望,勇敢乐观地笑对人生吧!最后送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悲惨世界》 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维吾尔族)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西班牙)

七、作业

品读郑愁予的《衣钵》和《秋盛,驻足布朗街西坡》,感受诗人作品中暗含的乡国之思。

第五篇:《雨说》教案

《雨说》教案

【教材分析】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事迹。

2、积累重要字词

〈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情感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2、学生尝试写作。

【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雨的名句。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配乐朗诵

读准“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蓑衣(suō)、丝缕(lǚ)、斗笠(lì)”。

四、具体分析

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老师明确: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老师明确: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3、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老师明确:田圃、牧场、鱼塘、小溪。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4、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老师明确: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5、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老师明确: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6、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老师明确: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7、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老师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8、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老师明确: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9、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老师明确:“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诗歌的寓意: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五、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六、作业

1、说出描写春雨的诗句。(至少两句)

答案:《初春小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眠》孟浩然。

2、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板书设计】

《雨说》

郑愁予

田圃牧场

在期盼中来临 鱼塘小溪

带着爱心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对孩子的絮语鼓励孩子们笑对生活

雨的归宿:——我来了就不再回去了,我就快乐的安息。

下载雨说 教案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说 教案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说教案

    2 雨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

    雨说教案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

    雨 说教案

    雨 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

    《雨说》精品教案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2 雨说 教材分析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让“雨”对生活在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

    《雨说》教案

    2、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

    雨说教案

    雨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田圃、留滞、襁褓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

    2.《雨说》教案

    2.《雨说》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喜悦......

    《雨说》教案3

    《雨说》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义。 2) 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感悟、联想想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