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9日月明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个生字和日字旁
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必备品格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关键能力
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个生字和日字旁
1个偏旁。会写“木、林”等5个生字和卧钩1个笔画。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太阳、月亮
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非常有趣的字--会意字(明)。
2.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显示课题:日月明,板书课题(9
日月明)。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趣的会意字!
4.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引入会意字,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
(1-3)的热情。】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
出示朗读视频,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字词
1.认读生字
出示11个会认生字“明、力”的读音、组词、识记等,让学生认读,识记生字。
注意读准:平舌音“森、从”,翘舌音“尘、众、双”,前鼻音“林、心”,后鼻音“明”。
识记生字:
(1)识记会意字: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
双木——林、三木——森、二人——从
三人——众
(2)组词法记忆:“条、心”,可以组成词语“一条鱼、手心”。
(3)形近字辨析:“刀一力”。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3.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4.指导书写“木
林
土
力
心”。
(1)动画展示“木
林
土
力
心”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2)教学新偏旁“日(日字旁)”和笔画“卧勾”。
“明”里有个新偏旁是“日”。
“心”中有个新笔画是“卧勾”,跟老师读一读。
“心”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置。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回忆说说自己学过见过的带有这些偏旁或笔画的字。
(3)指导书写生字
(4—5)
(6-14)
(15-20)
书写时注意:
“木”横要写得平直,竖要与竖中线重合写端正,撇与捺要写舒展。
“林”木字作部首捺变点。
“土”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
“力”注意横折钩中的顿笔,撇要舒展。
“心”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置。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3)
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三个一”: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5)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6)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
【设计意图:解决字词尽量放手给学生自主认字、识字、观察字的位置,教师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理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会识记并正确书写生字。
五、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2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2.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字词,导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多媒体课件再次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3.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短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词语,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进而达到复习巩固识字效果的目标。】
二、品读释疑
1.学习前两句:“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
(1)从这两句话中找出会意字。(明
男
尖
尘)
(板书: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2)如何理解“小大尖,小土尘。”
一头小一头大为“尖”,很小很小的土就是“尘”。
找找看身边哪些东西是尖的?(手指、针、削好的铅笔。)
2.学习第三、四句:“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从这两句话中找出会意字。(从
众
林
森)
(板书:人+人=从,人+人+人=众
木+木=林,木+木+木=森)
(2)如何理解“二人从,三人众”?
“从”是“跟从”一人跟随一人,二人相从,“三”表示众多,很多人就是“众”。
(3)如何理解“双木林,三木森”?
一两个木表示树木丛生,树木丛生形成“林”。“三”表示众多,“森”的本意就是树木丛生、繁密。
3.学习第五、六句:“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观看课文插图,先说说图中孩子们在做什么?(植树)他们是怎样植树?(你扶树苗,他培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
大家想一想,大家都这样做,将来会怎么样?
(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2)你是如何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这句话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大家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出财富,可以战胜更多、更大的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功。
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
(蚂蚁团结在一起,共同搬运一样笨重的东西。)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4—7)
三、总结积累,课堂拓展
1.朗读课文。
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要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
2.推荐阅读儿歌mp3
听读儿歌《小大为尖》,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并试着把它背诵下来。
四、课文主旨
这篇短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明、男、尘、尖”等字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会意字。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也了解了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明、男、尘、尖”等字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这种字叫会意字。古人真了不起。
六、主题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会意字?仿照课文说一说。
山石岩
鱼羊鲜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8)
(9)
(10)
(11)
(12-14)
板书设计(课件15)
9日月明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尘
人+人=从,人+人+人=众
木+木=林,木+木+木=森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导入时,我先出示“日”“月”的图画,而后,我出示“明”这个字,学生也马上能将他们的发现表达出来,他们有的说“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有的说“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感知到了“明”的意思,初步领略到了此类汉字表意的特点,然后我顺势告诉孩子们,这样的字就称为会意字。因为有了前面对“明”字的感知作铺垫,孩子们对“会意字”的理解有了共同的起点,理解起来应该也不至于那么抽象。这样,我想比一上课就跟孩子们说,“今天要学习会意字”的方式更加自然。
不足之处:总体下来学生能完成识字任务,但有两位同学,书写不清楚,还应在书写上多多督促这两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