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认识工具教案反思
《大班认识工具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认识工具教案反思!
(1)大班教案《认识工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大班认识工具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2129字。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花生
认识花生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外向内有序的观察。
3.能相互交流探索过程,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
2.展板。
3.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4.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
5.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二、幼儿探索。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
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3.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4.利用展板集体观察。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展板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
“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
“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展板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展板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展板向幼儿呈
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
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五、品尝花生制品。
幼儿边品尝边说出所品尝食品的味道。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认识钟表教案
活动名称:认识钟表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乐趣卡:认识钟表
2、声音:钟表的秒针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压低声音:请小朋友安静,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钟表的声音,请幼儿听。(滴答滴答响)
二、观察活动
1、出示钟表(1)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2)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重点认识几个数字位置12、3、6、9)
(3)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
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
三、实践操作
1、教师演示课件,幼儿说出时间。3-65认识钟表
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是几点。1点,4点,8点. 课件:3-64认识钟表
4点,2点,7点,10点。
2、教师操作,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1)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
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仔细看!把分针拨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2)教师再次操作,让幼儿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小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
1、看看12点、1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 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小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
3、课件:3-69认识钟表
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总结: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日历
认识日历
主题名称:新年乐 次主题名称:了解新年 活动名称:认识日历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幼儿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重难点分析:
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11年1月——12月的
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
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今年2012年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自编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这位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 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住在房子里,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就在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故事、数字卡游戏、情景展示日娃娃的家等形式,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积极与老师互动;教具准备充分,活动既有面向全体,也有个体展示的机会。“年”的概念很大,对孩子来说单用语言描述是不够深刻的,所以重点了采用边讲故事边用教具演示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很快 的进入了活动中,并领悟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年历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年历
活动目标:
1、了解年历的用途,初步理解年历中不同数字的意义。
2、知道一年有12个月,学习在年历中查找自己的生日以及自己知道的节日等。
3、初步学习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挂历一份,幼儿人手一份小挂历,铅笔每人一支,各式挂历或台历若干。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的生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提问: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生日这一天可以在年历上找到。
二、观察年历,了解年历的用途。
1、教师出示年历,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年历有文字和数字。
2、引导幼儿在年历中找数字,教师记录幼儿发现的数字,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年历的用途。
师:年历中的数字一样吗?你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数字?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年份、月份、星期、日期等。)
3、讨论:在哪里能找到自己的生日是星期几?(年历、台历、日历)
三、认识年历、月历,学习查找日期。
1、教师出示一份有12个月的年历,并请一名生日在12月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生日时间。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经过哪些月份才会到12月的生日,并与幼儿共同翻阅年历,在翻阅年历中发现一年有12个月。
四、分组活动,引导幼儿发现一个月有几天。
1、师: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请小朋友分小组,拿出每组的台历,数一数每个月有几天,不同月份的天数一样吗?
2、幼儿自由交流,自主探究(幼儿每人一份小台历):
教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的发现并记录,同时结合记录表,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月有30天或31天,2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
3、师小结:1)教师请幼儿说说刚才发现的秘密。
教师根据幼儿探究情况,逐一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根据幼儿的发现、表达与交流的顺序调整(1)——(3)的顺序)。
(1)一年有12个月。
(2)认识大月、小月:大月有31日,小月有30日。
(3)介绍二月,了解二月份的特殊性:
五、结合寻找节日的时间,认识星期。
1、教师引导幼儿寻找(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三八节、圣诞节)是星期几,并说一说这些节日的意义。
师小结:我们看年历的时候,先找到月份10月,再到这个月份里找到相应的日期1,这样就是10月1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找到6月1日、9月10日等日期。
2、亲子游戏:找找爸爸妈妈的生日。
师:请爸爸妈妈说出自己的生日,小朋友在台历上找出相应的时间并画上圈,爸爸妈妈们
判断幼儿找对了没有。
3、引导幼儿发现一个星期有7天。
师:认识星期:一星期有七天,是按星期日、星期
一、星期
二、星期
三、星期
四、星期
五、星期六的顺序排列的。红色表示休息日,黑色表示学习和工作的日子。
六、观看动画,听 “年妈妈”的故事,教师小结。
有一位奇怪的妈妈,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年。年妈妈一共有365个孩子,每位孩子的名字都叫日。一天年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 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安排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年妈妈是那么地疼爱自己的孩子,她从一月房子开始数着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月1日、一月2日、一月3日„„当它数到第十二个月里的最后一个日娃娃时,就带她的所有孩子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到那个时候就会有一位新的年妈妈,带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进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里,过着同样的生活„„ 活动反思:
“我家的挂历”这一活动源于生活,挂历家家户户都有,是孩子所熟悉的,但挂历中所蕴涵的许多数学知识却又是孩子未知的。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在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六个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和小朋友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随后是引导孩子自由交流,自主探究“年妈妈”的秘密。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充分放手给了幼儿,不再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教给孩子知识点,而是根据幼儿的探究发现,引导幼儿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使孩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接下来的“看看、说说、找找”环节中,老师创设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成功感。最后是以“年妈妈送礼物”的形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引导幼儿学习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激发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埋下了科学探究的种子。整个活动老师始终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平等出现在幼儿身边,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孩子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他们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成功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