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明白分类需要先确定标准.教学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学具准备:
装有图形的学具袋,课本88页课堂活动中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想一想:一共有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2.师提问:同样是解决一共有多少朵花的问题,为什么方法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明白观察角度不同.3.师小结:不管是按颜色分,还是按大小分,都是把这些花进行分类.像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板书:分类)_
4.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分类现象.提问: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碰到过分类,说来听听.抽生列举.小结: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来取物品,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摆放可以让我们更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图书,.......可见,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真大!(引入新课),今天老师也遇到了一个小困难,想请你们来帮忙,愿意吗?
二.新课
(一)操作探究
分图形
1.(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一些图形,我想知道怎么将他们分类.让学生观察:可以按什么分?
抽生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2.取出学具,动手操作
(1)
把这些图形先按颜色分类
学生独立摆一摆,师巡视指导.抽生上台展示分的结果.根据结果板书.(2)
把这些图形再按形状分一分
展示结果并板书.(3)
增加一个图形,又怎么分类.如果按颜色分,该摆在哪儿?按形状分呢?
抽生答,并说明理由.3.引导总结:在分类之前,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4.(出示课件)把颜色和形状都相同的图形分在一起,分成四类,让生观察并思考:这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让学生明确:可以同时按两个标准进行分类.(二)
拓展提高
分人民币
1.(出示课件)师: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人民币,老师今天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人民币,大家一起来认一认.2.师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人民币的分类.3.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师引导学生读要求.4.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并强调:先讨论分类标准;这么多的分类标准,你觉得哪个好,哪个合适呢?
5.小组汇报分类结果.根据汇报情况,课件逐一展示以下预设结果:
(1)
按纸币,硬币分;
(2)
按元,角单位分;
(3)
按面值分;
(4)
按面值和材质分;
(5)
按单位和材质分
6.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人民币的活动,找到了这么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三.总结升华
1.情感教育
出示课件(垃圾分类图片).师:就像我们上课开始谈到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现象,比较常见的如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让我们以后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我们的生活一片蓝天.2回顾体会
师: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你想不想把你的收获讲给大家听.抽生说.3.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不仅经历了分类的过程,学会了选取合适的标准分类,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能不能用今天的知识去解决,相信你们一定会解决好所有遇到的问题.附
板书设计
分类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黄色
绿色
标准
形状
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