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P4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建模、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逐步深入。
1、师:上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先猜个谜语“一个铁汉挑扁担,东西放在两边篮,生来个性最公道,偏心事儿总不干。(打一仪器)”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
在自然课上,同学们都认识了天平。根据天平的原理,老师也制作了这样一架简易天平。
2、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
请看,在天平左边放两个苹果(课件出示:两个苹果),右边放一个菠萝(课件出示:一个菠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来猜一猜。(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说明两边的重量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关系。)
a)可能会两个苹果的重量多。两个苹果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
b)可能会两边的重量一样多。两个苹果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这时候天平平衡,左右两边的重量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c)可能会一个菠萝的重量多。两个苹果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
小结:用天平来称量对比两边物体的重量,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
【说明: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交流用天平来称量对比两边物体的重量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同的结果,渗透了事物间的“相等与不等”,为下面根据天平图写出式子做好铺垫。】
3、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苹果每个300克,菠萝600克)放上这样的两个苹果和一个菠萝,天平会怎么样呢?
(1)天平平衡,这说明了什么?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种相等的关系?(300+300=600、300×2=600)
小结:300+300、300×2是天平左边两个苹果的重量,600是天平右边一个菠萝的重量,天平平衡可以用等号来连接。像这样表示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就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出了一个等式。
【说明: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这是教学等式的第一层次,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天平左边、右边分别是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等式的结构。】
(2)如果把左边原有的两个苹果调换成每个苹果重240克(课件演示),这时候,天平还会平衡吗?(课件演示结果)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240+240<600、240×2<600)
继续观察(课件演示)天平左边加一个小方块,天平又平衡了。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个小方块的重量还不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呢?(图中没有x啊)我们知道用字母像x、y……都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这个不确定的数就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上节课的知识,同学已经学会灵活运用了。现在用最常用的x来表示,(240+240+x
=600、240×2+x
=600)这两个式子也是——等式。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数学式子表示出了天平左右两边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好多同学还想说呢!不急,还有机会——
【说明:这是教学等式的第二层次,从天平不平衡到平衡,学生看到了这一动态过程,当出现小方块的重量未知时,唤醒学生的记忆:未知数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让学生感知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4、根据天平图,写出式子。(课件演示出示四幅天平图)
请你仔细观察后,用式子把天平左右两边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表示出来。(口答)
250>200
x+50=100
x+50<200
2y>250
同学们回答的真是又快又准!
【说明:让学生根据四幅天平图,写出式子,有的是等式,有的不是等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看天平图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面分类提供了素材。】
师: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像刚才的天平图一样,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
5、出示:小丁丁和爸爸比身高的图片。
师:这幅情景图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y+25=175)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丁丁站在木凳上后,就与爸爸一样高了,小丁丁的身高+凳子的高度=爸爸的身高,就相当于刚才天平平衡,也可以用等号来连接,这也是一个等式。
同学们找到了藏起来的等号!
【说明:这是教学等式的第三层次,从天平图延伸到“生活中小丁丁和爸爸比身高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小丁丁的身高+凳子的高度=爸爸的身高,就相当于刚才天平平衡,也可以用等号来连接,这也是一个等式。】
二、探究交流,引导概括。
1、探究交流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式子,仔细观察,然后同桌讨论,比较一下它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呢?在你们的课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和黑板上一样的式子。
学生交流:
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分。
(1)学生尝试第一次分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a)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b)按是否是等式分成两类。
c)按“<”、“>”、“=”连接符号来分成三类。(这些用“<”、“>”连接的式子都表示两边不相等,它们叫不等式,等上中学我们再学习。这些表示两边相等的式子都是等式。)
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等式的知识,那用其他方法分的同学,相信你们也能很快地找到等式,行吗?请把不是等式的式子放到课桌里。
【说明:第一次分类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节课重点研究的是等式,所以最后统一让学生找到等式,为第二次分类作铺垫。】
(2)学生尝试第二次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些等式,它们还有不同吗?如果有,请你们再分分类。
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说明: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学生经历两次分类,都能选择某一个标准对11个式子进行分类,掌握了分类方法。并初步树立归类整理的意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2、引导概括
这一类等式中都有未知数。你观察得真细致!
小结:在这些等式中都有未知数,就给它们取一个新的名字——方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那么这些也是等式(指着),为什么就不是方程呢?
方程首先要是等式,还要里面含有未知数。
师:那什么叫方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小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再指边上的不等式,这两个式子也含有未知数啊,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符合哪两个条件的式子才是方程?
小结: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说明:让学生说说其他的式子为什么不是等式,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深化意义。
1、分辨等式与方程,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分辨一下,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入相应的圆圈内。
6+x=14
3×42=126
60+23﹥70
10÷m=n
8+x
5x>10
x+4<14
36-7=29
等
式
方
程
师:在找等式和方程的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小结: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是这样密切!我们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图。)
【说明: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初步体会等式和方程的逻辑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解决“请你分辨一下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的问题,不是单纯地经过判断,填入圆圈,而是把选择的过程看做引起学生有效思考、深化认识、提高能力的载体,学生在说理中澄清认识,深化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如: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判断、说理,找到了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以后,让学生说说刚才在找等式和方程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的发现其实就是等式和方程之间密切的联系,这时候学生的体会就深刻了。】
2、看图列方程。
刚才我们归纳出了什么是方程及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接下来,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快速看图列出方程吗?
篮球图3x=186、186÷x=3
线段图2b+15=a、a-2b=15、a-15=2b
补充介绍:这三个方程都是根据同一副情境图列出的,像186÷3=x这样的方程,和我们以前学的算术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但未知数没有参加运算,今后我们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般不列这样的方程。
【说明:利用情境图提供一些等量信息,其目的并非求得学生列出正确的方程,而是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渗透寻找和利用等量关系的思想方法。】
四、结合史料,了解方程。
师:看来,同学们对方程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方程的历史非常悠久,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方程历史的第一页是由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揭开的。据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文献——埃及的林特草卷记载,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中国人对方程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在很长时期内,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形式,而是使用一般的语言文字来叙述它们。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随着数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充,方程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方程的类型也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发展。但是,无论类型如何变化,各种各样的方程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说明:精美课件所展示的是一段简短的“方程史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种新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又沟通了数学与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联系,凸现了数学的文化特征,学生的学习视野也由此而变得开阔起来。】
五、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校园,去找一找生活中的方程!
校园信息(机动):
2007年我们学校从原来的海棠校区搬到了现在的新校区,新校区硬件设施先进,环境幽雅,建筑面积也很大。
1、海棠小学新校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老校区的建筑面积是a平方米。新校区的建筑面积是老校区的3倍。
老师知道班级里好多同学都去过图书馆三楼会议室,你知道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三楼会议室一共有204个座位,中间有12排,每排有x个座位,两边有96个座位。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班级一共有41人,但你们肯定不知道全校有多少人?
3、我校男同学908人,女同学y人。全校一共有1767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49人。
选取一些信息找一找方程。
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说明:在我们熟悉的校园里,也找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向学生渗透“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的思想。】
六、总结提升,评价自我。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方程,你有什么收获吗?你是通过哪些活动获得了这些本领?
通过观察很多数学式子,进行比较,再经过两次分类,归纳出什么是方程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将会发现方程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后面我们再继续研究。
【说明:课堂小结也可以呈现精彩。“反思催生智慧”,“经历过程”之后的反思:我们是怎么学习今天的知识的?这样的反思,可以激活、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观察、比较、分类等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观察
240+240<600
300+300=600
比较
240×2<600
300×2=600
分类
不等式
250>200
等式
240+240+x
=600
归纳
x+50<200
240×2+x
=600
2y>250
方程
x+50=100
y+25=175
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