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多重的教案
教学内容:
第104-105页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在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物体重量,逐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学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明确要比较物体的轻重,不能光靠眼睛,必须称重,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3.通过称重、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渗透统计的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的轻重,建立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教学难点: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
体重称、天平、盘秤,小组体重记录表和体重人数统计表若干张,全班体重人数统计表。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师生交谈
师: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但是在进行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闯三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 2.出示练习第一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作单位。1千克又叫()公斤 第二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大约重1()
两袋洗衣粉重1()一袋大米重25()
1个梨重200()第三关:
1.1 千克=()克
2000克=()千克
20千克=()克
5000克=()千克 2比较大小
2千克○200克
3000克○30千克 1200克○2千克
2100克○2千克 3.导入
师:小朋友们,恭喜你们顺利闯过三关。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练习都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物体的重量(克、千克)】 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利用学过的知识亲自动手做一个活动,看看每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称一称、写一写 1.借来一台体重秤。2.介绍体重称
师:老师这里有一台体重秤,我要请做的最好的同学上来观察,体重秤上都有什么? 生自由汇报。
师:这台体重秤是以“千克”为单位,当它上面指针指向“0”时,表示一点重量也没有,当指针指向“1”时,就表示1千克;
指针指向“10”时,就表示10千克;
3.示范称重(1)称量方法
师:来看看老师怎么称体重的.称量的时候把双脚分别放在指针的两旁,站的时候不要乱动,不然读数时就不准;观察指针的数目时要垂直向下看,如果斜着看读数就有误差;当有物体摆上去,指针指着哪个数就是几千克。例如指针指到52,就是52千克。
(2)把称过的学生体重写出来。
师:我们在称量体重的时候,要写出姓名、重量和单位。(板书:*** **千克)例如邓老师
45千克 4.学生分组称体重
师:小朋友们自己到底有多重呢?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吧!活动要求:(1)请两个同学上来帮助老师.称出其他同学的体重,要读出重量数和单位。其他学生观摩并作好记录。
(2)请小组长的每个人的体重记录下来,填写表格1。这种方法是收集数据。称过体重的同学,把自己的体重记录在自己的课本上.(3)活动开始,小朋友们开始按顺序称量体重,先由小组长称,称完后由学生轮流进行称量,这一组的其他小朋友站在一旁记录数据。
实践完的小组回到自己座位上汇报结果,小组讨论观察,你们组里最重的谁,重量是多少;最轻的又是谁,重量是多少?
(4)每一小组的所有小朋友都称重后,小组成员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其他小朋友的体重。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实践活动时间(教师参与指导)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称出了自己的体重,现在哪个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请个别生回答)。每个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活动二:统计不同体重的学生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了自己的体重,我们要知道班上不同体重的小朋友人数有多少该怎么办呢?比如:体重23千克的学生有多少人?
24千克的又有多少人?还有其他体重的同学有多少人?(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生可能汇报:
①数一数23千克重的有多少人,然后用画“○”的方法表示 ②数出24千克重的有多少人,然后用画“√”的方法表示„„ 师介绍书上第104页下图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可以用画“正”字等记录。
小结:以上这些方法都是整理数据的方法。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统计图形符号记录你们小组里不同体重的人数吧。活动三:比一比、说一说
(明确天平的盘秤的使 用方法。)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物品(两个书包、两本书.两个苹果.两个文具盒.),你觉得老师可以怎么样分出每组物品中谁轻谁重。(生汇报)
生1:可以用手掂一掂就比较谁重谁轻。生2:可以用天平称量后比较的。
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聪明,知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组物品的重量。在比较物品的重量的时候,能用手掂出来的,用手直接掂一掂就行了,比如比较两本书的重量;不能用手掂出来的,我们再选用合适的称来称一称,比如比较两个书包的重量。老师想知道一支笔有多重,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引导用盘秤去称.三、交流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第二篇:《有多重》教案(范文模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 = 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500克的盐(2袋)、笔、尺子、台秤、天平、曲别针3个、一角钱硬币、一粒花生米、两粒黄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师:(游戏导入)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玩个游戏,下面请三位学生到台前做“背一背”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另外两位同学,被背的两位同学轻重对比明显)。下面请背的同学把感受讲给同学们听一听。(课件出示一个小孩背两个小孩的动态图。)
生:我感觉抱生1时比抱生2时更费劲,因为生1的体重更重,所以抱生1更费劲,而抱生2时就显得更省劲一些。
师:好,请回。是呀,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有重有轻,它们到底各自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轻重的问题——有多重。(书写板书)
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
1、认识秤。
师:要想知道刚才这两位同学谁重谁轻,应该怎么办呢? 生: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生:我们可以用秤来称一称。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3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引学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调查结果呢?(课件出示商店各种商品的货架图)
生:1包火腿肠有500克,一根火腿肠有45克,一包薯片有125克。生:一包饼干500克„„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你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出示课本主题图学生大声朗读智慧老人的话)。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百度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怎么办呢?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对于秤你们了解多少呢?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吧。
生:我知道的秤有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等等。(课件出示秤的示意图)
师:看来你真是生活的小能手呢。刚才啊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等计量物品质量的仪器,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桌上的物品有多重呢?
3、认识克。
师:同学们看!桌子上有一枚一角钱的硬币大约是克,请你们拿出一角钱硬币用手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感觉怎么样?(课件展示一角钱硬币为1克的天平测量图)
生:感觉很轻。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为单位,一般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
师:好,现在老师需要大家小组讨论,请你在你准备的物品中,哪些你认为大约是一克?用手掂一掂。现在开始。
生1:我们小组经过与1角钱进行对比与反复的掂量,终于探究出以下结果。生2:1粒花生米大约为1克。
生3:2粒黄豆大约为1克。生4:3个曲别针大约为1克。
4、认识千克。
师:看来大家真是细心的好孩子。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桌面上哪些物品时比1克要中的物品呢?
生:有食盐、笔、尺子。用手来掂一掂一袋食盐、两袋食盐有多重?这回拿起来感觉怎么样呢?
生:感觉比较重。
师:那么老师告诉大家2袋盐大约为1千克。那么之前我们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为了单位,那么这次我们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我们一般用“千克”作为单位,在国际上用字母“kg”表示。(课件展示两袋盐大约为1千克的图示)
师:那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究竟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小组谈论开始。
生1:我来代表我们小组回答克与千克的关系。大家看我们通过盐后面的净含量表知道1袋盐大约为500克,刚才我们通过老师提供的信息知道2袋盐大约为1千克,所以500×2=1000g,所以1000g=1kg.师:你们小组总结的真好,思维真清晰。
师:那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吧。生:我的体重27Kg.生:„„
三、习题小练,巩固新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下面这些物品都有多重吧。(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引学案,填写一下都有多重吧。
生:我首先看台秤 的单位是克,指针的读数为100,所以一枚鸡蛋100克。生:我首先看台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读数为5,所以一个西瓜重5千克。生:我首先知道体重秤 的单位是千克,指针都市为25,所以笑笑的体重为25千克。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了怎样读出物体的质量为多少。那么大家看一看这些物品都应该填什么单位呢?(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生:我认为苹果比较轻,所以单位为克。生:我认为洗衣粉也比较轻,所以单位为克。生:我认为小狗质量较重,所以单位应为千克。
生:我认为虽然白菜较轻,但是它前面的数只为2,所以得填千克。师: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老师看看都填对的有哪些同学们呢? 师:看来这些知识大家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那么这些单位换算呢?大家来看一下第三题。(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三题。)
生:大家齐说答案。
四、拓展应用
师:老师这有一道终极挑战,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这道题呢?(出示练一练第6题)
生:我们通过第一幅图知道2个梨和6个橘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3个橘子一样重,第二幅图知道2个苹果和4个橘子一样重,所以1个苹果和2个橘子一样重,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一个梨和一个苹果应该和5个橘子一样重。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看来你们的能量真的是不容小觑啊。
五、总结反思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知道称较轻的物品单位用g来表示,称较重的物品,单位用kg来表示。
生:我知道1000克=1千克,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单位了。
生:因为这两个重量单位,让我以后在购买东西时能够更加方便的购物了。师:看来大家这节课真是收获不小,所以我们学习数学也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也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是生活小能手。
六、板书设计
有多重
克——g 千克——kg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第三篇:“有多重”教案
有多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教材简析:教材创设了“有多重”这个教学情境,通过比较体重引导出可以用千克和克做单位表示物体有多重。“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历称、掂、估的过程,充分地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体验1千克、1克的重量,明晰1千克=1000克。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促进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教具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砝码。
(学生用)六人一组:每人一个2分硬币、一袋1千克重的米、500克重的精盐;小组内共用学具箱里装黄豆、图钉、曲别针、橙若干;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师: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吗?谁来告诉老师?
生1:我有45斤。
生2:我有40斤。(边听边板书“斤”)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体重估计一下我有多重吗?
生1:你有120斤。师:原来在你眼里我有那么重啊,看来我得减肥了。生2:你有80斤。
师:恩,还差一点。
生3:你有90斤。同意90斤的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们真聪明,这回差不多了,老师的体重啊是95斤。生:YEAR。看来根据自己的体重再估计老师的体重就会很容易了,这个办法真不错。
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
师:刚才猜体重时大家用到了一个词(边说边板书:斤),它是用来表示什么的?
生1:是用来表示重量的。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同学们都说的有道理,重量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数学中我们就说斤是用来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
[生2:是用来表示质量的。
[师:同意吗?你真棒!生活中我们就用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国际上规定用字母KG表示千克,G表示克。(板书课题)] 师:那你还知道哪些表示质量的单位吗?
生:克和千克。
生:公斤。
生:吨。
师: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这些单位中,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克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因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千克、克)在生活中它们通常表示物体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
二、结合经验,提出问题
师:有关克和千克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表现出很困惑的样子)看来大家对它们比较陌生,那有关克和千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用?
生2:我想知道克和千克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3:我想知道他们有多重?
师:善于动脑的小朋友,你们的问题提的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和千克、克交朋友,好吗?
生:好!
三、整体感知,初步认识(比较体会1千克与1克的重量)
师:老师给每位同学的桌上都准备了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 生:一袋米、一个2分硬币。师:如果一只手上放一个2分硬币,另一只手放一袋米,会是什么感觉呢?想不想试试?
生:想。
师:那就赶快开始吧。
(学生掂一掂比较)
学生大声喊着:这边太重了,那边太轻了。
师:这袋米太重了,你知道它有多重吗?
生:1千克。师:这你也猜着啊,你真了不起,这袋米刚好重1千克。
那这枚硬币呢?
生:1克。
师:你们真厉害。好,就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感受一下1千克和1克吧。请放下。
四、亲身经历,加深认识
1、估计1克重的物品 A、猜1克
师:除了这枚硬币,你能找找学具盘里还有哪些大约重1克的东西吗?然后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活动后汇报,师:你来说?
生:别针。
师:把话说完整,几颗别针大约重1克啊? 生:2颗别针大约重1克。
师:,好象差不多。
生:我认为3颗黄豆也是1克。
师:看起来是有点象。生:我认为豆子和图钉一共是1克。
师:哦,两样合起来,与众不同。
师:还有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4颗图钉大约重1克。B、认识秤
师:大家的意见都不相同,那怎样才能知道你们估计的到底是不是1克重呢?
生:用秤称。
师:哦,用秤称,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你们都认识哪些秤啊? 生:盘秤、天平、吊秤„ 师:看来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咱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演示)
C、天平验证
师:这么多各式各样的秤,那称1克这么轻的物品用什么秤合适啊? 生:天平。
师:同意吗?(生:同意。)你真聪明。
(出示实物天平)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天平,你们说咱们先称一称什么?
生:称一称黄豆„
师:好,就称黄豆。谁愿意上来和我合作?先看看天平是否平衡了?(师生共同演示):先把大约1克重的硬币放在天平左边的托盘上,然后把刚才同学们估计的3颗黄豆放在右边的托盘上,仔细观察一下是否平衡了?(生:还没有)
师:哪边重?
生:2分硬币重。
师:说明3颗黄豆有没有1克?(生:没有。)
(生操作)那我们继续加黄豆,再拿2颗试试,现在怎么样?(生:差不多了)
师:一共是几颗?
生:五颗。
师:对了,一共五颗黄豆大约重„1克。谁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指名复述:大约5颗黄豆重1克)。你的声音非常响亮。其实图钉、别针老师在课前也称了,正确答案是三颗图钉约重1克,三颗别针约重1克。你们猜对了吗?没有也不要紧,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咱们的估计能力能有更大的提高,好吗?
2、体验100克
A、感受100克黄豆和1克硬币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觉到1克„太轻了,如果把很多个1克放在一起会有多重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现在啊就请每位同学从学具盘中轮流拿一袋黄豆掂一掂,另一只手放一个2分硬币,比比看,什么感觉?
生1:黄豆比2分硬币重。
师:重多少? 生:重的多。
师:大家都是这样的感觉吗?
师:是。B、猜重游戏
师:好,那就根据你们的感觉来一次小组之间的猜重夺红旗比赛,看哪组能获胜,好吗?(好!)听清楚规则:首先每位同学先估计一下这袋黄豆的重量,然后小组同学从你们的估计中选一个大家都认为最合适的答案进行汇报,最后哪组的估计最接近正确答案哪组就可赢得一面小红旗。好,准备,开始!
(小组活动)
师:好,统一一个意见向老师汇报,第1组。
组1:60克。
组2:100克。
组3:80克„„ 师:哦,大家的意见都不同,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记住各自的结果,我们来请天平来帮忙检验一下。用天平称物体时我们还需要用到砝码。(出示砝码)谁和我来一起来操作一下?
教师演示:先把这包黄豆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再夹出50克的砝码试试,平衡了吗?(生:没有)哪边重?(生:黄豆重)看来还不止50克,换个100克的试试怎么样?现在呢?(生:差不多了)
师对台上的同学说:来,你大声的告诉大家这袋黄豆的质量是多少?
生:这袋黄豆的质量是100克。
师:哪组获胜?
师:祝贺你们,给你们插上红旗!
很快算一下,100克里有多少个1克? 生:100个。
师:多少个1克?
生:100个1克。
师:好样的。其他的小组不要灰心,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猜?
(生:想)
3、体验500克
师:好!比赛继续进行,这次猜重的物品是1袋盐,规则和刚才一样,准备,开始!
(学生活动)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汇报: 师:想好的请举手,第1组汇报。组1:400克。组2:450克。组3:400克„„
师:都同意500克啊?谁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因为黄豆是100克,我觉得这袋盐比黄豆重的多,所以是500克。师:哦,你根据一袋黄豆的重量就能估计出一袋盐的重量,真不简单。师:那这袋盐到底有多重呢?撕开贴纸看一下。(结果:500克)师:答对的小组举手,来,恭喜你们!(边发小旗)
教师边小结:你们之所以能获胜,是因为方法好,看来借助一个已经知道重量的物品去比较会估计得准确一些。
4、体验1千克,以及认识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一袋盐重500克,算一算两袋盐重多少克? 生:1000克。(师板书:1000)
师:咱们来称一下吧。想想称这两袋盐再用天平合适吗?对,我们就可以用盘称,(教师演示)谁会认?
生:1千克。
师:对,称物体时我们就要看称的指针,指针指向1kg,说明两袋盐的重量就是1千克。(板书:1)两袋盐的重量算出是1000克,称出是1千克。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答师板书“=”)
师追问:为什么1000这么大的数能和1之间划等号呢?
生:1000的单位是克,1的单位是千克,它们连上单位就相等了。
师:哦,原来左右两边单位不同,重量却相同。回答的非常好,掌声鼓励!师:这两袋盐里有多少个硬币的重量呢?
生:1000个。师:谁来完整的说一遍,这1000克里有多少个1克? 生:这1千克里有1000个1克。
师:谁会读?谁能读的更好?
生:1
千克=1000 克。
师:好,根据这个关系,我们来进行一次抢答比赛,好吗? 生:好!
师:会的同学就马上站起来回答,请看题。(课件出示)
1千克里有()个1克?
师:呵,还行啊。2千克里有()个1克?
师:这么快啊。5000克里有()个1千克?
师:好样的!学生抢答。
5、小组比赛。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既然你们500克的盐猜的这么好,我们再来猜更重的东西,好不好?
生:好!
请听规则:首先每个人先自己动脑想想怎样就能又快又准地从桌子上取出1千克重的橙,然后小组同学商量着来用塑料袋装好;最后哪组装的橙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哪组获胜。(小组讨论,取橙)
师:一二三。
生:我坐好。
师:请每组的组长提着你们装好的橙上台来,我们一起来验证。请两个同学上来做裁判。
(组织好学生按小组顺序排好队)师:第1组,1千克超过1大格。
师:好,记住你们的答案,第2组,1千克少了7小格。师:第3组,1千克少6格„ 师:哪个组称的重量最接近啊? 生:第1组!
师:恭喜你们!请你们插上1面红旗!
来,我们数数,大约1千克的橙有几个? 1、2、3、4、5、6,原来六个这样大的橙大约有1千克。
五、活动练习,拓展应用
师:那么到现在为止,你觉得自己和克、千克成为好朋友了吗?(生:是的)师:好,那谁敢接受新的挑战?
1、填单位名称
师:这么多啊,好,一起回答,请看第一题,(音乐)填上合适的单位。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想好了,第一个,雪梨150„? 生:克。
师:填千克不行吗? 生:不行,太重了。
师:150千克的雪梨估计得要一个大巨人来吃了。„„
2、连线
师:小猪多重?
生:„
3、数学日记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亮亮的日记。(课件播放)
师:你们觉得他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有哪些不太合适的地方? 生:鸡蛋应该是50克,不是50千克。师:还有吗?„
4、背同学猜体重
六、师总结
师:好的同学们,看来你们已经和千克、克成为好朋友了。那么你们今天学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看到你们学的又快又好,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其实质量单位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你们将会有更大的收获的!最后老师就把这些橙送给你们,祝你们学习进步,心想事成!下课!
第四篇:《1吨有多重》教案
《1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P21~P2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教材首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自然引出更大的质量单位“吨”;接着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说一说来感受1吨有多重;再通过练一练,联系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还设计了多幅情境图,有利于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吨有多重。本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课 型:新授课(重量单位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看屏幕上都有什么?你能为它们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吗?(出示课件)
师:这个苹果的质量我们用什么作单位(克)?这个大西瓜呢?克和千克我们都熟悉了,谁来说说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千克=1000克)这头大象的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呢?(生可能回答:一定很重,会用克、千克作单位,也有可能用吨作单位。)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揭示课题:对于质量家族中的成员,克和千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质量家族的一位新成员,它就是 “吨”。(板书:吨的认识。)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
(一)初步感知“吨”
1、听“吨”的自我介绍。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质量单位“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质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这头大象重4吨,这节火车皮装煤55吨,这座桥的承重量是20吨。
2、听后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初步感知“吨”。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对吨来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在计量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是,通常用吨来作单位。但对于1吨到底有多重?它与千克之间的又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继续学习。
(二)揭示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关系。
1、课件出示:一桶油重100kg,10桶油重1吨。
一头牛重350kg,3头牛大约重1吨。一袋面粉重50kg,20袋面粉重1吨。
2、(课件显示:40个同学,有多种?)四人小组讨论计算。
小朋友每人大约重25kg,照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千克,再照这样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的和是()千克,也就是 1 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三)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2)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说一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吨”或用“吨”做单位的物品?)
三、综合应用,巩固拓展
1.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重新调整练习题的顺序),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吨):
(2)填一填。
4千克=()克3吨=()千克
5000克=()千克()t=2000 kg t=()kg()kg=6 t
2.学生做完后,教师实物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3.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然后与同桌说一说思考方法。
(3)在○里填上“>”“<”或“=”。
8000千克○8吨 4500克○4千克 3t○3600 kg
(学生独立思考再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汇报思考方法。)
4.数学故事。
(1)估算。
刚才同学们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曹冲称了几次才称完?(挂图或多媒体出示)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记录表如下:
第几次 2 3 4 5 6 7 8
质量/kg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请看一下记录表,我们先来估算一下。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找生汇报。
(2)请同学们讨论:曹冲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先独立计算大象的重量,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有关讨论和计算这两个小环节,教师可根据时间自行把握,如果时间不够用,可作为课下作业。)
四、集体反馈,反思总结
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以补充。
五、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质量单位吨的内容,请同学们留心身边有关质量的信息,如果发现了,请认真观察,把它记在数学日记上。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吨 “t”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作业设计:
1、连一连。
2克 2千克 200千克 400克
2、在○里填上“>”“<”或“=” 500 kg ○ 3 kg 1 kg ○ 300 g 9 kg ○ 9000g 800 g ○ 10 kg 3 kg ○ 3 t 4000 g ○ 4 t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一吨有多重》
《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47页。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先安排了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的内容。“1吨有多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掌握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少,本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多层次地反复感知1吨有多重。我认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到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这样就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起来,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情分析 :
“吨的认识”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较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因为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用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概念比较困难,很难操作,因此许多教师把剩余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能力目标: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 感知探究 — 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20千克的沙子1袋,体重磅,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图中的小象在干什么?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学生看图,明确图意,并讲述故事情节)
师:从这几幅图中,你对“吨”这个质量单位有了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
2.导入:
“吨”究竟是多大的质量单位呢?1吨有多重?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板书:1吨有多重)
设计意图:用小象称重这一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认识“吨”
1.掂一掂,想一想。
将准备好的重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掂一掂,请学生说说体会。师:重1千克的物品在我们手上已经感觉沉甸甸的了,你们知道1吨里面有多少个1千克吗? 课件出示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请学生想象1000个1千克有多重。
2.看一看。
(1)师:我们班有40人,每人约重25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站在一起,互相看一看,我们这么多人的体重加在一起大约是1吨。(学生站在一起体会1吨有多重)(2)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每张图片的意思,并明确物体质量很大的时候需要用“吨”作单位)
3.说一说。
(1)出示教材中的实例,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吨”。[桥梁承重50吨,吊车能吊起8吨重的物体,电梯限重1000千克(1吨)]
(2)请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还见过“吨”。(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读给全班同学听)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增加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4.解决问题。出示教材47页下面的例题,请学生先理解题意,再与同伴说一说,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一卡车货物重3吨;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头牛重250千克)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示例7:
3吨=()千克
6000千克=()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说出如何将吨转换成千克,如何将千克转换成吨。师适时点拨并小结。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的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综合应用,巩固练习: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本道题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困惑吗?鼓励生大胆的说一说,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并小结。
五、拓展延伸:(帮小明改日记)
师:上个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动物园。回来后小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同学们有兴趣看吗?
(师课件出示日记并播放录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玩,我们先到超市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一个大约重50千克的熟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0克了。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可真多,我估计了一下,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120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学生兴趣高涨,很快帮小明改好了日记,师及时评价: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在选择质量单位时,有的同学用学过的3个质量单位一个一个去试,有的同学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去衡量,有的同学用了课外知识,那么在我们的学习中可以将这几种方法综合使用,也希望你们在选择质量单位时不要闹出笑话。
师:学完了这节课后,老师留一个作业,同学们回家以后,就象小明一样认真观察生活,把你发现的含有质量单位吨的事物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数学日记,你一定会比小明写得更棒。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小明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但不能太粗心,又像小明一样闹出笑话。】 板书设计: 1吨有多重
1吨 =1000 千克;
1t=1000kg
计量较重的或大量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到吨。吨用字母“t”来表示。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发现,在尝试中成功。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吨的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但由于“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亲身经历体验较缺乏,所以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