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电话的发明教案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电话的发明这一教案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15个生字。
2、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处理:
本文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术语,学生理解有困难。采用略读的形式,只要求学生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并积累文中的一些词汇。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内容。
2、收集现代电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话到底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读一读《电话的发明》这篇文章。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认字表生字互相检查并组词
3、默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4、交流关于贝尔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引导讨论
1、理请层次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贝尔发明电话的原因?(第二自然段)
哪个自然段写的是遭遇失败?(第四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发明成功?(5--8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
贝尔是怎么想到要发明电话的?你觉得贝尔是个什么样的人?
3、读第四自然段
“沃特森苦笑不得,他们的实验又失败了。”这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4、读5--8自然段
理解“欣喜若狂”
5、讨论:电话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二、、指导写字
第三篇: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发明电话的人叫贝尔,他是个英国人。有一天,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那天,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的时候,弹簧发生了振动。而这个时候,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也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了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想到:如果有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会引起铁片振动;如果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就会在电磁铁上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电流沿电线传向远方,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过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很多很多专利。他还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挂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世界各地,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甚至有了比电话更先进的手机。所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明就在身边。
第四篇: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
他1847年生于英国,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真理”格言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 布莱克 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 布莱希特 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柏拉图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雨果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拉美特利 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证的。—— 约里奥·居里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达·芬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追求真理,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我国伟大的民主改革家、著名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1916年归国,创办了闻名中外的南京晓庄学校和上海山海工学团,在“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革命运动,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一句他自己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做“有所为”的人:人的一生应该有所为,何谓“有所为”?我觉得首先应该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语言。有崇高的理想、有良好的道德、有优秀的文化、遵守国家的法纪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真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负责,同时乐于帮助别人;自律律人,即严于律已,同时要能与不良风气作斗争,弘扬正气;自爱爱人,即对自己要自爱,有自尊心,有责任感,同时热爱同学、老师,以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精神要求自己。
第五篇: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 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 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关于爱迪生发明灯的故事,我们从孩儿时代都知道了:
在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了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了。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暗下决心。
像进行其他发明一样,电灯发明的路程也很漫长。爱迪生从试验灯丝的材料开始:他先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可一通电灯丝就断了;后改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接着他又改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仍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无数次的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丝毫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向成功又走近了一步。一日,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爱迪生突然眼睛一亮,说:“对不起,麦肯基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先是一愣,继而爽朗大笑,说:“我知道你又在为你的发明想事了!行,拿去吧!”老朋友当即剪下一绺胡子,交给爱迪生。
爱迪生满心欢喜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然后进行了炭化处理,再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一不做二不休地鼓励说。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起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识地帮老朋友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爱迪生又惊叫起来:“棉线!为什么不试棉线呢?”
麦肯基一听,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谢谢”。爱迪生把老朋友递过来的棉线放在U形密闭坩埚里,用高温处理。进入实验室后,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夜幕降临,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灯泡立即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成功啦——!”爱迪生和助手们欣喜若狂地欢呼。
13个月的艰苦奋斗,换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使电灯发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然后这灯究竟会亮多久呢?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这一天是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成功后的爱迪生并没有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夏日的一天,天气闷热,爱迪生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面,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
“也许把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发明家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小时。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此后,电灯开始进到寻常百姓家。再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几十年后,有人又对它进行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隋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如今我们使用的正是这种灯泡,它可以使黑暗变成白昼……欢迎光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