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教案

时间:2021-12-22 20:0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相关的《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教案》。

第一篇: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教案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次课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概念之后才展开教学,一共设计了3个例题,2个练一练,1次试一试以及1个练习题。本次课文首先要求学生们区分现实物品的形状,而后给明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最后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教材以训练学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目的,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例、物品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脑海形成立体图形的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这一节课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所以,老师在讲授过程中应该先要使学生们明白,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不同之处;接着再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观察、对比,了解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性状,从而认识正方体的长、宽、高,从而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区分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是否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能够找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感受观察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特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其实践能力,并让其能够在脑海中建立图形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数学相联系,树立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数学的态度,发展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在脑海中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说一说下列生活中的物品是什么形状?(出示课件)

学生讨论,教师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带动学生对于学习新知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上这个长方体盒子,讨论交流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这个长方体有好几个面,并且它们都是长方形,它们一起围成了一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知道那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什么吗?(生:棱)

师:那棱相交的地方又叫什么呢?(生:顶点)

小结: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作顶点)。

在通过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学生探讨交流,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什么特征。(分组讨论)

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你们对于长方体有了什么认识了吗?

生:长方体都有6个面,有些面是长方形,也有些面是正方形。

师: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借助工具用尺子测量比较了长方体的相对的长和宽,发现它的长和宽的是一样长的。(教师板书“相对的面相同”)

师:那有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生: 一个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它们中的有一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还有有一些棱长度是不相等。

师:那同学们说一说,长方体中这些长度相等的棱它们一共可以分成几组呢?

生:在一个长方体中,它们的棱能分成3组,每组有4条,并且每组的4条棱长度都是相等的。(教师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有谁再来说一说长方体一个有几个顶点?

生:一个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

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在有些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它们的相对面是相同的,且其相对的棱具有相同的长度。

师:同学们,你们能区分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吗?(学生交流回答)

师: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分别把它们叫作它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出示概念)

(二)认识正方体

1、正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课件中的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它们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生:正方形的六个面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并且正方形所有的棱长都一样。

2、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师:小组交流分析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备吗?

生:正方体它与长方体一样,它们都有着相同个数的面、棱和顶点。

生:正方体的相对的面和棱和长方体一样完全相同。

师:同学们很聪明,讲的都挺对的,所以这节课呀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两个立体图形它们的特征,那同学们再来总结一下这两个立体图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长方体它与正方体一样,它们都有着相同个数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和八个顶点。

生:长方体只有相对的面和棱相等,而正方体确是6个面和12条棱都相等。

师总结,出示课件完成表格。

(三)试一试,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展开图

观察书本上的例题,并交流分析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大家看到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后它们有几个面呢?都是一些什么图形?

生:我们看到有6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的。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己按照书本要求去完成试一试,分析一个长方体沿着棱剪开的展开图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其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一过程,符合新课标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实物中的抽象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对新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的深刻。

三、课堂总结

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明白了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总结知识点的习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内容的记忆,使学生了解整节课的课程结构,帮助其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一一讲解。

【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学生去巩固今天所学过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提升学生对新知运用的熟练程度。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练习一的1、2、3题。

2、预习课文6~7页。

3、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强自己对新知内容的记忆,起到反复强调的作用。

【板书设计】

“"

五、课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相结合,采取一些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喜爱上热爱上学习;本次课对于学生的合作交流有着很好的设计环节,引导发挥学生们自己的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篇:图形与几何教案1

五年级下册

第 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1)【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2题,课本第119~120页的练习二十八第11~16题。【教学目标】

1.通过一视图和三视图摆放小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3.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摆一摆。

(1)只给一个正面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2)给出从正面、上面、左边看到的正方体小木块堆成的图形,怎样摆?有多种摆法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将学生的回答填在空格中。①长方体有 个面。

五年级下册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④长方体有 条棱。⑤哪些棱长度相等? ⑥长方体有 个顶点。⑦还有什么发现?(2)表面积。学生看图解答:

①上、下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②前、后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③左、右每个面是 形,长,宽,面积是,两个面积和是。

④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⑤如果这个长方体箱子没有盖子,那么要扣除哪个面的面积?需要材料面积是多少?

⑥如果要在这个箱子的四周贴上一圈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是多少?扣除哪些面的面积?

(3)体积。

五年级下册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以上面的图为例)①这个箱子的容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求?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4)体积单位。

①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②一般情况下升、毫升是用于什么单位? ③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116页第2题。完成课本117页第3题。1.完成课本第120页的第16题。

此题是图形变换的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图一是怎样变换得到图二的。

2.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1题。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填写,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

3.完成课本第119页的第12题。

(1)此题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1cm3,1dm3,1m3的大小及1L,1mL的水大约有多少?

(2)此题是有关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的题目。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

4.完成课本第120页练习二十八的第14题。

此题是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实际应用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

五年级下册

导学生理解题意,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评讲。

三、课堂作业

1.填一填。

2.算一算。

(1)一个长方体长0.8m,宽0.6m,高0.4m,求体积。(2)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

(3)一个长方体长12cm,宽8cm,高6cm,求表面积。(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45dm2,高6dm,求体积。(5)一个正方体棱长5dm,求棱长总和。3.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长4m,宽3m,深2m。(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这个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3)这个水池能装水多少升?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1.摆一摆。

五年级下册

(1)只给正面看到的图形;

(2)给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2.长方体和正方体

(1)具体特征:六个面,十二条棱(2)表面积(3)体积:V=Sh 【教学反思】

本课时复习内容较多,包括“摆一摆”、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内容。这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再加上有前面的教学。所以本课时复习时可采取知识回顾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在进行知识回顾时应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可画图予以引导,最后师生要一起完成课本的习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第三篇:图形与几何教案

二、图形与几何

1、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牢固掌握常见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明确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2、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清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初步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谈话激趣

2、迁移导课

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和复习有关平面图形的基础知识。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回忆: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师小结。

2、独立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订正。

3、复习角的画法及角的度量

(1)说一说,用量角器量角时,应注意什么?(2)指名演示画角的方法,全班交流,师总结。

4、复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思考: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重合。

(2)复习近平行线、垂线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5、议一议:你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105页表格,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公式的推导过程,再组织全班交流。

6、教学例1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7、出示例2(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完成,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三、当堂检测: 1、106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全班交流。2、108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互相检查、订正。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1、2、3、4、5题。

五、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及相应的体积单位。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回顾、梳理、反思、应用等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立体图形

二、回顾与交流:

1、回忆:

小学阶段你都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这些立体图形各有什么特征?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1)明确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含义,举例说明。(2)整理体积、容积单位。

思考:体积和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什么?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3)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提问:你会计算哪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温故知新”的第3题的表格,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师总结板书。

3、教学例3(1)出示例3,从中获取信息。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导学案“激疑导学”部分,再指名演板,并讲解解题思路和过程,全班交流、订正。

三、当堂检测: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练习二十三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订正。再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导学案“自主检测”和“巩固达标”,小组内检查、交流、订正。

四、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4、5、6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这一主题内容将不同学段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汇总,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

一、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这一主题内容主要要求学生:

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垂线和平行线。

2、理解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大小,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4、运用图形的公式进行周长和面积的正确计算。

二、图形与位置

这一主题内容要求师生共同完成的内容有:

1、通过复习认识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线路图、用数对表示位置等内容,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复习图形与变换,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和图形的缩放等,促进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立体图形

这一主题内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进行判断。

2、利用相关公式能正确计算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求出相关立体图形的体积。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生体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以及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篇:《长方体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实物 学具:长方体实物、小棒、接头。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生:我们一共使用了12根小棒。分别是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每种颜色各4根。同种颜色的小棒在搭的时候都是相对的,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这样吗?老师注意到,刚才还有小组搭出了不同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生:有

师:在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哪个小组使用了红色的小棒?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红色的只有3根。师:你觉得至少需要几根? 生:4根

师:在搭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征。来,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三、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

师:同学们,如果我画下一个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瞧,(电脑出示直观图)从这幅图上我们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只画了三个面呢?

„„

师:补上了三条看不见的棱,现在一共画出了长方体的几个面?(6个)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想好了吗?睁开眼睛,再和屏幕上的比较一下。一样吗?

师:(电脑演示)如果擦去一条棱,你们也能想象出原来的样子吗?再擦去三条,还能想出来吗?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学生指出保留的三条棱,电脑随之出示)

师:仔细观察,他所指的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用的名称。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四、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想想它的6个面应该是下页图中的几号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生:前面的是④号

师:你是怎么看出的?到前面来结合这幅图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前面的长是9厘米,宽的4厘米,和④号图是一样的 师:从棱联想到面,真会思考!你们还发现哪些面是几号?(电脑随之验证学生所选择的面)

师:根据长、宽、高,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五、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六、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获得了什么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形成过程,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体,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

2、认识特征

按面→棱→顶点的顺序逐一展开,并进行验证

3、知识应用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4、认识长、宽、高

5、练习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6、延伸: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三、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和长方体成了好朋友。假如你是一个长方体,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呢?

第五篇:《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包括两部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

1.重视动手操作和同桌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复习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时,重视动手操作和同桌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五子棋的情境,用数对说一说每下一手棋的位置,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逐步理解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2.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逐渐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复习这部分知识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地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方法和记忆数学结论都是很重要的,即使学生忘记某个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自行推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 五子棋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知识回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图形与几何)师:我们先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打开教材看看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的内容,想一想,这两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将总结写在黑板上)位置——要先确定第几列,再确定第几行。

三角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哪些内容最容易出错?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归纳。/ 4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明确复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重点复习,强化巩固 1.位置。(1)行与列的含义。

在队列中,我们把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向后数。

(2)数对的写法。

列和行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3)完成教材114页4题。

①先观察五子棋盘,明确横轴、纵轴所表示的内容。②同桌下一局,边下边说出所下棋子的位置。③看课件,正确地说出每个棋子的位置。(4)完成教材115页1题。

要求学生先描出各点的位置,然后按照书中的要求,连接各点,描出的小鱼和原来的小鱼比较,看哪条小鱼和原来的最接近。

设计意图:“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多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指名学生口述这三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板书面积计算公式。

(1)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应注意些什么?

预设 生:注意底与高相对应;计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时要除以2。(2)完成教材113页第2题。/ 4 ①种这三种蔬菜的地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②这块地共有多少平方米?你们是怎么计算的?(三块地的面积加起来)③这块地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学生独立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对于多边形的面积,学生除了正确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外,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巩固练习

1.多边形面积的练习。

(1)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图形的面积。(2)填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它的底等于梯形的()。②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不变,()变小。

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底是12米,高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④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3)解决问题。

一块梯形果园,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是100米,平均每公顷收苹果2.5吨,这个果园可以收多少苹果?

2.组合图形面积的练习。(1)教材116页9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求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就是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三角形的面积。(2)教材116页10题。

①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教材中的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列式计算。

②学生汇报。

③老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进行了回顾,大家有什么收获? / 4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7、8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位置——要先确定第几列,再确定第几行。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 4

下载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图形与几何《认识长方体》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形与几何小结

    硫磺沟小学“图形与几何”练习课研讨活动小结 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图形与几何”的领域,而“图形与几何”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其教学内......

    图形与几何心得体会

    面积的初步了解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这一知识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练习卡 学生准备 五子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识回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板......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一、摸——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1、看一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米老鼠搬家了!我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画面)这些画面里都有什么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在一年级......

    《几何与图形》教学建议

    《几何与图形》教学建议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

    “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梳理

    “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梳理 [理论解析] 构成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体系与构成数学科学体系的几何知识是有区别的。虽然,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内容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但并不......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0页第3题,练习二十五第8~13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其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2.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和平移,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