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认识圆柱体》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认识圆柱体》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设计思路:
“认识圆柱体”是大班下学期的内容,我把它放在上学期进行教学,在内容的选取上主要侧重于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对圆形、球体已经有所认识。于是,我利用圆形的叠合自然地引出了“圆柱体”,然后通过与球体的对比,在游戏“滚”和“叠”中,感知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在环节的安排上,从实物→图形,从具体→抽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幼儿的认知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在“滚”“叠”游戏中,发展观察、比较及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元硬币人手6枚,球人手一只,多媒体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叠一叠,引出圆柱体
1、出示硬币,问: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把这么多圆形的硬币叠起来会怎么样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币要叠得整齐;双面胶放在圆盘里
3、交流:圆形的硬币叠起来变成了什么?
4、小结:我们把上下两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圆,上下一样粗的物体叫做圆柱体。
(二)辨一辨,区别球体与圆柱体
1、滚一滚,说说它们滚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交代要求:在桌 上滚动)
2、小结:球体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前后两个方向滚动。
球体滚得快;圆柱体滚得慢。
球体可以在用任何一个面滚动;圆柱体只能用侧面滚动。
球体碰到障碍物会换方向滚动;圆柱体碰到障碍物就停止了。
3、叠一叠,看谁叠得高,为什么?
4、小结:球体不能叠起来,而圆柱体可以叠起来。
(三)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球体与圆柱体
1、出示课件:找找幼儿园里的圆柱体
2、生活中还有许多圆柱体,你也可以在家里、公园里、超市里、广场上,继续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圆柱体。
(四)延伸活动:寻找图片中的球体与圆柱体(幼儿用书)
把圆柱体涂上绿色(大班上册幼儿数学用书P22)
教学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圆柱体,但对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的意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社会中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罐子之间的比较,让孩子在自由扩展的玩当中寻找其中的特殊性,从而来认识圆柱体的具体特征。因此,孩子会比较感兴趣。我们班孩子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因此,差异性比较大。能力较强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好,回答问题完整,并且善于观察。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却相差比较大。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我采用了强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强的孩子带着相对较差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他们去相互学习。我的这个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并学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圆柱体。最后,孩子们在愉快地“手拉车”游戏中结束活动。新《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索活动,感受探索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经过各位专家的指点和不断的试教修改反思。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已经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认识圆柱体》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564字。
第二篇:大班数学——《认识圆柱体》(附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或者像圆柱体。生活中有的东西是球体的,有的东西是圆柱体的,不管是球体还是圆柱体都有它的用处。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和圆柱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第三篇: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详案
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00元、50元、20元、10元。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等价兑换。活动准备:
“仿真人民币”;玩具(用便签纸标上价格);桌子;小型白板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孩子们根据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2、预备活动
抱团游戏:幼儿扮演10元的人民币,在音乐声中走圆圈。音乐停止,幼儿看教师手中的人民币数目,自由结伴,凑成与教师手中人民币相同的数目,抱成一团。
3、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你用“人民币”摆出来。
4、游戏活动
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少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当顾客。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第四篇: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圆柱体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球体圆柱体组成部分的不同形体特征。
2.发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球体和圆柱体,它们给生活带来哪些方便。3.尝试利用废旧球体、圆柱体材料制作玩具,体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乐趣。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球体(乒乓球)、圆柱体(易拉罐、积木)人手一套
教具一套 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形人手一套
易拉罐每人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玩过球,对球有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球体的形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请你们玩完以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对,这是一个乒乓球,它圆圆的,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我们来给这种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2.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圆柱体的形体特点
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另一种好玩的东西(积木或易拉罐),同样请你玩完后告诉我你的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种操作材料上下一样粗,有两个面是圆的,只能前后滚动。生活中也有好多这样只能前后滚动的物体,我们来给这些共同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柱体。3.语言表征,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请你告诉我,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小结:相同点是两个都可以进行滚动。
不同点是:一个可以像任意方向滚动,另一个只能前后滚动。
二.剖析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发展其观察能力。1.剖析球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球体和圆柱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为什么不同?咱们先来看一下球体,为什么它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 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结:因为它每个面都是圆形的,所以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粘上颜料验证,球体每一个面都是圆的。)2.剖析圆柱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圆柱体只能前后滚动,那为什么它只能前后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剖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面是什么图形?那下边呢?(两个圆形重叠)看着两个圆形怎么样?在上面的这个圆形叫做圆柱体的上底,那下边的就叫做下底。再来看一下这个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师:那侧面只能是正方形么?还可以是什么形状? 幼儿猜想正方形,师剖析侧面是正方形的圆柱体进行验证。
师小结:圆柱体的侧面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底和下底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所以只能前后滚动。
三.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识别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以及了解它们为生活所带来的方便。1.幼儿观察思考,在周围生活中找出像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球体、圆柱体,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物体像球体、圆柱体?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能辨认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了好多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那些是你找到的,还有哪些是你还没有发现的。
师小结:球体、圆柱体就在我们身边,像是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材料、各种管道都运用了球体、圆柱体。(车轮是圆柱体,它能使在汽车装载货物时省时省力。)
四.引导幼儿利用长方形、圆形的纸给易拉罐加包装,自制尝试圆柱体,进一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咱们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小朋友们给一个圆柱体的废旧易拉罐自制包装饮料。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上底和下底呢?它们的大小怎么样?所以它只能怎样滚动?小朋友们真棒!咱们现在开始吧!(从操作袋中取出操作材料进行制作)
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制作的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把它拜倒超市里的展台上吧!
第五篇:圆柱的认识 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学生能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体的几何模型
2,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学具(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双面胶,直尺等)教具(硬纸,小棒,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双面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求的模型 问:同学们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 2,初步感知
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面有什么特点? 再摸一摸圆柱圆锥和球,它们的面又有什么特点?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一种曲面立体图形——圆柱。
二、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1、出示主题图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以上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出示圆柱体的几何模型)2,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生各抒己见
三、学生自主探索归纳圆柱特征
看来我们身边有很多圆柱形的物体,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它的特征。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你手中的圆柱体,想想圆柱有什么特征?并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归纳一下。
(板书:两个平面一个曲面)2,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 师(引导并适当板书): ①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共同点?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论?请你和同桌讨论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很有新意,能让人看得很清楚)(课件展示上下底面是一样的)
②除开两个底面后,剩下的这个面就叫做圆柱的侧面。它是一个曲面。3,认识圆柱的高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的面,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请大家继续观察并思考
(出示两个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高,一个矮
师: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呢?
你的知识真渊博,那你们所说的高指的哪一段距离呢? 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矮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师:其实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做高(课件出示圆柱的高)圆柱的高可以测量出来吗?怎么测量比较方便? 生操作后发现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比较准确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结合我们之前学到的方法找到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刚刚我们在圆柱的侧面上找到了高,还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圆柱的高吗? 这些高的长度都一样吗?
实际上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延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一些别的叫法。(出示课件)圆柱形的水井的高其实就是水井的深度;圆柱形的硬币的高叫做它的厚度;圆柱形管道的高其实就是它的长度。虽然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但在数学上都叫做圆柱的高。
5、小结圆柱的特征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索活动,你们认识了圆柱这个几何体了吗? 请你和同桌互相说说你认识了它的哪些知识。我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你总结得真全面,真细致,真有条理)
6、巩固练习
接下来我们来检验一下你们队圆柱这个新朋友到底够不够了解。(1)、教材P20 第一题(2)、教材P18做一做第一题(3)、读出下列圆柱的各个数据(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圆柱的高只有一条。()②一个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四、实验操作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实验。1,实验操作
师:把长方形硬纸沿着一条边贴在木棍上,快速转动木棒,你能看到什么形状?(请学生仔细读要求并动手操作)
学生合作操作探索
师引导:①不同的边贴在小棒上形成的圆柱体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 ②这个圆柱与长方形硬纸有什么关系?(你能找到这张长方形纸的长宽与圆柱高和底面的对应关系吗?)
贴着木棒的边就是圆柱的高,另一边就是底面两个圆的半径(真不错,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圆柱这个立体图形和长方形这个平面图形有着很大的联系,其实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思考,动手去实验,就能发现很多的奥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五、全课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又到了下课的时间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圆柱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这个课时要求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教材从生活情境引入,结合实物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活动,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原著的直观图,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快速转动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学生的操作机会比较多,但是学具准备得不到位,部分孩子带来的圆柱体不是标准的圆柱,导致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无法得到较为严谨的实验结果。此外在圆柱的高的讲解过程中,语言混乱,逻辑不够清晰,没有引导学生理清因果关系和相互印证的关系。最后是在“转圆柱”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不明确,重心有所偏移,有本末倒置的嫌疑。因此,上完这一课之后我针对以上方面进行了如下修改:为学生提前准备标准的学具;先讲高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动手找高的位置,并引导他们推断和验证高处处相等;把最后的巩固练习放到“转圆柱”之前,将这个动手环节放在最后作为拓展提升。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语速快,虽然我的学生比较适应,但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所以要下定决心慢下来,节奏和语速都要去把控,才能上好一节课。
最后再次感谢姜老师的耐心指导,不吝赐教;感谢学校为年轻老师提供这么好的环境和资源;感谢卢主任辛苦组织教研;感谢各位同仁到场听课并提出改进建议;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师父黄老师和组内姐妹彭老师不厌其烦为我磨课。我感到万分感动并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