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音乐优质教案《京剧戏说脸谱》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京剧戏说脸谱》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京剧戏说脸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习。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本文扩展阅读: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第二篇:大班音乐戏说脸谱
活动名称:
音乐领域《戏说脸谱》
教材分析: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国粹,幼儿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里,会受到电视和周边环境中京剧的耳濡目染,多彩多样的脸谱也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增强了好奇心。《戏说脸谱》旋律短促易于哼唱,拖长腔而又婉转,对孩子来说是个新奇的唱法,音乐内容满足幼儿想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京剧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博大的骄傲之情。2.能够掌握不同脸谱的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 性格特征。
3.了解简单的京剧唱腔及表演。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对演唱京剧产生兴趣,能够演唱最后一句“啊”的唱法。难点:能够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用动作表现它们的不同。
活动准备:
1.有关歌曲京剧脸谱的图片,头饰。2.京剧表演的视频,唱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京剧表演的视频,以视频作为导入
向幼儿提问这是什么歌曲?老师播放的歌曲和平时自己唱的儿歌有什么不同?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引出京剧。
二、展示带有京剧脸谱的图片
1.按照歌曲中人物出场顺序展示图片,蓝脸的窦儿敦,红脸的关公,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老师按照需要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
2.有节奏的带领幼儿朗诵歌词,创编动作,辅助记忆,加强趣味性,提醒幼儿朗诵时,注意声调及动作。
3.请个别小朋友朗诵,全体朗诵。
三、播放唱带,尝试带领幼儿演唱
1.播放唱带或老师表演示唱,引导幼儿感受老师唱的与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向幼儿解释京剧的风格(短促,有力,有气势)。
2.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并伴随着动作,重点学唱“啊”的转音。
3.分成小组上台带上头饰与老师一起演唱,或者展示给台下小朋友。
4.全体小朋友复习歌曲,活动结束。
第三篇:大班音乐戏说脸谱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执教:谢梅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图案,熟悉歌词内容,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活动准备:
1.京剧碟片欣赏片断。《戏说脸谱》磁带及录音机。2.红、白、黑、蓝、花脸面具。
3.请家长先帮助幼儿了解关于京剧的知识、收集京剧脸谱、京剧邮票、京剧剪纸、京剧饰品等。
4.提前上一堂语言活动课,话说三国人物。5.幼儿人手一面脸谱面具。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京剧的特点。
师:放京剧碟片,让小朋友欣赏一段京剧。后提问:刚才小朋友看的是什么碟片?它与我们平时看的演唱会、现代音乐有什么区别?
幼:是京剧。
幼:形象不一样,他们脸上的妆画得特别浓。
幼:衣服不一样,他们穿的衣服是古代人的,还绣了花。
幼:帽子不一样,那帽子上有珍珠,帽子的后面还有飘带的,还有的人的帽子后面有一条长长的。(官帽)幼:有的人 脸上中间白一块,是小丑。
幼:有的人胡子好长好长。
幼:唱法不一样,音总是拖得很长很长。
二、利用幼儿的好奇和想探究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幼儿学唱京剧的动力。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对,刚才小朋友们欣赏的正是京剧,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一门戏曲艺术,这在国外可是找不到的哟!你们想不想也来学唱一段?
幼:(小朋友很兴奋,欢呼雀跃,高兴拍起手),愿意愿意。
师:那好吧,今天老师带来的京剧曲目为《戏说脸谱》。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听录音机里京剧,听听里面唱了什么?(结束后)(因为幼儿昨天半日活动中已经认识了三国人物,所以小朋友很容易就听出来了)幼: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
幼:蓝脸的窦尔敦,花脸的孙猴。
幼:还有绿脸……
(小朋友说一个人物,教师在小黑板上贴上一个相应人物的脸谱)师:是这些吗?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好吗?
(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幼儿听得更认真了。听完后,幼儿基本都能确定歌曲中脸谱人物了。)
三、幼儿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师:昨天我们已经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很多三国人物,小朋友说说看,里面有哪几个是三国人物?
幼:关羽,曹操、张飞。
师:小朋友们说对了。可歌曲里面还有二个人物,孙悟空和窦尔敦,孙悟空老师就不介绍了。窦尔敦是一位勇敢的谋 士,因为他想要害一个自己的仇人。因此,深夜里偷皇帝的御马,想要嫁祸于人。现在我们把京剧歌词全部朗诵一遍。
朗诵方法: ①看图片对接儿歌。
例:师:说蓝脸的。幼儿:接窦尔敦盗御马。师:红脸的。幼儿:接关公战场杀
②齐朗诵。
③分小组朗诵。
四、幼儿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听音乐,学唱这首曲子好吗?(放录音)幼儿:有的认真听,有人开始学唱,听两遍之后,已经很多小朋友会唱了。
五、教师重点、演示“啊……”,帮助幼儿突破难点。
师:刚刚小朋友已经学会唱这段京剧,但最后的“啊”……”,唱得不是很准,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唱,并学着一起唱唱这一句!(请小朋友一边听唱一边拍手并默记“啊”一共唱了几拍)幼:模仿、试练。
六、引导幼儿用唱腔力度和肢体语言来表达京剧内涵、神韵。
师:这首歌唱起来可有精神,但所有的人物都一个唱法,听起来你们觉得怎样?
幼:不好听了。
师:小朋友想想一个人深夜偷马,我们应该怎样唱? 幼:轻轻唱。
师:那么一个战场杀敌的英雄呢? 幼:用力、神气地唱。
师:关公?孙悟空?张飞呢?该怎样唱,谁来表演? 幼:(争先恐后表演)。
师:小朋友们的不错,老师也编了动作,学唱了这段,唱给你们听听好吗?(老师示范)幼:小朋友面戴脸谱自由表演。
第四篇:大班《戏说脸谱》教学反思
大班《戏说脸谱》教学反思
孩子对京剧可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京剧中奇特的唱腔、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我们班又是以闽南高甲戏为特色,高甲戏与京剧间或多或少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孩子们对该活动特别感兴趣。
首先,我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对京剧、京剧脸谱的了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在欣赏歌曲后我利用与歌曲歌词相关的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歌词,让孩子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幼儿学唱歌曲环节,我采用了听旋律、用儿歌的形式说念歌词、合演唱的形式逐句将歌词唱出来,并配上了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记忆歌词内容,效果很好。
再次,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来了解京剧的唱腔。在第二次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居然能跟着音乐节奏哼起来,虽然谈不上什么韵味,但很投入,孩子们特别开心。
最后,在完整表演的环节,我利用互动表演唱的形式让孩子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唱再一次掀起了活动高潮。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孩子充分展现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大胆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第五篇: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最终版)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在老师的提示下,探索如何使用图示理解、记忆歌词。
2、学习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邀请家长共同协助帮助幼儿欣赏有关京剧表演的flash、认识各种不同色彩的京剧脸谱、了解与活动内容有关的各人物特征等,2、物质准备:京剧脸谱课件: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3、歌曲内容小图片;幼儿自制京剧脸谱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说脸谱
(1)师幼共同欣赏京剧脸谱课件,说说各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名称及其性格特征。
(2)教师出示脸谱,简单介绍歌曲内容。提示语:“蓝脸的窦尔敦有一天夜里,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花脸的孙猴很活泼、很淘气;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是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2、学习演唱京剧《戏说脸谱》。
(1)初步学唱歌曲
① 教师表演范唱。
② 再次欣赏教师范唱,师幼共同讨论歌里有哪些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③ 讨论歌曲的其他内容,并选择匹配小图片贴在图谱的相应位置。
(2)幼儿完整学唱,并针对幼儿学唱情况进行重点练唱。
讨论:“老师的演唱和平时小朋友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3、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淘气、顽皮;“白脸的曹操”狡猾;“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响亮而浑厚。)
4、分角色扮演京剧演员和观众,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叫好的声音要短而有力。)
活动延伸:幼儿带上脸谱面具、穿上脸谱衬衫,边演唱,边表演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在音乐区继续体验京剧表演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