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1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二)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2.利用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教师展示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几类呢?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分类,可以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人口迁移方式分类,可以分自发性与计划性。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17页“活动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就学生的难题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投影展示:课本插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学生讨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迁移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讨论,转折进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投影展示:“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示意图。
第四阶段:出示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师归纳总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环境、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的改变。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宗教信仰。
《人口迁移》教案2【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历史上、建国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特点及其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2.学会因时因地比较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并科学地预测。
【教学重点】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讨论我国的人口迁移的一些基本情况,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这一时期,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表现为: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
从迁移方向上看:我国人口净迁出地区有:辽宁、山东、上海、四川;迁入与迁出持平的地区是西藏;其余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安置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的人口迁移;
(2)支援新开发工业基地建设的人口迁移;
(3)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设农林牧业新基地的人口迁移;
(4)高等学校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
(5)新修水利和水库库区移民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6)压缩城市人口规模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7)少量的自发迁移。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
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在这一时期变化较大的还有一点:原先有些人口迁移的净迁出地区,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市。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迁移情况有所了解,了解其主要特点及原因。
【板书设计】:
第六节 中国人口迁移
一、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方向:由北向南。
迁移原因: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
特点:规模小,频率低。
三、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
特点:流动人口增加。
方向:农村→城市,内地→沿海。
目的:务工、经商、学习、培训。
【《人口迁移》教案】相关文章:
1.人口迁移教学反思
2.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
3.城乡人口迁移动因调查报告
4.师说教案教案
5.《起始课教案》教案
6.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
7.小班教案小鱼美术教案
8.教案小白鹅教案
9.语文教案:《社戏》教案
第二篇:人口迁移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生 复习回顾,回答。推进新课
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课件展示:
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另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包括俄罗斯,不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亿。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从2005年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12亿。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两倍多。” 材料二:德国人口负增长
现在人口8 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 000万。换言之,在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
师(总结精讲)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对比,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增长,人口出现了下降问题,要想使德国不在地球上消失,除鼓励生育外,还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人口迁移及其所受的影响。
板 书: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课件展示: 思考题
1.人口增长有哪两种主要方式?对世界人口增长有何影响? 2.何为人口迁移?它与人口流动有何区别?
3.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生 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问题1:人口增长主要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种方式。人口的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是导致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一般不具有影响,但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如德国)的人口增长,有时产生显著的影响。问题2: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不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只属于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师 激励性评论后,安排学生完成教材P17页活动1、2题。
生(回答)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一模)、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承转)以上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那么,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各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
观察思考:19世纪以前亚洲、欧洲人口迁移方向各有何特点?原因何在? 生 观察讨论后,填表: 课件展示:
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亚洲中国、印度等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欧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开发新大陆非洲非洲美洲欧洲殖民者罪恶的奴隶贸易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7页材料,思考我国当代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生 阅读材料,填下表: 课件展示:
时间人口迁移特色方向60年代移民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人口迁移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比例较少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中部向东部的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中部和东部的迁移也有增加的趋势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京津唐(或京津)长江三角洲(或沪宁)珠江三角洲(或广东)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2)缓解人口压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承转)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也不相同,那么,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人口迁移空间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板 书: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师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课件展示:
教材图1-10“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生 观察分析,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课件展示:
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
师
思考如下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
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有何特点? 生 合作探究后,总结回答。
问题1:人口流出省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人口流入省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一模)、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
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流入。问题2: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结构中,乡村人口流出多,城市人口流出少,流出的人口绝大部分流入了城市,说明人口迁移的主流仍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问题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除以上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引起了人口迁移外,如二次世界大战、伊拉克战争、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什么影响因素呢?
生(回答)属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师(总结精讲)政治因素中除战争以外,各国政府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或是限制人口迁移、鼓励人口迁移的政策,都能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流。
由于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都会引起人口的迁移。如上述实例中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是因宗教信仰不同引起的。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 ①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②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③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经济因素 ④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政治因素
⑤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社会文化因素 ⑥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课堂小结: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篇:人口迁移教案专题
教学过程
大家好,我叫楼武林,是王老师的学生,这学期接下来的地理课将由我给大家上,希望我能给力,大家也能给力。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上节课王老师已经给大家讲完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空间形式。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处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所以,人口迁移具有三个特点:长期性、跨地域和改变居住地。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判断一下下面这些行为哪些是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如果根据迁移空间的变动情况可以分为两大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如图所示,A、B、C是某国家三个不同的行政单元,D是别的国家。那么如果以A、B、C的行政单元作为划分居住地变迁的依据的话,图中属于国内迁移的路线是?属于国际迁移的路线是?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上节课我们还解了一些国际人口迁移的路线及特点和不同时期国内人口迁移的路线和特点。那么很多同学在心里都存着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类要好端端的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这是人口迁移这节课的重点。(板书)
如图,为什么人非得从A地迁往B地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我读书时室友的迁移轨迹——他从老家贵州某山区走出来,到北京读大学,研究生,今年再到深圳工作,请你们分析一下,为什么他先从老家到北京(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社会文化条件,自然条件等),为什么不留在北京工作而又去深圳呢(政策,工资,个人意愿)? ?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嗯,这些都是影响他迁移的因素,但这样的结论显得有点凌乱,所以,我们伟大的地理学家就总结出了很多理论,其中一个较好的是“推拉理论”。
所图所示,推拉理论认为,迁出地有一个推力作用,即当地的一些消极的环境因素,迁入地有一个积极的因素,即当地的一些积极的环境因素,中间有一个阻力,如政策、交通等等。这里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环境因素指的是地理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即以前我们学过的气候、水文、土壤、地貌、动植物等因素,还有就是人文地理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包括教育科技、交通医疗)、政治等。所以,以后在地理题目当中遇到“影响因素有哪些”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总结,自然的,人文的,这就是一种地理学的分析方法。
好,接下来,我们就用一些案例来说明究竟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着人口的迁移。首先我们来看案例一。
案例一(1782——1783年也发生过,却未曾如此,此时,英国取消谷物法,大量出口英国)案例二(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所以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自从安史之乱以后,中国人口的中心就不在北方,而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了,靖康之耻之后2/3)案例三(大家可以看看甘地传这部电影,非常好)案例四(杨振宁与父亲决裂之事)案例五(经济原因是根本)总结
第四篇:《1.3人口迁移》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第三节 《人口迁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活动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走西口的视频和从古到今人口迁移的图片和材料,根据课程标准、考纲、学情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自学探究】学生看书自主学习,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激励性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强调。
1、引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区域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对全球人口数无影响
2、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同一个概念吗?请举例说明。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共同点
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必须改变定居地;(住所改变)②时间较长;(至少一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行政区变化)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 ②短期流动
结合教材第17页活动第1题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实例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3、人口迁移分类:
掌握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结合教材第 17 页活动第 2 题,完成相关内容。
分组讨论:按人口迁移方向,国内人口迁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亦即人口城市化过程)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亦即逆城市化过程)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清代,大批华北饥民为什么要“闯关东”?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为什么返乡回迁?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思考讨论: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
推力: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拉力: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中间障碍阻力:主要包括距离远近、物质障碍、语言文化的差异,受到交通和迁移成本的影响。
对于迁入地来说,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对于迁出地来说,拉力因素小于推力因素。【合作探究1】
①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②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③农民因耕地不足发生人口迁移。
④大庆、攀枝花吸引大量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迁入。⑤20世纪非洲干旱造成的环境难民。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出引起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合作探究2】 ⑥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⑦三峡工程大移民。(阅读P19材料)
⑧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越来越大规模、大范围、大跨度的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出引起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大型工程建设。思考:三峡工程移民属于“环境移民”吗?
不属于,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生态移民”或“环境移民”。【合作探究3】
⑨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阅读P19材料)⑩美国的反恐怖战争,引起大量阿富汗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⑾中国历史上迁都引起的人口迁移。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出引起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合作探究4】
⑿科技人员出国留学。
⒀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引起的人口迁移。⒁李老师把年迈的父母带到嘉兴定居。⒂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阅读P21材料)
学生小组合作,归纳出引起人口迁移的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 【学有所获】
【案例分析】
罗老师,湖南娄底人,家住农村,1998年9月就读于湖南湘潭师范学院,2002年8月任教于江苏灌南第二中学,结婚后,为了与爱人团聚,于2005年8月调到湖南桃源第一中学任教,每年春节回老家探亲。
思考:罗老师经历了几次人口迁移?引起罗老师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三)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小组竞赛】 日前,中国新闻网发布新闻称: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明透露深圳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削减人口至1000万以内,而多余的500万人口则要转移到周边城市,其中大亚湾则需要接纳深圳至少200万深圳居民,深圳市政府将全力配合惠州市政府优先做好大亚湾同深圳一体化工作,争取在交通体系,医疗保险等方面率先推动一体化工程。若该人口迁移计划成真,大亚湾在未来5年内也就有望打造成为一个人口规模超过200万的“小深圳”,享国际化大城市的全球发展利好,前景非常理想。分析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深圳和迁入地大亚湾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对迁出地
①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②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增加经济收入。
①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②使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对迁入地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课堂拓展】
中国富豪移民原因为何?
子女教育,发达国家人口迁移政策,中国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的差距 【当堂练习】通过【达标训练】和直击高考完成。【课后交流】与大家分享你心中的梦想——当你大学毕业后,打算回家乡还是到外地发展?(1)准备在家乡发展的同学,谈谈你留在家乡的理由?(2)打算到外地发展的同学,请你:
A.要告诉大家你选择迁移到哪里?(要说出具体的地名,如北京、上海、拉萨、纽约等)
B.此地吸引你去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C.有哪些因素会制约你的迁移?
D.从现在开始你要做好哪些准备?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不管是自发的,还是有组织的;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人口的空间分布和人才的余缺,加强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缩小了地区差异等,希望同学们要明确概念,理解含义,学会分析方法。
第五篇:《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一.教材
湘教版
二.章节
第一章第三节
三.学时
个学时
四.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
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
3人类迁移历史
(1)国际迁移
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2)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迁往自然条好的地区;
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
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
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气候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②淡水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活、生产的空间布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③土壤
土壤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条,对农业生产有着特别的重要意义,因而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生产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随着一个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人口会发生相应的迁移和流动。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9公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0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2、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妨碍人口迁移的各种困难,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
①政策
国家人口流动政策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②战争
战争是对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③政治中心改变
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改变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从而促进人口的迁移。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③宗教信仰
印度人口多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人口多信仰伊斯兰教。1947年,为了躲避宗教歧视或迫害,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人口迁移。印度境内有1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拓展】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
利
弊
迁入地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增加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迁出地
加强对外联系;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等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