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山月 教案
关山月
李白
三维目标
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3、感受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明月是思念的眼,看着你也看着我。古往今来以明月表相思的诗句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二、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天宝元年,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不久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因李璘被杀受到牵连,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客死当涂。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三、品味诗歌
1、教师范读诗文,学生注意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4、探究交流
(1)诗中哪些句子是写景的,描绘了怎样的边塞风光?(2)中间四句,引用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前四句,表现形式:描写。
关键词: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玉门关。品味:苍凉雄浑,或情感寄托之物,或情感发酵之地。(相关例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浮云游子意”„„)
中间四句,表现形式:议论,用典。关键词:征战地、不见还。
品味:惨烈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伤害。(相关例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证战几人还?„„)
后四句,表现形式:描写。关键词:戍客、思妇、高楼、叹息。
品味:此恨绵绵。叹息的是戍客是妻子,是儿孙亦是亲娘,也是诗人。(请你展开丰富想象:他们叹息的是什么?)
四、小结
本诗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与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与默写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天山——长风万里——雄伟壮阔 引用典故——沙场点兵——关切同情 戍客思归——闺怨叹息——哀婉凄凉
教学反思:
诗歌前四句写景很大气,中间的用典很悲壮,最后的抒情很凄婉。教学时思路很清晰,学生易于接受,只是当堂背诵对部分学生有困难,篇幅长了点儿。
第二篇:关山月教案
关山月教案
教学内容:
1.古琴曲《关山月》 2.古琴简介 教学目标:
1.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2.课堂常规要求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到各个班里带学生,讲解本学期课堂常规要求
2.来到音乐教室
发声练习(1)连音(2)跳音
二、聆听乐曲 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方式
从与“月”有关的诗词或歌曲中导入。如《静夜思》等等。
2.从主题《古风新韵》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可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 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3.认识古琴。古琴又称“七弦琴”。据传已有三千多年左右历史,琴身狭长约一米,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张七根弦!无品无马。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形的标志,叫作“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琴底有共鸣槽两个,称“风沼”与“龙池”。一般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记谱。古琴根据五声音阶定弦!一般宜于表现古雅、抒情、深刻、细腻而节拍比较缓慢的作品。2006年5月,“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十大古琴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广陵散》、《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4.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可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5.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可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6.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古琴简介
古琴又称“七弦琴”。据传已有三千多年左右历史,琴身狭长约一米,用桐木或杉木制成。张七根弦!无品无马。琴面外侧有十三个圆形的标志,叫作“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琴底有共鸣槽两个,称“风沼”与“龙池”。一般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记谱。古琴根据五声音阶定弦!一般宜于表现古雅、抒情、深刻、细腻而节拍比较缓慢的作品。2006年5月,“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十大古琴名曲有:《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广陵散》、《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
四、小结。
第三篇:关山月教学设计
关山月
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刘晓妮 教前分析
1、教材研究:《关山月》是一首边塞诗,描写了边塞风光、守边战争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情感的诗。
2、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多数对于离生活实际较远的边塞诗了解不是很深,体会不到边疆将士的这种思乡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边疆的图片和配乐朗诵,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边疆将士的那种思乡之情。
3、教情分析:课前了解了什么是边塞诗,搜集了几首典型的边塞诗,通过配乐诵读体会边塞诗的情感。教学目标
1、准确朗读《关山月》,能熟练地背下来。
2、了解什么是边塞诗,体会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要点剖析
如何体会边疆战士的思乡之情是重点,通过配乐朗读体会这种情感。教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课件出示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知道谜底吗?(月亮)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板书课题:《关山月》,齐读课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板书:唐李白
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出示课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关山月。
二、读诗悟意。
1、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幅图,请看大屏幕:谁起来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这些将士们望着月亮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边看图边听老师朗读这首诗。
2、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好吗?开始吧。
3、生读古诗。(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得很准确的话,就奖励自己一个笑脸)
4、谁想起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生评价)
5、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文意”读一读,读完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6、谁起来说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7、生交流。
8、是呀,一轮明月从天山升起,高高地悬挂在苍茫的云海间。同学们试想一下,那里没有人烟,多么凄凉呀!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把这种凄凉读出来,好吗?谁愿意起来试一试?
9、远征的将士们看见月亮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大家的心早已随风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同学们,当你离开亲人时,你的心情怎样?(生交流)让我们带着这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10、自己练习朗读这首诗,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配乐)
11、同桌试着背一背,能背下来就在成长袋中把山上的小旗涂上颜色。
12、谁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背诵。(配乐)
三、温馨点击
我国古代,由于连年的战争,出现了许多像《关山月》这样描写边疆风光、守边战争的诗,人们把这种诗称为“边塞诗”,这些师大多表达了守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是李白写的一首《关山月》诗中的前四句。如果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将整首诗读一读,好吗?
四、课外拓展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首边塞诗,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出示课件)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读一读,同学们认真听。
3、自由读。
4、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吧,能被下来的就把高山上的小旗也涂上颜色。
五、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呢?课后同学们搜集一下,背一背,看谁背得多。自我反思
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记、背;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在讲授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让学生以读为主,初读古诗,借助意思读古诗,同桌互读,配乐朗读,然后在配乐背诵,在背的过程中让孩子感悟诗意,学生通过思考自己离开父母时的心情来体会将士们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那种思乡之情。
第四篇:李白关山月译文及赏析[范文模版]
李白关山月译文及赏析
李白关山月译文及赏析1关山月原文: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注释
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此二句当本此。
关山月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李白关山月译文及赏析2关山月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诗简介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翻译/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戍边兵士仰望边城,思归家乡愁眉苦颜。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注释
⑴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⑵天山:甘肃祁连山。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⑷白登:指汉高祖刘邦与匈奴交战,在白登山被困之事。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⑸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⑹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地辽阔地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地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地。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地是明月从天山升起地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地云海则是有地。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地云月苍茫地景象,与雄浑磅礴地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地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地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地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地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地明月与玉门关地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地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地,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地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地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地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第五篇:《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范文模版]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1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上,出征的人儿思念遥远的故乡。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难以入眠。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着祁连山。
如今战争这样残酷频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从军生涯回家。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
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思:想到。妇:指客子的妻子。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
当:对着。未眠:没有睡觉。
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
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战气:战争气氛。
从军:在军队中服役。复:又,再。
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而后四句则又转回到边塞的征夫心怀:战事犹酣,解甲归田恐是遥遥无期,忧虑无限,无形中也对应思妇在高楼遥望边疆而无眠,隐含了思妇伤心地牵挂,企盼早日相聚。这样一种构思巧妙地突出:对战争的怨恨;对夫妻别离思念之同情;对圆月美景却带来了更多离愁的怨伤。
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映”更见城楼军旗飘荡,杀气迷弥。“复”更突出归期遥遥。这也显露诗人纯熟的诗歌语言和平时的功底。
全诗通过将士征战四方的历程,影射出思念之情,期盼战争尽快结束,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心情。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徐陵奉命出使东魏,后因侯景之乱,被迫留在邺城达7年之久,不得南归。《关山月》就是这一时期写下的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2《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原文注释】: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2、胡:这里指吐蕃。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翻译译文】: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赏析鉴赏】: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原文及翻译赏析3徐陵关山月古诗带拼音版
guān shān yuè
关山月
xú líng
徐陵
guān shān sān wǔ yuè,kè zǐ yì qín chuān。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sī fù gāo lóu shàng,dāng chuāng yīng wèi mián。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xīng qí yìng shū lè,yún zhèn shàng qí lián。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zhàn qì jīn rú cǐ,cóng jūn fù jī nián ?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关山月古诗的意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关山月古诗赏析
《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其次,诗作构思设计的艺术性。以十五夜之月为线索,从而勾引出征夫在边塞月下思妻,高楼上妻室念征夫的两个情景画面,这是在情景交融中抒发了两地相思情增和怨伤。再次,语言应用简洁圆润,善用词语增强意蕴。八句四十字,简明清晰,用“高楼”更见望眼欲穿,“云阵”和“战气”更见战事形势紧张,气氛逼人。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