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详案反思《过隧道》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详案反思《过隧道》》这是优秀的中班游戏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详案反思《过隧道》!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喜欢到户外去活动,做游戏,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我精心的设计了过隧道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使幼儿获得游戏乐趣,并在游戏中磨练自己勇气和信心,养成不怕困难的习惯和决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的参与意识和在集体中的配合能力。
2、增强了幼儿敢于战胜自己自信心和勇气。进一步学会了集体合作。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哨子一个,小红旗两个
2、音乐《一起加油》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指导做简单的热身动作。蹲下,起来,慢跑,扭腰等。
1、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并和部分幼儿一起模拟掩饰过隧道的清景。其他幼儿认真看。
老师问,隧道里面黑乎乎的,你们怕不怕?(幼儿回答,不怕)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游戏啊?(幼儿回答,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谁是一个小勇士好不好??(幼儿回答,好)此时幼儿以急不可待的想参加到游戏中去。
2、游戏分组
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一半幼儿站成两排,按顺序每两个幼儿手抓手,举过头顶,身子稍微向前倾斜,(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两队之间便有了一个长长的洞,这就是隧道的模拟,另一半幼儿要弯着腰快速的从隧道中过去,看看那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发给他们一个小红旗。让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3、开始游戏
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在音乐的配合下,幼儿紧张而忙碌起来,当隧道的小朋友努力的支撑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嘴里一起喊着加油!!过隧道的幼儿紧张的,有序的,匆匆的穿越隧道,小眼睛还不是看看另一组的小朋友,害怕被他们争了先。
4、一轮完成后,幼儿换角色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过隧道游戏对幼儿来说,很刺激,是个有点冒险的游戏,所以幼儿们精力都很集中,专注,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集体合作,理解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获取了游戏的快乐,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详案反思《过隧道》这篇文章共2415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背夹球》》:中班教案《背夹球》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增强幼儿的团结合作水平,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背夹球》教案吧。
《中班教案《单脚站立》含反思》:中班教案《单脚站立》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不同高度物体上单脚站立5—10秒,学习单脚站立,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单脚站立》含反思教案吧。
第二篇:中班游戏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教案详案
[设计思想]
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进入了十二生肖中的鼠年,大街上许多关于老鼠的形象图案有很多,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而游戏又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活动,《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童谣,它歌词活泼、有趣,人们都很喜欢,所以我设计了这一个音乐游戏,使孩子从中体会到音乐游戏的乐趣,并从中体验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活动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感受音乐的强弱。
2、体验音乐游戏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老鼠上等灯台》多媒体课件
2、小老鼠头饰每个孩子一个,一个猫的头饰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运用角色扮演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老师运用游戏的口吻说:“鼠年到了,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好吃的吧!”
2、跟随音乐做活动身体的律动。
二、复习歌曲,感受乐曲的活泼、有趣。
师:“有一支描写我们老鼠偷油吃的歌曲,又有趣、又好玩,你们会唱吗?”
1、幼儿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唱小老鼠偷油时要轻一些,唱猫来了时要重一些,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
三、观看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人们还把这首歌配上了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一起探索游戏玩法,幼儿游戏。
1、鼓励幼儿随音乐编动作。
2、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
指导:把小椅子当作灯台,幼儿随歌词爬到椅子上,等唱到“叽里咕噜滚下来”时才能跳下椅子来。
4、交换角色游戏。
五、结束部分。
“鼠宝宝们,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天已经晚了,和妈妈一起回家吧!”
[活动延伸]
多收集关于老鼠的民间童谣,让孩子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回头看》优秀游戏教案详案[范文模版]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动作发展趋势较好,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这个游戏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趣味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
活动目标:
1.能双脚连续跳。
2.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儿歌《小青蛙找家》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边唱《小青蛙找家》边跟节奏做热身活动。
二、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做一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回头看”,小朋友们玩过这个游戏吗?
2.教师边讲解边请部分幼儿示范这个游戏玩法及游戏规则:一个小朋友背对其他小朋友站立,念口号1 2 3木头人,念完口号马上转回头,动了的小朋友游戏,其他幼儿继续游戏。
3.幼儿开始游戏,教师从旁指导。
4.教师总结刚才哪些幼儿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5.再次游戏,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加大游戏难度,当前面幼儿说完1 2 3木头人时,其余幼儿要两两拉在一起单脚站立,反之游戏结束。
6.游戏升级,分组游戏,看那组幼儿最先到达指挥幼儿的旁边。
7.教师小结
三、放松活动
1.幼儿跟随教师做放松运动,跑跑跳跳回到“家”。
第四篇:中班游戏教案《金色的房子》详案范文
【游戏由来】
《金色的房子》是表演游戏中的传统教材,故事情节简单,具有趣味,故事中的对话简单容易理解,故事对话大多为幼儿生活中的常用语言,并有类似的重复,因此很适合中班下学期的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我们根据故事情节,与孩子、家长共同制作了故事的相关场景道具和服装头饰,让孩子们在直观的情境中进行故事的表演,发展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激发孩子们的表演兴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到快乐。
【游戏总目标】
1.熟悉并理解作品内容,能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文学作品。
2.理解“小鸟”、“小羊”、“小猴”、“小狗”、“小姑娘”等角色,并愿意扮演。
3.能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并合作表演。
4.尝试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游戏材料。
第一次游戏活动目标:1.熟悉故事情节并掌握角色会话,发展小儿童口语抒发能力2.尝试用各种表情、动作表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故事《金色的房子》
材料准备:表演道具2套:动物、小姑娘头饰及金色的房子模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金色的房子里住着谁?有谁来到小姑娘的家里?
二、帮忙小儿童熟悉故事会话以及角色的动作表情小动物想进去看看金色的房子,是怎么请求小姑娘的?小姑娘怎么说的?
三、提供头饰,介绍场景,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开展表演游戏。
四、评价游戏小姑娘说话的时候是什么动作?
小动物分别是什么动作?
第五篇:幼儿园半日活动详案
半日活动设计详案
时间: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上午(7:50—14:50)班级:中一班 执教人:向娇梅
执教课程:半日活动组织 流程:
一、晨间活动(8:00——8:20)目标:
1、热情、微笑地接待幼儿及其家长。
2、提醒幼儿放好书包、毛巾、杯子,适当喝水。
3、提醒幼儿主动与人问好并与家长再见。
4、组织幼儿进行晨间锻炼,重点关注不爱动的幼儿,争取让其达到运动量。
二、早餐(8:20——8:50)
1、督促幼儿如厕,提醒幼儿洗手,并帮助穿得多的幼儿挽袖子。
2、提醒洗完手的幼儿回到座位上等候开餐。
3、请幼儿自己抬早餐,老师介绍餐点,并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整洁,不洒饭,不挑食,安静进餐。如有洒落的情况及时清理到残渣碗。
4、巡视幼儿进餐情况,关注并鼓励进餐情况较弱的幼儿。
5、提醒进餐结束的幼儿擦嘴、收拾餐具、漱口,把物品摆放整齐。
三、自由活动(8:50——9:00)
1、进餐结束的幼儿可在美工区的桌子上进行桌面游戏或自由交流,等待编的幼儿进餐结束。
2、提醒值日生选择当天值日内容。
四、班级区域活动(9:00——9:30)
1、开放区域:美工区、建构区、益智区、图书区、表演区。
美工区:学习用团、捏、压、镶嵌的方法塑造出各种实物的特征。同时也要小心使用各类工具;
建构区:鼓励幼儿选择小型今天进行建筑物搭建,如小路,栅栏,城堡等,同时会将积木收回原来的位置,不混在一起;
益智区:了解跳棋的不同走法,同时做到不乱丢玩具;
图书区:能用较为完整的语句讲述图书的主要内容。同时做到不乱丢书,不大声说话;
表演区:指导幼儿能根据打击乐(三角铁、响板、木鱼,串铃)的音质特点和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乐器进行表演,同时要做到鞋子摆放整齐,表演服不乱丢。
2、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自由进区并把自己的进区卡带到相应的区域贴好。
3、强调各区域规则和要求。
4、活动结束后,播放音乐提醒幼儿把物品整理整齐才可以离开区域。
五、间操(9:30——9:50)
1、活动前提醒幼儿如厕,洗手,喝水。
2、提醒幼儿拉上衣服的拉链。
3、随着音乐进行间操运动,关注幼儿做操情况,提醒不认真的幼儿。
六、喝牛奶(10:00——10:20)
1、提醒幼儿如厕、洗手,为穿得多的幼儿挽袖子。
2、洗好手的幼儿自己取杯子在位置上等待,待教师发出指令后可按顺序依次到牛奶。
3、提醒幼儿右手拿牛奶分装壶柄,左手扶住壶口,慢慢的倒牛奶,做到不洒牛奶。如有洒落情况,提醒幼儿用毛巾清理。
七、共同性活动(10:20——11:00)活动名称:恐龙大探秘 活动目标:
1、知道4种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
2、看到认识的恐龙能准确的说出名称并能区分其是肉食恐龙还是素食恐龙。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活动重点:知道4种恐龙的名称以及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看到认识的恐龙能准确的说出名称并能区分其是肉食恐龙还是素食恐龙。活动准备:PPT课件(恐龙图片)。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恐龙化石图片,请幼儿说这是什么?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恐龙蛋化石,当时的恐龙蛋被掩埋,经过几百万年地地质挤压而形成的恐龙蛋化石。
2、说起恐龙,它有很多种类,主要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你们都知道那些恐龙?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恐龙图片,能帮我确认一下这些都是什么恐龙?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霸王龙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恐龙?它是肉食恐龙还是素食恐龙呀?”请幼儿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霸王龙又名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它们是肉食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强的食肉动物。
2、出示腕龙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恐龙?它是肉食恐龙还是素食恐龙呀?”请幼儿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腕龙是最重的恐龙。高有五六层楼,是草食动物,它吃树梢处的叶子,尾巴短粗,头部能抬得很高。
3、出示巨齿龙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恐龙?有小朋友认识它吗?它是肉食恐龙还是素食恐龙呀?”请幼儿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巨齿龙最早的大型、二足、肉食性恐龙,约两层楼高,巨齿龙的大脑是最大的且,它的感觉器官非常发达,因而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恐龙。
4、出示剑龙的图片并提问“有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恐龙吗?它的食物是肉还是草?”请幼儿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剑龙它最大的特征就是背部耸起的两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着尖棘。剑龙是草食性的恐龙,行动缓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龙最好的防卫了。
5、提问幼儿“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6、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1、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却一起消失了,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你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
2、幼儿自由想象、猜测并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就像你们的猜测一样,我们的科学家也作了各种猜测,但却都没有根据,所以恐龙的灭绝,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小朋友,你们觉得恐龙神秘吗?希望我们小朋友努力学习,不断地去探索、研究恐龙,早日找到答案。活动延伸:
将课件打印下来投放在阅读区让幼儿自行阅读,巩固知识。
八、户外活动(11:00——11:40)
1、组织幼儿如厕、喝水、排队,带入操场。
2、请配班老师摆放活动器材。
3、提醒幼儿增减衣服。
4、带领幼儿进行活动前的热身操,讲述活动规则。
5、幼儿自主选择户外活动。
6、听到音乐后,整理器材,组织幼儿排队回班。
九、餐前准备(11:40——12:00)
1、回班后,帮助幼儿挽袖子,提醒幼儿洗手、饮水。
2、幼儿听音乐过渡。
3、音乐响,带领幼儿做手指操,保育老师准备餐点。
4、手指操结束后,请值日生抬餐。
十、午餐(12:00——12:30)
1、提醒幼儿安静进餐,向幼儿介绍餐点,并巡视幼儿进餐情况。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清洁,不洒饭。
3、提醒幼儿饭后擦嘴、漱口。
4、提醒吃完午餐的幼儿抬小椅子到睡房,选择玩具安静的进行游戏。
十一、睡前活动(12:30——12:50)
1、提醒幼儿收玩具,排队。
2、提醒幼儿散步时不奔跑,不推拉其他幼儿,跟上队伍不掉队。
3、提醒幼儿如厕、洗手,拿拖鞋。
十二、午睡(12:50——14:50)
1、安静的进入睡房。
2、提醒女生小朋友把头上的皮筋等取下来放在安全的地方。
3、指导幼儿脱衣物,并将衣物摆放整齐。
4、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睡姿,不趴着睡、蒙头睡、吸吮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