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观摩研讨课上交教案
新乡市教育研究观摩研讨课 授课人姓名 冯媛媛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趣味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取得趣味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更好的去理解和运用教材,以生活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教学模式。2、通过我们的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小学英语趣味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总结,使趣味英语教学过程所采取的方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而取得趣味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本节课体现了课题哪些方面的研究内容:
1、通过本节课,教师能更好的去理解和运用教材,以生活为出发点,探索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教学模式。
2、通过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新乡市教育研究观摩研讨课《Food and Drink 》 新乡市新区小学
冯媛媛
I.Contents Words: cake, bread, hamburger, salad, egg, ice cream, juice, milk.Sentence :----What do you like?
----I like….It’s delicious.II.Purpose 1.Knowledge: Enable the students to catch the new words: cake, bread, hamburger, salad, egg, ice cream, juice, milk.2.Ability: Enable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 do you like?
----I like….It’s delicious.3.Feeling: Ra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learn English.III.Focus 1.Words: cake, bread, hamburger, salad, egg, ice cream, juice, milk.2.Sentence:----What do you like?
----I like….It’s delicious.IV.Method and Preparation cake, bread, hamburger, salad, egg, juice, milk, CAI etc.V.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
1.Free talk T: Hello!What’s your name? S1: My name is ….T: How are you? S1: I’m fine, thank you.T: Hello!What’s your name? S2: My name is ….T: Nice to meet you!S2: Nice to meet you,too!Step 2 :Presentation 1.Teach the new words 1)T : Today I’m very happy.Because today is my birthday.I want to invite you to my birthday party.OK?
Ss: OK!【 创设情境,整堂课始终在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语言教学和操练,学生身临其境,心理上自然放松,且充满参与的热望,淡化了对新学词句的戒备感,每一个词句的学习最终均要归位到具体情景的交际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取得英语趣味教学的效果】
T: There is so much delicious food and drink in my birthday party.Let’s have a look
what are they?(多媒体课件呈现 cake 图片)Ss: Cake.【教学新词 cake,学生操练时采用分排读和个别读的方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减少了英语学习的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2)T :I like cake.It’s delicious.Next one,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bread 图片)Ss: Bread.【教学新词 bread,学生操练时采用回音壁游戏,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3)T :I like bread.It’s delicious.Next one,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hamburger 图片)Ss: Hamburger.【教学新词 hamburger,学生操练时采用大小声游戏,体现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4)T :I like hamburger.It’s delicious.Next one,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salad图片)Ss: Salad.【教学新词 salad,学生操练时采用爬楼梯游戏,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5)T :I like salad.It’s delicious.Next one,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egg 图片)Ss: Egg.【教学新词 salad,学生操练时采用看手指读,体现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6)T:I like egg.It’s delicious.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ice cream 图片)Ss: Ice cream.【教学新词 cake,学生操练时采用男女生分读和开火车个别读,多样的朗读方式减少了英语学习的枯燥,增强了趣味性】
7)T:I like ice cream.It’s delicious.Next one,we can drink it, can you guess? 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juice 图片)Ss: Juice.【教学新词 juice,学生操练时采用分组读和指名读的方式,体现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8)T: I like juice.It’s delicious.The last one,what’s this?(多媒体课件呈现 milk 图片)Ss: Milk.【教学新词 milk,学生操练时采用大小声游戏,增强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T: I like juice.It’s delicious.Now let’s play a game.2.Read the words 1)猜口型游戏 2)Game:What’s missing? 3)Game:Flashing cards 【在教学完新词之后,三个游戏的加入,既 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英语趣味教学,又巩固了新知。】
3.Teach the new sentence 1)T: Look, there is so much delicious food and drink.I like cake.I like salad.I like egg.I like milk.学生跟读,学习句型 I like ….T: I think it’s delicious.学生跟读,学习句型:It’s delicious.2)T: 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It’s delicious.T: What do you like?
S2: I like….It’s delicious.… 3)T: I know your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Do you want to know my favourite food and drink? Please ask me.S1: What do you like? 师悄悄告诉一学生后,板书句型, 学生跟读,学习句型:What do you like? 4)S1: What do you like? T: I like….It’s delicious.S2: What do you like? T: I like….It’s delicious.… 【老师将自己喜欢的食物悄悄告诉学生,增加了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取得英语趣味教学的效果。】
Step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Hold a birthday party 1)T: Hello!Wel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Ss: Hello!Happy birthday!T: Thank you.Come in.Look,so much delicious food and drink,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It’s delicious.T: Here you are.S1: Thank you.… Sing a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2)S2: Hello!Wel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Ss: Hello!Happy birthday!T: Thank you.Come in.Look,so much delicious food and drink,what do you like? S1: I like….It’s delicious.T: Here you are.S1: Thank you.… Sing a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学生在情境中操练所学新词和句型,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取得了趣味教学的效果。】
Step4: Homework
1.Listen and say.(P51)2.Invite your friends to your home.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读准课题,引发思考
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师: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生: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这个课题中有一个多音字。大家都读对了,哪个字? 生:着(zháo)。
对:对,我们一起读一遍,着(zháo)地。生:着(zháo)地。
师:有一句话叫“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是这么念的。
2、读懂课题。
师:课题又称为文眼。我们拿到一个课题时,首先要仔细地去思考一下,好好读一读。那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候,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你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有可能是说明文,说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说明这么一个事实,是吧?
生2:我想知道两个铁球的重量是不是相同的,要不然他们不可能同时着地。师:你对他们的重量产生了兴趣。还有没有同学(想说)? 生3:两个铁球为什么会同时着地呢? 师:问得好。
生4:我也有一问题,如果两个铁球不是重量相同的话,怎么会同时着地? 师:仍然是抓住重量问题。
生5:我想知道,是谁让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呢?
师:(这是)特别的关键。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法,打开你们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点评:教师一开课便引导学生读准课题,再读懂课题。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也是引发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学贵质疑,针对课题让学生说想法和疑问,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点拨疏通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教师巡视,通过话筒有选择地将学生读书的声音传出来。)
2、指名分段读文,师点拨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大家都读完了,下面老师请几个同学分别读一读课文。我对其他同学有一个要求,要注意倾听别人是怎么读的,是不是跟你读得不一样。好,第一个自然段,谁来(读)?这个男孩。
生:(读)“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师:读得非常好。这段话中有一个词比较特别,注意到没有,哪个词? 生:“辩论家”。
师:对了,打了个引号,谁能猜一猜辩论家是什么样的人?
生:辩论家应该是在别人说出一句话以后,提出相反的意见跟他辩论。师:能够跟别人争辩,是吧?有理有据的。生:我觉得辩论家是善于辩论的。
师:善于辩论,应该说是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不要看课文,我们来猜一猜辩论家的“辩”字是哪一个“辩”呢?
〔课件出示“辩”“辨”“辫”()论 〕 生:第一个“辩”。
师:为什么你认为是第一个“辩”呢?有请这个孩子说一说。生:因为辩论要用嘴说。
师:你注意到这个字的偏旁是„„? 生:言字旁。
师:对,我们看是这样的。同学们,我们的汉字,尤其是形声字,它的偏旁往往具有表意的功能,和它的意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咱们要记住这一点,就容易区别一些形近字了。这是一个生字,咱们一起拿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左半边是什么字?
生:“辛”字变形。
师:竖变成撇。中间是个言字旁,右边还是个“辛”字。(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在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后后即时点评,并适时提出重点词语“辩论家”,在学生理解“辩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书写识记“辩”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有效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好,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读?
生:(读)“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师:这句话最后一句有一个提示语,大家注意到没有?“人们就会„„” 生:责备他。
师:我们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有这么一些词语经常会提醒我们,如何把这个句子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点评:第二自然段中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责备”的语气,并提示“当作”的读音,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读得又准确,又有了情感。)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真不错。同学们,第三自然段特别长,里面还有些关联词语,我们能不能一字不错把它读正确?谁来挑战一下?来找一个女生。
生:(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
师:读得怎样?有没有错误? 生:没有。
师: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他。(师带领大家鼓掌)赵老师第一次读的时候,都读错了,你真了不起。好,第四自然段,谁来(读)?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师:请坐下。这一段话中反复出现一个词。生:试验。
师:很正确,我们知道,还有一个词叫? 生:实验。
师:这两个词很容易混淆,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两遍。(课件出示“试验”“实验”,学生跟读。)那怎么区别这两个词呢?“试验”常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 “试验”中的“试”指的是尝试。
师:那么“实验”这个词常讲什么(意思)?你也说说。生:“实验”的“实”代表实践。
师:要实践一下,结果其实已经明白。我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了。(出示图片)
生:实验室。
师:这是一所学校的科学实验室。那为什么是实验室,不是试验室呢? 生:因为是实验室,那就是实践的意思。师:让小学生来实践一下,不是让我们来做一些发明创造,做一些尝试,那样可能有一些危险。好,同学们,再看一条。这是凤凰网的一条新闻的标题,叫做“中日韩三国就防止朝鲜核 达成一致”,大家看看。
生:试验。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呢? 生:因为这个核弹非常危险。师:朝鲜有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生:没有。
师:所以叫“试验”,是不是这样子?你看有没有答对?(课上动画出示“试验”)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往后看,第五自然段谁来读?后面找个男生。生:(读)“消息很快传开了„„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段话的后半部分有两个标点,看到没有?两个“!”。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看看关注感叹号后,你读得怎么样?
生:“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后面这句话哪个来读,你来试试。
生:“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说得非常坚决啊!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同学愿意读?挺好,我们一起来吧。
(6)齐读第六自然段
生:(师引读,生齐读)“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点评: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是突出了每一段的语言训练重点。如第三自然段侧重指导学生读通长句子,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第四自然段侧重区别“实验”和“试验”,教师通过课件创设语境,让学生自己感悟两个词的不同。第五自然段侧重关注两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读出感叹的语气。通过充分地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伽利略的嘲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读书体验。)
三、重点研读,感悟体验
1、回顾课题。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结合你前面提出的想法,你现在知道了些什么呢?
生:两个铁球不管重量相不相同,总是同时着地。师:这是一个事实。是不是?你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物体落下的速度跟它的重量没有关系。师:跟它的轻重没有关系。很好,你呢?
生:我知道了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这个人是伽利略。
师:伽利略。非常好。咱们把这个名字写到黑板上。(板书伽利略)同学们,当我们读到一篇课文的时候,课前第一次看到课题有些想法,读完课文后有一些(已经)知道,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这篇课文给我们的信息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想了解一个事实或一个人,要课下去读一读相关的资料。同学们,这个课题比较长,假如我们要在它后面加一个标点的话,你看可以怎么加?你说说看?
生1:我认为可以在后面加个“?”。师:为什么想起加个问号呢?
生1:因为在读这篇课文之前,你还并不知道两个铁球不管重量相不相同,是不是同时着地?
师:请坐下。当伽利略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人们相信他吗? 生:不相信。
师:(人们)是不相信他的。还可以加什么(标点)符号? 生2:可以加“!”。因为他们很惊讶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师:谁很惊讶?
生2:人们。还不知道两个铁球是不是同时着地。师:人们看到这个事实之后,非常地惊讶,于是忍不住发出这样一个惊叹。同学们,带着你的感觉和想法,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点评:“回顾课题”这个环节为本堂课的教学增添了新亮点。既与第一次读课题质疑相联系,解决部分问题,又引发新的思考,层层递进,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增长点。“?” “!”犹如给课题点睛,体现了学生的初读成果。课堂的精彩生成,得益于教师的巧妙设计。)
2、重点研读。
(1)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到底是什么改变人们的看法? 生:事实。
师:是这次试验。那我们就先来看看这次试验的结果,好不好? 生:好。
师:课文哪一段写到试验的结果? 生:第六段。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段。(出示第6段)哪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读得很不错。我刚刚注意到你有一个词读得特别重?“惊讶”。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惊讶地呼喊些什么呢?
生1: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惊讶地呼喊:这怎么可能,亚里士多德的话怎么可能是错的呢?
师:说得不错,能不能直接喊出来?谁来喊一喊? 生2:不会吧。
生3:天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噢,不,亚里士多德真的说错了。生4:哦,不,亚里士多德是真的说错了。生5:唉,我们错怪伽利略了。(点评:此处给课文补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且训练了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想象中拓展了文本,与文中的人物产生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那么师生、文本与作者的情感便融为一体了。)
师:现在终于明白了。同学们,我们注意看一看,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们注意揣摩一下,什么叫“不是全都对的”?你的理解是什么?
生:有的是对,有的是错的。师:到底是对的多,还是错的多? 生:对得多。
师:对得多,错的少,我们才能说“不是全都对的”。是不是这样?同学们,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了一下,你们读原句,我来读后面改动的句子。(课件出示对比句子)
生:“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有什么区别?
生:因为不仅是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哲学家,其他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所以课文中要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是不是这样的?好,咱们再把课文的原句读一下。
生:“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点评:对比阅读品味句子,又是执教者的亮点之一。因为教师的巧设妙引,所以水到渠成,学生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语句。)
(2)出示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在这次实验之前,人们相信伽利略吗? 生:不相信。
师:在课文中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们在实验之前是不相信伽利略的?可以拿出你们的笔动手画一画。
(学生阅读找句子,教师巡视。)
师:都画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大家找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当时人们是怎样评价伽利略的?来,你说。生:伽利略,你真胆大妄为。
师:关键词,胆大妄为,这是一个新词,咱们来写一写。(板书“胆大妄为”)这个“妄”是个生字,大家跟我一起写。上面是一个“亡”,底下是一个“女”?这一横要特别长一些。“胆大”的意思好理解,什么叫“妄为”?猜一猜,什么意思?狂妄?妄想?老师告诉大家,“妄”在这里是胡乱的意思。那“妄为”是什么意思?
生:胡作非为。
师:有人说是“胡作非为”。讲得非常好。这就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人们还认为伽利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人们还说,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还说他是固执的人。
师:“固执”,这也是一个新词,咱们也把它写到黑板上。好,拿起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这个“执”。(板书 “固执”)“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左半边在写的时候要怎样?要稍微瘦一点,窄一点,右半边是撇,横斜钩,点。你是一个固执的人吗?
生:不是。
师:什么叫固执?你说说看? 生:顽固执著。
师:顽固而且执著。同学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坚定不动摇,这就是固执。那么我想问大家,他坚持的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生:正确的。
师:坚持正确的看法叫固执吗? 生:不叫。师:叫什么? 生:执著。
师:坚持正确的看法,刚刚有个同学说得非常好,叫执著。坚持错误的看法叫什么?
生:叫固执。
师:同学们,同样的近义词,有时候它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咱们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要注意了,你想表扬他,还是批评他,你得选择好词啦,好不好。同学们,再来看人们的两句话,人们说他的时候,有没有加提示语?有的说,有的说,并没有加提示语,我们能不能发挥我们的想象,给它加上一个提示语。可能当时们说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动作是怎样的?你把它加上去。生1:有的气愤地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气愤,有心情了。
生2:有一位商人讽刺他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你都咬牙切齿了。
生3:有的笑着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这一种什么笑?哦,冷笑。
生4:有的都气得跺脚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你能不能一边跺脚一边说?
生5:不能,跺完脚再说。(同学笑,生笑读)“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你跺脚都把你力气跺光了。
生6:有的挥起拳头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师:你朝着我挥拳,一边挥拳一边说。还有点不好意思,同学们,咱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当然我们课文中并没有加提示语,为什么不加呢?我在想,可能它并不是写某一个人,写的人数非常多的,是不是这样?
生:(齐读)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3)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人们不相信伽利略,人们相信谁啊? 生:亚里士多德。
师:刚才同学提到了“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课文哪一段写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信任?
生:第二自然段。
师:咱们来看看这一段。(课件出示第二段)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师:人们并不相信伽利略,而相信亚里士多德,但课文并不是用“相信”这个词,用的是?
生:信奉。
师:“信奉”的“奉”也是一个生字。同学们,伸出手,我们来写写这个字。(板书“信奉”。)几横?
生:三横。
师:撇,捺,舒展开,底下是两横,一竖。大家猜一猜,“信奉”和“相信”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1:我觉得“信奉”有一点敬意,而“相信”没有。生2:奉承他。
生3:“信奉”是指信仰和敬奉,是对长辈和比自己年长的人,“相信”是和自己平辈的人。
师:“信奉”还带有一种敬意在里边。同学们,想了解“奉”这个字在古时候是怎么写的吗?(出示楷体和金文的“奉”字)古时候金文是这么写:上部分表示一串玉,底下表示两只手,用两只手托起这串玉,(出示“奉”的金文和楷书字体。)用两只手捧着一串玉献给别人,态度怎么样?(师作手势,生猜意。)通过这个字能感受到人们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信任,甚至是达到一种崇拜的地步。那你能不能从这一段中找一找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人们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信任和崇拜?找到之后,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词强调了 “不容更改”,能不能变? 生1:不能。
师:谁变跟谁翻脸。还有哪位,你从哪个词找出来的? 生2:我还能够从“真理”可以看出人们很信奉亚里士多德。师:什么是真理?
生2:“真理”就是不容更改的知识。
师:亚里士多德的话竟然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事实,真理,永远正确,是吧? 生3:我从“两千多年前”可以体会到人们很信奉亚里士多德。因为两千多年前,时间过了这么久了,人们还这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师引读)“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生4:我能从“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可以看出)。(师引读)“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师:人们都责备他,还有人敢怀疑吗?同学们,了解这么多,到底亚里士多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大哲学家。
师:想不想进一步了解他?我们来看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一些介绍。(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资料)老师给大家读一下„„同学们,看到这,你能够体会到对亚里士多德的这种信奉了吗?能不能,带着这种情感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齐读第二段)“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点评:在学生精读课文时,读写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在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语句前面加上提示语,深化了对文本的体验,又训练了语言。紧接着从近义词“相信”引出“信奉”,再从“奉”的字形、字理上理解字义,并联系上下文了解人们是怎样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奉”,抓住“信奉”这个关键词让学生认识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权威的地位。)
师:同学们,在这么一种背景下,偏偏有这么一位二十五岁的数学教授,他却来质疑亚里士多德了。假如你就是当时的人们,你会怎么责备他?我现在就是二十五岁的数学教授,你倒是来责备责备他。哪位同学来试试看?
生1:你这个人,竟敢违背人类的真理,你会丢尽脸的。
生2:谁都知道,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话是真理,你居然连一个三岁的小孩都不如,还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
师:让我感到羞愧了。
生3:天啊,你居然敢怀疑亚里士多德,难道你不知道吗?许多学科学的人都信奉他,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你真是太胆大妄为了!
师:汗都要出来了。还有没有?
生4:你真是无药可救了,竟然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师:我都无药可救了。
3、感悟体验
师:同学们,面对人们的这种质疑,这种嘲讽,这种责备,伽利略还有这个挑战的勇气吗?
生:有。
师:不但有,而且挑战成功了。最终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伽利略说吗?
生1:对不起,伽利略,我们以前错怪你了。
生2:伽利略,你真伟大,你不顾我们的嘲讽,证实了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
生3:伽利略,对不起,我刚才还说你无药可救,可是现在我估计我自己都无药可救了。(同学笑)
师:没关系,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点评:赵老师巧妙地创设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当时的人们。先是在得知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时,不留情面地责备伽利略。然后让学生在伽利略试验成功后,发出惊叹,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真切体验人们对伽利略态度的巨大转变。伽利略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高大、丰满。)
四、回顾板书,总结提升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你还同意人们的评价吗? 生:不同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词:“胆大妄为”,伽利略胆大吗? 生:胆大。
师:的确胆大,妄为吗? 生:不妄为。
师:不是妄为,那就把它擦掉吧。(师擦去“妄为”)伽利略固执吗? 生:不固执,执著。
师:有的说,应该用“执著”,好,擦掉,写上“执著”。(擦掉“固执”,改为“执著”。)“执”是生字,我们再来写一遍,“著”有两种写法,正确的写法是有草字头的。要想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看法,光靠胆大和执著,行吗?两千多年了,我就不相信没有别人质疑过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同学们,在这里,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好,究竟伽利略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思考,如何实践的?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下课。
(点评:两次板书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人们情感态度的转变,教者可谓匠心独运。第一次板书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伽利略的责备态度,而且指导学生学习了生字词“胆大妄为”,辨析了“固执”和“执著”的感情色彩,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教师后来把板书中“胆大妄为”的 “妄为”擦去,把“固执”改为“执著”,表现了人们对伽利略的崇敬,也是对真理的肯定,主题更鲜明。结课前,教师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所谓课已尽而意犹未尽。)
(总评:
这是一堂朴实而又扎实的语文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赵老师教给学生的不是如何读懂课文,而是学语文的方法。导学富有技巧,如两次读课题质疑、两次不同板书、找准每段话中语言训练点,调动各种语文手段,循循善诱地让学生品读重点语句,充分感受和体验人物内心。创设多个语言情境,通过充分地读,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人们起先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对伽利略的嘲讽,直到后来人们亲眼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 十分惊讶,从心底里改变了对伽利略,对权威的态度。这堂课有许多亮点,各个教学环节都凸显了赵老师厚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智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朗读引导层层深入,巧妙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撞击。教学中教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从字音、字形、字理、字义、词义几方面,进行实在、有效、到位的训练。教学语言精炼风趣,教学环节清晰简洁,课堂教学步步扎实,实现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根据本文理性较强的特点,赵老师采取了以阅读感悟为主的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习生字新词。然后直扑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如果能让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便落实了中年级段语文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口语训练较多,如果适当布置一些书写片段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有效性。
第三篇:语文阅读观摩研讨课有感
语文阅读观摩研讨课有感
昨天我很幸运能到贺高去听语文阅读观摩课,在那七节课里不仅欣赏到了赛课老师的不同风格和风采,更让我对语文的教学中对文本重视的思考。
我们在这次全市性的中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了四节《明天不封阳台》和三节《七颗钻石》的观摩研讨课。参赛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与执教风格都各具特色,给观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留下了较深刻的印像。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老师喜欢把德育问题放在语文课的重要地位,花了大量时间去跟学生讲,聊德育问题,却忽略了对语文课文文本的体现和重视。语文教学的基本应是文本,语文教学应以文本为“根”,适度超越,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最后应又回归到文本的整体学习上,这样才能更好的 构建阅读教学师生交往的新景观。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都熟悉,是啊,就如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他的学生的,不是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作为公开的课也不能丢了文本而追求课堂表面的“喧闹与繁华”。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努力追求学生思维的跃动,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适度超越文本的语文课堂,能为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人格浸染、品格熏陶这些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是可以很丰富的,但它并不体现在课堂表面的“喧闹与繁华”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地随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沉思默想、让自己的思维纵横驰骋。很多时候,语文课堂的“沉寂”也是一种美,因为那是思考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是思考的培育者,不是知识是注入者。”适度的文本超越要为这种课堂的思考美、丰满美服务。抛开文本一股脑儿超越文本,那是会留下“后遗症”的,但适度的超越是需要的,这也是对语文老师自身学识、感悟、创新、钻研教材、开发语文资源这些方面的能力的新挑战。观摩课对我感触非常深刻,让我不得不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想让语文教学洋溢着新课程的太阳气息,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浓浓的书卷气。我明白了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探索,我想,这探索,既指学生,更指我们教师;我想,上好语文课,关键在教师。
第四篇:观摩研讨心得体会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28日,我有幸和兄弟学校的几位英语老师,一起 参加了教育局和野川教办举行的高平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这这次观摩研讨会上,我们听了野川教办张虹菲和张文艳两位教师的公开课和市英语教研室老师的精彩报告。通过一上午的观摩研讨我受益非浅。
授课的两位教师一位是刚刚他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另一位是有着几年教龄的老教师。两位在授课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她们大方自然、和蔼可亲的教态,新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过程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教育局的教研员所讲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遇到的问题,真是解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燃眉之急。
在观摩活动中首先是张虹菲老师做课。张虹菲老师虽然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三个月,但是她讲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小兔蹦蹦跳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牢记新单词,这一点值得我借鉴。但也有几处小小的失误,如出现了几处知识性错误,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的。
其次是张文艳老师做课,张老师的课讲的很稳,比较注重学生的发音和学生的诵读,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采用,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总之本次教学观摩活动的两位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教学环节设计得环环相扣、层次分明;所讲授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在学生认知范围内进行了拓展,并在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升华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面我就把自己参加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英语新课程标准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在每一课教学前都想要教好这一课,只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达成所愿,留下种种遗憾。为使每节课都成为有效、高效的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要提前预设出学生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主体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互动模式的多样性,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民主、快乐的学习气氛。在这次观摩活动中,讲课教师们在教学教程中非常注重教学互动,教学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且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点,也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欠缺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形式与内容密切相关,但要以内容为主。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和故事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深刻体会到他被重视。在这次观摩活动中,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的做法值得我们教师们借鉴。观摩课体现的教学理念中提倡小组互助学习,组与组相互竞争,小组内部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在竞争中整体进步,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颇为省心。
另外,在观摩课上,教师们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是能够流利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是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都能够平等对待。“亲其师,信其道。”,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严,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回忆自己的课堂,有时候学生表现不好,此时我不友好的话语或表情就会不由自主的出现,这样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事实上,老师温和的语言和鼓励的话语是学生重燃信心的“强心剂”。通过这次观摩活动,我对于自己的平常行为也有了一个深刻的反思:学生幼小的心是极其敏感的,要尽力保护他小小的自信心。
教师的示范课后,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老师为与会的教师们做了一场生动、受益匪浅的讲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争取让学生学得更开心、更有效。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无论观摩课对于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导还是专家报告的理论指导,使我受益颇多。讲课老师教学功底深厚、教学设计合理、课堂高效;教师们不同的授课风格各异,他们或是干净利索,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幽默自信,或是沉稳自如。通过这次听课,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而且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好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我们的路还很长„„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反思 20xx年3月17日、18日,在省会xx,我参加了“黄河之声”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课,感受颇深。第一节课是钱守旺老师的《24时计时法》,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比较熟悉,但接触较多的是12时计时法,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们来说,看似已经知道,但实际上只知皮毛。钱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轻松地明白、学会本节课,收集了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们重点观看时间表示的方法,从视觉上先给学生一个感性印象。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们会疑惑,怎么有时是7:00,有时是19:00呢,这时学生们就很好地产生认知需求,有利于课的进行。对于钱老师的课,我比较欣赏的一点就是,钱老师不断地适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认知需求。比如,你认为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时生答,早晨起床,睡觉醒来等,老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一天的时间:24时)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怎样转换?(师生讨论:中午12时之前一样,之后24时计时法的时间比普通计时法的时间多12),这些问题设计的都恰到好处,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求,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再比如,为什么普通计时法要加上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不需要加时间词呢?虽然有同学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可能只是把它看做一个习惯,并没有深入思考,而这正是真正要老师引导的地方。作为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展开思考与讨论,体现教育的价值。所以我认为老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更应该是知识的引导者。在钱老师的课上,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钱老师为准备这节课,做了很多工作,他所制作地幻灯片很多都是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但是,有一点就是,钱老师的课上,节奏有点快,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在自问自答,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课空间较少。第二节课是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数学课贵在尽可能用以学生的思维基础所能理解的方法来让学生理解本质东西,徐老师在课堂的开始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策略”二字的理解,学生们泛泛而谈,一致认为“策略”即方法。接着,徐老师开始导入新课,以学生的旧知识“位置与方向”为基础(如图所示),询问学生,如果从学校出发,前往科技馆怎么走,学生如实回答,这时旧课与新课的转折问题出现了,徐老师接着问,如果要回来呢?该怎么办?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说,“原路返回:相反方向,倒过来再走一遍”这不就含有“倒推”策略的思想吗?徐老师反复地和学生们交流、沟通这一重要的思想。接下来,课的顺利进行关键就在于老师的恰当引导了。东环路 学校 ↑北 ?————————? ? ?——————? 汽车站 科技馆 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品尝一道菜,你第一次吃不好吃,以后你就很难认为它好吃了。如果学生在一堂课的二十分钟内还没有掌握新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的话,那该有多么失败。徐老师在学生们对“倒推”策略已有初步的认识的情况下,趁热打铁,精讲例1,如图所示,原有?毫升→喝了60毫升→倒入80毫升→现有240毫升有一点值得我欣赏的,就是徐老师在展示这个例题时,并不急于让学生们求解这道题,而是不断让学生们先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想,加深“倒推”思想,总结出“现在→原来”的通俗易懂的思想。上面的步骤“倒推”过来就是: 原有?毫升←倒入60毫升←倒出80毫升←现有240毫升 即得此解:240-80+60=220(毫升)可见徐老师深知,这节课并不是要讲解数学题的,而是要向学生传达重要的数学思想,即“倒推”策略思想的,学生们只有理解并掌握了数学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自然而然地,课堂顺利地进行着习题的练习。这使我想起了我的课堂教学实况,我总是在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新知识的情况下,让学生们自己求解本该精讲的例题,之后便草草了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们似懂非懂地学习着,遇到最基本的知识习题时,却不知所措。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们本应该对笔算的步骤了如指掌,我也很自信地这么认为,可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如,学生在填写这道题目时,错误百出。2 6 ×14 8 2 0 8 „„„„„„()×()的积 2 6 „„„„„„()×()的积 4 6 8 „„„„„„()×()的积,()位的“0”不写 可见,我作为老师并没有做好引导和指导,没有备好课,没有把握好新知识的核心思想,给学生们造成不可言喻的学习困难。回归到徐老师的课堂中,我感悟,徐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在向老师们传授着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即“从简单出发,向本质迈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应该尽力用他们能理解的通俗易懂的思想方法教学,应向学生们传达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不仅仅是解题思路。很简单,徐老师在做“素质教育”的事情。第三节课是刘松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刘老师的课,语言幽默风趣,与学生们沟通甚好。整节课中,刘老师与学生们互动较多,数学游戏设计到位,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数学思想。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刘老师首先请三名学生到讲台上,给他们几支粉笔,让下面的同学猜一猜有几支。学生们这样猜到:0、1、2、3、4„„刘老师不断地坐着引导,问:到底是几支呢?这时一名学生猜到,说是n支,刘老师听到这,不忘问到“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具体是几!”游戏进行到 这里,讲台上的学生开始解开谜底。1n 3 7、0.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不知道是几,可以用字母n表示,当n遇到特定的值时,n就表示这个值(如上图)}→{n可取任何不确定的值} 刘老师反复地强调,《用字母表示数》实际上就是,n可取任何不确定的值,是不确定的。接下来的教学就是围绕这一本质东西开展的。整节课都在进行着井然有序的游戏,游戏的宗旨是理解“n取任何不确定的值”。刘老师时刻在提醒着大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因为不确定”。《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我没有教学过,但我十分感觉到,这节课并不好“教”与“学”,首先它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其次它比较抽象,可以说它是由“数”的思维转向“字母也是数”的思维的开端。之前,我曾观看过用“魔方”教学本节课,在那节课中,利用魔方,进去一个数,再变出一个数,反复几次,目的是让学生们发现“魔方”的秘密,并提出疑问:在不知道进去的数是几的情况下,应怎么表示才比较妥当。这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用字母n表示进去的数,用n+10表示变出来的数。我感觉这样教学挺不错的,教学很顺利。但是,在听过刘松老师的这节课后,我发现,“魔方”教学例子并没有那么好,它向学生传达的数学思想很单一,只是“在不知道是几的情况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种数学思想比较狭隘,当字母n遇到特定的值时,怎么办,学生们应如何理解。刘松老师则认为,《用字母表示数》应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的数学思想上,应在本质东西上教学。我比较认可。学习数学,本就应该学习的是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而实际当中,我们很多老师只是简单传授知识。三位老师的数学课讲的都很精彩,我总结了几点他们教学的共同点。其一,最初都与学生亲切沟通,缓解气氛。如钱老师在上课之初,给学生们播放几个搞笑片子,以及一些励志语录。再比如徐老师与学生们拉家常,发现郑州变化很大等等。其二,教学的过程中都渗透着“游戏教学”的方法。如钱老师与学生们共同认识24时,并做相关动作,以表示这个时刻你平常都在干什么。徐老师的“玩好数学?数字卡片”游戏,四张卡片:1、2、3、4组成1234,2对换3,1对换4,1对换2,最后数字是几。刘老师的课堂数学游戏更多,从一至终,整个课堂都没有离开过游戏,同学们乐在此中,如猜粉笔,10秒内从0能写到几,1秒内写完所有的自然数等等。当然这些游戏的设计都是围绕新课中心而展开的。其三,教学的核心都放在了“数学思想”这条主干上,并渗透其他相关的数学思想。如徐老师设疑“倒推策略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向学生传达“灵活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在“玩好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导学生“玩好数学,需要不同的策略”等。再如刘老师在教学“5×n=5?n=5n”时,教学“×→?”的原因,即Х与×相近,所以用?代替,渗透数学文化知识与思想。其四,都主要把“说”放在了学生身上,即学生能说出来的,老师尽量不要说,学生能做出来,老师就尽量不要去做。在三位老师的这几节课中,可以说学生们大胆发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自己的看法,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共同讨论。人们都说,语文是要“说”的,数学是要“思”的。但是我感觉,数学也是要“说”的,不光要“思”,“说”也十分重要。很多老师在数学课上,总是不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认为只有语文才注重。孰不知只有学生们“说”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他才是真正懂得数学的含义;如果他说不出来,说明其实他还没有真正懂得数学的内涵,学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们会“说”了,他也就在思考问题;学生们思考问题了,他也就会有问题;学生们有问题了,能发现问题了,那么他离“创造”还远吗?,此时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所想得到的结果吗?此良性循环,值得我们老师反思。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本人保留本文章的原创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