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案《看桥去》
大班美术教育教案《看桥去》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欣赏桥的造型美,体验写生的乐趣,初步感受桥的外形特点,提高观察能力,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看桥去》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桥的外形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2、欣赏桥的造型美,体验写生的乐趣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选择幼儿园附近安全的便于幼儿观察的桥,画板、图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趣
二、提出去附近观察桥的要求
三、实地观察桥的形状结构及组成部分
四、引导幼儿选择角度参与写生
五、与桥合影延伸:引导幼儿完成学习包有内容
本文扩展阅读: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看日历教案
幼儿园大班看日历教案
活动名称:我会看日历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各种日历,能基本了解日历的用途。2.从日历上知道一个星期有七天。
3.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活动准备:
1.多媒体年历课件与图片,各式各样的日历。
2.事先了解幼儿对日历的概念。告诉幼儿,日历可做成各种形状,如挂在墙上的叫挂历,贴在墙上的单张日历叫墙历,放在桌上的叫台历,还有小日历卡,有的手机上也有日历。3.幼儿每人一支铅笔。4.幼儿在家自带一本日历。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份了?(四月份了)2)我们早两个星期刚刚过了一个什么重大节日呀?(清明节)还记得清明节是哪一天吗?是星期几吗?(4月5日,星期六)
3)(老师拿出一张今年的日历卡或打开有关日历的多媒体图片)小朋友们,你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挂历,日历的一种)揭示课题:看日历
2、仔细观察,学看日历,认识星期。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本月的日历,幼儿仔细观察日历。2)观察后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认识日历。
1、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辨认这是哪一年的日历?并向幼儿介绍每一张纸内是一个月的日历,数数一共有张几,就知道一年共有几个月了。(一共12张,代表一年里有12个月)
2、让幼儿知道,每大格内,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几,从星期天开始,接下去是星期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提问幼儿:每周有几天要上幼儿园?(5天)那么加上星期六和星期天,一个星期共有几天呢?再指导幼儿看看自己的日历表,明确7天为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共有7天。
3、让幼儿明白,为什么周一至周五是黑色,周六日是红色的。提问幼儿:有小朋友知道,为什么日历上的数字有红色跟黑色的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来幼儿园的那几天都是什么颜色的呢?(黑色)那么,不来幼儿园的那两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所以呢,红色一般代表着我国的公众假期,小朋友不用上幼儿园或爸爸妈妈不用上班的日子。)
幼儿在原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能够对星期有所了解,他们能从日历上知道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二、幼儿操作
1、探索研究,从日历中找到一些重大节日。
1)老师想知道这个月哪几号是星期六,请各位小朋友动动你的小手把它圈出来。2)请你在日历上找出今天是几号,用圆圈把表示今天的数字圈出来。3)请各位小朋友幼在日历中找一找下面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1)端午节;(2)中秋节;(3)国庆节;(4)冬至节。
2、组织交流各自的查找结果,并思考:除了这些节日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是星期几?小朋友能找出来并按顺序告诉老师分别有哪些吗?
活动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获取新知,使幼儿轻松活泼,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活动延伸:
1、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的生日,并自己练习每天看日历。
2、教室里挂一个日历,让幼儿每天来幼儿园时,轮流撕下一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去图书馆
活动目标:
1.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2)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3)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1)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2)教师简单小结,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二)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三)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花花绿绿看脸谱
【活动前评析】 京剧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戏剧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精彩传奇的京剧故事,丰富生动的角色形象,美伦美幻的脸谱造型,戏服道具,它是及音乐、舞蹈、文学、美术、表演为一身,具有深厚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表演艺术。如何让中国儿童从小对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有所了解,产生兴趣,一脉相承,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承传责任。根据幼儿认知特点,我们在中大班三个学期里设计了《小戏迷》的系列单元主题,包括“孙悟空大聚会”、“好看的猴戏”、“有趣的脸谱”、“滑稽的丑角”、“漂亮的花旦”和“娃娃学武艺”六个课题。通过听、看、画、演等艺术活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京剧艺术信息,从而引发孩子们对京剧的兴趣。本活动出自课题三“有趣的脸谱”。京剧脸谱是京剧舞台美的集中再现和人物造型的成功体现。它以其线条精美,图案丰富,色彩斑斓,表现着角色鲜明的性格特点。课题通过家园、区域、主题墙布置、集体等教育教学形式,在搜集、欣赏、交流、绘画、创作京剧脸谱艺术活动中,幼儿尝试从颜色、图案、线条及京剧的角色特点了解京剧脸,并能大胆运用对称、色彩搭配等脸谱表现规律想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新脸谱。【活动目标】
1、在欣赏与观察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特点的京剧脸谱艺术作品中,了解脸谱纹样、构图、色彩等特点,从而产生对京剧角色的兴趣。
2、初步感受奇特的京剧脸谱造型和京剧角色性格的联系,丰富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了解。【活动准备】
1、身穿各色脸谱衣,脸上勾画着红、黄、白、蓝、黑脸谱的教师装扮的京剧花脸角色五名(将京剧脸谱面具直接戴在脸上也可),课前与教师交流好负责各向幼儿介绍哪些京剧脸谱知识。
2、京剧曲牌《水龙吟》、歌曲《说唱脸谱》录音带、化妆油彩。
3、师生互动将收集的有关京剧脸谱的艺术作品投放区域角或主体墙布置,丰富幼儿欣赏感知京剧脸谱的经验。【活动过程实录】
一、利用欣赏歌表演《说唱脸谱》,展示京剧脸谱不同的角色造型,引发幼儿欣赏典型京剧脸谱艺术作品,尝试模仿角色动态造型,联想京剧故事,了解京剧行当,认识京剧角色。活动开始时:伴随着京剧曲牌《水龙吟》的锣鼓音乐,身穿蓝、红、白、黄、黑脸谱衣,勾画着脸谱(或带脸谱面具)的五位教师装扮的京剧花脸角色,双臂呈单山傍,圆场步绕场一周,站在场地中间拉双山傍亮相站好。幼儿听着京剧音乐,目光都教师所扮演的京剧角色所吸引,激动惊喜地看来看去,幼儿有的面面相觑,有的目瞪口呆,还有的将自己的认识的花脸角色谈论交流着,纷纷猜测着他们都是谁? 客:“我们是京剧花脸演员。请小朋友猜一猜我们扮演的都是谁?” 幼一:“这个红脸的是关羽,和我带来的面具一样。” 幼二:“这个蓝脸的是窦尔顿,我听过他盗御马的故事。” 幼三:“这个黑脸的像大魔鬼。” 幼四:“不对,这个黑脸的是包公,我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看到过,他脑门上有一个月牙。”„„ 幼五:“你们扮演的究竟是谁呀?” 客:“我们用一首戏歌《说唱脸谱》来回答你们,小朋友请注意听。” 客人表演的歌曲《说唱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跟着演员一起学学演演(如:唱词、亮相、眼神、台步等),使孩子们通过京剧动作造型的互动模仿中,认识巩固京剧角色,尝试感受京剧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特点。(在以上的歌表演欣赏部分,教师通过视觉冲击幼儿欣赏京剧脸谱展示,听觉刺激幼儿感受京剧音乐伴奏,演员自我介绍引发幼儿回忆京剧角色故事,动态形象学习幼儿尝试模仿京剧角色动作造型等活动,充分利用京剧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吸引幼儿,丰富孩子们对京剧角色的了解,加强幼儿对花脸形象的感知。)
二、通过对比欣赏,帮助幼儿了解脸谱创作的方法与规律。师:“现在大家都知道你们扮演的是谁了,你们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把脸画成这样吗?” 客人出示向幼儿油彩:“这是一种化妆用的材料叫油彩,我们根据各自扮演的角色用油彩把花纹图案画在脸上,叫京剧脸谱,这是京剧表演的一种特殊化妆形式。” 师:“今天的客人都画着脸谱,咱小朋友也带来许多脸谱,请大家看一看这些脸谱有哪些地方一样?”幼儿自由走动近距离参观京剧脸谱。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欣赏观察运用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京剧脸谱作品(如:剪纸、绘画、泥塑、面具、拼图等),帮助幼儿回忆角色故事,了解各种脸谱人物性格特点。幼一:“这些脸谱都有眼睛、鼻子和嘴。” 幼二:“每个脸谱上都有花纹。” 幼三:“脸谱上的花纹对称的。” 幼四指着夏侯惇的脸谱说:“这个脸谱的花纹不对称。” 客:“京剧花纹大都是对称的,也有极少数是不对称的。” 请幼儿找一找脸谱中的对称图案。师:“对称是脸谱绘画的常用方式,你们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对称方法画脸谱呢?” 幼一:“我觉得这样左边画一个右边画一个左边画一个右边画一个的装饰方法很简单。” 幼二:“因为人脸就是对称的,一边一个眉毛边一个眼睛一边一个耳朵:”幼三:“我觉得用对称的方法画看起来很舒服。” 师:“大家说得都对,对称是我们中国装饰画和建筑中特别常用的一种手法,用对称方法画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很协调。” 带领幼儿观察几个对称画法明显的脸谱,巩固幼儿对对称装饰方法的认识,为幼儿下一活动的自我设计奠定基础。师:“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幼一:“我发现每个脸谱都有一种颜色涂得特别多。” 客:“这种涂得多的颜色是一个脸谱的基调色,就是主要色彩,脸谱中的基调色常用来表示角色的性格。红脸多表示赤胆忠心,如:关羽;黑脸代表铁面无私或粗鲁刚猛,如:包公、张飞,大家都听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吗?那个帮助卖油条小朋友找回被偷的铜钱,惩治坏人的,就是(演员边说边表演)俺,包公——黑脸——铁面无私。” 幼五:“我发现每个脸谱上都红、白、黑三种颜色。”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谁知道为什么每个脸谱都用了这三种颜色呢?” 幼三:“因为有了这三种颜色搭配,脸谱显得很鲜艳。” 教师出示色彩对比配色板引导幼儿观察颜色之间的搭配规律,并提示幼儿注意把这些配色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师:“脸谱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一:“每一个脸谱的人名都不一样。” 幼二:“脸谱上的花纹都不一样。” 师:“对,你们认真找一找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脸谱纹样。” 幼一:“我发现包公的眉头是皱着的,脑门还画着一个月牙。” 客:“包公的皱眉是暗示他的苦苦思考和操心,脑门画一个月牙代表白天晚上都能审问案子。” 幼二:“我看见孙悟空脸谱画的是猴脸型这是不是说明他本是个猴子?” 幼三:“我觉得这个脸谱特别意思,上面画了九个太阳。” 师:“这是后羿,你们知道他的故事吗?” 幼四:“我知道我知道,咱们幼儿园中秋联欢会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演过后羿射日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热得受不了,后羿一连射下了九个,脸上画九个太阳,一定是后羿,这个挺好记的。” 师:“京剧脸谱的花纹设计很独特,光眉毛可以画成许多形状,你们找找看都有什么样子的?” 幼儿通过进一步的欣赏观察发现,京剧脸谱的眉毛设计各异,“这个像柳叶。”“这个像云彩。”“这个是宝剑。”还有飞蛾、卧蚕、蝙蝠、螳螂和火焰等孩子们抢着回答。不可思议的奇形怪状,充满了丰富的象征与暗喻,为幼儿的设计创作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些花纹都是怎么画的?” 幼一:“这些花纹都是从脸谱的中间向外发散着画的。”在这里教师又把脸谱绘画方法点击给幼儿。师:“脸谱之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一:“脸谱的主要颜色不一样,我看到今天的五位客人脸上的主要颜色都不一样。” 客:“对,我们花脸演员画脸谱时,有一个原则,就是同时在场的角色,脸谱的主要色彩就是基调色不能重样,这样做为的是: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以求美观,同时要让远距离的观众不至于混淆人物角色。” 幼二:“我觉得他们用的兵器不一样。” 幼三:“我想这些脸谱人物的故事肯定不一样,他们的故事我都想听。” 师:“对,每一个脸谱都有着他们精彩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和老师讲给大家听。”(在以上的对比欣赏观察环节,通过教师带领幼儿感知了解了脸谱的色彩搭配、花纹图案、绘画方法、表现手段和与角色性格的关系等创作特点的活动,促进了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方法和依据,丰富了幼儿的艺术设计想象空间。)
三、在京剧曲牌的伴奏下,客人根据幼儿意愿用油彩为其勾画京剧脸谱,让孩子们感受画脸谱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京剧艺术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育
学习指南 了解孩子
——美术活动中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人们常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是今后时代所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是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的确,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们从科学技术日益迅猛的发展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和可贵。当前,我们的幼儿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幼教理念,我们懂得要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幼儿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性地表现美的教育,其中美术活动更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好途径。《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活动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艺术形式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引导幼儿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感受和欣赏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丰富感知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只有见多识广,才能在综合表象的基础上加以发 挥和创造,才可能进行想象。我们要让幼儿多看,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才能在创作时想别人之未想,画别人所未画的。
幼儿能否较好地对事物进行绘画表现取决于幼儿是否拥有相关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既培养观察兴趣,又丰富绘画素材。一些在成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朋友,是伙伴,是经过孩子们稚嫩情感和心灵浸润过的灵物,有情感,有思想,甚至有表情,充满生命力,美好而富有趣味。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因此,要指导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材料,指导儿童对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苍松翠柏、飞禽走兽、五谷六畜以及围绕在我们四周的各种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以扩大儿童的眼界。对大社会中所发生的千千万万的事物亲身体验,以丰富儿童的经验。”
在一次美术课上幼儿要画《小鸡》,我们先通过前期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小鸡,后期幼儿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小鸡》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幼儿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不同形态的小鸡。
赛跑的小鸡姐弟
抢虫吃的小鸡
穿体恤的小鸡
跳舞的小鸡
除了社区、幼儿园以外,我们要引导幼儿走进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去,扩大他们的视野。如观察山水、动植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观察建 筑物、环境设计等,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除此之外,还要经常选取一些形象夸张、色彩明快、充满想象的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如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毕加索的《戴渔帽的女人》等,那种大胆的富有创意的联想变形给视觉、心灵带来的不同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还应让孩子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感受平时看到的色彩鲜艳的、不同风格的图书上的作品。
彭远芳小朋友很喜欢儿童读本《不一样的卡梅拉》系类故事,她深受故事读本的影响,于是根据故事里不同的小鸡的角色,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她画了很多“形态各异”的内容不同的小鸡的绘画作品。如下面几幅绘画:
滑冰的罗西娜
快!传球给我玩耍的小鸡
小鸡,快飞!5
我要帮助他
这样,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中想象力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挥洒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描绘出自己的作品。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一些研究也表明,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人的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敏捷。我们应该做到:
1.尊重幼儿个性,支持幼儿自发的美术表现和创造,增强幼儿创作的信心。
手指拓画
只有尊重幼儿的个性,正确认识儿童绘画,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活动中的想象力。《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任何幼儿只要拿起笔来,当他画第一笔时,他的创造性思维就开始启动了。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莫及的。
要知道儿童绘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也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是愉快的,是投入的,我觉得,只有孩子充分发 挥想象了,做到了敢想,敢画,就能画出真正的儿童画;只有让孩子充满自信,他们才能乐于去创新,才会有与众不同的表现。
2.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孩子们对画画总是感到新鲜又感到好奇的,他们画画时都显得很兴奋,但由于受年龄及发育的影响,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虽然能在画面把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但有时这些思维在绘画中不能完全体现,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幼儿突破。
墙体绘画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儿童本性中藏着强烈的创造性欲望,只有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去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的幼儿。”幼儿作品 的形式和内容是他们绘画思维的体现,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表现手法,要尊重幼儿视点的多样性,不能用成人的观点来理解幼儿的画,而是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指南》给我们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在给予具体的帮助”。例如:在画《我喜欢的动物》时,晨晨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小猫在吃盆中的饭,但它的两只眼睛望着外面,很有创意,但画面比较单一,于是我问她:“小猫的眼睛为什么向外看呢?”她说:“它怕别的小动物来抢饭。”“那你怎么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意思呢?”她想了想,又在离小猫不远处画上了小鸡、小狗等小动物。这样画面就生动有趣多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倾向及思维的闪光点,适时适当指导,鼓励幼儿的奇思妙想和好奇心,让每个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以提高。
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兴趣,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要,体会孩子的喜好,就一定能够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