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案

时间:2019-05-11 22:2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经教案》。

第一篇:诗经教案

《<诗经>导读及经典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 2.学习了解《诗经》“六义”

3.通过学习《蒹葭》、《关雎》,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诗经》成书的过程

2.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的句式上

4.《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1.教学难点:

1.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 2.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 3.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经》长期以来是中国儒家经典,成为“六艺”“五经”“十三经”之一,从其基本属性上看,其本为一部诗歌经典。

二、《诗经》的基本问题

(一)《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诗集。春秋时期(约前六世纪),即在士人阶层以上流行。当时称为“诗”,后来举其成数称为“诗三百”“三百篇”,至战国始有人称“经”。到汉代,经孔子整理的几部经书被官方确立为“经”,至此,其正式名称便定为《诗经》。

《诗经》所选录的绝大多数作品跨度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时间,共有篇目311篇。有六篇仅存目,称为“笙诗”,故《诗经》今本实有305篇。

(二)《诗经》的成书

《诗经》的作品如何能编辑成为诗歌总集的呢?历史上有“采诗”与“献诗”之说。

采诗说始于汉代。《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铎巡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采诗说 献诗说 孔子删诗

(三)《诗经》的流传

西汉时代,传授《诗经》的共有齐、鲁、韩、毛四家。齐诗,齐人辕固所传,亡于曹魏;

鲁诗,鲁人申培所传,亡于西晋;

韩诗,燕人韩婴所传,《韩诗内传》

亡于宋室南渡,《韩诗外传》

尚存。

古文诗:鲁人毛亨(大毛公)与赵人毛苌(小毛公)所传,经 马融、郑玄作笺,取代三家而独传,故《诗经》亦称《毛诗》。

(四)《诗经》的“六义”问题

《诗经》有“六义”之说。《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这,诗文之异辞耳。”他的意思是,风雅颂是诗的体制分类,赋比兴是时的表现手法。

三、《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农事诗:当时的农业生产为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农事是最基本哦生活内容。这类诗歌以《豳风·七月》为代表。

(二)征役诗:是《诗经》中从不同方面来反映战争的诗。如抗击猃狁的《采薇》;抵御西戎入侵的《无衣》;反映征夫之悲的《鸨羽》、《东山》;表现思妇哀怨的《卷耳》、《伯兮》等。

(三)婚恋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有大量从不同角度反映爱情婚姻的诗歌。

有快乐的恋歌,如《关雎》《静女》《木瓜》《采葛》《野有蔓草》;有苦恼迷茫的情歌,如《蒹葭》《柏舟》《月出》;有美满婚姻的赞歌,如《桃夭》《硕人》《出其东门》《女曰鸡鸣》;有不幸婚姻的悲歌,如《氓》《谷风》《江有汜》。

(四)怨刺诗:是《诗经》中针砭时弊,批判现实,揭露讽刺统治阶级压迫、丑行的政治讽刺诗。如《伐檀》《硕鼠》《新台》《黄鸟》《节南山》《正月》《北山》等。除以上主题的诗歌外,还有反映周民的史诗《生民》,祭祀歌《周颂》《商颂》,田猎诗《卢令》《叔于田》,亲情诗《凯风》等。

四、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和古朴自然的精神风貌

(二)赋比兴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重章叠唱的布局和四言为主的体式

(四)丰富的词汇、精美的语言、和谐的音律和多样的格调 《诗经》初以上艺术成就外,还有其他多重价值。

其一政治价值;

其二历史价值;

其三文化价值;

五、经典赏析:《关雎》和《蒹葭》

研读共探究要求学生思考:

1、(1)、《关雎》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1)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

(2)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2、《蒹葭》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⑴、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执著专一。⑵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3、比较阅读:请指出《关雎》和《蒹葭》两首情歌的不同点。

【说明:继续提高学生分析、感受、判断能力,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第二篇:《诗经》教案

《大学语文》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先秦文学:诗经

第一阶段:导入(告知本次教学目的、内容)

教师板书以下成语,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出自哪里?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逃之夭夭、信誓旦旦、在水一方。”

继记载原始劳动的神话等作品问世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标示着先秦诗歌已取得重要成就。

第二阶段: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步骤一:简要回顾诗歌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1、甲骨卜辞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比较:《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江南可采莲”一段)

2、二字节奏:《吴越春秋》中原始歌谣“弹歌”。步骤二:了解从《诗》到《诗经》之路。

请学生根据已有的文字知识理解“经”的意义。

提示:《说文解字》:“经,织从丝也。”“经,径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诗经》又称《诗》、《诗三百》。《诗经》是后世儒家学者将其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步骤三:了解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1、你认为孔子删诗,编订《诗经》的说法可信吗? 提示:《诗经》来源和编订有三种说法:献诗、采诗、删诗说。包括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公卿列士所献诗及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乐歌。作者有公卿大夫,有中下层的“士”,下层平民集体创作,编者应为周王朝乐官。

2、请学生就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诗经》分类的理解。提示:《诗经》诗歌均为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不同分风、雅、颂三类。“风”: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共160篇。“雅”:正,指朝廷正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和《小雅》,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颂”:宗庙祭祀舞曲,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步骤四:了解用诗和传诗。

1、学生思考并讨论:《诗经》在当时有哪些用途? 提示:引诗(引证)、赋诗言志(不歌而诵谓之赋)。

《诗经》编成书后流行于诸侯国,用于祭祀、宴饮等场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孔子以之教授学生,强调其实用价值: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秦火之后,《诗经》为何还能保存下来?

提示:因易于记诵的特点,靠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有齐、鲁、韩、毛“四家诗”,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毛诗》。

第三阶段:学习《诗经》的内容

《诗经》内容广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珍贵资料。

步骤一:学习周民族史诗,祭祖颂诗。

《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

教师简述《生民》等诗歌内容,请学生讲述后稷故事,了解周王朝开国历史。

黑格尔说:“中国人没有自己的史诗。胡适曾断言:“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对比《荷马史诗》,谈谈你的认识。

步骤二:学习农事诗。

周王朝以农业立国,重视生产。《豳风·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诗,共8章,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面貌,及农夫与公家的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步骤三:学习燕飨诗。

燕飨的特有功能:亲亲之道,宗法之仪,统治阶层的内部人际关系协调。

天子宴群臣、宴宾客:《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曹操《短歌行》引用)

兄弟之会:《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步骤四:学习怨刺诗。

古诗素有“美刺”传统,具有鲜明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毛诗序》:“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揭示了怨刺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伦理因素。

举例: 《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步骤五:学习征役诗。写征战、徭役所见、所闻、所感,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1、正面(肯定战争的正义价值):《秦风·无衣》。

2、反面(厌战思乡):

战士角度:《小雅·采薇》、《豳风·东山》。思妇角度:《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赏析:《小雅·采薇》:以采薇起兴,最后写战争结束,战士归来悲喜交加的心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千古名句!后世折柳赠别的诗源于此。

赏析:《君子于役》:写傍晚怀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妻子的思念和关切,情景交融,缠绵悱恻。

步骤六:学习婚恋诗。《国风》中最多,艺术性最高。背诵:请学生背诵几首熟悉的婚恋诗。

1、热恋的歌。表现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意中人的思念,描绘热恋情景,讴歌爱情甜蜜,情调欢快。

举例:《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郑风·溱洧》。

描写相思:《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

歌唱专一:《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2、婚姻诗。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与子偕老。幸:《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宜其室家。

不幸:《卫风·氓》以哀伤情调,描述婚恋悲剧,揭示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叙事诗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四阶段: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之祖,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1、赋、比、兴的手法。成为古诗歌的基本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理解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A 赋: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灵活多变,包括写境、抒情、对话、形态描绘。

B 比:比喻,有明喻、暗喻。个别比喻以外,还有通篇用比,如《硕鼠》。

博喻: 《卫风·硕人》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美目盼兮。C 兴:本意是“起”,托物起兴,借对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引出诗人内心情感。多放在诗的开头,比兴融合。

起象征、联想、比拟作用:《关雎》以鸟成双成对和鸣,相依相恋情景,引起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联想;《桃夭》以盛开的艳丽桃花,象征新娘的年轻貌美。

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作用:如《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幅清秋凄清的意境,渲染烘托了主人公求偶不得的失望心情。

2、句式和章法。

四言二拍,节奏感强。重章叠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一般隔句押韵,韵在偶句。

3、《诗经》的影响。

轻叙事重抒情:抒情诗传统。

诗歌内在精神:风雅精神与文学革新。

举例: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风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戏为六绝句六)诗歌艺术手法:比兴手法的深远影响。

第五阶段: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预习《楚辞》和散文。

第三篇:诗经 教案

一、品读《氓》

(一)张爱玲说,爱情有时就像五彩缤纷的气球,却经不起一根刺的考验。那么诗中女主人公曾经拥有过那五彩缤纷的爱情气球吗?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一、二两章。不难看出,故事讲述的应当是一见钟情的一对男女,显然男子已经心仪很久,“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虽然看出男子的心机,但也不能否认男子的心仪;而女子则迅速坠入这个蚩蚩模样的男子的情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从人称的变化,到依依难舍的行为表现,更有相思心苦的“泣涕涟涟”,重逢喜极的“载笑载言”,“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使痴于情者耳!”(《诗经原始》)。

点拨:

一、二章采用赋的手法,具体描写了“氓”求婚以及女子恋爱、结婚的过程,细节的刻画非常成功。

(二)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什么成为不堪一刺的“气球”? 讨论,各种角度的解读:

1.男主人公道德低下。由“将子无怒”见其喜怒无常,由“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见其道德之低下,反复无常。

2.女子年长色衰而遭人遗弃。从“桑之未落”到“桑之落矣” 是时间无情流逝的自然印记,却也正是一个青春女子走向衰老的隐喻。

3.古代社会女子的经济、社会地位卑微。关于爱情的沉沦,“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正反映了女子的卑微与无奈;而“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让我们看到那个为了爱情而直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女子在饱受夫权的蹂躏之后,也许因为她对爱情的主动、大胆还受到了族权或家族的压力。

(三)《氓》抒写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经历?

明确:由对爱情的一片痴情到被丈夫抛弃后的怨恨沉痛,再到痛定思痛后的清醒、刚烈、决绝!由爱而恨,爱恨交织,一个女子对于爱情的渴望、绝望和悲痛源于生活现实,这浓烈而深沉的吟叹源自人生难以消弭的苦难。(一)女性的自觉

于磋女兮,无与士耽,痛苦的生活经历及内心感受,使之以女性的目光关注女性,审视女性的处境、心态和命运。她通过观照自己,进而观照社会,过滤人生,以期对社会、人生,尤其是女性世界有更多发现、更深了解,显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她清醒地认识到,男、女不仅在社会地位上显有差异,在两性情爱方面也迥然不同。女子色衰男子便爱弛,自身的惨痛经历更是刻骨铭心,这就使她自然而然地悟出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深刻教训,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普天之下的女子,务必在情感生活中把握分寸,切切无与士耽。这是一位被不幸婚姻深深伤害的多情女子对所有女性寄予的一份特殊关怀,更是女性意识的自觉呈现。像这样的女性意识的自觉,在诗经中其他怨妇诗里是见不到的。那些诗中所写的/怨妇,当其倾注全部心血建构的爱情婚姻大厦一旦轰毁之后,便深陷苦海,始终不能自拔,哪里顾得上关注别的女性呢?(二)理性的自省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面对自己舍弃一切托付终身之人竟然先热后冷,进而至于暴矣,完全无视自己多年辛勤持家之劳,不难想象,身受贱视和虐待的女主人公,爱情幻灭,婚姻破裂,虽然哀叹自己命运不济,遇人不淑;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0,四面楚歌、孤立无助的她,也许还有过伤心绝望的意念,但她最终没像遵大路谷风等/弃妇诗中的女主人公那样仅止于哀怨和悲叹,并考虑如何对自己的爱情婚姻和自身负责。这与诗经中其他弃妇诗的女主人公们不同,她们无不因婚姻悲剧而为感情左右,失去理智,惟独氓之女主人公保持着清醒和理智,因此氓只可以被称为/怨妇诗而不能被简单的归为弃妇诗。(三)怨而不怒

当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婚姻绝望后,对无情无义虐待她的氓怨恨不已,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然而尽管很痛心,却极其冷静,没有任何过激言辞,更谈不上对氓采取报复行为,只是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反是不思,亦己焉哉。诗中的女主人公以其怨而不怒之温柔、善良、敦厚、克制、忍受深深打动人心,是儒家诗教中的理想形象,也是男权中心社会认可的理想女性。这样就取得了双重的效果:因其命运的悲惨,使人无限的同情;因其在悲惨的遭遇中仍能保持高尚的节操,使人生出无限的敬意。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妇女的理想形象。

第四篇:《诗经》教案

世界美如斯,宛在《诗经》中

——漫话《关雎》《蒹葭》里的“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揣摩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诵诗歌,并能背诵经典;

2、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拓展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min)

这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新声代”舞台,哪个节目?(《我是歌手》)是的,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尚与娱乐兼具的舞台上,歌手韦唯为我们唱响了40年前的经典音乐《在水一方》。40年的朝朝暮暮,足够我们每一个人走完人生的大半辈子,可这还不够久、不够远,它本来的面目——有着上千年历史渊源的出处《诗经》更是令我们唏嘘和惊叹。

——纵使时光流逝,内心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对“美”的狂热渴盼也只增未减。

欢迎各位走入今天的语文长廊,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和漫话《诗经》里举世无双的“美”。打开课本阅读注释„„

(学生浏览课文注释,了解部分文学常识)

让我们请1至2名同学为我们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诗经》这部作品。

老师补充完整(PPT展示,学生齐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为“五经”之一。《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义”)

(PPT展示)介绍“风”“雅”“颂”“赋”“比”“兴”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欣赏品味

听读感受“画面美” 思考体会“情感美” 冥想欣赏“语言美”

1、带着几分疑虑几多期盼,让我们一同走进“淑女”,靠近“伊人”,欣赏《诗经》里的大美之处(15min)(学生快速浏览全篇)

(1)听读正音(结合课文注释)

介绍《关雎》、《蒹葭》在诗经中的地位(PPT展示)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真率,千百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蒹葭》属于秦风,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是一篇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

(2)自读试译(学生自由诵读,写下第一次读后感:简洁明了)(3)齐读感悟

(写下第二次读诗歌的感悟)

(4)朗诵抒怀

(描绘自己眼中的《关雎》和《蒹葭》)

——Q:小组内部交换分享自己的见地感受(2分钟)

Q:我们请同学来大胆地说出你的初读感受。

A:„„

Q:大家笔下所流露出来的《关雎》和《蒹葭》都异常的美,能否将你们的感受再凝练一些,告诉我,它们都在共同描绘的情感是什么?

A:„„

(板书“爱情”)

2、爱情,是世界上美好而奇妙的感情之一,相信,在大家的心里一定隐约有着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憧憬。(15min)

(1)精读《关雎》,思考诗歌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分析《关雎》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起兴。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发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3)精读《蒹葭》,诗歌中描绘了哪个季节里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篇直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境。

Q:问题来了,诗篇中多次提到“伊人”,(罗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伊人”仅仅指自己所爱的人吗?(学生回答)

《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接下来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感情状态。

并没有真正说明那一定是自己心爱的对方,它可以是„„

3、归纳总结《关雎》和《蒹葭》的“语言美”(3min)

(1)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反复咏叹。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反复咏叹以达到充分抒怀的效果。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简言之,《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不邪,文辞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的真性情。

(三)结束全文(2min)

结束语:世界不缺乏美好,《诗经》里的美好也值得未来的你们拥有,希望有一天“窈窕淑女”、“所谓伊人”都在你们的世界里找到归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像《诗经》这样饱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画面美,凝聚“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情感美,咏叹“窈窕淑女”、“所谓伊人”语言美的经典篇章数不胜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习作中能更加发愤图强。

完成《文言文古诗词一本通》174页练习。(尽量)

第五篇:诗经经典教案

 《诗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现存的《诗 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主要组成部分:风、雅、颂。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伐檀

 丁丁当当来把檀树砍,砍下檀树放河边;河水清清纹儿像连环。栽秧割稻你不管,凭什么千捆万捆往家搬?上山打猎你不沾,凭什么你家满院挂猪貛?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吃闲饭!

 做车辐丁当砍木头,砍来放在河埠头,河水清清河水直溜溜。栽秧割稻你闲瞅,凭

什么干捆万捆你来收?别人打猎你抄手,凭什么满院挂野兽?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无功把禄受!

 做车轮砍树响丁当,砍来放在大河旁,河水清清圈儿连得长。栽秧割稻你不忙,凭

什么千捆万捆下了仓?上山打猎你不帮,凭什么你家鹌鹑挂成行?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受供养!——余冠英

 硕鼠

 土耗子呀土耗子,打今儿别吃我的黄黍!整整三年把你喂足,我的死活你可不顾。

老子发誓另找生路,明儿搬家去到乐土。乐土啊乐土,那才是我的安身之处。

 土耗子呀土耗子,打今儿别吃我的小麦!伺候你们整整三载,一个劲儿把我坑害。

老子和你这就撒开,去到乐国那才痛快。乐国啊乐国,在那儿把气力公平出卖。

 土耗子啊土耗子,打今儿别吃我的水稻!三年喂你长了肥膘,连句好话也落不着。

你我从今就算拉倒,老子撒腿投奔乐郊。乐郊啊乐郊,谁还有不平向人号叫?——余冠英《诗经选译》  1.生字:

 猗yī 廛chán飧sūn囷qūn 漘chún鹑chún貆huán爰yuán

号 háo

 2.词语解释:

稼穑(jià sè):泛指农业劳动。稼,播种;穑,收获。

狩(shòu)猎:泛指打猎。狩,是书面语,又特指冬天打猎;猎,是口语。

县(xuán)特:悬挂的小兽。县,通“悬”;特,三岁的兽。素餐:白吃,指不劳而食。贯女(rǔ):养你。贯,侍奉、供养。女,通“汝”。

 1.通假字:县—悬(xuán)女—汝(rǔ)无—毋(wú)

 2.词类活用:

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飧:名词用作动词,吃

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德:名词用作动词,施恩

 3.特殊句式:

 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

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下载诗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经教案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诗经》,)大声呼唤它!2、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分《风》、《雅》、《......

    《诗经》教案

    《诗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反复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揣摩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

    《诗经》教案

    《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蓼莪 ”“雅 大雅 生民”,理解“蓼莪 ”。 2、《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

    诗经教案

    《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

    诗经 教案

    12.《诗经》两首 【导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 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

    《诗经》教案[大全五篇]

    学英语报社http://www.xiexiebang.com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人教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 诗 经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

    诗经 教案(推荐五篇)

    第五章抒情言志的情感载体——文学 吴雪贤 一、文化梳理 古代文学发展一条线: 上古文学(文学艺术的起源、古代神话)——先秦文学(《诗经》、《楚辞》与屈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诗经两首》教案

    横岗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 必修一14课《诗经两首》 《诗经两首》导学案 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