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案

时间:2019-05-11 20:3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德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德教案》。

第一篇:师德教案

第一课时

内容: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青少年,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的特殊性。

其二,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师德具有明显的典范性。

其三,践行师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志行为,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地、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具有自律性。

第二课时

内容:新时期师德的新特征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第一,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第二,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教育规律、研究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因此,师德具有发展性和开拓性。

第三,新时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同志式的关系,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体现了师德的协调性和民主性。

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课时

内容: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给予 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必须把握培养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职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当前,在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潮,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受到了冲击,师德方面的问题日渐增多,一些急功近利的目标常常掩没了理性精神的培养,导致了理想情操的失落,实利物欲的上升,道德水准的下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决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

第四课时

内容: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一般来说,人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方向)、道德素质(品质)、能力素

质(本领)、身体素质(健康)、心理素质(意志力)和思维素质(创新)等方面。由此,“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师德的基本内容,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它是整个师德体系的灵魂,是师德建设的方向,是师德的最高准则。

“遵循规律,为人师表”,是教师提高教育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要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表率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施之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师德意识的实践化过程,是师德活动的体现,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

第五课时

内容: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人文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关系学等教育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行为准则。“热爱关心学生”是真挚的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育实践中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体现了教师的独立人格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

上述师德的诸多方面有着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要以上述规范要求自己,这既需要自身的修炼,也需要环境的涵育。

第六课时

内容: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完善的师德规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师德行为。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

1、注重自我塑造。21世纪的社会将是智能社会,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增大,社会活动将以人格的独立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以知识的丰富为基石。师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主要通过教师内心的信念起作用,主要依靠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悟,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

学习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献身精神;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育规律;学习专业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教育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施行依法执教。

第七课时

内容: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实施灵魂塑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往往与人文素养、学识深浅相关联。净化校园环境,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教师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分辨各种社会思潮,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新时期的思想工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会议里、文件中,应当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渗透到生活的各种领域中,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渗透到精神文明的创建中。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用知识开启心扉,使教师的思想境界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

运用制度塑造。机制、制度、法制是对人进行制度塑造的三种主要形式,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其中育人和用人是系统内的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

育人为了用人,用人必须育人。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科学制定用人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制度的操作公式应该是:人品+才能+务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腐败性。用“无情”的制度实施“有情”的教育,从而使人们的“素质”不断趋于优良化。

机制既要有激励性又要有约束性。学校的内部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培养一批批优秀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请他们下岗和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八课时

内容: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育人为了用人,用人必须育人。在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要科学制定用人制度,确保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用人制度的操作公式应该是:人品+才能+务实,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列出相应的考核指标,避免考核的随意性、盲目性和腐败性。用“无情”的制度实施“有情”的教育,从而使人们的“素质”不断趋于优良化。

机制既要有激励性又要有约束性。学校的内部管理要有利于吸引培养一批批优秀专家型人才,对于师德差、业务水平低、不适合当教师的人就请他们下岗和转岗。要逐步实行双向选择,学校按建设和发展需要招聘教师,教师按能力和意愿竞争上岗,使学校具有生机和活力,使教师具有责任感和创造性。盘活人才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建立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尽快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九课时

内容:教师必须遵循的师德规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乃古人之语,时至今日,仍有其新意。何为“传道”,传道即传授美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受人尊重,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就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呢?简言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二)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热爱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应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精益求精;在教学中应该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对待学生应该无微不至,亲切关怀。热爱教育事业,首先要热爱学生。常言道:“师生如父子”,若能达到如此亲密之境界,何愁干不好教育事业。

(三)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优良品质

为人师表,是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教师实际上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古人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可见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而“道德败坏”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教不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来。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应该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可见教育的历史长河中,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第十课时

内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师德修养,古往今来,方法众多。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多读书,加强理论学习

一名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学习;同样,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因为只有通过读书,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2.多交流,虚心向别人学习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相互影响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虚心向别人学习,是十分重要的。3.多实践,提高道德水平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按照道德的规范和要求,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4.多努力,实现预定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无原则、无计划、无目的,而是有明确目标的。教师在师德修养中,要把自己确立的目标作为一面旗帜,要向着这面旗帜前进。总之,师德修养就是教师正确的观念、品质、行为,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 十一课时

1、什么职业 P41

2、职业的本质是什么? P42

3、怎样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性?

P39第十二课时

内容: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一部分

内容要点

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

人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职业生活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所谓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对社会所承担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角色的三种含义:(1)作为一种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行为都是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体现;(2)作为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角色行为真实地反映出个体在群体生活和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3)作为一种社会期望,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的,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等去行动。教师职业的特性

(一)教师职业是一个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西方对教师角色描述的四个向度——社会角色、学校角色、课堂教学角色、自我职业角色。教师角色转变的一般趋势

(1)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的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

(2)重视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3)教师应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

(4)实现教师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6)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参与社区生活;(7)参加校内校外活动;(8)削弱传统权威。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第十三课时

内容: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一部分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代替的

学者类型中有很多亚类,教师则是“知识的传播者”中的一类——教育者。

教师在劳动过程中体现处很多创造性。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机械地再现和传递知识,而是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所教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并以最佳的途径和方式展现给学生。其二,教师不仅总结教育教学经验,还在学科知识创新和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贡献也有独特的作用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作用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第十四课时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可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层次。社会公德是指为维护公共生活,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形成的公共生活原则和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即家庭人伦道德,职业道德是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1)范围上的限定性。“师德”的主要作用当然是教育领域。(2)内容上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时代性。(3)形式上的多样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合,它是调节教师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1)是社会认知与角色行为的统一。

(2)具有很强的他律性,又有很强的自律性。(3)减小竞争压力。并获得较高的社会声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全面性、先进性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是在遵循社会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地。其次,从教师具体的劳动场所看,教师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最后,从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看,教师必须把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先进性统一起来,才能较好的完成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有广泛性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影响还通过学校和学生影响到周围的社区,甚至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乃至育整个社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可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终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结果对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报偿,而不是直接的金钱和物质利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时时保持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处处用富有科学精神的自制力来战胜随意性和自我放任。

第二篇:师德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P6-P7,练习二第2-5题。教学目标: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2.牢记表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培养学生立体感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一起探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具。

提问:正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那长方体的几个面可以分为几组来研究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4:根据已经给出的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制做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

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2)点拨: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你觉得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3)学生在随堂联系本上自主完成,点学生来降阶,并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2)学生思考,并在随堂练习本上完成。

(3)小组交流讨论,提醒学生思考正方体的各个面特点。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我们刚才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

2.做练习二第2、3题

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3.做练习二第3、4题

在随堂联系本上完成这两个题目,适当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前后两个小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你还有哪些有关本节课的新想法?

五、作业

课本P8-P9 第5、6、7、8、9题。

第三篇:师德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2012.4.11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课时教师的敬业精神 课时数:第1课时 敬业精神的内涵

一、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第2课时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1)服务意识

(2)竞争与协作意识(3)创新意识(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第3课时:

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一、敬业精神的特征: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社会交往性,(1)、时代性:提倡敬业精神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2)、主体特征:既为从敬业精神中生长出社会需要的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主体的认同,也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外在引导提供了切入点。(3)、公众性:突破了职业的局限性,成为一种公共道德,本身就具有了规范性。

二、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三、敬业精神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4课时

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

(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新世纪合格的教师(3)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

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

培训时间:2012.4.18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课时数:5课时 第1课时: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职业责任的特点: 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职业道德责任,主要是从职业责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当涉及到人们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职业责任成为职业道德责任。第2课时

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把学生培训成为社会主义新人,要引导学生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能把他们培养成才,因此,教师对家长也要负责。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对教师集体负责,也就是对学生负责。第四,对社会负责

教师对社会负责的关键,就在于努力为社会培训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第3课时 教师责任意识

(1)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诸如对责任的内容、范围、意义的理解,对自己履行责任情况的觉察、反思等等。

(2)教师责任意识便是教师主体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所应当具有的精神培训,具有主观性。(3)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培训时间:2012.4.25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第4课时: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责任认知包括对责任的内容、意义、价值、社会期望及要求的认识和掌握,这是教师责任意识的基础部分。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1)、自控层——责任意识的最高境界。(2)、他控层——责任意识的中级水平。(3)、无控层——责任意识的低级水平。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教师责任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部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需要的过程,是一个社会期望与教师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初级阶段——感知阶段 中级阶段——理解阶段 高级阶段——接受阶段 第5课时

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一、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作为一名教师,若能以极端负责的态度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把教育工作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他就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就会做到无私奉献,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只有当教师支持用责任感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并从各方面正确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的责任意识密不可分,任何教师都必须完成社会对他所提出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使自己的行为尽量符合一定社会提出的教育责任和要求。培训时间:2012.5.9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进

培训内容:教师的职业理想

课时数:3课时 第1课时

职业理想及特征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初级――目的是为了过日子;

中级――目的是为了施展个人才智;

高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

对于同一个人,其工作目的完全可以是谋求生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者共存。第2课时

职业理想及特征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二,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职业理想是从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

第三,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第3课时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培训时间:2012.5.16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进

培训内容: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课时数:3课时 第1课时 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第2课时 师爱的意义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指导家长走出爱的误区的能力,严防急功近利;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第3课时

师爱的表达——尊重学生

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性。

1、尊重学生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将其排列为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尊重学生的人性要关注学生的:

自然属性,就是要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需要。我们在考虑自我本能需求时,要兼顾人之为人的意义。

理性:理性是思维着的知性;人高贵于其他万物之处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有理性作引导,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志,能“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理性的生活”。

培训时间:2012.5.16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第4课时

师爱的表达——信任学生

渴望得到另人的信任,是人的重要需求。只有信任,才有坦诚。信任能增生爱,能培训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一、信任学生的能力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学生的手脑,有利于张扬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潜能。

二、信任学生的人品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既是师爱的表现,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内心的坦诚和对美好前途的追求,促进学生在爱和宽容中朝积极方向转变和发展。第5学时

师爱的表达——宽容学生

一、是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

1、理解学生要求教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

2、理解学生要求教师善待学生的选择。

二、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狡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教师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让自己的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和珍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培训时间:2012.5.23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第6学时

师爱的表达——关心学生

关心学生,既要重视儿童的精神信仰与实践理性,又要让儿童活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中,关注他们的生命态。

一、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老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不爱学生、不懂得如何施爱于学生的教师没有资格做教师。

二是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培训时间:2012.6.30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平等意识 课时数:1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师生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会感到做人的尊严,从而充满自信,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学生平等意识的实践。实现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培训时间:2012.9.12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公正意识 课时数:2 第1课时

公正的内涵及意义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模仿和导向价值,从公正教师身上学会学到公正的品质。教师公正能使学生体验到公正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益处,有益于他们公正品格的形成,并能激发学生为公正而奋斗。第2课时

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俊的、丑的,成绩好的、差的,然而这些学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往往是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往往是一无是处。这是教育中的不平等,或称之为教育歧视。

培训时间:2012.9.17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 教师对待同事的职业道德 课时数:2 第1课时

一、怎样理解与同事的团结合作

1、共同目标

2、共同的兴趣和利益

3、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二、合作是师德的基本素养,同事间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第2课时

三、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应对好胜的同事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应对刻薄的同事 培训时间:2012.9.23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 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课时数:1 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一、与学生家长合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1、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中的误区

1、利用家长;2、排斥家长;3、教师一言堂;4、向家长推卸责任。

三、与学生家长合作过程中需要的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合作意识;3、紧密配合;4、互相促进。

培训时间:2012.10.30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璐

培训内容: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课时数:1 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一教师的教育理想

1、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

3、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教师的教育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以大众教育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强高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师的教育境界

1、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人生追求上;

2、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3、教师的教育境界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培训时间:2010.11.7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进

培训内容:学高为师追求卓越 课时数:1 学高为师追求卓越

一、勤学进取好学深思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脚踏实地发展能力

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第1课时

培训内容:德高为范为人师表 课时数:2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第2课时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2、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语言要规范;要用标准化语言;语调、语气要柔和亲切。

3、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4、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培训时间:2012.11.13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进

培训内容: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策略 课时数:5 第1课时

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一、教师劳动的目的(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二、教师劳动对象的特点(成长中的青少年)、三、教师劳动过程的特点(协作性和集体性)、四、教师劳动成果的特点(滞后性)。

2、提升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及方法 ⑴勤于学习⑵培养情感 ⑶磨练意志:

⑷积极投身教育实践。⑸克己内省。第2课时

营造师德修养的宽松氛围

1、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本地校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章制度。

2、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生存空间

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树立尊重的管理理念;改善教师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大力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位。第3课时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

⑴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理想层面:忠诚并献身于教育事业;原则层面: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规则层面:每个教师都必须遵守的伦理要求;

⑵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理想层面: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原则层面: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规则层面:不准以任何借口体罚学生,不准以任何借口索要财物,不准超额增加学生负担,不准以个人好恶,取消、取代、操纵学生正常的自由团体活动。⑶对待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理想层面:坚持教师集体和其他教师利益和需要高于处人利益和需要;原则层面: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规则层面⑷对待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的道德。理想层面:真诚相待,主动参与;原则层面主动沟通,平等相待;规则层面

培训时间:2012.11.13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人:陈进 第4课时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⑴社会性评价。是指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所作出的善恶判断的方式,主要包括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⑵教师自我道德评价。教师本人依据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身已经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教育行为所进行的道德反思,以及对其行为进行善恶的一种判断,具有主观性、个体性、客观性、社会性等特征。内心信念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核心手段。第5课时

基本技能及运用

1、积极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师德教育活动,有活动记载。

2、运用新时期师德修养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实际教育行为,自觉开展师德反思教育,每学年写1篇师德修养的案例分析或体会文章。

第四篇:师德修养教案

2011至2015年中小学教师第三阶段继续教育

师 德 教 育 培 训

《教育教学师德修养案例研究》

主讲人:李吉艳

绪 论

师德培训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师德培训的加强与改进的关系问题。以新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师德培训,在审视的基础上加强师德的培训。

第一节: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1、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2、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教育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2)教育的职业道德水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影响学校的工作效率。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2、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1)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2)从教不廉,价值取向功利化(3)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4)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

第二节:透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

2、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负面影响

(二)主体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多元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主义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合;

1、现想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2、现实主义的教师价值观

3、两种价值观的整合

二、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中的教育服务者

(二)服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

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与“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1)以“学生为本”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肯定(2)“以学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3)“以学生为本”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

2、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以学生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1、尊重学生

2、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感情投入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中的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与责任感

2、自我发展

3、自我反思

4、创新能力

5、合作精神

第一章: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3、教师角色具有个体创造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1、教师职业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独特的贡献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的作用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更具有全面性,先进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有广泛性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功能

4、行业保护功能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中国教育史上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

(一)先秦时期教师职业道德

1、夏、商和西周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春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秦汉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三)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唐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唐宋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四)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元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元明清时期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

1、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特征

2、中国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外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

一、国外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斯巴达教和雅典教育

2、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世纪封建时代的教师职业道德

1、中世纪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2、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师职业道德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2、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一)西方近代教师职业道德特点

(二)西文近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与教师职业道德

三、现代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一)苏联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二)美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三)日本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概况

(四)联邦德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状况

第三章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职业态度—指人们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职业岗位所联系的社会价值。把教师作为事业的态度应体现在:

1、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基础

2、追求以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动力

3、培养不求功利、对祖国和社会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保障

第一节 教师的敬业精神

一、敬业精神的内涵 敬业的理念

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才真正掌握了敬业的本质。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工作,把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正当地获取财富,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人,才称得上掌握了敬业理念的人。

敬业精神既有实际行为的一面,表现为积极投入事业、勤奋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地服务理念,同时又体现为一种人生价值观。它是行为和价值的统一或者说是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的统一。

二、敬业精神的具体内容(1)服务意识(2)竞争与协作意识(3)创新意识(4)奉献意识

三、敬业精神的社会价值

(1)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落脚点(2)敬业精神是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桥梁,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关节点

9(3)敬业精神是巩固文化成果的现实支撑,是社会风气改善的切入点

四、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

敬业精神的特征:时代性、主体性、公众示范性、社会交往性。敬业精神的时代发展意义:提倡敬业精神,有利于社会结构的有序化协调发展;提倡敬业精神,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

五、敬业精神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对自己所从事专业工作发自内心的体认和崇敬。(1)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教师的敬业精神(2)敬业精神永恒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第一,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教师们的无私奉献,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第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永远求索和创新,完全地把知识奉献给学生。

受教育者的心理的现状

1、渴求知识与厌学情绪的矛盾

2、择业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传统的道德伦理观与现代的道德伦理观的矛盾

4、享受与创业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一是传统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相结合。主张在无私奉献的前提下,索取自己的劳动报酬,倡导奉献精神、公仆精神,弘扬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二是树立市场经济的法制观念和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态度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观念。三是加强对学生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帮助学生们从科学理论高度把握人生价值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节 教师的责任意识

职业责任,就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的职责任务,它往往是通过具有法律和行政效力的职业章程或职业合同来规定的职业责任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规定性;

2、职业责任与物质利益存在直接关系;

3、具有法律及其纪律的强制性。

职业道德责任,主要是从职业责任中引申出来的,因为职业责任明确规定了人们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当涉及到人们以什么态度并如何对待和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职业责任成为职业道德责任。

一、教师责任与责任意识

(一)教师责任

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二)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指教师对于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

教师责任意识是激发责任行为、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育理想的中介环节,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二、责任意识的心理机制

(一)教师责任意识的构成:责任认知、履行责任的自我评价、责任行为的调节

(二)教师责任意识的层次:自控层、他控层、无控层。

(三)教师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三、教师树立责任意识的意义

1、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教师教育活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2、良好的责任意识可以调解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冲突。

3、良好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品质。

四、教师责任意识向责任行为转化

1、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3、改革教师专业教育。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理想

一、职业理想及特征

(一)职业理想的含义

职业理想,就是体现着一定社会的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职业劳动者个体意识及社会意识中的集中反映。职业理想分三个层次:

初级――目的是为了过日子; 中级――目的是为了施展个人才智; 高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义务。

对于同一个人,其工作目的完全可以是谋求生存、发展个性和承担社会义务三者共存。

(二)职业理想及特征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职业领域中的向往和追求,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职业理想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职业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第二,职业理想具有客观性和积极性。职业理想是从职业道德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并在职业道德实践中得到实现。

第三,职业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职业理想是在职业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目标。

2、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3、职业理想是职业劳动者成就事业的强大推动力。

4、职业理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实现

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职业理想表现为教师的:事业心、职业责任感、工作积极性。

在教师职业的选择问题上,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3、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

做一名优秀教师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道德要求的本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四章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

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爱生意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 化剂;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一节 爱生意识

一、师爱的内涵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也是人民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非血缘关系的爱;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职业情感,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切理解和期望;是教师对学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除了是教师的一种道德素质外,还是一种能力:创造爱的环境的能力、把握爱的分寸的能力、引导学生敏于感受、正确理解、善于表达爱的能力等。

二、师爱的意义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 16 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师爱的表达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爱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

爱成了维系师生间教育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融合于师生实际交往中,它实在、具体、可感,简而言之,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与宽容学生、关心学生。

(一)尊重学生

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新世纪的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在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

师生相互尊重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渗透于其语言、行为和态度中:一是尊重学生的需要,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1、尊重学生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人的需要将其排列为7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人性

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规定性,它的提出旨在与神性与动物性相区别,相信人具有区别于二者的某种根本属性。

人性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抽象综合系统,构成要素有: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理性层面、人的德性层面、人的社会层面。尊重学生的人性要关注学生的:

自然属性,就是要重视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需要。我们在考虑自我本能需求时,要兼顾人之为人的意义。

理性:理性是思维着的知性;人高贵于其他万物之处就在于人“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对象”,有理性作引导,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的意志,能“根据理性原则而具有理性的生活”。理性派生出知性和主体性

(1)知性:即追求知识和聪慧、占有能力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18(2)主体性:人文主义学派将“自我”作为一个人特性感和为人感的引力中心,认为只有人才能感知、组建构自己有实际意义的外部世界。人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由外在化转向内在化。进而向整合化与现实化发展的过程。

(3)德性:德性人性论将德性作为人之为人的本质。

(4)社会性:主体性的发展、人的类生命的升华,不仅使人开始关照类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在类的存在中理解和认识类的各种关系,借以明晰类的自我意识及其生存发展。进而将社会性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后本质。

(二)信任学生 一是信任学生的能力 二是信任学生的人品

(三)宽容学生

一是理解学生是对学生宽容的认知基础。二是同情学生是宽容学生的情感基础。

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狡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教师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是让自己的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 尊重多样性和珍视个性,尽可能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尽可能地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案例分析:

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好睡懒觉,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

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

请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先进评比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

日本式: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

英国式: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新加坡式:让他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10下。

俄罗斯式: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的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让他们向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巴西式: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b.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四)关心学生

一是从内心深处关心学生,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使其勇敢、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引导学生制定克服困难的具体策略并实施它,实实在在帮助学生。

第二节平等意识

一、师生平等的内涵

平等的师生关系超越了单向度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走向师生相互学习和知识意义的共同创生,走向了师生教育交往,师生之间由主—客关系变为主—主关系

二、师生平等的意义

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生活于其中,会感到做人的尊严,从而充满自信,乐于施展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平等意识的实践

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学生平等意识的实践。实现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平等意识的实践。

第三节 公正意识

一、公正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意识概念,公正是指人的一种高尚道德境界,即为人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

二、公正的意义

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对于具有向师性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模仿和导向价值,从公正教师身上学会学到公正的品质。教师公正能使学生体验到公正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益处,有益于他们公正品格的形成,并能激发学生为公正而奋斗。

三、教师公正意识的践行

1、客观地、合情合理地对待学生

2、准确理解学生的需要是公正对待学生的前提

3、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公正评价

4、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育教学中,碰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俊的、丑的,成绩好的、差的,然而这些学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往往是成绩好的,“一俊遮百丑”。成绩差的往往是一无是处。这是教育中的不平等,或称之为教育歧视。

人的性格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人的非智力因素存在更大的差异。如果承认差异,正视问题,就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强求一般,必须成绩优异。“人性本善、本恶”之争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要认同的,那就是教育的影响力。教育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完成文明的进化过程,如果做不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不可能完成教育的任务的。作为教师是要善待“问题”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是平等的,既不存在特殊的好,也不存在特殊的差。如果说一定存在不平等的话,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弱势群体,不管承认不承认,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歧视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必要强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待有问题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师爱是一名教师真心“对教育事业的挚爱”,真情“对学生无比的关爱”的融合,是值得每一位教师用一生的心血去追求的。她作为教育的纽带,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维系着教育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 教师对待同事与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与同事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一、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之一

二、怎样理解与同事的团结合作

1、共同目标

2、共同的兴趣和利益

3、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合作是师德的基本素养,同事间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教师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3、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同事合作的道德素养

四、教师与同事需要怎样的合作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团结协作;3、共同发展。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同事打交道: ——应对过于傲慢的同事 ——应对过于死板的同事 ——应对好胜的同事 ——应对城府较深的同事 ——应对口蜜腹剑的同事 ——应对急性子的同事 ——应对刻薄的同事

第二节 教师对待学生家长的职业道德

一、与学生家长合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1、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2、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与学生家长合作的道德素养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中的误区

1、利用家长;2、排斥家长;3、教师一言堂;4、向家长推卸责任。

三、与学生家长合作过程中需要的道德素养

1、相互尊重;2、合作意识;3、紧密配合;4、互相促进。

第六章 教师对待自身的道德

第一节 知德并重 教书育人

一 教师的教育理想

1、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2、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

3、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二、教师的教育价值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以大众教育为本:强调教育公平,强高让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三、教师的教育境界

1、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人生追求上;

2、教师的教育境界体现在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上;

3、教师的教育境界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活动中。

第二节 学高为师追求卓越

一、勤学进取 好学深思

二、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三、脚踏实地 发展能力

1、教育能力,2、教学能力。

第三节 德高为范 为人师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两点: 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二是宽广厚实,多才多艺的学养才能。

2、教师风貌的魅力表现: 一是庄重严肃的工作作风;二是亲切和蔼的态度。

3、教师风貌的作用: 一是树立威信;二是示范作用。

德高为范、为人师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二、衣着整洁、语言规范健康

三、礼貌待人、作风正派

四、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第七章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

第一节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有必要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1、教师劳动的目的主要是完成社会赋予的责任——对青少年的培养。

2、是由教师劳动的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3、由劳动的过程协作和集体特点所决定。

4、由教师劳动成果的滞后性所决定。

二、提升教师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1、2、3、勤于学习培养情感 磨练意志4、5、积极投身于教育实践 克己内省

第二节营造师德修养的宽松氛围

一、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

1、加强已建立的师德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尽快 加强师德方面的制度建设

二、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待遇

1、提高经济收入

2、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

3、提高教师的职业待遇

三、为师德水平的提升,创建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软环境建设

2、加大社会舆论的力度

3、深入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

4、实行人性化的学校管理体制,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空间

5、强化师德形成的机制建设,为师德修养提供机制上的保证(1)完善监督机制

(2)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3)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改进与创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一、教师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师道德教育的地位重视不够

(二)师德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单一性和功利性

(三)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教师道德教育民主化原则

(二)坚持教师道德教育主体性原则

31(三)坚持教师道德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四)坚持教师道德教育内容的生活性、现实性和广泛性

(五)坚持师德教育方法多样性原则

(六)坚持师德教育的渐进性和重复性原则

(七)坚持师德教育的渗透性和多端性原则

(八)坚持师德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九)坚持师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原则

三、改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模式

(一)教授——推理模式及变式

(二)行为——矫正模式及变式

(三)情感——体验模式及变式

第四节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一、教师道德评价的功能1、2、判断功能 保障功能3、4、发展功能 调节功能

二、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

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

2、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

3、对待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

4、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三、教师道德的评价原则

1、坚持师德评价的全面性

2、坚持师德评价的客观性

3、坚持道德评价的动态性、发展性、多样性的结合

4、坚持师德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教师道德评价的方式

1、社会性评价

2、教师自我道德评价 案例分析:

案例1:杨老师的遭遇

杨老师,女,是一个已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她最大的优点是爱学生,是高明的手法,就是在她的轻声细语中学生们个个文明礼貌,安份守纪。尤其是她班的自修课,没有老师在,非常安静有序。所带的班级是学校和城区级的先进集体,其本人是市教育系统的先进工作者。

初三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新同学名A,A同学是上届(5)班的学生,因病休学,在其父母的强烈要求下进入了杨老师的班级,因为A同学是(5)班三名不爱读书,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调皮学生之一。进入了杨老师班级后,良好的班级氛围使A同学的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得到了收敛。但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全班同学。使得数学、英语等老师非常头疼。杨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理,想到自己尚未成家有精力,于是和自己父母商量,并征得A同学家长同意,把A同学带到自己的家里,每天晚上除了督出其完成作业,又辅导他的语、数、外功课。眼看A同学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其家长非常高兴。但杨老师感到A同学身上还有一些缺点,经常帮他纠正行为习惯。

一眨眼,初三毕业了。A同学的中考成绩比想象的还要好的得多,大大超过了职高分数线。家长帮他填报了一所重点职高,但最后没有录取。据说是面试时的仪容仪表和举止不符要求。而家长认为是杨老师的品德评语写得不好,于是A同学母亲闹到了校长室,告杨老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校长接待了A母亲,听了她的诉说后,说:“你先回

去,我们先了解一下情况。”但A母亲又到教务处等办公室,继续“控诉”。校长得知后,又把家长请到了校长室,对她说:“你究竟想怎样?”A母亲说:“我就是要杨老师把钱还给我,否则我就要把她搞臭,明天还要去教育局。”

校长为了不把事态扩大,耐心地问:“杨老师收了你多少钱?”A母亲说:“多收了我350元。”校长让家长等一会儿,把杨老师请到了校长室,问了情况。杨老师说:“A同学在我家吃饭,她妈妈要给我生活费,开始我说算了,后来她硬要给我,一共是多少钱我记不清了。”校长告诉杨老师,A母亲说多给了你350元。你把钱还给她就算了,省得她惹事生非。杨老师当场拿出了350元钱交给校长。校长把钱还给了A母亲,A母亲拿了350元钱到各办公室走了一圈,逢人就说:“这是杨老师向我们收受的钱,校长叫她还给我们,你们看杨老师是不是不要脸。”杨老师知道后哭了。

其他老师在议论:“这个家长是刁民,钱不该还给她,杨老师在她儿子身上费了多少心血啊,”,“没有杨老师,A同学可能在工读学校了。”“杨老师样样都好,收学生的钱是不对的”“杨老师是先进工作者,我看她的师德有问题”“校长不应该叫杨老师把钱还给她,退了钱让人家有把柄了”。

事后校长在大会强调了老师不能收受学生的钱财。这件事后杨老师更沉默寡言了,一年后她离开了这所学校。讨论:

1.你如何看待案例中杨老师的行为?为什么? 2.你认为杨老师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3.你觉得学校的处理合理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会如何处理?

4、作为教师,应该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是什么?教师又应当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境界?

案例2:10元钱

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2、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第五篇:师德新说教案

《师 德 新 说》

培 训 教 案

思南县宽坪初级中学 主讲教师:张

勇 2013年10月15日

《师德新说》教案

(一)主讲人:张勇

下篇 师德解读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教育活动中的道德现象、道德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之一。第一章 爱国守法

一、热爱祖国从热爱学校开始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动力,是现代中国公民的道德底线。全球化视野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人性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模式,承载并传承主流文化的教师队伍也不例外。

二、热爱人民从热爱学生做起

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以人为本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口号、新主张。爱人民不仅是一种爱国的情绪性体验,更是一种切实的实际体验,是一个人践行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情感的实际行动。

三、拥护党从拥戴学校党组织做起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而且在教育上业带领我们去的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

谈起师德,我们们都知道,师德是教育实践的产物。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师德规范:如“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热爱学生”、“奉献社会”……等师德标准,至今依然熠熠生辉。而孔夫子、朱熹、王夫之、陶行知等教育大家更是中国千千万万教师心目中的师德典范。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爱”。

一、对学生的“爱”。

正如夏丐尊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师德的核心。对学生的“爱”表现为多方面。如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等等。可以说“爱学生”是教育永恒的呼唤。

二、对事业的“爱”。

对事业的“爱”,决不是说教师不顾个人身体健康,带病也坚持站在三尺讲台上,而是说要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始终蕴含着为一定社会服务的本质。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的教师,不论是因为何种原因选定这个职业,都就明白这一选择的意义:奉献、无怨无悔。这就要求我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用教育诠释人生价值。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的肩上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为了担负起这一重任,教师应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国家、爱民族,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将自己的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历史、人民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产生真正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

志存高远,用教育诠释人生价值。教师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实现自已的追求,使自己从事的职业成为幸福的源泉之一。在全社会大力提倡教育,不断改善教师待遇的同时,教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劳动,善于从平常的教育工作中去发现工作的意义,发现工作的乐趣,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在人类精神历史长河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精神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最终自愿地将我们人生价值的大部分奉献给人类的教育事业。

其次,要遒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真正教书育人是应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来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信仰有灵魂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有特长的准职业者。所谓大爱无言,大爱无痕,大责无疆,为将教书育人这门心灵艺术做好,我们必须做到: 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推已及生地理解学生,这样教育学生才有成功的基础。这当中包括教师本人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以文化的熏陶。还应该以灵活机动的智慧育人,像设计好每一问题,为学生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要注意恰当地“无心插柳,柳成荫”等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修正错误、不断进步的空间。

就像《悲惨世界》中善良的神甫,面对偷盗自己银器的主人公冉阿让和追捕的警察,神甫选择将银器当面送给冉阿让,给了主人公冉阿让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于是一个小偷,从此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到处行善的老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前面讲的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故事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吗?当孩子们出错时,我们发自内心地拉一把、帮一把,孩子可能就像冉阿让那样,从此改头换面。纪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使您想用纪律要求学生,也一定得活学活用,让学生从心里诚服。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才。”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各有不同,特长也各有不同,因此对待他们的教学不能完全相同。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深入了解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给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各有所长。就像一块长势喜人的草地上,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这有何不好?没必要都是名贵的幽兰或富贵的牡丹。

3、教书育人,育人优先,创新优先。

教育的成功是用情感去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而一段时间,我们最常提的是孩子们的分数。其实分数代表什么呢?分数只能说明这个学生的解题能力,至于创新能力、个人品行怎么样,却很少提起。以至于产生一些单纯的高分学生,而这些高分学生走入社会以后,或是不约而同地感到失落,因为他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或是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智商犯罪等。如果说前者无能,后者就是可恨。可归根结底,根源在教育。

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就像一张白纸,无奈的由教师、家长、社会在其上描绘,不同的描绘,给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不同的基础,既使所谓的“无能”、“可恨”学生在日后想改头换面,社会又在不同程度上给他们造成无形的阻力。所以,作为教师,责任重大。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不能轻易判定一个学生的品行,多一些表扬,少一些空洞的说理;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好的,虚心接受孩子们的意见,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去感染学生。鼓励孩子们去创造,哪怕只是一个的建议,都应从正面去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去帮助学生完成自己小小的创造。不要去打压或鄙视学生的提议或想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体会的创新带来的乐趣。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和家长。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

综上所述,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做到心中有大爱、大德、大责,胸有成竹,我相信,新时期的教师一定能担负起为祖国,为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的责任。

《师德新说》教案

(二)主讲人:张勇

 下篇 师德解读 ——第二章: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他现象十分严重。

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内外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

四、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

总之,我们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师德新说》教案

(三)主讲人:张勇

 上篇 师德解读 ——第三章:关爱学生

一、案例分析

有一次,上语文课,全班同学在做课内练习时,我观察到一名女学生的神态有点不对头,做作业象是偷偷摸摸的,我没做声,和往常一样慢慢地从另一小组那边很自然地转到该生旁边,才知她在做别的作业。这次我没被她发现。为了不伤她的自尊心,我并没戳穿她。我若无其事地走到讲台前,再仔细观察一下,那位学生还是在一股劲地做别作业,这一次我有意从正面袭击走到她面前,她唰地把那作业用化学练习本盖住。她的脸红了起来,并看我一眼,立即做起了语文练习。我还是没说一句话,走到另一组去了。这一情况只有她的同桌和我知道。课后,我找这位同学谈话,她知道错了,且感激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戳穿她和批评她,这样无声的教育真起到了很好效果。在以后课堂中,我已经看到了她在学习上劲头比以前足了,学习比以前自觉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都能专心致志、踊跃发言,作业质量明显提高,并且能主动向好同学学习,有问题时常来问老师,所以学习成绩有了明提高,在上学期期末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老师要宽容,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犯了错误,不能大骂痛骂,不要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指责;批评要讲究方法,有时无声的批评要比有声的批评所起到的教育效果好得多,必要时要给学生 “台阶”下,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 这件事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与逻辑

而言,应该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生活、引导他们正确自主地学习。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你面对的是一个个极其富有而又极其脆弱的心灵,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在他们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象。教育与教学不应该意味着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学生犯错绝不能过分指责,而因正确引导,在表扬中夹着批评,这样学生就愿意跟老师接近,听老师的话。教师需常常提醒自己: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要认真地处理好。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只有我们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最平等而又博大无私的爱,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敬,才能赢得最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我们老师要用爱心去拥抱一切学生,去理解、信任他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努力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使他们出自内心地、主动地和老师交朋友。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材培训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一、“关爱学生”是教育永恒的呼唤

(一)“关爱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二)“关爱学生”是追求教育理想、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三)“关爱学生”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在要求

(四)“关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

二、“关爱学生”蕴含丰富的内涵

(一)面向每一位学生

一是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二是关爱个性特别的学生。三是关爱犯错误的学生。

(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保护学生安全

(四)依法维护学生权利

(五)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关爱学生”需要教师身体力行

(一)教师要修炼出热心肠

(二)教师要修炼出好脾气

(三)教师要修炼出一套关爱方法

1、学会尊重

2、学会保护

3、学会惩罚

《师德新说》教案

(四)主讲人:张勇

 上篇 师德解读 ——第四、五章:教 书 育 人、为 人 师 表

第四章 教 书 育 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一、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二、面向全体 因材施教

(一)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三)面向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第五章 为 人 师 表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 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 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 私利。

一、情操高尚 知荣明耻

(一)优秀品德的垂范者

(二)以身作则的践行者

二、注重礼仪 举止文明

(一)教师的仪表示范

(二)教师的语言示范

三、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

(一)注重同事间的团结协作

1、谦虚为怀

2、以诚待人

3、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1、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2、平等尊重而不迁就

四、作风正派 廉洁奉公

(一)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的弊端

1、“有偿家教”违背了师德的基本要求

2、“有偿家教”偏离了教育的内核

3、“有偿家教”异化了纯洁的师生关系

4、“有偿家教”使学生陷入“恶补”的怪圈

5、“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教师应淡泊名利,廉洁自律

1、淡泊名利

2、廉洁自律 问题探讨:

一、如何正确处理教书育人的关系?

二、如何正确处理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三、如何正确处理言教与身教的关系?

下载师德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德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德教育教案

    感恩在行动、爱心献给父母 活动目的: 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

    师德师风教案[模版]

    2015年度《新时期师德修养》培训教案 科目:师德 内容: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主讲: 时间:2015、7、12 地点:多媒体室 学时:4学时 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 一、敬业精神 1、敬业精......

    辅导教案(师德)

    罗甸四小“十二五”小继教 《教师不可不知的50条教育禁忌》辅导教案 时间:2013年10月6日 地点:会议室 辅导老师:王丹萍 参培老师:本校全体教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教师如何使自己......

    新师德培训教案

    培训时间:2013年3月5日 培训地点:xxxx办公室 培训人:xxx 培训内容:教师的困惑——师生关系现状 第一节、疏远与冷漠:一朵盛开在师生间有毒的花 要避免对学生冷漠和疏远,我们就要增......

    师德师风教案(5篇材料)

    师德师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师对待事业的态度 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的职业态度主要体现在:树立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追求以育人为本、塑造美好心灵的职业理想;培养不求......

    师德师风学习教案

    师德师风学习教案 蒙城六中王文静 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师德是相辅......

    师德师风学习教案

    师德师风集体学习教案 邢 超 学习内容:教师师德十不准 学习时间:2013年9月15日 学习地点:学术报告厅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讲授过程: 一、 导语: 为响应上级号召,同时也为了切实加强......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案

    黄渡学校“十二五”《新时期师德修养》 教案 第一课时 绪论 第一节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教育活动的道德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