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皮影戏》教案
设计意图:
在我园年俗表演中,我们邀请了皮影艺人为孩子们来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艺术中,孩子们对皮影戏这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园也为孩子们开设了有关皮影戏的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皮影戏,学习制作皮影并尝试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影戏的有关知识,知道表演皮影戏需要用到的一些道具。
2、了解制作皮影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激发幼儿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出皮影戏、皮影戏台、三套皮影(小小的早餐,熊出没,十二生肖)、PPT、铁环数个,铁棒数个,木棒数个,皮影卡、灯、故事创编、音乐、材料盘、剪刀数个、活动过程:
一、了解欣赏皮影戏
导入:孩子们好,昨天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们告诉了我几个你们喜欢的故事,有《熊出没》《十二生肖》《猫和老鼠》等等,老师也让你们用塑料板纸画下了故事里面的人物,今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我特别特别喜欢的故事《小小的早餐》,请你们欣赏一下。
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引导幼儿说出皮影戏,知道表演皮影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灯影戏”,就是通过我们这个戏台幕布后面的灯光投射出我们这个活动皮影的影像,这种表演形式我们叫他“皮影戏”也叫做“灯影戏”。
师:其实我们这个皮影师我们这出皮影戏里最关键的道具,那皮影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呢?请你们想一想让幼儿探索,尝试说出皮影的制作过程。
师:孩子们,其实我们民间古老传统的皮影制作是用动物的皮质做成的,但是工艺比较繁琐,为了做工方便保存方便,我们现在都是用塑料板纸来制作皮影的。
师:孩子们,我们制作皮影一共分为几步呀?
幼:三步。
师:第一步是绘制皮影,第二步是剪切,第三步是将材料把皮影卡连接在一起。
二、幼儿制作皮影,教师巡回指导
三、表演皮影戏
每组幼儿表演不同的主题。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分享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那我们带着这些皮影给其他小朋友进行表演吧!
第二篇: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教学内容:
《皮影戏》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剪纸》学习剪刻方法的基础上,将平面的剪纸制成会活动的影偶,主要是做皮影、演皮影。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课通过欣赏皮影表演现场图、皮影人偶图片、传统皮影制作步骤图等等,让学生掌握皮影戏在表现内容、色彩、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共享皮影艺术的绘画、雕刻、演唱、动作之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与多元文化观相提并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对皮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掌握皮影制作的流程和工艺。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制作和参与表演,更加全面地体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皮影艺术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了解皮影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皮影制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
皮影的传说与历史:“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 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
同学们很喜欢看电影动画片,那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的?(欣赏教师准备的图片皮影戏资料)导入本课——多姿多彩的皮影。请同学们看我们组给大家搜集的有关皮影的美丽传说。
三. 讲授新课
1.皮影:课本上这些多姿多彩的人物是用皮革作出来的,叫皮影。皮影俗称灯影戏成灯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2.介绍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区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3.我国著名几个皮影戏产地:河北皮影、陕西皮影、甘肃皮影、山东皮影、北京皮影。4.学生欣赏课本,复习学过的知识。
5、皮影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1、景观设计
2、平面图案
3、舞蹈元素
4、影视作品等等 观赏作品《桃花源记》以皮影为元素的中国动漫 四. 课后小结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皮影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皮影都是精美的民间工艺,我们应该热爱我国的传统工艺。
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作品集体欣赏交流;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能够发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汇之处。
作业:搜集皮影戏的知识,下节课给同学们分享。
第三篇:《皮影戏》教案
《皮影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描画自己的影子影子的游戏,感受图形的外形美。
2、通过和添加的表现手法,影子的游戏对简洁图形的艺术美有初步的了解。
3、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进行添加和组合。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的皮影戏。
2、寻找影子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造型。
3、描画的影子清晰并且造型基本准确。
课前准备:
1、收集剪影作品
2、在大自然中寻找影子(在投影仪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产生变化无穷的影子造型)。
3、收集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肯定看过《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小朋友有没有觉得它和其他的卡通片不同呢?我们给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做皮影戏,这些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那小朋友知道有关皮影戏的哪些知识呢?
二、讲授新课 介绍皮影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至今未能扭转。
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看来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了不起啊!刚才呢,小朋友已经了解了皮影的原理,那我们小朋友是否可以到大自然中,在我们玩的游戏中去找一找呢?譬如:在太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以及大树和其他事物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奇特造型,(师在投影仪的光照中用手做出各种动物的形状)。
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试着做一做各种造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描画下来。并思考在不同光线下影子的不同变化。
三、布置
寻找生活中更多的影子造型,了解皮影的相关资料,及制作。
四、小结 教学随感:
学生了解了皮影戏的制作原理和方法,也明白了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影子的方向也不同,为下节课的作业打下了铺垫。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皮影,也知道了它是我们中国优秀民间艺术的一种。同学们如果还有知道更多内容的,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小朋友们可以利用电脑查找我们需要的各种知识,真是又快捷,又省时间。不会的可以求助你的爸爸妈妈,和老师。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世界艺术大师——马蒂斯。
(一)欣赏他那独具风格的剪纸作品
马蒂斯他用剪刀创造的植物世界,色彩鮮艷,造型简单、有趣,充满动感,使人感受到他对生命充滿乐观的精神。
本來馬蒂斯只用油彩画画,后来他发现了色紙。他先用色纸做出布局,再开始画。剪刀能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线条简单有力、色彩鲜艳明亮。
马蒂斯真正剪纸是在年纪较大时。有一次开刀,身体复原期间,只能做一些不吃力的工作,像画素描或剪紙,才发現剪紙比绘画更有趣味性。马蒂斯的剪紙看起来很简单,变化却很多。红色、橘色、蓝色的树页,果实、美人鱼、鹦鹉,像是一首大自然的组合曲;同样简单的线条,也可以变化充满旋涡动感的海洋。
他说,在剪纸的过程里,并不知道要剪出什么,只是完全信赖他的手,当他剪出一只鹦鹉时,他觉得自己就变成那只鹦鹉了。剪紙使他重新找到了自己。
在大自然光的造化下,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请同学们把你观察到的奇妙景象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下,老师看看谁最勇敢?
(二)发展阶段
1、再现影子——可以通过投影仪描画影子,也可以通过太阳照射描画影子。
2、再造影子——通过对物体的旋转、观察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影子变化。了解物体外形结构与影子之间的关系。
3、创作影子——学生在太阳光下做出各种姿态互相描画。创作出美丽的影子。
4、美化影子——在描画影子的画中进行联想和添加,使它成为一张完整的创作画。
(三)欣赏书中图例,并谈谈感受
三、布置作业 画有趣的影子
作业要求:
1、合理的构图,使影子作为主体鲜明而饱满的画出来。
2、描画的影子清晰,造型基本准确。
3、在影子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大胆添加和美化。
四、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五、讲评
六、小结
每个小朋友画的都非常有自己想法,老师很高兴。希望你们继续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七、课后拓展
1、向大师学画,运用色彩组合和变化。完成具有装饰意味的影子画。
2、试着做做你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把它做成皮影戏。
第四篇:皮影戏
浅谈陕西民间艺术——皮影戏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强调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意义。民间艺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
[关键词]民间 皮影 审美 寓意 保护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
一、皮影戏的起源及由来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
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置办精工影箱、私养皮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乡市有二三十个皮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皮影班对擂演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皮影音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皮影音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皮影音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二、陕西皮影民俗文化特征
民间皮影艺术历史文化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民俗文化、民间娱乐的艺术形态。陕西是我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民族传统,皮影艺术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与民间习俗相互承载着地方传统和民俗文化。
陕西皮影戏习俗及民俗文化:
中外古人早期均有把人影当作灵魂的观念,被历代巫术所用,使之形成民间“弄影还魂”之术。舞动的影像便是与想象中的神灵沟通,达到意愿传达的载体。陕西皮影与众多的民间习俗活动相关联,在广大农村地区,皮影戏非常流行,人们在祈雨、祈晴、谢土神、庙会、寺院“开光”及个人求子、求仙药等民间习俗活动后均有酬神还愿的影戏演出,称为“报神”,在影戏中,出现大量的天上、人间、地下的各路神仙朵子,“天官大帝”、“招财童子”、“福禄寿三星”,和寓意吉祥的“和合二仙”、“五子夺魁”景片、彩帘子用于祈祷、许愿。影戏的唱词则代替人们向神灵祈求吉祥平安。此外,在欢庆丰收、嫁娶生子之类的喜事,及为逝者超度亡灵的丧事时都有皮影戏上演,人们图热闹,寄哀思。由于皮影被民间大众赋予了神性,故陕西皮影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定,如男女影人不能对脸存放以免乱了阴阳,皮影的翻动要用杆不
能用手等习俗、习惯。在陕西皮影造型中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传统吉祥图案,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观念。如在武将的甲靠中运用最多的“万字纹”寓意绵长不断,富贵不到头。皮影景片中出现的“古钱纹”为富寿双全之意,“盘长纹”又被陕西人称之为“蛇盘九颗星”为四环贯彻,一切通明之意。另外很多谐音讨口彩的复合图案,如梅花和喜鹊为“喜上眉梢”,石头和雄鸡为“市上大吉” 鹿和鹤为“六合同春”等,均体现了民间美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传统。与陕西皮影艺术相互依存的民俗文化,符合民间大众向往美好幸福的主观愿望,在皮影造型意识中更是沉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皮影从形式到内容上多褒善贬恶,蕴涵了人们希望战胜自然的力量。历代变迁,陕西皮影艺术已成为研究民间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及社会关系的百科全书。但皮影戏发展至今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三、皮影戏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皮影戏面临的问题
1、政府保护制度不完善
影戏已成了一个濒危剧种,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影戏作为一项古老而又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濒危的现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快了对它的抢救和保护。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开始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程,现在已经有13个地区的影戏荣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13个地区的影戏成为了首批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一些地方影戏成为了省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作为一个影戏大国,其保护程度仍然是相当薄弱的。
2、影戏班子规模小,没有特定的制作交流场所
陕西皮影艺术逐步萧条,最后仅有的皮影戏班也为数不多了,少有的民间表演团体坚持了下来。并且皮影演出大多是应邀请临时塔台演出,没有固定的戏台。
3、缺乏观众群体,受关注程度低
当今,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使得皮影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无疑,传统的皮影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是它适应如今快节奏社会最大的障碍。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全功尽弃的可能性。同时,成品的保存也是一个难题,长时间的日晒会使颜料褪色,温度的湿热变化也会造成皮影的变形。这对强调批量生产的工业化社会来说无疑都是致命的弱点。
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表演人才,甚至最终能组成一个皮影剧团,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全中国目前仅存的皮影剧团屈指可数,而且都集中在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山区及农村。这样的表演方式及传播渠道显然无法让皮影戏走入城市,乃至走向世界。
4、影戏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虽然皮影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皮影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当年的制作和表演艺人如今都已年逾百岁,这门精湛的技艺眼看着就要失传。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来学习皮影技艺。有的戏班里,年纪最大的有80岁,最小的也有近60了,皮影戏也就快失传了。
(二)皮影戏的保护措施
1、政府对皮影戏的保护—立法保护
皮影戏是一项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然而却面临这失传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光靠民间皮影艺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政府应把保护皮影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申报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
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皮影属于表演艺术,其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皮影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皮影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必须致力于对它的保护。在人们的文化保护意识还没有充分树立起来之前,立法显得格外重要。况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做下去。要实施好这项工程,仅有应急性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坚实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可以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进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皮影成功申报成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意义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了这个前提后,皮影的传承和发展将得到保障,这一优秀的文化艺术将重现昔日的辉煌。这是无数民间艺人世代的期盼,也是对皮影保护最有效、最长远的做法。
(2)建立皮影专属网站,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皮影观众,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喜欢皮影艺术的人还有很多,尤其是到陕西旅游的游客。目前信息传播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要属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建立陕西皮影的专属网站,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陕西皮影,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供广大网友沟通和交流,为陕西皮影的保护和传承出谋划策。例如“中国皮影网”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皮影专属网站。
另外,电视也是现代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应借助电视媒体扩大皮影的影响力。案例:200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许多人看到了由老年朋友表演的皮影舞蹈《俏夕阳》,反响十分强烈。可见皮影还是具有广阔的演出市场。陕西皮影从中可得到借鉴,根据观众口味,市场需求编演新剧目,灵活改变皮影的演出形式,通过电视让皮影走进大众心中。只有了解皮影、喜欢皮影,才能共同出力保护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
(3)发行皮影邮政明信片
很多地区,尤其是旅游发达地区,都会发行明信片以宣传景区景点,如丽江的束河古镇;大理崇盛寺三塔等。皮影明信片不仅可以宣传陕西皮影,提高皮影的知名度;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外地游客到腾冲可购买作为纪念,也是赠送亲友的不错选择。因此,政府发行皮影明信片是保护皮影的有效方法。此外,运用技术,系统规范地保护皮影。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过照片、录像、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陕西皮影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对戏目种类、人物形象、角色功能、表演流程以及雕刻工艺等等进行记录、数字化处理,形成资料库以便永久保存是非常必要的。
2、民间对皮影戏的保护
(1)培养影戏接班人,认定杰出的影戏传承人
改变古老行规,根据近代以来的研究及考察可以看出影戏行招收学徒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并形成了许多相关的习俗,例如拜师礼、写投师契约、期满谢师等。学徒在学习期间,必须给师傅一定的报酬,即“学费”。影戏学徒的学习期一般是三年,学习期内,第一年是白干,戏班不给学徒工资;第二年有的学徒可以拿一半工资,有的则全付。但在学习期内,无论收入多少,都归师傅所有。以上这些规定无形中破坏了许多人想学皮影的想法,皮影行业因适应现代社会要求,适当改变或取消以上行规。
放宽条件,取消性别限制,以前的皮影戏讲求的是“祖传制度”,例如师傅会传授技艺给媳妇,却不会传给女儿,因为怕手艺会外传,与自己竞争。尤其早期的老师
傅在表演皮影戏时,会在身后搭起一块板子,负责打鼓等演出乐器的师傅则在板子后,所以实际上是看不到师傅是如何操作表演的。要使陕西皮影发扬光大、后继有人,就必须放宽条件,让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学习到皮影的精髓。老祖宗所留传下来的智慧与产业,若后人不加以学习、保存与推广,则许多传统技艺便会很快就失传了。
(2)对皮影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皮影的剧目丰富,多取材于传奇、演义及民间故事等。二十多年前观众最爱看的剧目是《隋唐演义》、《北宋杨家将》这样的传统剧目,现在爱看的是折子戏和一些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的小剧目。除了剧目上的创新,设备上也有了改进,唱词有了字幕提示,伴奏也用光碟播放,听觉感受变得更好。要使陕西皮影不断发展下去,必须不断努力,在保持皮影原本特色和文化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创新。
(3)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皮影保护的必要途径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维护民族多样性方面已先行一步,并取得了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他国的政策、措施和经验中借鉴成功的做法,毕竟是有益的。组织表演艺术团队到各地进行巡演,尤其是皮影发展较好地区,如唐山、浙江等地,可就皮影的表演艺术、制作技巧等进行交流,吸取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皮影是宝贵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既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倍加珍视的财富,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而保护工作需要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3、企业对皮影戏保护的参与
(1)捐款建造皮影艺术博物馆或传习馆
要使皮影这一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建造皮影艺术博物馆是很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为皮影演出提供固定的演出场所,还能收藏、展示影人,让民众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秀文化,让外地游客能一饱眼福。博物馆内可分设文物展厅、皮影演出厅等。抢救征集民间皮影,利用博物馆收藏保护。借助博物馆研究实力、影视设备以及先进的保管保养手段,将其纳入关注范围,应是陕西皮影得以抢救保护的一项有力措施。此外,因地制宜,建皮影传习馆。获得社会各界的投资建传习馆,通过传习基地不但可以培训众多新一代皮影艺人,将之发扬光大,而且通过传习基地的工作,可以树立并带动全民保护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的艺术自己传承”。(2)制造以影人为题材的工艺品
皮影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可以根据皮影的这一特点推出皮影文化艺术产品。陕西旅游业发展日趋成熟,而且旅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皮影艺术工艺品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可作为陕西又一重要的旅游产品。
四、陕西皮影的艺术价值及对社会的贡献
陕西皮影艺术是以中原影戏为源、长期流传于民间、经历代发展而形成,以华县、华阴一带皮影为主向各方向传播,影响了晋南、甘肃、川北、青海等地的皮影艺术
陕西皮影在民间皮影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陕西皮影是民间美术中集大成者,它广泛吸收地方戏曲、民间剪纸、民间年画艺 术的造型特征,以其唯美主义的艺术追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大量形态优美、雕刻精细、极具形式美感的影人和景片以及具有丰富想像力的神仙朵子,其造型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传统吉祥图案,既丰富和充实了皮影的造型,又迎合了民间大众的集体审美意识,具有黄河流域母体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内涵。
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乾县阿宫腔、富平县弦板腔作为民间美术造型的经典,在民间艺术品市场呈升值趋势,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研究保护陕西皮影艺术,对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荧幕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耒,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荧幕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奔赴前线阵地进行慰问演出。在抗日战争和土改时期,不少皮影艺人配合时局编演新戏,成为宣传革命的轻骑。中国皮影艺术之中,还蕴涵着许多历史信息。学者们可从中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以及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问题。在今天,虽然人们已经远离了皮影,但是只要我们找到皮影艺术的精髓,她仍然会回到我们的身边。
参考文献:
1.魏力群.皮影之旅[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 2.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7.6 3.李跃忠.影戏[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 5.李跃忠.灯影里舞动的精灵—中国皮影[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1
第五篇:皮影戏作文
皮影戏作文
听不懂的>故事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方娜
星期三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城隍庙看皮影戏表演。远远地,我们就听到庙里悦耳的锣鼓声和动人的弦乐。
庙里燃着两支红色的蜡烛。观看皮影戏的人还真不少,不过大多是老人。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看皮影戏,一边吃果子,非常惬意。
戏台搭在地上,前台是个木质的四方框,上面镶了一层白布,后面的灯光照着皮影,就可以看到皮影的动作了。另外三面用竹棍子撑起来,外面包了一层红布,就成了一间小小的包厢。透过缝隙,可以看到里面有三个皮影师傅,一个师傅负责掌影子,不时唱上几句,有时还跺脚助兴。另外两个师傅负责好几样复杂的乐器,如敲锣打鼓,拉二胡等。他们还要分几个角色,用几个腔调唱台词。
一个小丑模样的人物出现了,一边跳一边说着什么。戏词好像是方言和普通话混在一起的,我和刘洋都听不太明白。
“刚才唱的是什么?”我问刘洋。
“我是一个肚。”刘洋说。
“不对吧?‘这是一条路’还差不多。”我忍不住笑起来。
由于听不懂台词,我稀里糊涂地看完了这场皮影戏。后来问旁边的爷爷,才知道表演的是《樊梨花》的故事。
那位爷爷告诉我,皮影戏主要运用方言说唱,还临时掺杂了其他地方的方言和腔调,刚开始听时会有些难懂。如果在观看皮影戏之前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听起来就容易多了。
(指导老师 许交飞陈怀瑞)《皮影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