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影子变变变》及教学反思大全
大班游戏教案《影子变变变》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运动的兴趣,锻炼幼儿散跑的能力,培养幼儿能灵活闪躲和有目标奔跑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游戏《影子变变变》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背景
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做的:我让幼儿集中在操场上,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到哪他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找影子”游戏让幼儿了解物体是有影子的。通过玩“影子变变变”游戏,让幼儿观察、了解影子的特点。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散跑的能力。
2.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能灵活闪躲和有目标奔跑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让幼儿观察、了解影子的特点,怎样引起幼儿的关注,引发幼儿的持久兴趣和努力地去创新、去挖掘、去发现幼儿的潜能
活动准备
安全场地---操场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做各种模仿动作,充分活动身体.幼儿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做各种模仿动作.如:太阳晒到肩膀上,肩膀耸一耸,太阳晒到腿上双腿跳一跳,太阳晒到腰上扭一扭等.2.玩“踩影子”游戏,练习闪躲跑和追逐跑?
(一)请幼儿看看:太阳下我们是什么样的?
(二)请幼儿变换姿势,看看自己的影子有无变化.(三)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玩“踩影子”的游戏.3.集体玩“踩影子”的游戏.在指定范围内,教师做踩影子的人追幼儿,幼儿注意闪躲,被踩到影子的幼儿到场地一边稍微休息.4.再次组织集体游戏,变换踩影子的人.一个人踩影子,其他幼儿在规定范围内闪躲.活动结束
教师:“太阳下山了,要休息了.”提示幼儿做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可让幼儿糅糅腿,膝盖全身放松.德育教育
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影子的探索还是表面的、肤浅的,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幼儿的关注,引发幼儿的持久兴趣,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做一个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地去创新、去挖掘、去发现,那么我们的活动必将更加有效,我们的孩子必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幼儿忽视的,因为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做的: 我让幼儿集中在操场上,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到哪他到哪,紧紧跟在我身边。”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找影子”游戏让幼儿了解物体是有影子的。通过玩“影子变变变”游戏,让幼儿观察、了解影子的特点。通过“踩影子”游戏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躲在树阴下就踩不到影子?”即影子产生的条件——必须有光源。虽然影子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我们的孩子对于这一现象却并不了解,因此,当我在进行前面那些步骤的时候,孩子们特别的认真,也特别的兴奋,对影子充满了好奇感,整个活动的过程幼儿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即让幼儿在活动中游戏玩耍,在游戏中体验学习,在游戏中感悟道理。自然界是一个神奇的课堂,在其中,有着最生动的课程资源,而关键就在于我们做教师的去怎么样发掘和利用了。就拿本次活动来说,我觉得对于影子的探索还是表面的、肤浅的,主要的作用是引起幼儿的关注,引发幼儿的持久兴趣。我们老师应该继续在一日生活中,不断的渗透、适时的引导。我觉得,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做一个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地去创新、去挖掘、去发现,那么我们的活动必将更加有效,我们的孩子必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本文扩展阅读: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它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二篇:大班:影子变变变
主题:我自己
【主题站点】 和影子捉迷藏
【活动名称】 影子变变变(以科学领域为主)【年龄段】 大班
设计思路
1、对活动价值的分析
大班主题活动“我自己”的开展过程中,有一个关于“和影子捉迷藏”的站点。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到好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站点要求中同时提出“在比较中感知和探索影子的基本特性。”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满足大班孩子继续探究的兴趣?提高孩子探索的能力?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深入分析,以及孩子对影子的已有经验的把握,挖掘了影子与光源、物体变化这一科学特性,同时结合大班孩子合作行为初步萌发、探索能力初步形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2、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有关影子的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此活动来源于集体活动“测量影子”的延伸,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趣味性,对于大班幼儿有延续探索的吸引力和不断深入的挑战性。并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熟悉的材料,于操作过程中,他们会不断遇到问题、操作实验、解决问题,一次次的分享交流、思维碰撞中,有发现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这些激发孩子勇于尝试的探索精神。在一次活动中,提供两次不同难度的操作,孩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经验,从影子形状的变化,到合作发现问题,不断激发同伴之间的合作与探索。孩子只有通过探索、操作才能找到物体和光源之间造成的有趣光影现象。
3、对活动设计的思考 活动共预设了三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通过幼儿前期经验的回忆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明确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影子的经验。
环节二:影子变变变。一共非常两次操作。第一次操作,通过幼儿的个体操作,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现,初步感受光与物体之间变化造成的不同的影子。第二次操作,此环节中给予孩子充分合作探索的时间,不仅进一步体验了光影的关系,更推动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合作发现的快乐。环节三:延伸。通过提问、视频欣赏等,让幼儿感受到光影现象的神奇魅力,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索、操作光与影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合作中,发现物体和光源之间造成的有趣光影现象。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教学准备
手电筒、投影板、记号笔、提示卡、视频
教学过程
一、影子真有趣
【通过幼儿前期经验的回忆交流,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梳理、明确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关于影子的经验。】
1、经验回顾 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影子吗?它是什么样的?
2、关键提问
(1)什么东西会有影子?(2)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3)你见过的影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只要有一道光、一个东西、一个面就会产生影子。影子有时大有时小,有时长有时短。(提示:本环节是孩子们对于过往有关影子经验的回忆,通过幼儿的交流了解影子是有变化的,从而为下个环节的操作做好铺垫。此环节控制在5~6分钟)
二、影子真会“变”
【通过两次不同的操作,让幼儿感受光与物体之间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子,进一步推动孩子探索光和影的兴趣,同时体验合作发现的快乐。】
过渡语:究竟为什么影子会有那么多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做做小实验,找找答案。
1、第一次操作(1)要求:
每个人拿一支记号笔和一个手电筒玩一玩。 找找记号笔的影子,发现它有什么变化。(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引导幼儿操作过程中仔细地观察。 观察幼儿操作中坚持探索的兴趣。(3)交流和演示: 关键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变化? 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4)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提示卡——大小与远近、长短与角度(方向)
小结:原来,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变大变小,变长变短,只要改变光和记号笔的位置,就可以创造各式各样的影子。
2、第二次操作(1)要求:
两人一组,用一支记号笔、两个手电筒玩一玩。 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合作情况。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摆放方法进行探索。(3)交流和演示: 关键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怎么做到的?
如果呈现“一上一下”,“一左一右”的影子,你有什么办法?请你们试一试。 如果想要在记号笔的周围一圈都出现记号笔的影子,可以做到么?
小结: 原来,只要有好几个光从不同方向照射,一支记号笔可以有好多个影子,而且位置也不同。(提示:在集体交流讲评的环节,建议老师利用幻灯片的空白页,使用功率大的手电筒直接在幻灯片上呈现影子,这样便于幼儿的观察。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建议老师给予孩子充分操作的时间,让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三、影子真神奇
【通过提问、视频欣赏等,让幼儿感受到光影现象的神奇魅力,从而进一步萌发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兴趣。】
过渡语:我们中国人非常聪明,还利用光影这个有趣的现象做了很多的事情。
1、出示视频:幼儿观看《符号中国》。
2、关键提问:
看了视频,有什么感觉?
还有一种戏,好像影子在做游戏,是中国人特有的,知道是什么吗? 结束语:影子真有趣,我们回教室再去玩一玩,去发现更多的秘密吧。
(提示:此环节是轻松的环节,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激发孩子对于光影现象的兴趣,时间在5分钟以内)
温馨提示
1、本次活动需要幼儿有玩手电筒的经验。
2、幼儿需要掌握呈现影子的集体方法:光源、物体和面的三点一线。
3、第二环节的第一次操作中,如果孩子缺乏一定的探索经验,建议在第二次操作之前给予一定时间,让孩子验证第一次操作的结果,再进入合作操作的环节。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活动《头发变变变》教案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活动《头发变变变》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一、作品
莫扎特回旋曲(略)
◆动作建议
1--2个8拍,长头发。
3--14个8拍,吹头发。
15--18个8拍,梳头发。
19-27个8拍,烫头发。
28-31个8拍,剪头发。
◆游戏玩法建议
1、幼儿边听音乐边做相应的动作,游戏时尽量站在黑色的地贴上,以免影响周围幼儿的表现。
2、“吸尘器”来时,“头发”可以躲避,跑回座位。也可以被吸到“吸尘器”中。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知强弱的音乐特性及回旋曲的不同乐段。
2、能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出吹、梳、烫头发的动作,提高戏剧创编表现能力。
3、尝试用肢体表现音乐,体验参与音乐剧的快乐。【活动准备】
音乐、头发、黑色地贴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今天我带来了一个小东西,只有眼睛特别好用的小朋友才能看得到。注意看„„教师出示一根长头发。
2、情景故事一一整体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结构
教师配乐讲故事:每个人都有头发,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头发的故事。小头发都是在光光的脑袋上慢慢长大、长长的。小头发最开心的事就是风伯伯请他来跳舞,可是每次跳完舞,头发都会变的乱七八糟,好难看,这时候梳子来帮忙,梳过来梳过去。头发感觉自己还要再漂亮一些,于是就把自己烫得卷卷的,好漂亮!因为烫的次数太多,最后都烫糊了。剪刀说:我来帮忙,只需要修剪两次,就可以搞定!剪完一看,糟糕,头发都掉在地上,变成光头了!你喜欢自己的头发吗?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快乐的小头发。
3、座位游戏一一分段欣赏音乐,创编肢体动作。
(1)长头发
教师引导:每一根头发都是在光光的脑袋上由小变大的。你的长出来了吗?
(2)吹头发
教师引导:风来了,你的头发会怎样飘?
(3)梳头发
教师引导:都吹乱了,拿梳子梳二下,头发会怎样动呢?看清楚我要往哪边梳?
(4)烫头发引导幼儿用手指或手臂模仿烫卷的头发,鼓励创新。
4、快乐的头发一一引导幼儿用肢体随音乐旋律表现头发的不同状态。教师请幼儿站茌黑色的点点上,用自己的身体来演绎一次快乐的头发。
(1)长头发一幼儿随音乐让身体由小变大
(2)吹头发一幼儿站在原点随音乐舞动身体和手臂
(3)梳头发一教师出示梳子,朝不同方向梳,幼儿朝相反方向倾斜身体或手臂。
(4)烫头发一幼儿绕臂,用身体做卷发造型。
教师引导:不同的小朋友,身体会变成不一样的卷卷头发,你是什么样的呢?
(5)剪头发一幼儿随节奏身体表现头发的渐短。
(6)收拾头发一教师扮演吸尘器,吸幼儿扮演的头发。
5、完整玩游戏2-3遍
6、结束部分
幼儿和老师在吸尘器吸头发环节,边吸边出活动室。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树叶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树叶变变变
设计意图 : 随着天气的变化,气温的突然下降,树叶纷纷飘落才将秋季的明显季节特征显现出来,而这些变化也已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根据我们班幼儿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正围绕“多彩的秋天”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特设计了此活动。活动目标:
1.根据树叶原有的形状组合,拼贴图案。2.发展剪、贴、添画的美工技能。活动准备:
1.收集多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并进行压制处理(叶子压平整不要完全脱水)剪刀、胶水、双面胶、画纸。
2.粘贴画范例。
3.《小树叶》音乐、课件。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观察树叶。1.引导
师:“小朋友,秋天到了,秋风把树叶吹进了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捡起树叶放在手上的手上。”
(教师活动前边说边把树叶撒到到教室的角落,听《小树叶》音乐)
“请小朋友拣起来一片树叶,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你的叶子和小朋友的叶子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
(新颖的导入让孩子们欣喜不已,气氛变得轻松活跃)2.观察树叶
“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提示:形状、颜色、和大小)它像什么?”(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粘贴画制作过程。
小树叶真神奇,形状不同,可以像那么多东西!看看我们把几个树叶拼摆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1.出示范画(金鱼)
这幅画是用什么做成的?粘贴的是什么?是有哪几种树叶粘贴成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回答。
2.教师现场做粘贴画一幅
师:(拿银杏树叶)小朋友们看老师手里有一片什么叶子,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的说。(有小朋友说像孔雀,像花裙子,像扇子)
“这么漂亮的树叶,老师想用它做一幅画,小朋友们帮老师一起做吧!”
引导并示范孩子怎样用剪刀、胶水、双面胶等粘贴添画。和孩子们一起做一幅秋天的图画。
(让孩子观察树叶画制作步骤,对过程有整体系统的印象)
三、制作粘贴画
1.幼儿自由选择树叶,初步尝试拼摆。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种树叶,你想用树叶粘贴什么呢?”请幼儿自由的选择树叶,构思自己的树叶粘贴画,在画纸上拼摆,调整。
2.请幼儿跟同伴说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相互启发更好的创意。
3.让幼儿粘贴,制作作品。
请幼儿适当调整或重新组合好的作品,粘贴,添画,美化自己的作品。注意用剪刀要注意安全,胶水涂抹在叶子的反面,并涂抹均匀。树叶要轻压,防止碎裂。
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分层指导。
四、欣赏作品。
将幼儿作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欣赏粘贴画作品,获得美感与经验。放音乐《小树叶》舞动身体学习小树叶舞动,离开教室。【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作品办成“会变的树叶”作品展,让大家欣赏。【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树叶变变变》这个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开动脑筋用树叶拼搭各种东西,一个个美丽生动的造型跃然于纸上,有孔雀、蝴蝶、金鱼、小兔、还有小船等等,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从这个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动特别感兴趣,探索欲望强烈,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
第五篇:蔬果变变变教案及反思
小班亲子制作:《蔬果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插小棒的方法,将蔬果装饰成各种造型,体验创意制作的快乐。2.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增强亲情。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看到过用各类蔬果制作的造型。
物质准备:各种蔬果及教师制作好的造型;各种长短、粗细不一的小棒,如牙签、火柴棒、游戏棒等;水果刀;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蔬果造型,激发兴趣幼儿
师:今天,刘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猜猜他是谁呢?
出示制作好的造型(小朋友果果)请幼儿欣赏,说说这位客人长得什么样子,是用什么的材料做的。果果要去上学,路上他碰到了小老鼠多多,请你看一看,多多长得什么样子,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路太远了,他们俩想要一辆小汽车,你们觉得他可以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制作的材料。
(二)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小汽车
先挑选一个长长的黄瓜,确定哪边做汽车的头和尾巴,切几片胡萝卜,用牙签固定在两边当做轮子。
(三)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教师指导
1.讨论:你想做一个什么造型的东西,要运用到什么材料。2.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 3.教师播放音乐,观察指导。
(四)展示交流
1.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将作品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2.师幼进行观赏式交流。3.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主题《秋天到——拔萝卜》的背景下开展的,因为刚好是要开展小班家长半日活动,所以我们将原活动《萝卜变变变》改编成了亲子制作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有很多感想,现将活动进行以下反思:
一、目标的重新定位,重在情感的激发和体验。本次活动的目标设置为两点:1.学习用插小棒的方法,将蔬果装饰成各种造型,体验创意制作的快乐。
2.通过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增强亲情。
二、精心的活动准备,只为活动的圆满成功。
借助于主题中的其他活动,在本活动开展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常见的水果蔬菜,并参与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所以孩子们对蔬果造型的原材料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奠定了经验基础。
教师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引导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并为我们的活动准备丰富的材料,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也有孩子的参与,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蔬果,而教师则对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预设和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勾勒蓝图,这样,孩子、家长、教师和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了。
三、活动过程
这个活动的环节清晰简单,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出示蔬果造型,激发兴趣幼儿。
第一步,小班幼儿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教师抓住这个特点,首先将孩子的注意力凑个家长的身上转移到教师身上来——出示制作好的造型(小朋友果果)请幼儿欣赏,说说这位客人长得什么样子,是用什么的材料做的。
第二步,果果要去上学,路上他碰到了小老鼠多多,请你看一看,多多长得什么样子,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第三步路太远了,他们俩想要一辆小汽车,你们觉得他可以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制作的材料。
通过这三部曲,教师在情境中引导了孩子观察造型外在特征及制作的材料,然后讨论制作的材料和步骤,引出如何制作,激发制作的兴趣。
环节二:教师示范并讲解:制作小汽车 在这一环节,教师重在演示材料的选择和小棒的运用技巧。先挑选一个长长的黄瓜,确定哪边做汽车的头和尾巴,切几片胡萝卜,用牙签固定在两边当做轮子。
环节三: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教师指导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幼儿说了自己想要制作的造型,但真正到了动手制作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做,这也是小班孩子的一个年龄特点。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家长还准备了图纸,按照图纸上的造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制作,有的孩子是在协助家长,帮忙拿材料,有的家长则让孩子自己动手,有的则是家长在做,孩子在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当作品完成的时候,他们都洋溢着甜甜的笑容,那也是成功的喜悦。
环节四:展示交流
因为大家制作的造型和速度不同,有的家庭已经制作好了就放在展示区进行展示,有的家庭则是紧锣密鼓的在做,展示台上的作品陆陆续续多起来了,大家一边在欣赏一边讨论,有的孩子还当起了讲解员,讲述自己制作的是什么东西。
整个活动的开展非常顺利,这是我们第一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也是第一次亲子制作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既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活动内容,同时又借助此次机会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刚开始我们挺担心孩子看到家长会不会情绪激动,也担心家长会不会不知道如何参与活动,但通过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已经对活动有所了解了,孩子也有进行了相应的辅导,致使幼儿和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活动氛围非常和谐,达到了原先预想的活动效果和活动目标,在活动结束时,家长还为孩子做了很好的模范,主动将活动所剩下的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本次活动,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关系,孩子、家长和教师都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