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亭教案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笔对于每一位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看上去简约,但并不简单!千百年来,正是这毛笔书写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司马迁用它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李白用它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王羲之用它写下了中国艺术史上最灿烂的书法《兰亭集序》,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兰亭集序》的书法之美,来品读这篇美文,去体悟作者在深沉的感叹中,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走近作者: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小时后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唐太宗李世民在《晋书·王羲之传》中高度赞叹: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正是因为唐太宗对他爱之太深了,所以就把《兰亭序》的真迹作为殉葬品,永远地埋葬在了他的陵墓,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都是唐太宗让大臣们临摹的摹本。(投影)这是唐人冯承素的摹本,是最接近原作的,人们用“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来形容《兰亭序》的美,就说它像浮云一样的飘逸,像惊龙一样的矫健,在飘逸潇洒中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三、下面我们先听一下录音,首先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然后找出每一段当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句子,并用文中的一个字加以概括。
(板书)乐——痛——悲
听完录音后,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四、(投影生字读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情感。下面我们先来赏读第一段,第一段最适合女同学们用柔美的声音把这种快乐读出来。(点评:大家读的还是平淡了一点,想想哪些地方还可以再读得更开阔一些?)重点句子再读。
五、由第一段的乐到了第二段的痛,作者的情感为什么会从快乐之情一下转到痛苦之情,作者因何而痛?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读第二段,那么痛苦之事就让我们男人来担当吧!(男生齐读)(读完,点评。重读最后一句,把握语气。同学们讨论片刻,回答问题)
六、(投影第三段的书法)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样的特点。(涂抹、修改中看出激烈的情感变化)这一段的情感句我们也已经找出来了,就是“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论历史如何的发展,社会如何的进步,人们对生死,对青春,对痛苦等等的体验是多么的相似!无论生死和命运,从古至今,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像横槊赋诗的曹操,他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举杯邀明月”的李白也有这样的叹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们虽然是在感慨和叹息,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实际上他们是在思考着生命。敢于思考生命的人,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不朽的精神。那么王羲之在这篇文章中,其实也是在感慨叹息中思考着生命。(投影问题:王羲之面对美景,先是快乐,继而悲痛,还想到了死亡。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怎么评价这种思想?)带着问题齐读第三段。要求同学们动脑思考,并动笔写下来。
七、有感情的齐读全文。
八、作业:整理文中文言基础知识。
第二篇:兰亭集字教案
兰亭序集字对联
“兰竹自幽春不管,山水在抱气能和”笔法学习
长沙市芙蓉区东郡小学
陈丫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些字的笔法;通过作品的学习,能感受到诗词带来的意境和书法的魅力。教学重点:字的行书笔法
教学难点:“兰”“竹““幽”“春“的笔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展示范作,齐读对联
2、“兰竹自幽春不管,山水在抱气能和”
3、释义(兰草和翠竹在山谷中悠然自在地开放着,就连春天也不去打扰他们;在这样幽静的山水之间,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心境能变得很平和。)
二、教授新字
1、齐诵《兰亭集序》第一小节,感受徜徉山水之间的情怀。
2、教授“兰”的笔法
(1)教师在黑板上水写示范,边讲解边直观演示“兰”的行书笔法。(“兰”:草头笔顺请注意,门框笔顺要记牢)(2)师范写:生齐读草头笔顺和门框笔顺
(3)检验学习效果:指名生上台写,其余生在座位上练习。(4)展示:师生点评
3、教授“竹”的笔法
(1)教师在黑板上水写示范,边讲解边直观演示“竹”的行书笔法。(2)师范写:生齐读笔顺(3)生临写一个。
4、教授“幽”的笔法
(1)师范写,详细讲解笔法(中竖起笔重落笔轻,绞丝左粗右细,左低右高,幽点带笔呼应到外竖)(3)生临写一个。
5、教授“春”的笔法
(1)师范写,详细讲解笔法(注意三个左轻横,长短不一,撇捺分别往左右舒展开,“日”左低右高)(3)生临写一个。
三、展示学习效果
1、请三位同学上台表演写“竹”、“幽”、“春”。
2、师点评,纠正错误笔法
3、生在毛边纸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写对联作品
1、欣赏对联范作,师讲解章法。
2、生尝试用宣纸学写对联作品
3、作品展示点评
五、整理工具,下课。
第三篇:兰亭观后感
悲哀·从前·现在——《兰亭》观后感
1931年冬天的绍兴城,在人们抗议日本人占领东北的声浪中,鸦片却让14岁的孩子——林耕家破人亡。
1940年的春天,林耕的弟弟——林田回到了阔别7年之久的蝴蝶湾。然而,蝴蝶湾里的日本女人让他惊愕,更让他惊愕的是这个女人还怀了哥哥的孩子,新思想浸润下的林田,因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而愤然离去,投身到了抗日战争之中。然而不幸的是,他回馈给哥哥的只是一捧骨灰„„
1941年,日本人在又一个春天来临时攻下了绍兴,林耕亲眼目睹井上寻以赤匪之名杀害了方均鹏和阿姿,一个被挖去双眼,一个被砍去四肢,一同吊死。那曾是大力帮助了林耕的方大哥夫妇啊!
面对深爱的日本妻子秀代,林耕纠结徘徊后还是选择站到了抗日的队伍,却不幸地,在山野中被日本兵用子弹洞穿了胸膛。
林耕的妻子——秀代,正是井上寻的女儿。最终也因反对父亲井上寻杀害中国人民而把生命断送在父亲的枪口„„
一把红伞,撑开了血色的小空,却为挂在城头的两颗人头——秀代和林耕避开了凌空而下的雨珠。“啪嗒啪嗒”击落在伞面的声音,击碎了悲哀的人性,荡开了荧幕和现实的波浪,电影落幕,而我的心却依然悬在结局——那悲哀的,只剩雨泪混融的画面„„
这是一部抗日的悲剧,战争用大炮轰击了人民的生活、爱情、友谊,这是从前的悲哀,是战争带来的伤害„„
而它所表现的大情大爱,是如今我们做不到的,我又为现在,感到一种悲哀„„
同样是热血青年,林耕可以放弃对妻子的深爱,把生命漂在水上而去营救抗日的战士,加入到抗日的队伍。而我们,即使活在安逸的当下,满腔的热血似乎只在怨天尤人,连奋斗的热情,好像也因压力渐渐磨灭。
同样是兄弟姐妹,方大哥、阿姿、先生、林田可以为国家放弃生命,可以为了义气把命交给老天,赌上一切支持兄弟来抗日。而如今,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诚信事件,让如今的社会因为小利小惠相互伤害彼此,倒在路边的老人,也要拍照证明后才出手相扶甚至无视,走而过之„„
同样的同样,活得更好,却依旧悲哀„„
电影,总是可以得到启迪的,我们的现实背景——和平,该幸福的我们为何会有怨声?该快乐的我们为何会有泪花?是社会吗?不,是人心!
心是可以改变一切的,我想。只要我们彼此心连心,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他人,我们该是幸福的,不是吗?
第四篇:绍兴兰亭导游词
绍兴兰亭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导游词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绍兴兰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绍兴兰亭导游词1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鹅池用地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为一三角亭,内有一石碑,上刻“鹅池”二字,“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乡人传为美谈。流觞亭就是王羲之与友人吟咏作诗,完成《兰亭集序》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统、孙绰、谢安、支遁等41人,为过“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飘流至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三觞。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园林。
绍兴兰亭导游词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
此时,兰亭正在我们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写诗作画时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当我们来到兰亭门前,便看见“鹅池”二字,这两个字各成风格,“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南洋的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共同书写的。忽见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
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2019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
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
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
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绍兴兰亭导游词3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兰亭序》而出名。兰亭地方不大,但景色非常雅致。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御碑亭是这里的主要景观。
过了检票处不远就会看到写有草书“鹅池”的石碑,相传“鹅”字由王羲之所写,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旷、豪迈奔放,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为“父子碑”。来到这里的游客,几乎都会在这里拍照。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鹅池北岸即是兰亭碑亭,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兰亭碑旁边就是曲水流觞的区域,曲水流觞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年王羲之便是趁着酒兴,挥笔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环荷花池,是康熙年间所建,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兰亭序》。继续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御碑亭背后还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体验当年王献之学字的场景。另外,景区西北有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瓷砚艺术馆,展出了不少书法作品和各种各样的砚台,感兴趣的话,不妨前往参观。
绍兴兰亭导游词4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进入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兰亭景区的重心所在是右军祠。一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绍兴兰亭导游词5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过鹅池三折石桥,便是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方。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皇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块碑被称为“军民碑”。“”**时期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兰亭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又设过驿亭,兰亭的名城由此而来。全世界共有7个兰亭,分别在北京、宁波、台湾、日本等地,但真正的兰亭在我们绍兴。]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流觞亭是纪念流觞曲水场所,是兰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围木雕长窗,外面走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内墙上挂着一副“流觞曲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头沉吟,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态毕露,令人叫绝。此图是明末清初一位画家的扇面画作,这是按原件复制的。后面的《兰亭后序》是当年孙绰所作,清同治年间山阴县知事杨恩树所书。]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题写的石刻多方,大多是历代书家临摹《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手迹。中间的池为墨池,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上面的亭子称“墨华亭”。两侧的回廊是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举行书艺交流的场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兰亭书会的书艺交流就在这里举行。
右军祠的正厅端挂着王羲之的肖像。(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宋宗元副院长的杰作)两旁的楹联是沙孟海先生所书:“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临摹的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其中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临摹本中最真。
讲到《兰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迹,但十分遗憾,难以如愿。当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一代代往下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他出家当了和尚,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如获至宝,将它藏在梁间暗槛中。这时已是唐太宗时代,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的手中,便命萧翼设计谋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的一些杂贴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了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萧翼使辩才视他为“好友”而失去警觉,将《兰亭序集》的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一天萧翼知道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偷走《兰亭集序》真迹后,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集序》,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命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临终时还留下遗诏,要把《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从此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但大家还是可以从各种临摹的本子上欣赏到王羲之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的。]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檐,原为木结构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重1.8万公斤,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的全文,洒脱酣畅。碑阴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一首《兰亭即事》。祖孙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国内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君民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去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年竣工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亩。过溪流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十分幽静,真像是世外桃园。博物馆是展示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陈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时也可举行书艺交流。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表达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这里新建碑廊,现已有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师好日本西宫市、日本天溪会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兰亭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兰亭景区导游词
兰亭景区导游词7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景区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兰亭景区导游词1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绍兴对外接待的当家景区之一。由于兰亭地理位置正好处于绍兴平原、水网地带与丘陵山区的接缘之处,山地景观与水乡风貌得到充分而和谐地体现,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兰亭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等十五人各得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非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绝,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兰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
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
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___时所遗留。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流觞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兰亭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曲水流觞应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风雅之人仿古流觞。
面对着曲水流觞处的建筑就是流觞亭,是纪念曲水流觞的场所,现建筑为清代所成。亭内陈列曲水流觞图、名家书作、当年曲水流觞所成诗文等。
御碑亭在流觞亭之后,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右军祠在流觞亭的东侧。右军祠结构巧妙,四周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侧有池,池中有亭,亭旁架桥。祠内可观天、地、日、月、星五景,可赏唐、宋、元、明、清墨宝。右军祠常作为举行各种纪念和交流活动之地,尤其是书艺交流的重要场所。
书法博物馆在御碑亭后,过溪流石板桥便是。博物馆占地10亩,环境十分幽静,是展示我国书法悠久历史和陈列中外名家作品的地方。
天章寺位于兰渚山山脚,与兰亭隔溪相望。现在的天章寺因已毁多年,很少有人专程游览,但一些专业人士和兰亭有特殊情感之人,仍不忘前去实地浏览。
天章寺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曾为越中名寺。天章寺建成时间远远早于现在的兰亭,是当时兰亭建筑的一部分。天章寺虽然被毁,但大势依旧,屋基完整,环境清幽,值得一游。
兰亭处处成景,处处幽雅,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好地方。八十年代在日本当时很有影响的顶尖级画家高山辰雄曾经访问过兰亭,来绍兴的目的是为写生,原先计划三天的行程被延长至七日,其中有一个半天完全泡在兰亭鹅池的东侧草地上。那天,高山先生在兰亭之内转了一圈之后,对陪同人员说:“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让我们什么事都别干,静静地坐着享受吧。”他一眼就看中鹅池东侧一块不大的草地,席地而坐,一直到公园关门他才不得不起身回到宾馆。
兰亭本身就是很有档次的园林杰作,而且是历史文化含量非常丰富的园林,但对到达兰亭游览的人来说,除欣赏兰亭的景观之外,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兰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动人故事。
兰亭景区导游词2绍兴的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一个十分惬意的午后,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来到美丽的兰亭,游览了闻名天下的兰亭风景区。
走进兰亭,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已经让我赞叹不已。
走在幽静的,用石子铺成的小径上,首先来到的是茂密的竹林。好一片绿油油的竹林啊!竹林绿树成阴、翠竹摇曳,真有“茂林修竹”的味道啊!可能白露和中秋刚过,看,晶莹的露珠舒服地躺在竹叶上,好像不愿意睁开眼睛来看这美好的世界;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给我们唱一首欢乐的迎宾曲。竹叶的形状多姿多彩:有圆形的,有针叶形的,有椭圆形的……颜色也数不胜数:有深绿的,浅绿的,墨绿的……啊,真美!
踩在层层青苔上,这青苔就好像一张软绵绵的绿毛毯,真舒服。别沉浸在脚下了,看看眼前吧。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我面前。这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手迹,上面写着“兰亭”二字,多么苍劲有力啊,可惜“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给我一种古老而又沧桑的感觉,又给人一种遗憾,一种思考……再看看御碑亭内的巨碑,更高,更大。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书法俊美,雍容华贵,好一个英雄皇帝的飞流才气呀!背面是乾隆皇帝的《兰亭即兴诗》,书法飘逸,仰慕至极!
走过兰亭石碑,来到美丽的鹅池。一池清水如翡翠碧玉一般,就连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鹅卵石也看得一清二楚。小鹅们欢快地游着,一只、二两、三只……哇,好多鹅,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白色的,有灰色的,还有灰白相间的……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嬉水,还有的在寻找美食。一首古诗描写的美景立即闪现在我的眼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曲水流觞。在绿树围绕中的斜坡上有一条“之”字形的溪流,溪流中水不太大,但十分清澈纯净,旁边有一块木化石的石碑,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大字。听爸爸说,当年王羲之,邀请群贤好友在此聚会。他们在酒杯里斟满酒,让酒杯随着流水缓缓漂流,如果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要饮酒赋诗,作不出诗的,就要罚酒三杯。我想:古人是多么潇洒,多么浪漫啊!为了再现当年的意境,工作人员在这里举行了模仿曲水流觞,饮酒作诗的助兴活动。我和爸爸也饶有兴趣坐在小溪旁边,这酒刚刚漂到我们身边,于是爸爸喝了一口,我替爸爸背了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我想:我虽然没有赶上一千多年前曲水流觞的盛会,但我心存感激,今天终于感受到了流传千年的千古佳话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还去了十八大缸、兰亭古道等景点……这一天别提有多开心!多有意义啊!
兰亭景区导游词3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进入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兰亭景区的重心所在是右军祠。一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兰亭景区导游词4兰亭,位于绍兴西南兰渚山,是中国浙江绍兴的重要文化古迹和旅游胜地。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在此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而兰亭也因此而著名。
晋朝的绍兴是一线大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永和九年,会稽内史兼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了42位国家军政高官在兰亭举行盛会,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名扬海内外,是著名的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
兰亭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王羲之的兰亭修禊和《兰亭集序》开启中国山水园林、中国山水文学、行书书法三大艺术门类,兰亭文化是魏晋风度和玄学思想的核心组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兰亭根据明嘉靖时兰亭的旧址重建,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重要的名胜古迹,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括:“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东晋的明星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山阴城的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东晋旷达、清雅、飘逸、玄远的时代气质使得这次聚会完全丧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市长,哪怕参与者大多是会稽和建康的军政大腕。
兰亭景区导游词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
此时,兰亭正在我们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写诗作画时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当我们来到兰亭门前,便看见“鹅池”二字,这两个字各成风格,“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南洋的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共同书写的。忽见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
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
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
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
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
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
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20___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
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
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
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
。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
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兰亭景区导游词6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过鹅池三折石桥,便是小兰亭。亭内有石碑一方。上刻“兰亭”二字,为清康熙皇帝的手书,此碑字经无数游览者抚摸而稍平,因此这块碑被称为“军民碑”。“”**时期兰亭遭到了破坏,此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仍可见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兰亭不是一个亭子,而是一个地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种过兰草,汉代又设过驿亭,兰亭的名城由此而来。全世界共有7个兰亭,分别在北京、宁波、台湾、日本等地,但真正的兰亭在我们绍兴。]
[“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4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兰亭雅集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一觥相当于现在半斤。活动中共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流觞亭是纪念流觞曲水场所,是兰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围木雕长窗,外面走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内墙上挂着一副“流觞曲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头沉吟,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态毕露,令人叫绝。此图是明末清初一位画家的扇面画作,这是按原件复制的。后面的《兰亭后序》是当年孙绰所作,清同治年间山阴县知事杨恩树所书。]
[流觞亭的东面是右军祠,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周围环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连桥。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书。墨池两侧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题写的石刻多方,大多是历代书家临摹《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手迹。中间的池为墨池,它的出典是“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一语。上面的亭子称“墨华亭”。两侧的回廊是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举行书艺交流的场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兰亭书会的书艺交流就在这里举行。
右军祠的正厅端挂着王羲之的肖像。(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宋宗元副院长的杰作)两旁的楹联是沙孟海先生所书:“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厅内陈列着唐宋元明清书法家临摹的各种版本的《兰亭集序》,其中唐代冯承素的神龙本为临摹本中最真。
讲到《兰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迹,但十分遗憾,难以如愿。当年王羲之《兰亭集序》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一代代往下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智永,他出家当了和尚,便把《兰亭集序》传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如获至宝,将它藏在梁间暗槛中。这时已是唐太宗时代,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的手中,便命萧翼设计谋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的一些杂贴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了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萧翼使辩才视他为“好友”而失去警觉,将《兰亭序集》的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一天萧翼知道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集序》真迹。
萧翼偷走《兰亭集序》真迹后,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集序》,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命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临终时还留下遗诏,要把《兰亭集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从此人们就再也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但大家还是可以从各种临摹的本子上欣赏到王羲之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的。]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为八角双重檐,原为木结构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内御碑高6.8米,宽2.6米,碑厚20公分,重1.8万公斤,为我国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集序》的全文,洒脱酣畅。碑阴为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一首《兰亭即事》。祖孙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称“祖孙碑”,国内绝无仅有,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君民碑”、“祖孙碑”人称“兰亭三绝”。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去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年竣工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亩。过溪流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十分幽静,真像是世外桃园。博物馆是展示我国书法的悠久历史和陈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时也可举行书艺交流。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表达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这里新建碑廊,现已有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大师好日本西宫市、日本天溪会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景点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练了,认为已经写得很不错有些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觉得写得还不好,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太松,于是随手点了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兰亭的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兰亭景区导游词7《兰亭集序》,是书法界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老爸就带着我们来到了这件传世名作的诞生地——兰亭,寻访书墨之味。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人流不绝。
景区里,最让我流连的景点就是“曲水流觞”。据说东晋时期,人们喜欢在三月初三那天,到河边祈福,以除灾害。王羲之也在这天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此。他们在溪旁,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好不热闹。王羲之乘着酒兴,挥毫写出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景点就是据此而来,并仿照当年样貌,在湍湍的流水边,摆放着落座的蒲团,你可以用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验临流泛觞的情趣。对面,是“流觞亭”,亭内墙上挂着一幅“流觞曲水图”,生动的展现了王羲之当年饮酒赋诗的情景,将魏晋名士的风流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叫绝。
景区里,不得不说“兰亭三绝”,也就是三块碑。一绝是父子碑。据说有一天,王羲之兴致大发,看着鹅,书写着“鹅池”二字,可刚写了“鹅”字,圣旨来了。他只好放下笔,去领圣旨。他的儿子王献之来了,那也是个大书法家呀,顺手就写了个“池”字。这二字,风格不同,“鹅”瘦而“池”肥,也成就了书法史的一段佳话,“鹅池”碑因此也被称为父子碑。二绝是祖孙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反面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因此被称为祖孙碑。三绝是君民碑。在景区里有个御碑亭,亭内有一方石碑,刻有康熙皇帝书写的“兰亭”二字,因被无数游人抚摸而变得光滑,所以得名“君民碑”。
景区里,还有一处景点,叫临池十八缸,由“十八缸、习字坪、太字碑”组成。据说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自幼天资聪颖,书艺日进,颇受世人赞誉,便有些骄傲了。一日,他把自己写的“大”字拿给父亲王羲之去看,王羲之看后,一言不发,在“大”字中随手加了一点,王献之拿着这个字去给他母亲看,他母亲说“我儿子写了这么多字,我看只有这点写得最好。”王献之一听,羞愧不已,自此虚心苦练,将十八缸水都写完了,也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点大成太”典故就是据此而来,让我也感受到“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景区里,还有《兰亭集序》所描述的“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的怡人风景,让我感受到魏晋名士在山水之间的率性随意生活,让人不胜向往。